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文明的碰撞,以弱勝強的馬拉松戰役,看遠古希臘人的戰爭智慧

2021-01-11 衾竹說

馬拉松戰役是希波戰爭中的一次重要戰役。是西方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列之一,標誌著單槍匹馬式的結束和重甲方陣戰術的開始,在世界軍事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馬拉松戰役同時也是波斯中央集權與雅典民主政治統領下不同文明制度的碰撞,戰爭前的形勢看起來雅典似乎沒有多大勝算,但在希臘人卓越的軍事指揮下,雅典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大大鼓舞了希臘各邦的抵抗鬥志。

集權制度下的波斯

波斯帝國於公元前公元前6世紀中葉興起於今伊朗高原,是繼埃及、亞述和巴比倫等古國後,又一強大的奴隸制大帝國。這個帝國延續了將近兩百年其全盛時期的版圖,幾乎包括了現今整個中近東地區。

波斯原為是個部落,其中有六個部落以農業為主,四個為遊牧部落。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左右,波斯各部落生產力達到快速發展,社會內部出現階級分化,開始出現早期國家。

波斯的專制統治始於大流士一世,他出生於阿黑門尼德王室的旁支,其父希斯塔斯比是波斯國家的一個邊遠省份的總督。後來,波斯內部發生起義,大流士是領導鎮壓力量的七人集團中的成員之一,在鎮壓起義過程中,立了不少戰功,被推薦為這個集團的國王。在殺死高墨達過後,七人集團召開了專門會議,商討國家應該實行什麼樣的政治體制,結果大多數人都選擇實行君主專制政體。大流士以「最優秀的人物」自居,在波斯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奴隸制專制統治。

為了配合中央集權制政體,大流士在政治、軍事和經濟等發麵都實行了改革。將波斯進行了行政區劃,與中國古代的郡縣制十分相似。

民主政治下的希臘

「民主」與「專制」是兩個互相對立的概念,古希臘時期的文明,除了在思想藝術方面,最為著名的就是當時的城邦民主政治了。希臘地區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城邦之間多呈現為一種小國寡名的獨立狀態,各邦之間各自為政,而地區的限制使得城邦人數無法與統一的大帝國相比,這也為城邦民主創造了條件。

在此之前希臘地區曾出現過王權政治,但隨著希臘人口的遷移,產生王權政治的文明滅亡,王權政治也跟著滅亡。取而代之的是北部希臘人遷移帶來的原始部落軍事組織,成員之間習慣以一種平等參與的原則來商議事情。雖然隨著歷史的發展,遷移至此的希臘人之間出現了階級分化,但這中帶有原始民主方式的處事原則卻被延續了下來,逐漸發展為由公民參與管理城邦的民主政治體制。這也是古希臘人留給現今人們的寶貴財富。

捲土重來的波斯軍隊

公元前429年,波斯軍隊第一次討伐希臘失利。公元前490年春,大流士一世命海軍將領達提斯和阿塔非尼斯率兵再出遠徵希臘,並親自製定了周密的計劃。當時波斯收到雅典內部出現動亂,雅典城內有人反對當時的執政者米爾提亞德斯,並且這股勢力企圖與波斯合作,這對於一直想政府希臘的波斯人來說簡直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當時雅典是希臘各。

波斯人計劃首先攻佔力量較為薄弱的埃雷特裡亞,以震懾雅典人,迫使雅典人們轉而尋求親近波斯勢力的庇護。同時還派遣一支陸軍在雅典的東北約40公裡處提卡地區的馬拉松山谷登錄,做出馬上向雅典進攻的樣子,引誘雅典陸軍出城與之決戰。這樣既可避免攻城而帶來的損失,也能帶走雅典城內反波斯勢力,為反叛者創造奪取政權的條件。

馬拉松戰役與戰爭中希臘人的智慧

波斯遠徵軍約5萬人(包括4萬步兵、1萬騎兵)分乘近600艘戰船,自薩摩斯島啟航橫渡愛琴海,經提洛島向優卑亞島上的埃雷特裡亞城進發。埃雷特裡亞人積極進行抵抗準備,並派人到雅典求援。當波斯軍隊接近優卑亞島時,他們便按計劃兵分兩路,阿塔菲斯率主力包圍埃雷特裡亞;達提斯率另一部開往阿提卡東海岸,準備登陸。

雅典接到埃雷特裡亞求援消息後,立即組織約1萬陸軍,由陸軍統帥卡裡馬巧斯率領,從雅典出發,前去救援埃雷特裡亞。大軍開進不遠,獲悉波斯步騎兵約1.5萬人已在馬拉松登陸。卡裡馬巧斯當即命令部隊停止前進,決定派4000人繼續北上馳援,主力則轉向東北的馬拉鬆開進,同時派人火速奔赴斯巴達城邦求援。然而斯巴達人雖然同意出兵,卻按兵不動,宣稱須等宗教節過後才能出兵。

馬拉松戰場三面環山,一面是瀕海平原。登陸的波軍計劃把雅典陸軍引到這裡,憑藉騎兵的優勢,尋機殲敵。雅典軍隊進入戰場後也建立營壘,修築陣地,竭力延遲進攻的時間,等待斯巴達援軍的到來。面對強敵,雅典政府緊急動員全體公民,甚至把部分奴隸也編入了軍隊。

這樣加上北部城邦普拉蒂亞派來援助的1000名重裝步兵,集結在馬拉松附近的希臘軍隊也僅有萬餘人。而阿塔菲尼斯已率部登船,準備從海上繞道直趨雅典城。根據部將米太亞德的建議,為防止敵軍兩路會合圍攻雅典,卡裡馬巧斯決定立即向波斯軍發起進攻。

9月21日,希臘聯軍由米太亞德擔任指揮。他首先命令部隊控制各個山頭,佔據有利地形,封鎖波斯去雅典的道路。這使得整個戰場有利於希臘聯軍的防守,而不利于波軍的進攻。聯軍居高下,可以將波斯軍隊的營地盡收眼底,時刻觀察波斯軍隊的動向。

聯軍的領導者米太亞德通曉波斯人的作戰方法針對波斯軍隊在平原時的作戰特點,採取正面進攻與兩翼夾擊的戰術。以較弱的中央陣線兵力作為先鋒部隊,迷惑敵人,引誘敵人深入,然後在用兩側重兵對其發起猛烈進攻,一舉擊敗敵人。

戰鬥開始後,波斯軍隊看見米太亞德派出的前鋒,在波斯軍隊的攻擊性佯裝不敵而撤退。波斯人果然中計,也為希臘軍隊力量弱小,趁機追擊。波斯士兵以為戰爭就要勝利了紛紛爭先向前,使得軍隊前後脫節,陣線出現空隙,希臘士兵看準時機,出擊,對波斯軍隊形成兩翼包抄之勢。他們同仇敵愾,士氣高昂,為了守護自己熱愛的家園,在短兵相接中拼命衝殺。

波斯軍隊三面受擊,無法首尾相顧,頓時一片混亂,失去秩序,經過一番苦戰,才擺脫重圍。而希臘聯軍乘勝追擊,在海變與波斯軍隊展開了又一場激戰。最後波斯軍隊落荒而逃,死亡6400人,損失了7艘戰艦才得以逃亡,而希臘聯軍僅損失了192 人。

波斯軍隊敗逃後並沒有直接退走,他們接到雅典內奸發來的求援信號,便急忙趕往雅典,企圖在雅典軍隊未返回之前,與雅典內奸裡應外合,攻佔雅典城。

波斯人的打算早被米太亞德預料到,在獲得戰爭勝利後,只留了少量的士兵看守戰場,自己則帶著大軍迅速趕回雅典,以防波斯軍隊攻打雅典城。當波斯軍隊趕到雅典時,希臘聯軍早已嚴陣以待,而且斯巴達也派兵支援,軍隊已快要到達雅典了。波斯人知道自己已無先機可佔,遂調轉船頭向海上退去,馬拉松戰役結束。

結語

馬拉松戰役中希臘聯軍以少勝多,戰勝了強大的波斯軍隊,鼓舞了希臘各邦抵禦外來侵略的鬥志,不僅消除了波斯第二次遠徵的威脅,而且對整個希波戰爭的進程有很大的意義。

此戰的謀兵布陣,充分體現了米太亞德的智慧,通過分析波斯軍隊的作戰特點,進行有利的軍事部署,佔據戰爭的主動地位,巧妙的利用地利人和,虛實結合,誘敵深入,打破常規,出奇制勝的打敗波斯軍隊。

在獲得戰爭的勝利後,他並沒有立刻享受戰爭的喜悅,而是看出雅典因兵力遠調也防禦薄弱的問題。並且當機立斷,帶領軍隊迅速趕回雅典以防波斯軍隊繼續入侵。事實證明,他的想法和決定都是對的,他的料敵於先、迅速果決時代雅典避免了一場苦戰。

參考資料

《世界通史》

《戰爭的歷史

相關焦點

  • 世界戰爭史探秘:以少勝多經典案例,馬拉松戰役為何會逆轉?
    雖然希臘曾擁有無與倫比的文明,但是當它步入落日餘暉時,波斯人便開始蠢蠢欲動,最終挑起了這場馬拉松之戰。在世界範圍內爆發的每一次戰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古波斯帝國出現了一位好戰的君主,他就是被稱為波斯大帝的居魯士。公元前550年在他統一波斯全境之後,不僅擁有了雄厚的軍事實力,而且經濟方面達到了歷史新高。
  • 希波戰爭
    波斯軍隊被包圍,死亡達6400人,而希臘只犧牲192人。馬拉松平原戰役這次戰役也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3.第三次希波戰爭(1)溫泉關戰役第三次戰爭是真正的決戰,一個巔峰時期的波斯,和團結一心的雅典。雙方都盡傾國之力,希臘勝,則文明延續。波斯勝,則世上少了這些獨立的城邦,多了一個由鮮血建立起來的屬國。大流士一世的兒子薛西斯,打響了溫泉關戰役。
  • 孕育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的環地中海地區,為何沒有統一的語言?
    埃及人、腓尼基人、羅馬人都在此留下足跡;但是,我們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這樣一個想法:在眾多的文明的交流之中,為何環地中海地區的語言沒有實現統一呢?一、環地中海地區培育出的輝煌文明,眾多文明的碰撞交流(1)早期文明的在此駐足,環地中海地區成了文明的搖籃。
  • 馬拉松第一人,英雄的菲迪皮德斯為什麼竭力奔跑?
    跑馬熱潮中的跑者們轉戰各地,盡情享受跑馬的快樂,但很少人真正關心馬拉松比賽本身及意義,如此長距離的奔跑為什麼給人能夠帶來豐富美好的精神體驗?回到歷史中去,也許能夠找到一些答案。01 一場戰役,一位英雄雅典步兵與波斯軍隊對壘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雅典,經歷過梭倫改革以及長時間民主政治鞏固,成為希臘最強大的城邦。
  • 悲·宋 | ⑥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當中國先秦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正在主張自己偉大的治國策略時,東西方文明發生了一次大碰撞,這次碰撞在人類史上意義深遠,影響至今。堪稱人類的第一次國際大戰,這就是歷時 50 年的波希戰爭。莊稼生長在城牆外,每次收割就是一場戰役。比如斯巴達男人平時居住生活都在營房,隨時準備打仗,女人們必須鍛鍊身體,只是為了能夠生下來更健壯的孩子以備日後打仗之需,因而個個英勇善戰,斯巴達鬥士由此產生。公元前 492 年夏,波斯出動陸軍海軍兩萬五千人,開始進軍希臘,由於遭遇颶風艦船覆滅,被迫撤退。
  • 希臘城邦同波斯帝國的千古恩怨——雅典的輝煌時刻,馬拉松戰役
    為什麼要讓希臘人上交水和土呢?只要上交了水和土,就表示希臘向波斯帝國臣服。面對強大的波斯帝國,希臘有兩個城邦表示決不臣服:我們寧願和波斯帝國戰鬥到底也要捍衛自由!在雅典,波斯使者被拋入了大海;在斯巴達,波斯的使者被扔進了深井。這些希臘人說:「那裡有水和土,你自己去取吧!」消息傳到波斯之後,國王大流士震怒不已,馬上派出能徵善戰的達提斯統率三萬多大軍,乘坐700多艘戰船,出發遠徵希臘。
  • 珍寶島戰役中,蘇軍高技術坦克被繳獲,中國邊防軍以弱勝強?
    中國的歷史進程中,創造過不少以弱勝強的戰爭故事,珍寶島戰役便是其中之一,中國的獲勝,不僅擊退了蘇聯的侵略意圖,以弱勝強更是提振精氣神的一仗。但戰爭是一個複雜的綜合事件,看似以弱勝強,實際內有更多的玄機。 珍寶島戰役是矛盾爆發的突破口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剛剛結束了抗戰的中國面對著內外交困的境地。所謂弱國無外交,但蘇聯是卻中國為數不多的盟國之一,也可以說彼時的蘇聯就像中國的"老大哥"一般。
  • 解讀溫泉關戰役 -- 希臘史上最著名的戰爭
    點擊上方藍色小字,關注美露橄欖油之品質生活溫泉關戰役是地中海戰爭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場戰役
  • 《希臘人和希臘文明》:青年和戰爭告訴你,為什麼要學習希臘文明
    在希臘人的詞彙中,用來表示「青年」的詞非常多,因為希臘人認為青年是人的一生中唯一值得一活的年齡。所以希臘人通常都對青年人給予極高的評價,對自己的老年則充滿了抱怨和哀嘆。人們逃過了戰爭的災難,卻終究躲不過年老之後的疾病折磨。這對希臘人而言,是一件非常可怕和可悲的事情。所以在希臘有一些地方,老年人自殺問題非常普遍,甚至還得到法律的認可。
  • 文明的反抗,戰爭的先聲,愛奧尼亞地區希臘人的起義鬥爭
    就在這兩任波斯國王在位時期,波斯和愛琴海的希臘進行了長期的爭霸戰爭,最終導致了阿黑門尼德王朝的衰落,而這一爭霸戰爭的先聲,或者說是爭霸戰爭進程的決定者,就是愛奧尼亞地區的希臘人起義。早在居魯士統治時期,愛奧尼亞地區的希臘人就被波斯徵服了,但是直到大流士時期,他們都和愛琴海希臘半島的同胞們保持著經濟和商業上的聯繫,這使得他們十分難以統治。
  • 馬拉松之戰:希臘人是如何以付出192人的代價,殲敵6400人的?
    考慮到波斯人善於運用土木工程技術,之前在伊奧尼亞大起義中,很多希臘城邦就是被波斯人用填平壕溝,然後堆土堆攻克城牆;波斯人還會用挖地道去破壞城牆根基破城。波斯艦隊的航道但早期的希臘城邦,很少進行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戰爭,戰爭只是邊境上的大型戰鬥儀式。這是因為從事戰爭的公民並不是職業軍人,長期作戰無疑會耽誤農事和經濟利益。
  • 死196人就打崩波斯步兵?馬拉松大戰表示:希臘方陣贏得不容易
    編者按:希波戰爭是自邁西尼時代的特洛伊戰爭之後,歐洲視角下的東方和西方的第二次較量。這次較量以波斯的慘敗與希臘的勝利告終,戰後的雅典一躍成為名副其實的雅典帝國,在這場較量中雙方的第一次大規模較量就是馬拉松之戰,關於此戰,一般說法都是希臘方陣大勝缺乏近戰能力的波斯步兵和騎兵,描述口吻真有點類似打遊戲,好像希臘方陣推過去,波斯人就都死了。
  • 兩位統治者發動,一度控制大半領土,波斯最終還是沒能打下希臘
    在這一系列的戰爭中波斯帝國和希臘各城邦之間均有輸有贏,並且雙方的矛盾也在各有輸贏的情況下越積越深,最終戰爭愈演愈烈。在這次衝突中,波斯曾先後兩次入侵希臘城邦,最終希臘人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保全了自己的國家和文明。希波戰爭中誕生了很多世界歷史上非常重要且著名的戰役:馬拉松、塞莫皮萊、薩拉米斯和普拉提亞,所有這些都成為了傳奇。
  • 我不羨慕以弱勝強的戰役
    有時候看電視劇,會看到一條彈幕:「關掉電視保智商。」有點這個意思。文藝作品是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的,不是開發智力的。那天有人在留言裡說讓我看《猛龍過江》。我去看了這個老片。功夫片要塑造主角是弱者,boss是強者。這是為了滿足觀眾的心理需要。但阿龍那麼厲害,把人家拿槍的都打得滿地找牙,已經說明阿龍是強者,對面是弱者。
  • 古希臘文明與中華文明:素未謀面,卻是似曾相識的故人
    希臘德爾斐神廟前的石柱上寫著「認識你自己!」。老子《道德經》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中華、古希臘最有智慧人的一批人都在攀爬人類智慧的頂峰,都是一個見天地、見眾生、最後見自己的過程。3.城邦是每個文明發展的必然階段,但是古希臘文明對城邦階段尤其的迷戀。
  • 薩拉米斯海戰:一場足以「拯救西方文明」的戰爭,讓希臘人振奮
    第一、「拯救西方文明」的薩拉米斯海戰薩拉米斯海戰是希波戰爭中的序曲,作為古波斯帝國和古希臘之間,一場以波斯擴張版圖而入侵希臘的非正義戰爭,大約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公元前479以斯巴達軍團為核心的希臘聯軍,在普拉提亞之戰徹底擊敗波斯陸軍。從此之後戰爭的主動權便掌握在了希臘人的身上,曾經以擴張領土而發動侵略戰爭的波斯帝國,終於被希臘人徹底趕出歐洲,持續了約半個世紀的希波戰爭,也正式畫上了一個的句號。
  • 希臘城邦狗血事件,當英雄斯巴達變成狗熊
    喜歡看西方戰爭史的人一定知道世界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溫泉關戰役」,作為波希(波斯VS希臘城邦聯盟)的重要轉折點,斯巴達人用著300勇士在狹隘的溫泉關以一擋百
  • 希臘化文明的形成丨楊巨平
    但面對具有數千年傳統的埃及、巴比倫、印度文明,面對地域遼闊、人數遠遠超過他們的被統治民族,他們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當地文明的氛圍之中。為了保持他們的有效統治,推行希臘文化是必要的,但在某種程度上接受當地文化也是難以避免的。於是,兩種文明的交流、滲透發生了。這個過程具有突變與漸進的特點。突變是指一種文明對另一種文明的驟然降臨,漸進是指各種文明因素的交流滲透經過了長期的努力。
  • 希臘史13:古希臘歷史時間軸與大事年表,簡說古希臘歷史
    伊奧利亞人(佩拉斯吉人)、亞該亞人、愛奧尼亞人、多裡安人並稱古希臘四大部族,每一部族下面還細分為許多支族。三、邁錫尼文明邁錫尼文明是希臘青銅時代晚期的古希臘文明,由邁錫尼人所創,邁錫尼人其實是古希臘人。
  • 失落的文明——亞特蘭蒂斯(I):遠古的亞特蘭蒂斯
    希臘的特洛伊城從前也不認為它存在,後來才證明曾經存在。這就說明有很多失落的文明,等待我們去發現。 地球曾經遭遇五次的大變動,所以很多建築物被泥土覆蓋。遠古時,最初,傳說是在柏拉圖的著作「對話錄」中 , 記錄著由柏拉圖的表弟柯裡西亞斯所敍述的亞特蘭蒂斯的故事。柯裡西亞斯是蘇格拉底的門生,他曾在對話中三次強調亞特蘭蒂斯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