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吹又黑的說,中國人對於火鍋的執著,更甚於阿基米德對於科學規律的執著。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豪邁而富有哲理的話:
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翹起整個地球!
而中國的火鍋客更是可以豪邁的說一句:
給我一套鴛鴦鍋,我能涮吃整個阿基米德!
這是句玩笑話,不過足以說明火鍋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隨便翻開書本閱讀幾句:
端上飯來,是一碗魚……四個碟子,一個火鍋,兩壺酒。——《老殘遊記》
先去掃掃雪,晌午我請你吃火鍋。——《駱駝祥子》
金壘中坐,餚鬲四陳,觴以清漂,鮮以紫鱗。——《蜀都賦》
火鍋誘惑
紅男綠女,揮汗如雨,圍爐而坐,觥籌交錯。
現代人對於火鍋的熱愛,可以說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不論是嚴寒還是酷暑,火鍋店裡總是人潮湧動,杯盤狼藉。
有心的人總會問個為什麼。火鍋有什麼特別之處?火鍋魅力為何如此大?火鍋真的是當代人的專屬熱愛麼?
火鍋軼事
據考證,戰國時期就有火鍋了。
到宋朝,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十分常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講了一個關於火鍋極有趣的故事。
林洪到武夷山拜訪好友。正好遇上了大雪天,所幸獵得一隻兔子。
他們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料醃製一下,把風爐放在桌子上,爐上架鍋,放半鍋水。
等水燒開後,他們每人拿一雙筷子,自己夾著肉放在開水裡,擺動涮著吃。
多年後林洪又與朋友吃火鍋。
只見水花翻動,紅色的肉片若隱若現,就好像天邊遠處的晚霞一樣,他陷入了回憶,作詩云:
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醉憶山中味,都忘貴客來。
火鍋名場面
《讓子彈飛》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一群純白的駿馬,拉著一列火車,飛馳在鄉間的軌道上。火車上縣長、縣長夫人和師爺三個人吃著火鍋唱著歌。
金色的鍋爐,高聳的「煙囪」,搖晃的酒杯,浮光掠星的南國山色,真可謂是「有風、有肉、有火鍋、有霧,有美女,還有驢兒!」
人生贏家就在這吃火鍋一瞬間。
後面被麻匪劫了,開啟了一番黑色的「打豪紳分田地」的戲,那就是後話,此處不表了。
《老炮兒》
三個過了氣的「古惑仔」,在人生的中晚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麻煩。
有情有義的他們,有無法釋放的滿腔熱血,他們坐到一起吃了個火鍋。
那是老北京的火鍋,銅鍋裡面放幾粒枸杞,幾根大蔥段兒。
鍋爐下面紅紅的炭火燃燒著,鍋裡面咕嘟咕嘟冒著泡兒。
老哥幾個嫻熟的筷子夾肉,在鍋裡面輕輕涮動幾次,夾出來在麻醬碟裡面左右一搗騰,把肉塞入口中,左手又順勢往口裡遞上濃烈的二鍋頭……
邊吃邊喝著,邊講著不爭氣的兒子,講著不如去澡堂子裡搓個澡。不經意間,哥仨一次次的碰起了杯子。
火鍋配二鍋頭是濃鬱的,熱騰騰的霧氣,不是老江湖的義氣,又是什麼?
《我不是藥神》
灰暗的小店,一個電磁爐,一個不鏽鋼鍋,桌上擺著的都是家常小菜:有豆腐、土豆、青菜、蘑菇……
「藥神」程勇(徐錚飾)帶著一起賣便宜的抗白血病藥兄弟們,做最後一次團建,因為程勇打算洗手不幹了。
他們喝的酒是上海老酒石庫門,酒醺醺煙繚繞下,氣氛凝固了。
火鍋還沒吃完程勇(徐崢)就說要散夥,因為他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他也會害怕,害怕自己被抓捕判刑。
這裡的火鍋是溫馨的,一群素不相識的人為了治自己治別人走到了一起;火鍋的周圍是黑暗的,除了桌上一群人彼此擁抱,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提供任何溫暖。
《雍正王朝》
清朝,幾乎每個皇帝皇子都愛吃火鍋,當時火鍋也已經分為好多種類了。據說乾隆皇帝熱愛火鍋,竟然曾經一個月吃了六十頓火鍋。
《雍正王朝》裡面,幾位八爺黨的皇子一起邊吃火鍋邊討論雍正皇帝的新政,也是個名場面,且看看圖就體會一二了,不消多費筆墨了。
火鍋騷客
白居易
如果說邀請朋友吃火鍋說的最簡潔文藝的,那一定是白居易了。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問劉十九》
說的是,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天快黑了,大雪要來啦,能否共飲一杯否?
白居易這裡是在幻想著吃火鍋,這天還是陰沉沉的,吃火鍋的傢伙事兒都準備好了,該請哪個過來一起呢?
嚴融
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嚴融
要說吃的開心,那還要說清人嚴融這兩句了。
三五知己圍爐而坐,看鍋中湯滾如雪,聽木碳噼啵有聲,肉片鮮蔬魚蝦猜拳行令,別是一般光景。
胡適之
著名文學家梁實秋在一篇題為《胡適先生二三事》的回憶短文中,描寫在徽菜中,胡適獨愛一口「一品鍋」。
所謂的「一品鍋」,就是在火鍋中鋪設各類食材,文火慢燉製成。
胡適之先生形象儒雅風流,沒想到原來也是個地地道道的火鍋客。
老舍
老舍也是個火鍋重度愛好者,除了文處,他在《駱駝祥子》中,不斷提起火鍋。
他在別的作品中,甚至把火鍋的滋味都詳細的點了出來,看完下面的一段文字,總感覺自己的嘴角有了滑膩咀嚼的滋味兒。
自火鍋以至蔥花,沒有一件東西不是帶著喜氣的……他的口腔已被羊肉湯——漂著一層油星和綠香菜葉,好像是一碗想像的,有詩意的,什麼動植物合起來的天地精華——給衝得滑膩,言語就象要由滑車往下滾似的。——老舍《離婚》
唐魯孫
老頑主老吃貨唐魯孫,什麼都吃。
他喜歡談論飲茶抽菸喝酒,什麼油膩的、爽口的、甜酸的、苦澀的,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到他這裡都會變得妙趣橫生。
那這名場面火鍋,自然是不會被老唐放過了,且看看唐先生怎麼說一種叫做菊花火鍋的。
菊花鍋子的鍋料不外是雞片、肉片、山雞、……最後澆上一盤白菊花瓣,講究清逸浥鬱,菊香繞舌,等於是個湯菜。玉樓春的菊花鍋子,是菊花跟別家不同……燙熱之後,絕無熟湯子味。這種餐英菊一年也不過培養十盆八盆,不是真正吃客,他還捨不得用來待客呢。——唐魯孫《圍爐吃火鍋》
火鍋美學
筆者認為火鍋絕對是一種美學。美在四處,一是色調、二是口感、三是趣味、四是蘊意。
色調
火鍋的種類不同,顏色也是不同的。但主色調一般還是紅色,畢竟火熱的意義在那裡擺著的,雖然廣東的清補涼火鍋也是存在的,畢竟是一種有趣偏門。
紅色的主色調下,點綴著白色的蔥段,黃色的土豆,綠色的香蔥,黑色的毛肚,點睛之筆是自己配置的料碟,可以是北方人熱愛的麻醬碟,也可以是重慶人的清油碟,還可以是兩湖人的米椒醬醋碟……
有主色,有配色,如果用鴛鴦鍋隔開,美如八卦太極;如果用九宮格,那就像是封建井田的規矩;如果混在一鍋,那就是江湖亂套,父兄不論了。
偶爾想起來,還有點兒濃墨重彩的油畫意味呢!
口感
油滑如黃喉,鬆軟如豆泡,柔韌如肥牛,濃羶如羊肉,爽脆如山藥……
這些都是火鍋中獨特的口感。
吃火鍋時候極其講究火候,十五秒的菜涮上一分鐘就柴了。
火鍋客是不羈的,既然愛上這一口,就不會管什麼是不是熟透了,是不是還有寄生蟲了,絕佳的口感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
趣味
相比別的類別,吃火鍋最有趣最獨特的地方,卻是全程的參與感。
食客們完全可以自己隨心所欲,他們會帶來自己的「調料秘方」,互相分享美食經驗;他們會按照自己喜好指定吃菜流程,是先素後葷還是先葷後素,請君自便。
擺在食客面前的菜都是生的,看著小火苗撲騰撲騰把湯汁煮沸,然後看著各種菜在湯汁中翻滾,狀態慢慢變化,顏色慢慢變化。那種急不可耐,別提多誘人了。
蘊意
火鍋之所以美妙,其背後還有兩層獨特的蘊意,一是紅紅火火的圍爐相聚,二是茹毛飲血草莽氣息。
親人朋友們,吃著一個鍋,不分你我不分彼此,你煮好的豆腐我一筷子夾走,我蘸好汁兒的肥牛捲兒放進你的碟子。只有親密無間,才會這樣吃一鍋菜。
彬彬有禮的吃碟菜,那確實是文化人幹的事兒。乾淨潔白的碟兒盞兒,各色的菜蔬果子整齊的排列,座上客都談吐不凡,討論著經世濟俗或者詩詞曲賦的話題。
但人心本質上是嚮往自由,嚮往狂野和粗魯的。喜歡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草莽英豪之氣。人們嚮往能夠在廣袤的草原上,圍著篝火跳舞,篝火上烤著一隻大肥羊。
在現實的生活中,火鍋可以聊以慰藉嚮往狂野而不得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