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五世紀的波斯帝國是世界上領土最遼闊的國家,數十萬波斯大軍控制著4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和幾千萬的人口,而希臘只有波斯帝國一個省份的規模,而且還分裂為上百個小城邦。
公元前491年,波斯國王大流士派出使者向希臘人所要兩樣東西,水和土。為什麼要讓希臘人上交水和土呢?只要上交了水和土,就表示希臘向波斯帝國臣服。面對強大的波斯帝國,希臘有兩個城邦表示決不臣服:我們寧願和波斯帝國戰鬥到底也要捍衛自由!在雅典,波斯使者被拋入了大海;在斯巴達,波斯的使者被扔進了深井。這些希臘人說:「那裡有水和土,你自己去取吧!」消息傳到波斯之後,國王大流士震怒不已,馬上派出能徵善戰的達提斯統率三萬多大軍,乘坐700多艘戰船,出發遠徵希臘。
達提斯是個很有心計且富有謀略的統帥,他並沒有從海路直接去進攻城池堅固的雅典城,而是命令波斯大軍的戰船在雅典城東北四十多公裡處的馬拉松平原登陸。他這樣做無非是想迫使雅典人做出選擇:要麼據守城池,要麼出城應戰!如果雅典人堅守不出,則波斯大軍的物資和後援就會源源不斷地被運送過來,到時候就可以從容不迫地兵臨城下,這樣雅典人只能坐以待斃。如果雅典人選擇出戰,那麼他們就不得不長途跋涉四十多公裡,到達達提斯所指定的戰場打一場波斯人擅長的陸地戰,而此時此刻的波斯陸軍,裝備精良,所向無敵!他們創造的步兵配合騎兵交替作戰的戰法在當時的大陸上也是所向披靡,馬拉松地形寬闊,非常適合波斯陸軍的作戰方法!
雅典的軍事體系很奇怪,一個城邦國家還被劃分成十個部族,每個部族每年選舉出一個將領,然後十個將領混在一起指揮部隊。雖然也有首席將軍,但只是名義上的最高指揮,真打起仗來,十個將領輪流指揮,每人負責一天。面對來勢洶洶的波斯大軍,對是否迎戰,雅典的十位將軍意見出現了分歧。主和派認為,雅典根本難以和波斯相匹敵,一旦戰敗,必將導致城毀人亡,因此主張求和。但曾經參加過反對波斯起義的雅典將軍米提亞德卻堅決主張迎戰波斯軍隊。持有不同意見的人的數量相當,最後無法決斷,只好讓雅典的執政官來決定。執政官卡裡馬卡斯則傾向於和波斯抗爭到底,於是主戰派佔據了上風。而且這一次並沒有採取輪流負責制,堅決主戰的米提亞德被任命為對波斯作戰的全權指揮官。
處境險惡的雅典一面準備應戰,一面向斯巴達求助。出乎意料的是,斯巴達人拒絕出兵援助,理由是斯巴達人現在不能出兵,並不是因為需要時間來動員軍隊,而是在斯巴達有一個古老的禁忌:從卡爾涅亞節到月圓之夜的這段時間內,斯巴達不可以出兵國外。對於恪守傳統中的斯巴達人來說,禁忌就是禁忌,沒有什麼可商量的。他們答覆等到月圓之時,將馬上出兵奔赴雅典。
雅典人得到消息後知道尋求外援幫助已經沒有希望了,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夠保衛國家。全體雅典人民都被動員起來,甚至把奴隸也編入了軍隊,在米提亞德的領導下,一萬兩千人的雅典軍隊火速趕往馬拉松平原,準備和波斯軍隊決戰。
由於兩軍人數懸殊,要想取勝的話只能智取。米提亞德對于波斯軍隊的戰法非常熟悉,針對波斯軍善於平地作戰和慣用中央突破的特點,米奇亞德採取了正面佯攻,兩翼夾擊的戰術。把實力雄厚的雅典軍重甲步兵配置在兩翼,中央兵力則比較薄弱,作戰的時候以中央陣線兵力首先出擊,引誘波斯軍進行反擊,然後且戰且退。當誘敵深入後,重甲步兵在從兩翼進行夾擊,從而達到一舉擊潰敵人的目的。
九月的一天,這場名垂千古的戰鬥終於開始了。雅典和波斯雙方排兵布陣完畢,雙方對峙了兩個多小時。由於馬拉松平原越往東越寬廣,雅典軍隊如果主動進攻波斯陣營,兩翼就會失去地形的保護,米提亞德非常明智地選擇按兵不動。波斯人終於失去了耐心,開始向雅典陣地發起攻擊。雅典中央的士兵在接戰後不久就一路撤退,慢慢將波斯軍隊引入已經埋伏好伏兵的斜坡區域。不知真相的波斯軍隊一路追擊,當走到山坡時,突然躲在斜坡山包後面的雅典重甲步兵如潮水般衝了下來,從兩側發起攻擊,受到夾擊的波斯軍隊出現慌亂;同時假裝撤退的雅典部隊也開始反身攻擊,雅典軍隊從三個方向向波斯軍隊衝殺過來。
波斯軍隊陷入三面受攻的狀態中,而且戰線又拉得過長,一時之間首尾難以相顧,原本一心想追趕雅典軍隊,卻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打個措手不及,幾萬士兵處於雅典士兵的包圍圈中,一時不知道向什麼方向出擊。亂作一團的波斯軍隊成了雅典軍隊弓箭和標槍的攻擊目標,不得不一邊招架,一邊向海邊逃竄。
兵敗如山倒的波斯軍隊全線崩潰,主帥達提斯眼看大勢已去,只好下令撤退。波斯士兵放棄陣地,拼命逃向停泊在海邊的戰艦,雅典軍隊隨後緊追。雅典軍隊追到海邊後,開始分散開來攻擊波斯陸軍,攻擊那些岸邊的戰艦,企圖將它們付之一炬。波斯士兵在逃生欲望的驅使下拼命反抗,雅典人在這次戰役中的傷亡大多發生在這裡,包括雅典軍中長官卡利馬什,以及十位將軍中的兩位都在這個地方英勇犧牲。波斯人在損失八艘戰艦後,大部隊得以安全撤離。此役波斯軍隊共陣亡6300多人,而雅典軍隊陣亡不到200人。
為了把勝利喜訊迅速告訴雅典人,米提亞德將軍派士兵斐裡庇第斯去完成任務。當斐裡庇第斯以最快速度從馬拉松跑到雅典中央廣場,對著盼望的人們說了一聲:「大家歡樂吧,我們勝利了!」之後就倒在地上,犧牲了。為了紀念馬拉松戰役的勝利和斐裡庇第斯,在雅典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增加了馬拉松賽跑項目。
這場馬拉松之戰是西方歷史上較早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這場勝利提高了希臘人的鬥志和士氣,使以前臣服于波斯的一些希臘城邦也受到鼓舞,趁機紛紛宣布獨立,巴比倫、埃及以及其他一些被波斯軍隊奴役的地區也同時爆發了起義。這次戰役的影響,正如英國著名軍事家富勒將軍所說的那樣:「是歐洲出生時的啼哭聲!」
馬拉松大戰後,雅典在希臘半島威名遠揚,就此成為了希臘城邦聯盟的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