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火籠缽---深圳特區報

2021-02-07 SZNEWS

◎ 梁靈芝 (東莞 教師)

在記憶中,兒時的冬天才叫冬天。連野外遊蕩的風都受不了,削尖了腦袋從衣領袖口往熱身子裡蹭。下大雪倒不怕,怕的是化雪不利索,光頭凌冰拉扯一冬天。大人們還好,躲在家裡烤樹疙瘩火搓包穀、做針線活。最冷的還是學生娃兒,天蒙蒙亮就得爬出熱被窩吃飯,撂下碗縮著脖兒去上學。那時候家家都窮,穿的衣服補丁上摞補丁。破棉褲上露出花絮的同學,常被不懂事的我們取笑「流豬油」。教室裡是徹骨的冷,可以想像出,能擁有一個火籠缽是何等幸福。

不少孩子都有自己的手提火籠缽,有的是從街上買來的紅泥爐,小圓竹籃形狀的,提在手裡很方便。更多的是自製的火盆,在報廢的搪瓷盆邊沿上穿兩根十字框架的鐵絲做提手。我母親極細膩。早上,一邊燒火做飯弄豬食,一邊替我把火籠缽收拾好。鋪在火爐底的鋸末或黃豆屑按瓷實了,再細細地壓上一層硬木火灰。她催促我們起床洗臉吃飯後,總要嘮叨幾遍。記不清哥哥弟弟是否有火籠缽,我是有的。背上的棉布花書包裡常常放一把生的玉米或黃豆——抽空課間烤著吃的。

捧著火籠缽走二裡多路,就到了三兩棟磚包著皮的小學校。到了學校我們就不冷了,在教室外比踢毽子,撿個瓦片兒踢房子,湊到泥巴牆角擠油兒,一臉熱汗把寒冷嚇跑了。教我們語文的劉老師三十多歲,是外調來的,一個兩歲男娃兒的媽媽。課堂上,她冷不丁地瞪我們一眼,做小動作的手立馬停了。我們坐在十來人共用的長板凳桌後,伸出手指跟老師認生字,捧著書本跟老師讀課文,或者籠著手搖頭晃腦地背解詞,扯著嗓子拖長腔調唱讀。兩隻小腳放在火籠缽上,一股暖氣順著腿上行到全身每一個細胞。教我們數學的男老師姓張,大隊在村裡挑選的,脾氣出奇的好。那些大他輩分的村學生娃當面罵他,他硬是沒轍。坐我旁邊的是個調皮的女孩,那次數學課上,她不僅搶走我的火籠缽,還故意用鉛筆捅爐底的草木渣。這一捅可捅出婁子,一股柴草煙蓋也蓋不住,它嫋嫋娜娜地從我們桌子下鑽出來,招惹我望黑板的眼睛直流淚。我抹掉淚溜下座位,把火籠缽提到教室的後牆邊上放著。可是,進了空氣的柴屑蠢蠢欲動,煙越冒越大,在教室裡肆意燻嗆同學們的眼。張老師惱了,提了我的火籠缽放到門外。我無辜的火籠缽,在外邊跟北風怎樣糾纏,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等我下課跑出去,火籠缽在激烈燃燒中炸裂了,一堆燒盡的草木灰,兩三片紅陶片。我好一陣難過,追著老師身後索賠了半日無果。

那年冬天,我父親在排子河裡捕魚網網不空,雖然一雙手在河裡凍得像蛤蟆。魚頭上有火,收穫並快樂著。夜裡下了網還得搭棚子睡河岸看守,怕賊惦記。大清早收了網摘魚趕到集市上賣掉。賣了錢交給母親,母親給我們四兄妹扯布做新棉襖。我的棉襖是紅綢子的,新裡新面新棉花,可暖和了。父親又給我買了火籠缽,暖上加暖。我敢說,我們班上數我最幸福。課間的時候,我常盯著火籠缽用小棍劃拉,等玉米爆出潔白的花「啪」地跳出火灰,我的中指食指配合得出奇的好,捏起來吹吹就扔到嘴裡。那味道,勾人饞蟲的香!記得是一個下雪天,放學路上,同村的夥伴們邊走邊玩,打雪仗,趴在蓋滿雪被子的麥地裡貼自個兒的鼻子臉相,瘋瘋癲癲的,笑聲在雪地裡迴蕩。忽然,我覺得手腕處別樣得熱,忙翻開襖袖子一看。糟透了,銅錢大的焦煳還冒著煙,沒覺察到風把火星子裹到袖子裡了。驚得我哇哇大叫,情急之下抓把雪按在燒煳的地方。揣著忐忑不安的心回家告訴母親,母親拉起我的手脖子看看,沒說啥。夜裡趁我睡下穿針引線,又在那個烤煳的地方補上一朵花。

有火籠缽的日子,冬天不覺得冷。有火籠缽的童年,心裡總是暖暖的。那些烤玉米、燒黃豆的香味,那些遺棄在歲月角落裡的火籠缽,飄著炊煙,常在我腦子裡繚繞。越是冬天,越是令人懷念。

相關焦點

  • 「未來七日,從深圳觸摸未來」---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綦偉)想「漫遊」未來世界?來深圳看看吧。昨晚,作為本年度「全國科普日」的重點活動,以「未來七日,從深圳觸摸未來」為主題的首屆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在歡樂海岸開幕,將通過「未來科技科普展」「『生命奧秘』科普展」等系列活動,為廣大市民奉上科技與影視、科技與人文相結合的文化藝術盛宴。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何華武宣布開幕。
  • 深圳特區報 | 前海:努力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深圳特區報 | 前海:努力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2020-10-17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溫暖的火籠
    當然是靠那溫暖的火籠。贛南山多,滿山遍野,茂林簇簇,幽篁處處。那清幽的翠竹,便是製作火籠的好原料。火籠的製作,簡單卻複雜。竹被剖成片,再削薄,便成篾片,假若再把篾片剖薄,然後再分成一小根一小根,便稱作篾絲。
  • 舉行「時尚」主題活動---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王敏 通訊員 鍾芬)時尚秀、時尚頭腦風暴、購物嘉年華……記者了解到,大浪時尚創意城分會場,在5月16日至18日期間將舉行約20項以「時尚」為主題的文化創意活動。
  • 火籠往事
    昨天在頭條上看到了一篇關於「火籠」的散文,又把我思緒帶回到了童年,那本是我不該忘記的,伴隨我們快樂成長的一件東西,如沒看到那篇文章,我居然把它忘了。對火籠的第一次記憶,該是我上一年級的時候了,那時候,似乎大部分學生都有一個自己的火籠,我也不例外,也忘了是父母還是哥哥姐姐們做的。
  • 底子---深圳特區報
    ◎ 丁仕雲 (深圳 珠寶設計師) 我買衣服會很注意裡料,通俗點說是「裡子」。當我寫下底子的時候,我想,這底子和裡子是兩碼事。裡子是用來裝飾的,因為要為質感加分;而底子,是用自己來成就自己。 有一天,我在搜集設計資料時,看到一款戒指,做工很好,主石耀眼,還有很多碎鑽圍繞著,整個看起來非常奪目。
  • 【深圳特區報】多民族童聲唱響特區,第二屆深圳(福田)民族童聲合唱節落幕
    12月28日晚,第二屆深圳(福田)民族童聲合唱節在深圳圓滿落幕。
  • 梁詠琪9月帶來 「好時辰」---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楊媚)那個曾經讓女生心甘情願剪去一頭長髮的玉女掌門人梁詠琪,不知不覺已經入行20年。9月30日,短髮依舊的梁詠琪將在深圳灣體育中心體育館登臺,為歌迷帶來2016「好時辰」演唱會。 多年前,學生時代的梁詠琪與劉德華合演了電影《烈火戰車》,以演員身份出道。
  • ...共同為建設網絡強國貢獻更大力量 (深圳特區報)_7x24小時_匯通...
    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會見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日前,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會見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總經理李正茂一行。雙方表示,要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進一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智慧城市、網絡信息安全等方面合作,布局更多前沿領域研發和場景應用項目,助力深圳構建覆蓋「5G+千兆光網+智慧專網+衛星網+物聯網」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體系,共同為建設網絡強國貢獻更大力量 (深圳特區報)*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 新節目《夏日甜心》涉足「直播」---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劉莎莎)芒果臺暑假又放大招。大型少女團體綜藝節目《夏日甜心》將於本周六晚在湖南衛視開播。這檔模式原創、玩法全新、為粉絲量身打造的綜藝節目的31組甜心少女,將在「助播兄長」的帶領下,完成她們向「綜藝主播團」的進化。
  • 洪金寶之子洪天明擔綱男主角---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劉莎莎)驚悚網絡電影《替身》4月6日在廣州舉行開機發布會。香港著名驚悚片導演彭發攜女主角劉穎儀、男主角洪天明著睡衣出席發布會,這是因為電影《替身》的劇情中,女主角劉穎儀經常分不清楚現實和夢境、自己和另一個自己。 已多次和彭發合作的洪金寶之子洪天明在《替身》中飾演一名精神科醫生。
  • 深圳前海,為什麼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
    2020年「深圳特區中的特區」,新貌璀璨奪目
  • 鎮巴農村神奇的「火籠坑」
    在鎮巴農村有多少戶人家,就有多少火籠坑。「火籠坑」,不是一個鮮為人知新鮮名詞,在鄉下隨處可見。它構造簡單,往往是四根結實長短一致的木料做成正方形,要麼長方形;要麼是用水泥沙子在鑄造而成;要麼請石匠打四根石條子鑲嵌一個漂亮火籠坑。
  • [縉雲]冬日裡的火籠——裝滿愛與溫暖,承載多少回憶!
    銅火籠是火籠的奢華版,整個錚亮錚亮的,上面的蓋子做工精製,裡面的灰不容易灑出來,看起來就高大上。  每天早上,家裡都是大鍋燒飯,家裡大大小小的火籠在鍋灶前一字排開,先在火籠底留一層草木灰,再加上一層木炭,然後一邊燒火,一邊把燒出來的火剷出來,作為火源蓋在木炭上,最後在上面鏟上一層熱的草木灰,火籠裡的火會慢慢把木炭捂紅,給我們帶來一天的溫暖。
  • 廣告---深圳特區報
    ,現聲明作廢 租廠房找華豐 深圳廠房,業主招租,專業物業服務, VIP熱線:13713808999、13662263999 遺失聲明 國昌鑫泰五金(深圳)有限公司遺失稅務登記證副本,深稅登字440300564222872國稅編碼83871327地稅編碼07461219聲明作廢 遺失聲明 深圳市靖龍體育發展有限公司遺失營業執照正副本
  • 社會治理演變中的 社區居委會---深圳特區報
    在深圳,隨著「議行合一」、「村改居」、「居站分設」等社區治理體系的演變,居委會的職能也在不斷地豐富或削減。 從1979年建市之初到1998年:社區實行「議行合一」的傳統體制,居委會集行政、服務、自治功能於一身,集決策、執行、監督於一體,承接「區-街」下沉的各項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事務,由政府提供經費和辦公條件,協助、配合政府開展工作。
  • 清末老照片:婦女兒童帶火籠取暖,商販在鐵軌上擺攤
    有幾個人都拿著竹籃,一個婦女還把它掛在腰間,它就是民間取暖的法寶——竹編火籠。火籠用竹篾編成,裡面是陶缽,用來盛木炭。每到隆冬時節,鄉下特別冷,於是大人小孩老人們就把燒得紅紅的木炭放入火籠缽內,隨身攜帶取暖。現在取暖條件大為改善,沒人用這種工具了吧?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師生祝福深圳特區四十周年生日快樂!
    為慶祝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徐揚生教授特地送上一幅對聯以表祝福:「四十年崢嶸歲月滄海換桑田,九萬裡改革春風深圳再出發」。以往在香港授課,主要以歐美案例為主,為了切合內地的發展,他在深圳授課的時候會加入更多中國企業的案例。  他認為,特區的變化日新月異,自己感觸最深的就是深圳對於教育越來越重視,「無論是小學還是大學,深圳在財政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支持,在整個內地來說,都是力度非常大的。」
  • 1980年的深圳老照片,讓我們看看剛成為特區的深圳。
    1980年深圳珍貴歷史老照片: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在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如今的深圳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今天一組老照片讓我們看看剛成為特區的深圳。
  • 探秘遍布深圳街頭的特區40周年標識背後的故事
    探秘遍布深圳街頭的特區40周年標識背後的故事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26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韓文嘉)今年以來,隨著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氛圍越來越熱烈,在慶祝大會會場、在鵬城街頭、在各種宣傳品中,由「40」構成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標識給市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