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告訴我們,人類歷史的進程,經歷了,或者正在經歷這5個版本的迭代——「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這5個版本就像一個軟體的1.0、2.0、3.0……版本一樣,理論上下一代是肯定比上一代更加先進更加完善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1、馬戛爾尼訪華
1793年,英國特使喬治·馬戛爾尼到訪清朝,馬戛爾尼使團帶了600箱展現西方科技文化的器物,但並未受到清朝統治階層的重視,清英雙方還因為三拜九叩的大禮產生了一些爭執。
其實馬戛爾尼萬裡迢迢來訪,不是吃飽了撐的來拉家常,而是英國想跟清朝通商做生意,但清朝很直接地回絕了英方的這個請求。
馬戛爾尼一行人悻悻而歸,從北京到廣州去坐船,如此近距離地觀察他們以前從未正式接觸過國度,馬戛爾尼將一路上的大部分見聞都記載了下來,回國後整理成書發表,是為《1793乾隆英使覲見記》。
這本書裡面的很多內容,成了戳破「康乾盛世」的有力罪證,比如根據書中的記載,在當時「盛世」之中:
「吃不上飯的老百姓到處都是,雖然算不上是餓殍遍地,但大街小巷上要飯的隨處可見,而大清官員則傲慢無知,更不知民間疾苦,只顧一味的斂財,根本不顧老百姓的死活。」
「農舍大多破爛、骯髒,相當吃驚。破舊的房屋,有的用半燒制的磚,有的用泥土修造,屋頂用稻草或蘆葦搭蓋,有的茅屋四周有泥牆,或者用粗製的蘆葦、高粱稈圍起來,其中一般住著兩三代人,還餵養牛、豬、雞和其他家禽。」
「乾隆皇帝曾下旨令沿途地方官好好招待英國人。船到大沽口外,兩名地方官送來許多食物,包括20頭小牛、100頭豬、100隻羊、1000隻雞、3000個南瓜,以及許多果品時蔬,足夠600人吃一周。由於許多豬和雞在運送途中碰撞死去,英國人不屑地把它們棄之入海,但中國人忙著把它們撿起來,洗乾淨,用鹽醃上,等過年再吃。」
這些內容,被後來很多自媒體拿出來指責清朝固步自封、妄自尊大、閉關鎖國……「當時的英國已經經過第一次工業革命了,世界最強,人民生活質量也比清朝不要強太多!」等等。
其實,這就明顯犯了一葉障目的錯誤,馬戛爾尼這種何不食肉糜的貴族,看不到當時英國的普通民眾,日子過得比清朝國民還要悲慘的事實。
2、悲慘的英國童工
1793年,也就是18世紀尾期,當時英國工人的平均壽命是30歲出頭,這個平均壽命,相比於18世紀初期,還提高了不少。
看到這個數據,大家肯定都有一個疑惑,不至於只活30多歲吧?平均年齡30多歲,說明很多人還沒活到30歲就掛了,當時的英國剛經歷工業革命,國力蒸蒸日上,為何國民卻這麼慘呢?
原因無它,因為英國當時的工廠大肆使用童工。而且還是用童工來進行挖礦、燒煤等危險係數極高的工作,高傷亡率的童工把英國工人的平均壽命拉到了30多歲。
為什麼當時英國資本家會大肆僱傭童工呢?因為經過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很多機器被製造出來,比如棉紡機、織布機等等,在機器的幫助下,手腳靈巧的童工也能完成成人一樣的工作量,而對童工,工廠主可以支付更少的工資,所以越來越多的工廠主選擇僱傭童工,漸漸形成一個怪現象——大量成年人失業,而機器面前的工人都變成了兒童。
18世紀初的英國,有一種很普遍的怪現象——一個家庭裡面小孩都出去工作,父母失業在家,需要靠自己十來歲的孩子養活。
當時童工境遇非常悲慘,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長期從事高壓高危工作,很多人還沒活到15歲就死了,所以當時英國工人的平均年齡,只有不到30歲,就是這麼來的。
英國著名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的小說《霧都孤兒》講的就是這麼一段悲慘往事。1847年,英國政府出臺政策,規定9歲以下的小孩不準下礦,我們現在看來估計都匪夷所思,當時政策還規定,13歲以下的「工人」每天工作時間不能超過10個小時,叫「十小時工作法」,還獲得了一片讚譽。
後來英國海外殖民地多了,資本家去剝削殖民地的人去了,英國工人的境遇就要好一點了,童工也用得沒那麼兇了,但英國普通人民的境遇依然悲慘,到了19世紀初,英國的普通工人、市民,仍然是全家住在一個房間裡,一家人睡一個大通鋪,不要說家庭倫理了,就是最起碼的公共衛生,都遠不如同時期清朝內地的普通農民。
1890年,在利物浦市中心的噴泉上坐著一排年輕小夥子,他們大多都是窮人買不起鞋子
所以當時的馬戛爾尼,還真的沒資格來「悲憫」清朝的農民們,當時英國的底層人民,過得比清朝慘多了。
當然,說這一段,不是為了給清朝洗地,而是為了講明白一點——資本主義擴張時代,普通人的境遇有多麼悲慘。
3、「貴重的」奴隸
在傳統印象裡面,奴隸制是一種非常黑暗,壞到極致的制度。奴隸的生活暗無天日,被奴隸主隨意打殺、買賣,毫無人性可言。
其實我們對世界的很多看法,都被一些只鱗片爪的知識給蒙蔽了,導致與現實嚴重不符。
奴隸制確實是一種落後的制度,但總的說起來,比起資本主義制度,奴隸制還更有人性一些。
我們就拿用黑奴用得最狠的美國南方種植園為例,南北戰爭以前,南方種植園裡面有大量黑人奴隸,當時這些奴隸很多都是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從非洲抓走,遠渡大西洋賣到北美大陸的。
從非洲抓走奴隸,塞上整整一船,再跨越驚濤駭浪運到美洲,中間會遭遇海盜,也會碰上極端天氣,被關在船上的黑奴也會死一部分,大概1000人上船,最後成功到達美洲的可能就七八百人,黑人身體強壯,耐造,這個存活率算高的了。
可以看到,販賣黑奴並不容易,抓人不費什麼力氣,但是運輸成本比較高,所以當時黑奴賣得挺貴的,正因為賣得貴,能賺取巨額利潤,才有人前僕後繼的去非洲大草原上抓黑人賣。
當時一個成年健康男黑奴賣多少錢呢?大概1800美元左右,當時1800美元相當於美國北部技術工人3年的工資,大概相當於現在七八十萬人民幣。
一個黑奴七八十萬人民幣,是不是有點震驚,可以在三四線城市買一套房了,當時的黑奴就是這麼貴,但是再貴他也是個奴隸,買來是來幹活的,拿來用的。
不過這麼貴的一個「工具」,資本家是肯定不會如現在一些西方電影電視劇中所描繪的那樣,對黑奴隨意打殺。
咱們買個十來萬的車,都會愛護有加,髒了就洗,還定期做保養,哪怕是幾千塊錢的手機,也會套個殼,貼個膜,怕摔了。
這些黑奴,對他們主人來說,就是工具,還挺貴的那種,所以莊園主們,是不會折磨自己那些「珍貴的」工具人的,還會定期請醫生來給他們看病,給自己的這些「工具」做保養。
畢竟,健康才有力氣,有力氣才能幹活嘛,多幹活,莊園主們才能住大豪斯,吃牛排,夜夜笙歌嘛。
當然,說了這麼多,肯定不是來給奴隸制洗地的,只是為了讓大家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世界,而不是被一些碎片化信息和避重就輕的宣傳所蒙蔽了的世界。
4、資本主義的盡頭
所以說呢,同時期美國南部種植園的黑奴們,過的日子是比英國工人們要好得多,畢竟,他們抓黑奴都知道抓那些已經成年身強力壯有力氣幹活的,但在資本逐利的扭曲下,英國大量年齡還不到10歲的孩童被迫去做那些危險辛苦的工作,還連連喪命。
兩邊一對比,就會發現資本主義簡直喪心病狂,特別是在擴張時期。所以馬克思說:「資本主義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資本主義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簡單地說,資本主義就是一種以貨幣增值為目的的觀念,其到底發源於何時現在已經很難說了,畢竟人類從部落時代已經有了以物換物的商業行為。
不過學界普遍認為現代資本主義起源於15世紀的威尼斯。
我們都知道絲綢之路,中國的貨物通過這條路賣給歐洲,但這個過程不是我們中國人一路運著貨物賣給歐洲人的,貨物在中間轉了好幾趟手。
中原的貨物,被集中販賣到西安,西安的商人再通過河西走廊,也就是甘肅省,一路運到新疆,賣給中亞人,中亞人再賣給波斯人,也就是現在的伊朗人,伊朗人再賣給威尼斯人,最後威尼斯人再將這些貨物賣給歐洲貴族。
在這個過程中貨物被轉了好幾道手,價格也翻了幾十倍。
威尼斯人在長期做N道販子的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了一種商販文化,這種文化就是資本主義的雛形,當時歐洲人都很討厭商販氣質的威尼斯人,特別是貴族們,大家都不傻,知道威尼斯人靠做中間商賺了他們不少錢。
莎士比亞還專門寫了一本戲劇《威尼斯商人》來諷刺威尼斯商人,那些描寫都很有代表性。
威尼斯商人們有錢之後,就尋思著怎麼讓錢生錢,也就有了後面種種的「投資」行為,後來西班牙開闢大西洋航線,荷蘭成為海上馬車夫全球做生意,英國人殖民全世界,背後都有威尼斯商人的投資。
漸漸地就形成了資本主義,那些資本巨鱷也一路隱藏到了幕後,用資本做鐮刀來收割全世界。
我們看現在的歐洲,貌似都還過得很不錯,這裡面的原因,除了西歐國家有比較深厚的技術積累外,歐洲平民們反覆的流血抗爭也為他們爭取了不少權利,迫使資本家做出了讓步。
所以歐洲平民動不動就上街遊行抗議,這是他們一脈相承的優良傳統,其中法國人尤其愛抗議,畢竟當年他們可是攻陷巴士底獄,還把自己的國王送上了斷頭臺,旁邊英國法國的一眾貴族資本家,看得腿打顫。
很快,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就實施了諸多福利政策,關愛工人身心健康,極大緩解了勞資矛盾,周邊國家也有樣學樣,形成了歐洲「福利治國」的傳統。
如今很多學者,特別是西方學者,都稱現在的資本主義是「改良資本主義」,甚至於北歐那些國家,都改良得更像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了。
5、尾聲
其實攏共算起來,打完二戰,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歐洲人也就過了三十多年好日子,但三十多年足夠讓大家忘記很多事情了。
「福利治國」再配合西方人的文化傳統,一般這個福利只能增不能減,減少福利大家就會上街鬧事,而且下次選舉就不選你了。
如此一來歐洲社會的福利水漲船高,一些底子薄的國家就扛不住了,靠借債度日,比如希臘、義大利,最後債務違約差點引爆歐洲。
現在法國也越來越亂了,除了難民問題,其根本原因還是這些年法國經濟發展緩慢,以前的技術儲備用得差不多了,從海外收割的利益越來越少,無法支撐國內的高福利,但大家過慣了輕鬆日子可不管,只會認為是政府無能,就有了之後的黃馬甲運動和各種遊行。
所以到現在改良資本主義這條路也要走到盡頭了,只有像北歐國家那樣,掌握一兩個尖端技術,人口又少的國家才能玩得轉。
歐洲的一場巨變,正在發生,這是歷史的宿命。
這些歷史也在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玩資本,玩錢生錢的遊戲,是沒有未來的;搞剝削,搞996的福報,也最終會被人們拋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