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母親後,做全職媽媽你後悔了嗎?

2020-12-28 央視網

  一天24小時,有人把時間交給工作,有人把時間交給孩子,有人把時間交給家人,也有人把時間留給自己。成為母親,是一場體力與精力的較量,也是一場心胸與智慧的遠行。央視網特別策劃《成為母親》系列原創深度報導,旨在探討當下女性所面臨的角色轉換以及不同階段的認知和感悟,探尋身份背後,各種人生標籤的可能性。

——題記


  央視網消息:(記者 蔡純琳 闞純裕 孟利錚)今年四月,阿颯在短視頻平臺分享了自己做全職媽媽的經歷和感受,一周內她收穫了10萬多粉絲,很多人在評論中重複著她短視頻中的文字:「孩子誰都拴不住,唯獨拴住了媽媽。」

  阿颯說她也不知道這個視頻為什麼受到這麼多的關注,只記得拍視頻之前自己大哭了一場。

  選擇

  很多人做全職媽媽,並非計劃內的事情。對阿颯來說也是一樣。  

  生孩子之前做主持、開公司、當老闆,用阿颯自己的話說「不能說光鮮亮麗,但每天都朝氣蓬勃」。很快,阿颯和老公在鄭州買了房子、車子,雖然每月還著房貸車貸,但日子過得充實。

  25歲,阿颯迎來了自己的雙胞胎寶寶,老公工資遠遠不如自己,孩子剛滿百天阿颯就重新投入到了工作中。媽媽和婆婆一起幫忙帶兩個孩子,她將家搬到了自己的工作室,樓下工作,樓上生活,最忙的時候是哺乳期,每隔兩個小時就要上樓餵一次奶。

  那時阿颯覺得挺辛苦的,但有了孩子比原來辛苦一些也正常。「我當時真的以為我們的日子會永遠那樣下去,我們會一直在那個地方工作、生活直到孩子們長大。」

  可孩子兩歲的時候,阿颯一家的生活軌跡完全變了。老公因為工作原因去了北京,這意味著阿颯必須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家庭,又考慮到婆婆、媽媽都跟著背井離鄉,阿颯還是面臨了「工作還是孩子」的選擇。

  她關掉經營了7年的公司,回到了縣城自己父母家裡。阿颯說:「這樣婆婆可以跟公公團聚,我自己的媽媽和爸爸也能團聚。孩子也不用做『留守兒童』。」可阿颯的父親對這個「選擇」卻很不滿,曾多次對阿颯說,不工作、長期異地分居不是辦法,還是要找機會到一起。

  爸爸的話阿颯明白,但是如果非要一個人面臨選擇和做出一些犧牲的話,她還是覺得得是自己而不是老公或者公婆、父母。

  時間向前推6年,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從沒有列入過李二娃對未來的規劃。

  李二娃是個對自己很有要求的女性——彼時她的事業風生水起,生活中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結婚之前她就給自己和爸媽分別置辦了房產。這樣一個獨立女性本打算休半年產假便工作賺錢:「孩子讓姥姥帶著,再請個家政阿姨,不能跟家帶孩子。」

  但計劃跟不上變化,兒子剛出生便動了手術,照顧術後的新生兒程序更加複雜,「要記很多醫囑。老人和阿姨是肯定不行的。」李二娃的復工計劃一拖再拖,她慢慢發現,「現在帶孩子完全不是給孩子吃飽餵大的事了。」

  兒子出院的那一刻,李二娃的想法徹底改變了:「這麼小個人,遭這麼大罪來到這個世界上,我是他完全依靠的人,一定要用全力好好地讓他長大。」

  李二娃決定把重心轉移到家庭,對於這個決定,她的「隊友」(老公)雖然感到驚訝,但也很配合。

  同樣的選擇,楊淺在29歲即將迎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時也遇到了。那是2015年11月。擺在楊淺面前的問題是:丈夫因為工作關係一周只能回家一兩次,公公婆婆遠在外地,爸爸要上班,媽媽身體不好,誰來帶孩子?

  「只能我辭職了。」楊淺思慮再三還是下定了決心。丈夫的收入比自己高出不少,養家問題不大,楊淺說:「我們也商量過,他主動提出把大部分工資都交給我管。」

  對於全職後的日子楊淺想像過,但真正成為現實卻有點準備不足。

  消失的自我

  女兒小悠出生了,楊淺的生活完全換了一種樣子。

  她通常早上五六點醒來,有時夜裡十一二點還沒有坐下來喘口氣。孩子九個月前,必須抱著才肯睡,兩臂又酸又麻,卻不敢換姿勢;母乳餵養一年多,乳頭被咬破口子,疼得齜牙咧嘴,也只能忍著;雖然有媽媽幫忙做飯,但家務活也不少,剛把孩子的餐具燙了消毒好,就發現髒衣服又攢了一筐沒洗……直到夜深人靜,小悠沉入夢鄉,楊淺才能擁有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捨不得睡覺,哪怕已經很困了,很累了,都要硬撐著做一點自己的事情。」

  因為在家時間少,丈夫在這些日常瑣碎中幾乎隱了身。不知不覺,夫妻間的摩擦也多了起來。假期裡的餐桌上,楊淺餵飽了孩子正抓緊時間吃飯,丈夫剛放下筷子就捧著平板電腦看球賽。進球的歡呼聲傳出,楊淺聽了卻覺得十分刺耳。

  有一回,因為一些已經記不清的小事,楊潔和丈夫大吵了一次,「當時就覺得我為什麼要給這種人生孩子。」

  「孩子八個月之前,看他就沒有順眼過。」但現在回頭看,楊淺只覺得當時的自己「不太正常」。丈夫守在餐桌邊看球賽,其實也是為了等她吃好再收拾碗筷。

  「沒有收入,每一天面對的都是孩子的這些瑣碎事情,有時候會感覺自己挺沒用的……孩子第一次翻身、第一次走路,會讓我感到興奮,但也只是興奮而已,沒有成就感。」在以孩子為軸心日復一日的忙碌中,楊淺感覺自己失去了人生價值。

  無助感與失落感交替襲來,她懷念起從前那些朝九晚五的日子。

  全職後,李二娃的準備和規劃似乎充分得多。夫妻兩人先總結了各自的問題,「自己短板就不拿出來教育孩子了」,最終確定分工:「隊友」負責孩子生活習慣、規則意識的養成,其他方面由李二娃包攬。

  為此,李二娃看了種類繁多的教育書籍,為了給大兒子找到靠譜的英語輔導班,李二娃旁聽了4位老師的課才選定。她還將從前工作的習慣帶到家裡,根據孩子的特質撰寫詳細的學習、升學計劃,6歲的大兒子已經擁有及至高中的時間表:「各種重點學校的風格,是否掛牌,老師的真實水平,區內高中水平,我們自己陪跑的能力、財力和孩子的學習能力,可預見的事情都要提前準備好。」

  與此同時,李二娃並沒有放棄個人的發展,從每年的網際網路課程到與從前的工作夥伴保持聯絡,再到兼職工作,李二娃說:「做為母親,應該是有自己的人生的,不能完全為了孩子活著。」

  媽媽跟孩子之間各自安好才是李二娃心中的最佳的狀態。

  對於阿颯來說,做全職媽媽之初,因為回到縣城有父母的幫襯,她並沒有過多感受到獨自帶娃的壓力,但她的生活發生了兩點讓她感觸最深的變化,一個是沒有以前豐厚的收入後,她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下降,以前買衣服可能在五百到一千,但那段期間阿颯給自己定了不能超過兩百的限制,另外一個變化是婆婆一家對自己的態度有了一些改變,這一點在她疫情期間跟公婆生活的那段日子集中顯現了。

  2020年春節,阿颯帶著兩個孩子和老公一起,到山東婆婆家拜年,因為疫情,她和孩子被「留」在了老公的老家,與公婆一同生活了將近半年。

  「雖然我結婚五年了,但單獨帶孩子跟公婆生活在一起,這是第一次。也是那一次,我最真切地感受到了『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這句話的涵義。」

  育兒方式、交流方式和態度,包括飲食種種,沒有一項是不重要的,是可以隨意的。

  那些天,阿颯白天拍攝短視頻分享著自己的生活,也是給自己尋找更多的「可能性」,晚上睡在兩個孩子中間,把尿、安撫,阿颯幾乎整晚睡不著。

  「其實我那段時間已經有輕度抑鬱的徵兆了,失眠、暴瘦、掉頭髮……但當時身在其中,我自己並不知道。」

  在這期間,阿颯還與公婆發生了一次爭吵,原因是阿颯早上沒有給兩個孩子梳頭。「可那天我一早上都在忙兩個社群,而且前一天晚上幾乎一夜沒睡。」社群是阿颯為了增加家裡的收入而建的團購群。

  「公婆不理解,也不覺得你是在賺錢,他們認為你只要不是上班,不在弄孩子的事好像都是不務正業。」最讓阿颯難以接受的是,自己和婆婆的爭執引來的不是公公的勸和而是一同對自己指責。

  有感而發,阿颯在短視頻平臺上發了那個分享自己經歷的視頻。發視頻前五分鐘,阿颯給老公打通了視頻電話,給老公讀自己的文案,「念完我就開始止不住的大哭」,老公在視頻另一頭,滿是心疼,跟她說「你來北京吧」。                 

  重返職場

  「原本我來北京的時間可能不會這麼早。」

  阿颯的老公在北京的單位,不僅解決戶口還可以幫忙協調公租房,阿颯和孩子原打算等老公在北京住的地方穩定下來再一家團聚,而今,阿颯一個人到北京陪老公打拼,把兩個孩子暫時留在父母身邊。

  「本不想讓孩子做留守兒童,最終還是做了。」但阿颯也慶幸自己前兩年全職的陪伴,她說她看到過一段話,大概意思是說對孩子來說你要給她儲蓄足夠多的愛,這樣你在批評她,或者她們有不理解你的時候,她才有足夠愛去「支付」。

  在決定一個人先來北京之前,阿颯特意觀察了一下兩個孩子,「她們並不會因為我回家或者離開而特別興奮或失落,我覺得她們的安全感應該是足夠的」。

  接受採訪當天阿颯穿著黑色呢子大衣,黃色捲髮,高跟鞋,成為了她自己口中的「office lady」,因為全職期間一直堅持短視頻製作和保持學習,找工作時阿颯接到了10家公司中5家的offor。

  工作三個多月,阿颯說自己現在「還沒有完全適應這種工作的狀態」 。長時間不工作,讓她對人際關係的處理感到生疏,最近她苦惱於如何與同事們快速熟悉和更好相處。她和老公也正準備將房子租到阿颯單位附近,為他們將女兒接過來做準備,因為有時候她看著孩子的視頻,就會不自覺地流淚。

  小悠長到一歲半,楊淺也重新上班了。楊淺的媽媽領了在家照看外孫女的任務,丈夫依舊每個月按時把工資上交。

  每一天,楊淺上班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開視頻監控軟體看看家裡的老人孩子,孩子不小心摔了,媽媽稍長時間沒出現在畫面裡,都會讓她緊張。有一回,楊淺五天內請了三次事假回家。「真的是太不放心了。那段時間我都在想,我是不是應該放棄這份工作,然後重新當回全職媽媽。」

  直到如願以償找到一份通勤時間不到十分鐘的新工作,並把兩歲半的孩子送到早託機構,生活才逐漸變成了相對理想的狀態。代價是需要上夜班,有時熬了通宵後要先送孩子上學,才能回家休息。但小悠的外婆輕鬆了,自己陪伴女兒成長的時間也多了,楊淺覺得值。

  「這一年多,我沒有缺席過孩子參加的任何一次戶外教學,也認識了她所有的老師、同學。」去年夏天,小悠從早託機構畢業,進了當地一所口碑不錯的公立幼兒園念書。楊淺主動張羅,請了專業團隊給早託機構二十幾個小朋友拍了一個紀念視頻。她希望給小悠留下一個美好回憶,「但其實還是拍給自己的吧,孩子那麼小,她也不懂。」

  李二娃決定等小兒子長到上幼兒園的年齡便恢復工作,於是她抓緊時間享受這段做全職太太的時光:「送孩子到學校之後,隔壁各種早餐吃吃,坐一會、看看小說,然後去最喜歡的菜市場,逛逛買買,和各種大爺大媽閒逗幾句。刷個自行車或者電動車,繞一圈騎回家。」

  近來,全職太太的話題在網絡上引起諸多爭議,李二娃在社交網站上寫了這麼一段話:家附近的花花草草,小區裡的大爺大媽,菜市場的土豆白菜,超市裡的打折活動,通通都是快樂的源泉,必須抓住任何屬於自己的時間。討好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交易。我沒有娛樂但是不耽誤我享受快樂和愉悅。

相關焦點

  • 帶娃8個月沒工作,被婆婆嘲諷「在家享清福」:成為媽媽後,你後悔了嗎?
    十月懷胎,滿懷喜悅地迎接一個小生命的到來,隨後是長達數十年的養育之路,這對於女人來說,是否會衡量付出與所得,是否會產生後悔心理? 以色列社會學家奧爾納·多納斯(Orna Donath)曾做過一項研究——後悔成為母親的女性。 多納斯訪談了以色列23個後悔成為母親的人。
  • 「對不起,我不想再做全職媽媽了…」
    選擇做全職媽媽,你後悔了嗎?全職媽媽的一天是怎樣的呢?去年熱播劇《三十而已》播出後,有這樣一張圖在網上廣為流傳。一張圖的最上端,標註著大大幾個字——「顧佳的一周」,從周一的普拉提課開始,到周日帶兒子打疫苗結束,顧佳把每一天安排得滿滿當當。
  • 那些後悔成為母親的人|百家故事
    如果你能帶著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回到過去,你還會選擇做母親嗎?從你個人的角度來看,做母親的收穫大過損失嗎?以色列社會學家奧娜·多納絲曾發起一項調查,以上面兩個問題開啟。如果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多納絲就將回答者劃為後悔做母親的人。
  • 看到張惠春,你還敢做全職媽媽嗎?
    但張惠春以略顯臃腫的身形站在好聲音的舞臺上後,我看到的文章幾乎都是一邊倒的聲音,認為張惠春當年不該放棄自己的演藝事業。是否,女人真的只能在外衝鋒陷陣才彰顯魅力?「你是saya吧?張惠妹的妹妹,張惠春。」7月24日《中國好聲音》的舞臺,當庾澄慶最先認出已經退隱娛樂圈九年的「saya」時,看得出來,全職媽媽張惠春的眼淚已經止不住在眼眶裡打轉了。
  • 成為全職媽媽,我該抱歉嗎?
    近期有一檔綜藝節目在討論「應該給全職媽媽發工資嗎」這一話題。來自美國的嘉賓認為這件事沒有意義,因為夫妻雙方的財產共有,找老公領工資沒有意義。日本的林繪梨華舉雙手贊同,她覺得日本的丈夫會把錢花在居酒屋裡,還不如發給全職媽媽的妻子。
  • 選擇做一個全職媽媽,你後悔了麼?
    但是有得必有失,一旦選擇了成為一個全職媽媽,我們將失去很多1、與原來的人脈漸行漸遠生孩子前的媽媽不論從事的哪一行,在全職以後,必然會與之前的同事、朋友、職場上的人脈漸行漸遠,或許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大家就著離開沒多久的餘溫還能聊一聊,比如「你辭職後公司誰誰誰又怎麼了」之類的話題,或許還會請教你幾個業務上的問題,但時間長了,便不會再有這樣的聊天模式了,大家之間的聯繫僅僅可能是逢年過節發個模板祝福微信
  • 《三十而已》「童瑤式」全職媽媽引熱議!全職媽媽的英文你會嗎?
    懷孕時各種擔心,婚姻的狀態,有了孩子後要照顧孩子、家庭。做媽媽真是太難了,更不要說像「顧佳式」的全職媽媽了。這個一度被女性列為「全職媽媽是全天下最難的工作」,用英文又該如何表達呢?我的母親是位職場女性,所以我曾認為我的妻子也會成為上班族。
  • 為了孩子,從年薪40萬的外企中層到全職媽媽,後悔嗎?
    看,這就是中國大部分家庭現狀,只有全職媽媽,鮮有全職爸爸,在家庭面前犧牲的只能是女人。就這樣,我從年薪40萬的外企中層成為了月入0元的家庭主婦。成為全職媽媽意味著什麼?從成為全職媽媽那天起,除了要承受瑣碎日常的磨礪,還要隨時接受別人精神的拷問:羨慕的--「全職媽媽好啊,帶孩子就行,大把清閒時間,多自由。」
  • 後悔當媽媽:我們可能愛孩子,卻不想當母親嗎?
    ……而現在,當我這麼說(後悔成為媽媽)時會發生什麼事呢?我會湧現的想法是……立刻跳起來並說:「等等,你愛他們。那你怎能放棄他們呢? 」但事實上我真的能。但我要再說一次,這種感覺的確會讓人困惑。──多琳,有三個介於五歲到十歲之間的孩子。 我記得有一次我這麼跟我母親說:「媽,我真的很愛他(孩子),我不喜歡的只是當媽媽這件事。」
  • 「你怎麼當媽的?!」:其實我後悔做母親,但我不敢說
    演員馬伊琍常在微博分享育兒知識,成為網友歡迎的「育兒博主」,她曾說過,「從不後悔做母親,母親讓一個女人更加完整」。但也有不少網友紛紛留言,坦陳自己後悔做母親,因為,做母親讓自己忙碌於照料孩子、家務之中,完全沒有了自我的空間。
  • 「全職媽媽」,正成為出軌率最高的職業
    離婚的數量持續上升,出軌成為最主要的離婚原因而在出軌率最高的職業調查中,「IT」男和「全職媽媽」成為概率最高的職業。十年後,長春工業大學研究生薑丹在2010年發表的論文《知識女性對「全職太太」角色認同意向研究》中,長春市高校隨機抽樣調查的283名知識女性,有67.8%的人有做全職太太的意向。
  • 做全職媽媽好嗎,是幸福還是累?婚姻專家這樣告訴你
    原創:唐英說愛不知不覺又近年關,不少女性網友諮詢,做全職媽媽好嗎,婚姻中的全職媽媽是幸福還是累?有的人甚至覺得在外面漂泊累了,明年不想再出來工作了,回家過年時,父母又得催婚,乾脆結婚做全職媽媽算了。情感婚姻專家唐英說愛覺得,首先對待婚姻要有一個慎重的態度,不是父母催婚就迫於壓力結婚,不要因為不想在外漂泊就隨便找一個人結婚做全職媽媽。感情和婚姻永遠都不會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供你參考。因為,感情是男女之間相處靠感覺產生的,而婚姻則除了有感情之外,還必須要處理家庭日常生活的各種各樣瑣碎的事務,甚至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
  • 32歲,我做了全職媽媽
    關於脫離職場,成為「全職媽媽」,身邊的親朋好友意見頗為不同。多數同齡媽媽,有同樣的立場,同樣的困境,對於繼續工作和回家帶娃都能夠表示理解和鼓勵。當然。也會有一些聲音,堅持無論如何也不能丟掉工作,放棄社會價值或者直接了當的說放棄能夠賺錢的能力和機會。                像許多媽媽一樣。
  • 全職媽媽都慘澹收場?《三十而已》顧佳,高段位全職媽媽無所畏懼
    幫王太太調試望眼鏡只是一個小插曲,真正讓顧佳變成王太太手中有用的資源是她做蛋糕的手藝。能讓一群闊太太們讚不絕口的蛋糕當真只是顧佳說的那句:「學過一點」嗎?好不容易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後,第一關就是媽媽親手烘焙的蛋糕替孩子打開朋友圈,接著在一次活動上顧佳精心準備的蛋糕又一次成功站在C位。
  • 「成為全職媽媽後,我活成了別人口中的媽蟲……」
    什麼時候辛辛苦苦孕育、哺育、養育孩子,付出一切的全職媽媽,不僅沒有被感謝,反被嘲諷為「蟲」了?根據《2019年度中國家庭孕育方式白皮書》,中國年輕父母全職在家的比例逐漸上升,佔比58.6%,95後全職媽媽佔比已達到82%(更多集中在低線城市)。
  • 陶虹不後悔當全職,11歲女兒公開身材高挑,稱:你不醜也不漂亮
    放棄事業當全職,你後悔了嗎陶虹的事業高峰期是在30歲左右,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那些年她是拿獎拿到手軟。除了拿過各大最佳女主角的獎項之外,她還獲得最佳出品人的獎項。從臺前走到幕後,只有陶虹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
  • 《三十而已》完美的全職媽媽顧佳,現實中存在嗎?
    你說這樣完美的人現實中能存在嗎?很多人為什麼做不到呢?只是照顧孩子做家務就已經讓全職媽媽們筋疲力盡。其實這個完美的人設是編劇編出來的,羨慕歸羨慕,你可千萬不能當真,電視劇嘛,看看就好。顧佳身後還有陳姐在幫她帶孩子,打理家務,請問我們身邊有嗎?
  • 全職媽媽的身心調適
    然而,這份迫不得已卻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很多人認為全職媽媽並不辛苦,不就帶帶孩子,做個家務,有什麼辛苦的;碰到難相處的婆婆,可能還會被責備,孩子怎麼沒帶好。甚至連法律條文也沒有明確保護全職媽媽的條款,例如《婚姻法》中,雖然重視全職媽媽的價值,但在離婚的時候,家庭主婦毫無優勢。除非孩子年齡還很小必須需要母親,否則經濟更好的爸爸更容易獲得撫養權。
  • 我為什麼不做全職媽媽?
    不過,不管工作有多麼繁重,帶娃有多麼辛苦,我也是堅決不願做全職媽媽,其實,全職媽媽是個有些尷尬和高風險的工作,這份工作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不管媽媽多努力,多優秀,都可能要經歷從完全被需要到逐漸被嫌棄的過程
  • 《聽見她說》:全職媽媽們,不要學「白百何」親手埋葬自己
    《失眠人的夢》講的是一個全職媽媽,劇中的她沒有名字,也可以說,她就是我們。 她每天起床後會準備一家人的早餐。 看起來在家好像沒什麼事要做,但瑣碎小事能佔滿你所有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