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扶貧故事|幸福泉流出甜日子

2020-12-24 環京津網

7月10日上午,驕陽似火。

在梅河口市山城鎮保興村,汩汩甘泉從地下湧出,泉水流經門前,一座座小石橋從門口架到了路旁,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新美鄉村畫卷映入眼帘。

這泉水被鄉親們稱為「幸福泉」,一旁涼亭中,村民們散坐著一起納涼,臉上的笑容就是當下美好生活的寫照。

在這裡,第一書記耿世君給大家買了冰糕,正在跟村裡的老鄉們嘮家常,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打趣,恬靜的村莊增添了不少歡笑聲。

從人群裡走出來,這個聲音略帶沙啞的第一書記皮膚黝黑,駐村兩年,早已和村民們打成一片。

見到記者,耿世君遞過了一瓶礦泉水說:「嘗嘗我們村裡的水。」指著一旁流出的泉水接著說道:「我們村都喝這泉水,駐村兩年多喝習慣了,再喝別的水反倒不適應了。」

順著平坦的柏油路,車子一路開到了保興泉飲品有限公司大門口。耿世君告訴記者:「從前的保興村是捧著『金飯碗』要飯吃,村裡那可是有了名的髒亂差,梅河口16個省級貧困村名單裡,保興村就在其中。但是自從我們這個水廠建起來,村裡的綠色資源轉換成了經濟效益,不僅能為貧困戶分紅還可以讓村民們來打工,可謂一舉多得,大家的日子都好起來了。」

但就是這樣一個惠民的扶貧產業,在徵地的時候也受到了不少阻力,本著為貧困戶謀福,為企業服務的原則,耿世君在處理這種問題的時候總會花更多心思,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把僵硬的條款制度換成人情味十足的農家話,讓百姓聽得進去,聽得明白。

保興泉公司車間主任張弼說:「書記的努力我們都看在眼裡,要是有啥需要與村民打交道的工作都得請他幫忙,而且每次都能能讓雙方滿意,百姓信他,我們也信他。」

駐村更要駐心,耿世君深諳此理,他把村民當成家人,心裡有本「帳」,記滿了貧困戶的需求。

離開水廠,耿世君說:「有不少村民和貧困戶在這打工賺錢,幹得好的家裡都買車了。」話中是難掩的自豪感。

來到3組村民李剛家,小院裡停著的汽車十分打眼,身為五保戶的叔叔李貴才也跟他們生活在一起。

今年65歲的李貴才身患腦血栓,生活不能自理,由哥哥嫂子照顧。如今,一家7口共同生活,壓力不小。出於這個原因,耿世君在水廠建成後,推薦李剛夫婦進入水廠打工,現在,每個月拿著3000元左右的工資,把生活過的有聲有色。而李剛的母親盧維清也在村裡合作社打工,一天100塊錢,讓這一家人的生活更殷實了許多。

「我們村不僅要脫貧,還得一起奔小康。」耿世君笑著說出這一目標,底氣十足。

下午1點左右,盧維清又要到林地裡工作了,跟著她的腳步,記者來到了保興水果種植合作社的種植區,不少村民已經帶好裝備等在樹蔭下。

3組村民李貴琦告訴記者:「我們的土地都流轉了,現在就在合作社上班,除除草、種種菜,大家的工作勁頭都很足。」

看著山坡上李子樹,耿世君拿過工具開始壓枝,這些農村大地裡的活兒,他這個城裡人幹得有模有樣。

放眼望去,合作社流轉的600畝土地上,李子、山楂等果樹鋪滿山坡,一片綠意。而在林下,套種的大豆長勢喜人,如今的保興村走上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之路。

在耿世君心裡一直憋著一股勁兒,就是讓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在幫助因殘、因病致貧家庭時,耿世君事無巨細,協調扶貧牛,讓2組貧困戶王志家的生活忙碌起來,他形容現在的生活是累並快樂著,這種有盼頭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兒。

晌午時分,1組貧困戶王家義家熱鬧起來。耿世君看到老兩口家門口的高臺因年久失修變得破爛不堪,趕緊協調物資,請來工人,為老兩口新修臺階,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便利。

下午1點,在保興村1組山坡地上,已經按階梯狀平整好的地塊上,150棟輕鋼大棚正在搶抓進度,準備發展食用菌種植項目。通往1組的水泥路也取代了之前的土路,就連農田之間的作業路也鋪上了硬覆蓋。

從脫貧攻堅戰開展以來,保興村新修了8公裡水泥路,實現了戶戶通。晚上出門也不用摸黑,70盞太陽能路燈把村莊照得亮亮堂堂。

如今的保興村早已舊貌換新顏,處處皆風景。

因建水廠,部分村民遷入了新居,整齊的房屋成為了村裡「世外桃源」。

在耿世君的心裡有這樣一個藍圖:依靠幸福泉,要把日子過得更甜,發展生態立體循環農業,促進三產融合,打造鄉村旅遊,完善配套設施,讓村民們有更多的獲得感。

相關焦點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記榆樹市大坡鎮後崗村第一書記劉巍然
    一筐臭雞蛋背後的故事「俺為劉書記一顆一顆攢了三個多月的雞蛋變臭了……」6月21日,當記者剛一見到長春市榆樹市大坡鎮後崗村村民黃沿江的母親時,她便向記者一臉遺憾地說道。她所說的劉書記,就是駐村第一書記劉巍然。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李峻:一片丹心亦興村
    頂著盛夏的驕陽,我們跟隨李書記、曹書記(村支部書記)來到了玉黃蘑平菇種植基地。這是村裡今年新上的合作項目。由於採訪當時處於種植流程的中期,沒有見到10萬袋的壯觀場面,但通過曹書記的介紹,感覺此項目前景廣闊,一定能成為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 在紅色土地上凝聚扶貧合力——呂梁市第一書記扶貧工作紀實
    圖為興縣蔚汾鎮南通村駐村第一書記李翠葉帶著女兒劉璐萱走訪貧困戶。記者 劉亮亮 攝晉綏邊區革命歷史從小聽到大,《呂梁英雄傳》的故事從小講到大……紅色是呂梁老區的底色,在紅色文化的耳濡目染下,紅色基因已經成為呂梁人民的「標籤」。
  • 【扶貧故事】陝西富縣寺仙鎮李家窪村第一書記任建龍:「娃娃書記...
    擔任陝西富縣寺仙鎮李家窪村第一書記以來,當兵出身的他帶著村民發展產業、修建水渠、改造旱廁、擴建文化廣場、建立村網格化,讓這個貧困的小山村發生了顯著變化,讓村民臉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2019年12月,從西藏邊防一線退伍的任建龍,被寺仙鎮黨委派到李家窪村擔任第一書記,迎來了他人生另一個角色的挑戰。
  • 資中縣法院駐村「第一書記」白帥鋒的扶貧故事
    甜城法院故事|當好「第一書記」,服務基層百姓!資中縣法院駐村「第一書記」白帥鋒的扶貧故事 2021-01-05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登高望遠 扶貧路上砥礪前行——記浪溪村扶貧第一書記張國俠
    他是土生土長的浪溪人,熟悉浪溪,了解浪溪,平時辦事認真、細緻,深得公司信任,因而被委派到浪溪村任扶貧第一書記。擔任第一書記後,他把電力企業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當好支撐地方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電力先行官」。新建農灌站 引來「幸福水」彭澤縣浪溪村是浪溪鎮重點扶貧村,也是國網彭澤縣供電公司掛點扶貧的對象村,是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
  • 北投扶貧故事④ | 沿海高速分公司4任駐村第一書記接續奮鬥的那些事
    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自2013年以來,在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的領導下,沿海高速分公司先後派出蘇和家、龍集輝、陳敬強和黃宗等4名扶貧第一書記深入扶貧聯繫點開展工作。2013年初,來到革命老區河池市東蘭縣百豪村(集團公司對口幫扶點)這片紅色土地一年後,蘇和家在日記本上認真地寫下這樣一句話,這句話成為了後來分公司選派的每一任扶貧第一書記的工作信條。2013年5月份,東蘭鎮啟動「清潔鄉村」活動,工作推進困難。村民韋光說到:「蘇書記,不是我不配合。活動要搞,但前門後院都是石山,我們能把垃圾扔哪兒去呢?」
  • 看了龍書記的扶貧故事,打工人還有什麼難的
    劇中故事來源於真實事件和人物。劇中谷智鑫飾演的龍書記,原型是湖南省十八洞村第一任扶貧隊長龍秀林;何炅飾演的王老師,取材於祁東縣官家嘴鎮啟航學校的支教老師王育霖。也就說,他們在劇中所遭遇的種種困難情況,都是真實發生的。《大地頌歌》在湖南首演時,許多來自十八洞村的村民觀看了演出。
  • 第一書記易金林: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2013年,易金林從部隊轉業到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工作,2018年3月被選派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蟠龍鎮章甫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當時,章甫村有22戶74人未脫貧,其中未就業、患病是致貧主要原因。
  • 白頭書記的扶貧致富夢——廣西桂平市油麻鎮安平村第一書記盧廣
    4月1日晚,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了一則報導:《國務院扶貧辦:強化扶貧政策落地落實,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講述了廣西桂平市油麻鎮安平村的脫貧攻堅故事,暖心而振奮人心。鏡頭裡有一個穿著紅馬甲一頭白髮的身影,他叫盧廣,廣西第三強制隔離戒毒所四大隊中隊長,現任廣西桂平市油麻鎮安平村第一書記。
  • 【扶貧故事】第一書記韋金龍:練好扶貧真本領 引領群眾奔小康
    韋金龍是延安市寶塔區交通局的一名技術骨幹,兩年前他主動申請到姚店鎮安溝門村擔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隊長。兩年多的鄉村工作,讓這個原本帥氣靦腆的後生變得有些粗獷,從剛來的不適應、不被接受,到現如今「蹲得住、融得進、幹得好」。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範國輝:「這裡就是我的第二個家」
    範國輝2016年4月,範國輝被原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現合併為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派往扶貧一線,成為白城市洮北區洮河鎮新發村的第一書記。如果說居住環境的改善是扶貧成果的「面子」,那麼翻開村裡的扶貧檔案,一串串數字就是扶貧成果的「裡子」。洮北區光伏電站項目分紅1200元,洮兒河紅幹椒項目分紅1600元,庭院經濟補貼和增收690元……這是村裡的低保貧困戶郭偉家2019年的部分收入明細。多年前,郭偉遭遇車禍,高位截癱,家裡一度陷入絕境。
  • 來自湘西龍山第一書記王振的扶貧感悟
    近日,天心區融媒體中心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把鏡頭筆頭對準人民,記錄呈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全面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為您講述天心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脫貧故事、奮鬥故事、小康故事。來自龍山第一書記王振的扶貧感悟王振是長沙市天心區駐湘西自治州龍山縣洛塔鄉工作隊隊員、駐洛塔鄉澤果村第一書記。
  • 第一位直播帶貨的「黃桃」書記,用生命扶貧的故事看哭了所有人
    第一位直播帶貨的「黃桃」書記,用生命扶貧的故事看哭了所有人2020-11當縣委書記黃詩燕開始發言時,在座的人發現了一些異樣:黃書記的聲音失去往日的洪亮,說話顯得有氣無力!「脫貧攻堅是頭等大事,壓倒一切。扶貧工作等不得!」
  • 「我的扶貧故事」俯身實幹為民生丨獨山縣下司鎮華南村第一書記孟...
    2017年11月,我開始到獨山縣下司鎮華南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2018年3月擔任華南村駐村第一書記。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我始終牢記第一書記的使命,狠抓駐村扶貧工作,帶領全村黨員和駐村幹部凝心聚力推進華南村經濟發展。
  • 四川擬表揚一批第一書記和扶貧幹部
    4月2日,四川觀察記者從省委組織部獲悉,全省將集中表揚一批省內對口幫扶、涼山州綜合幫扶以及第一書記、一線扶貧幹部。>市婦聯發展部四級主任科員,簡陽市石鐘鎮民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周明星簡陽市武廟鎮黨委書記(二)自貢市盧 菲市扶貧開發局扶貧開發科科長羅維勇
  • 「我的扶貧故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織金縣阿弓鎮聯合村第一書記...
    2018年8月14日,在縣委、縣政府決戰脫貧攻堅大會上,我被組織派任阿弓鎮聯合村任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共產黨員的我,在那一刻便在心中堅定了要做老百姓的貼心人的信念。  2018年8月15日,我拿起行囊,奔赴聯合村開展工作。兩年來,在駐村扶貧工作路上有許多感慨、有許多惆悵、有許多興奮、有許多收穫,更有許多故事。
  • 愛心播撒扶貧路 ——記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
    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任職以來,緊緊圍繞「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脫貧攻堅」這一主線,狠抓基層組織建設,團結帶領全村廣大黨員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全村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2017年11月,雞公山管理區辦公室主任許金柱來到莽張鎮蔡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經過充分了解村情和入戶走訪後提出,建強基層組織,為脫貧提供堅強保障。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丨範恩慧:讓桃源村變成「世外桃源」
    山青水秀的桃源村宛如「世外桃源」「現在你看村子挺美了,幾年前可不是這樣,多虧了扶貧工作隊,多虧了範書記。」來到村民張鳳山家,老兩口正在院子裡乘涼,說起這幾年村裡的變化,68歲的張鳳山和老伴深有感觸,「以前村裡都是土道,坑窪不平,晚上更是漆黑一片,都不敢出門,範書記來了以後,路修好了,也安了路燈,我們這個窮山村有了新氣象。」張鳳山說的範書記,就是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範恩慧,他2016年1月從延邊州民委下派到桃源村扶貧,幾年來歷盡艱辛,讓曾經貧困落後的桃源村變了新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