有一種悲涼,是面對傷害的時候得不到幫助的絕望,而後面還要面對別人的指責;有一種痛苦,是面對突然來的意外對我們嚴重的刺傷,而我們卻不知道如何面對。
這三年中一直輔導、幫助一個青年學生面對一件事情——性侵。而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她也總算從這件事情中走了出來。但是我想,針對性侵話題的反思卻不應該停止。
當這名女大學生還上大二的時候,要放假之前,一個弟兄邀請她去吃飯,結果就在吃過飯之後,這個弟兄將她侵犯了。在性侵之後,女孩因為害怕沒報警,擔心自己名聲也沒有和教會溝通,怕父母擔心也沒有告訴父母。事情之後性侵她的這個弟兄卻經常來找她,還向她表達愛意,想要和她做男女朋友,而女孩卻不知道怎麼辦。當我們發現這名學生不參加聚會了,每次打電話也不接後,就去探訪,後來在探訪的過程中才了解這件事。而她的恐懼,以及她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卻還沒有停止。
當教會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教會內部就有人的說,「既然這名弟兄和這名姊妹發生關係,那麼就應該在一起」,有人說「要報警,要走法律程序處理」,還有人說「就是這個女孩不檢點」,還有人說「要對這個弟兄進行教會內部的處分,讓他反思」等等
後來教會的領袖出面,因為不想讓教會的名被抹黑,就勸勉姊妹讓她原諒這個弟兄,然後對這個弟兄進行警告和溝通,讓他認錯。而這名弟兄先是和教會領袖交通得好好的,反過來還繼續纏著這個女學生。當這個女學生再和教會說這件事的時候,教會的領袖就顯得有心無力。這兩年的時間,她想過自殺,在這樣騷擾和麻煩中,抑鬱症也向她襲來。她就這樣一路走過。
就在前兩個月,當她大學畢業了回到了家,這名弟兄還找她。她就把自己性侵的事情告訴了父母,父母雖然責備她,但是卻為她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庇護所,為她出面和這個弟兄談,就這樣這個弟兄就再也沒來找她了。
但是回過頭來看這件事依然有一種悲哀氣息瀰漫著,面對性侵我們要怎麼辦?每天翻開新聞,發現性侵的話題並不少見,甚至還有漸漸增多的趨向
「女童保護」統計,2016年全年媒體公開報導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件433起,受害人778人(表述為多人受害但沒寫具體人數的,按3人計算),平均每天曝光1.21起;2015年這一數據是340起,每天曝光0.95起,同比增長27.35%。2014年全年數據為503起,每天曝光1.38起;2013年全年數據為125起,平均2.92天曝光1起。
《中國婦女報》一則報導曾援引過這樣一組數據:全國婦聯一項針對北京、南京等城市15所高校大學生的調查發現,經歷過不同形式性騷擾的女性比例達到57%。
另一項調查也說明問題的嚴重性。有學者對1200名女大學生調查發現,其中有531名女性(佔總數44.3%)表示曾遭遇性騷擾,而且不少受害者遭受過兩次甚至三次以上的性騷擾。該調查還發現:23%的女大學生認為當前性騷擾的「情況很嚴重」,60.4%的女大學生認為「情況嚴重」
所選取的數據都是來自女性,近幾年關於對男性性侵的現象也有所增長。這都是不能忽視、真真實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問題。性侵的來源主,根據不完全統計,有80%的性侵案件都是熟人作案,接下來簡單談一下,希望對我們有幫助。
第一種就是同學,朋友,同事帶來的傷害。當這一類人對當事人帶來傷害的時候,會讓人很難說得清楚。而且這件事又影響自己的形象和人際關係,抹不開情面所以有些人就選擇了隱忍。但是我想說人際關係固然重要,但是當一個人對我們有侵犯行為,不尊重、違背個人意志性侵,那麼在那一刻的時候,關係就已經結束了,就不要從朋友的角度考慮問題。
第二種就是老師,領導,利用職權帶來傷害。這樣的事件尤其在校園中發生,老師利用學習、論文的通過等等暗示或者利誘學生,對其性侵。很多學生因為屈於老師身份的威懾,以及擔心照片的傳播、名譽的影響就選擇了隱忍。但是我想說工作和學習固然重要,但是那不是我們生命的全部,只是人生的短暫插曲,相對來說我們的心靈、生命安全更重要。
第三種就是戀人,伴侶甚至家人。這樣不倫的事情我們應該重視,有些女孩子就受到父親的侵犯,而母親知道了卻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管不了。還有的是來自自己的親屬叔叔、爺爺、兄弟等等。很多孩子因為這是自己的家人,因此雖然知道不好,但是卻因為親屬的關係,迫於經濟壓力、言語的威脅等選擇了默默地承受。但是我想說,這不是簡單的家庭矛盾,而是一種犯罪,我們要逃避這樣的環境,選擇專業的人來幫助我們。
針對基督徒而言就是教友,牧者甚至同工。很多時候我們生活在教會中,覺得聖徒們都是相親相愛的,但是有些人就是利用聖徒們的單純對人造成傷害。就像前兩年某知名牧師性侵案件一樣,因此當這種事發生在教會並曝光出來時令人大跌眼鏡。查看歷史,天主教時期神父與修女間的事情也讓人髮指。還有些人打著神的旗號對人性侵,這在我們身邊就真實發生著。
然而現實中太多人受到傷害以後選擇了隱忍,以至於就會被二次傷害或者多次傷害,就像我所輔導的學生一樣,因為心裏面顧慮的太多。但是同時太多外在的聲音讓人難以接受,每當姊妹被性侵的的時候,很多人就一致用語言攻擊姊妹說「穿的太少」「給別人留下試探」「被性侵是主動留給了機會」等等,卻很少有人去譴責性侵者的行為。或許這也是受害人被侵犯之後不發聲音的原因之一吧!
當然我們要積極地遠離躲避性侵,但是當面對性侵的問題,我們要勇敢地面對,積極地採取措施。
第一方面,就是及時報警及時要搜集證據(第一時間到醫院檢查,做圖像視頻、音頻等取證),使自己有足夠的立場說明事實。我們是基督徒,但是我們要學會使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難道我們反而要因為當事人是基督徒就要包庇犯罪麼?絕對不是。相反,正因為我們是基督徒,所以我們要更清楚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二方面,就是要及時和教會牧者溝通。這樣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問題,同時是一間教會的問題。重要的是教會應該站在公平正義的角度處理問題,不應該是為了單純地維護教會所謂的形象,敷衍對待問題。而這樣的敷衍更顯出牧者的假冒。
第三方面,就是要和父母(或者你信任的親人)溝通。很多人不願和父母說,怕父母傷心,但是這個世界最關心你的人永遠是父母(或者你信任親人),在面對這種問題的時候往往只有父母是與自己同一個立場的,所以面對性侵,一定要和父母(或者你信任的親人)一同面對。
第四方面,就是要找一個屬靈的同伴或者有經驗的長者。這一個屬靈的同伴一定是要能接納自己一切負面的情緒的,你能和他表達心裏面一切的變幻的,以及能了解事情發展的過程的。這樣一起面對的時候就會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第五方面,靠著神饒恕對方。傷害我們的人固然有錯,但是我們要在神的面前求神給我們一顆饒恕他的心。當然我們饒恕不代表和他恢復從前的關係,而是在心裡饒恕對方。就像耶穌能在十字架上為傷害他的兵丁禱告一樣。
第六方面,要仰望神的愛。因為在受到傷害之後,受害者的情緒是不穩定的,有發生各種意外的可能。越在這樣消極的情形中,越要投靠在神的愛中。在基督裡面尋找新的希望,在基督裡面靠著神恢復我們受傷的心。
在做青少年工作的的時候,我總會告訴青少年要保護好自己,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誰是壞人;在做家長座談的時候,我也反覆勸導他們保護好神給他們的產業,要留心查看孩子們的情況。有些事預防要比事後彌補更重要,因為性侵的傷害影響人的一輩子,經受的痛苦深刻又久遠。
筆者現在還會和輔導過的這個姊妹聯繫,但是看著她現在的笑容,誰又會想到她曾經的傷痛呢?但是雖然別人看不見,但是在她心中的痛又怎麼能輕易消失呢?我真的希望我們能保護好自己,也能保護好我們身邊的人,遠離性侵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