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楊陽
版式:鄧尖
有句名言說得好,假如生活虐待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因為它明天還會虐待你。
楊姐的一位閨蜜長期身處一種絕望——哪有什麼「說走就走的旅行」,真實的情況是連一場說走就走的下班都不行,更別提去買菜了。注意,這不是996制的沒空買菜,而是「年年996」的沒空買菜!
對了,楊姐這位閨蜜,是個極度熱愛菜場、追求好好兒吃飯的社畜。
有時候想想,買菜這件事似乎只是財務自由的神仙眷侶們才能享受到的生活,對於自媒體、律師和警察這些職業——特別是那些一家都是自媒體、律師和警察的家庭來說,還真的不是一種正常日子。
「網上買菜?可拉倒吧!」
這是我閨蜜對上網買菜的一貫態度,她能做的最多是在各個花裡胡哨的買菜平臺看著各種新鮮蔬果圖過癮。然後再跟悲慘的現實硬剛——鍋裡有米,灶臺沒菜。
存疑
直到近兩天,我閨蜜刷微博時看到一個小熱搜:一個菜場買手的自我修養,配圖是密密麻麻的手寫課程表,共2天,10堂課,講的都是進貨、商品管理、運營等等內容。
商家小陳做的課程任務表
說實在的,她的內心顯然是抗拒的,因為她給我發的每個連結後面都發自內心地敲下了強烈Diss的評語——「都是騙人的」。
她的疑慮主要有幾點:
1,沒有那麼多西紅柿讓她挑;2,菜不夠新鮮;3,不夠便宜;4,菜長得不夠帥;5,賣菜的沒法回答她的各種懸疑問題,例如這菜是不是轉基因,西紅柿有沒有被人摸過,摸過了幾次……?
我以為她肯定想想就過去了,但僅僅兩天過去,她就像換了一個智商似的——當然體重還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開始反向安慰周圍的我們。
她的理由很簡單:
首先,會有越來越多的商家去手機上賣菜,如果不習慣手機端買,未來可能就沒菜可吃(是的,尤其是北京,楊姐家樓下的賣菜小市場已經被清理乾淨了,買菜只能去2.3公裡以外的永輝)。
其次,原來菜場資深玩家們都在拼命研習各種「上網」大法。比如美團閃購,喊人一起賣菜不說,還通過閃購商學院輸出各種行業分析和理論知識。
據說,他們還在美團商家後臺系統開設了入口,商家登陸商家後臺,點擊閃購商學院,就可以了解課程內容並報名後續課程和活動。
換句話說,當我們這些996和死肥宅們的購物需求從「外賣訂餐」延伸到「外賣買一切」時,本地生活零售電商也開啟了把我們送上更「懶」一層臺階的加速跑。
而且這種趨勢正愈演愈烈。
菜場要鬧革命
有人說,菜場線上化的市場規模超百億,甚至可達400億。
如此大的市場規模誘惑下,一個不用出家門就可以吃到菜以及下班到家就能拿到菜的「萬物到家時代」正在由那些原來就在我們身邊的賣菜攤主推動前行。
看看這些菜場玩家幹勁十足的樣子,說實話,這是不是像極了「愛情」。
不過,話說回來,這倒是很符合美團老大王興上周於烏鎮再提的「供給側數位化」——只不過,現在王興要做的已經不僅僅是外賣這個環節,他要解決的是,每個人、每個家庭一日三餐的菜品數位化採購問題。
如果說以前美團上590萬商戶已經支撐了4.2億用戶的「下館子」需求,那麼這個買菜的閃購,其實就是要解決996和死肥宅們的蔬菜採購「痛點」。
從新學習賣菜
不過看起來王興是給自己惹了個更大的「麻煩」。菜場可不比飯館,後者雖然多,但飯館好歹也是個小實體B,而菜場就不一樣了,不僅小,而且不計其數,大多數也算是個人C,就算是運營很多攤主的菜場代運營,也是相對微型的存在。這些菜場玩家如果能夠真的藉助科技力量,將生鮮菜品送到家,那豈不是相當於美團又搭建了一個菜場的C2C生鮮零售平臺麼。
當然,還是要允許美團有夢想的——從微博上的流圖我們也能看出來,菜場玩家們興致還是很高的,他們現在已經可以使用代運營管理系統來節約人力,通過大數據系統來分析供給和需求,解決選址等問題;個體從業者也可以調取數據定期分析訂單和用戶增長情況,使用數據看板了解各個菜市場經營及覆蓋情況、精準地推。
然後呢,接下來就看購買方了吧。像楊姐閨蜜那樣的,是不是就會越來越愛在家做飯,然後越吃越胖了?
淪陷
是的,正如我的預測,北京嚴重降溫的這兩天,終於閨蜜喪到了極點,忍無可忍點了個黃瓜、西紅柿之後(這種點法顯然差錯率最小,且她會做的四個菜,拍黃瓜、糖拌西紅柿、西紅柿炒雞蛋、土豆絲炒西紅柿中,西紅柿的出鏡概率最高,浪費率低),旋即驚為天人,之後天天買頓頓買,且酷愛寫評論,成為各個菜場運營方口中的「網紅」。
不是有句話麼,「搞大人家肚子我不會,把自己肚子搞的越來越大倒是還蠻在行的。」我的閨蜜正是屬於這種情況。
當她對外賣平臺買菜這件事,從嚴重懷疑到重度依賴,她的技能也已經嚴重突破了西紅柿和黃瓜的限制,不僅買菜,還買其他的各種生鮮、肉果、日用品、藥品.乃至所有她能想到的一切。
想想看,過去下班後還要在去菜市場買菜這件事上花一個小時才回家做飯的主婦們,現在上班背著老闆就能把這事搞定,到家只要直接洗菜做熟就可以吃到肚子裡,是不是其實也是一件特別可怕的事?
越來越多的選擇,你能不買麼,做了越來越多的美食,你能忍心浪費麼?
沒錯,自從學會網上買菜,我的閨蜜在生鮮零售平臺上已經開始搜5XL的一切……腦補一下那場面,真是瞬間令人能激動得落淚。
是的,過去數年裡,外賣模式把傳統線下餐廳搬到了線上,但在未來數年中,美團閃購則是希望能幫傳統菜攤、菜市場代運營等等,把傳統菜市場搬到網際網路上——如果說美團是在革傳統生鮮渠道的命,不如說是搶佔生鮮零售電商下半場的領先身位。當然,傳統菜場也必然面臨技術驅動和消費方式改變帶來的轉型,只是美團希望加快這個速度。
網上說,美團大學在一周前剛剛成立,他們提出了「十年千校1億人」的目標,閃購商學院則是首批開展培訓的學院之一。
可是,儘管這個數字貌似已經開始挑戰藍翔,但是肯定閃購的增長曲線會更「靚麗」。畢竟到目前為止菜市場業態線上化率僅有0.03%,隨著消費者「萬物到家」購物習慣的養成、大量資本入局,以及宏觀政策支持等大趨勢,可以合理預測,「未來幾年菜市場將迎來快速增長期,線上整體規模有望達到100億以上。」當然,這句話不是楊姐說的啊,是閃購經營分析部總監許榮聰說的。
那麼,親愛滴菜心們,許榮聰說的你們信不?
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因為有三個原因是無法找到更合理的解決方案的:第一個是節約時間,第二個是方便犯懶,第三個是當犯懶成了習慣……看看外賣就知道了,在把我們變懶的道路上商家從來都是不遺餘力的。
而我的閨蜜,已經深陷手機買菜不能自拔——以前,儘管天並沒有降大任於我的閨蜜,卻照樣在苦她的心智、勞她的筋骨、餓她的體膚。每每忙到深夜無法自拔的時候她都在想:照這樣下去,肯定能幫國家減輕養老金短缺的負擔。但是現在,她感覺自己的計劃肯定要失敗了,因為每天她都可以在上班的時候就下好單,完全沒有理由再替國家節約養老金。
唉,一切看起來都是命——女人的一生,就是小時候淘氣,長大了淘寶,工作了淘金,結婚了淘米,老了,淘汰。
現在,又多了一個:淘菜!
【小白不菜】微信號:xiaobaibucai521您可以在百度百家、今日頭條、QQ公眾帳號、騰訊新聞客戶端、網易新聞客戶端、網易雲閱讀、雪球、百度號……等11個平臺同時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