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寬仁溫情|第11期 那是經歷生死的日子,卻留下最溫暖的記憶

2020-12-24 上遊新聞

「小猛哥」,是50歲的李小猛(化名)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風溼免疫科治療抗MDA5相關性皮肌炎合併快速進展肺間質病變、急性呼吸衰竭期間,醫護人員給他取的暱稱。這個稱呼,至今對他而言,都是溫暖的,親切的。即便回到發病最危重、最兇險的那些日子,一聽到這個稱呼,他就感覺有股無形的力量在給他加油打氣,讓他堅強。如果說,有一種溫暖,懂得堅強外表裡的脆弱,願意將你護在身後,這可能就是唐琳、周俊、黃文瀚、童璟、任飛鳳、夏寧、羅蕾、黃冬梅、謝鵬等醫護人員留給他的「獨家記憶」。

唐琳主任、任飛鳳醫生和李小猛合影

妻子病逝他獨帶兩孩子,又遇怪病纏身

2018年9月初,家住重慶雲陽的李小猛因突發無明顯誘因的雙眼瞼、雙手指關節、雙肩、雙肘、雙腿兩側等部位大片紫紅色皮疹,而且肢體乏力、肌痛等症狀,到一家三甲醫院就診,被診斷為「神經性皮炎」。吃了醫生開的藥,他感覺症狀沒有減輕,反而加重,進一步檢查發現,他的肝功能異常,而且皮疹、乏力、疼痛等症狀越來越嚴重,上樓時都需扶梯行走,於是,轉診到重醫附二院風溼免疫科診治。

「你這個病情考慮是皮肌炎,需要趕緊住院治療。」9月20日,接診的科室主任唐琳在仔細診斷李小猛的病情後,對他解釋了皮肌炎的相關症狀和治療方式。

「沒事,唐主任,我相信你們。」唐琳的診斷讓李小猛心頭一緊,但望著她溫和的眼神,他感覺安慰了不少。

透過李小猛開朗的笑容,唐琳似乎也感受到了這個男子樂觀背後的隱忍。一番了解下來,才得知他正在經歷人生的考驗。

2017年春節,李小猛患盆腔癌近兩年的妻子撒手人寰,留下了正在上高三的女兒和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需要他獨自去撫養照顧。

如今李小猛又被怪病纏身,他擔心自己萬一發生不測,他的兩個孩子就變成孤兒了。

李小猛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經檢查,他患的是一種嚴重的「抗MDA5相關性皮肌炎合併快速進展間質性肺炎」,非常難治,死亡率可達40%-50%。

好在李小猛遇到了一群好醫生,好護士,陪他一起度過了一場劫難。

病情複雜涉及多臟器,醫護全力救治

由於病情複雜,李小猛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檢查。黃文瀚醫生發現,他的肌炎抗體譜中抗MDA5抗體陽性、細胞因子等免疫系統相關檢測異常,肌電圖異常,而且有肺纖維化,病情已經發展到累及皮膚、關節、血管、肺部,情況非常複雜,這讓醫護人員們高度緊張。

周俊醫生解釋,抗MDA5相關性皮肌炎這個病非常兇險,它可以攻擊人體各個器官,而且來勢兇猛,沒有什麼明顯徵兆,死亡率高。不過,重醫附二院風溼免疫科在診治經驗豐富的唐琳帶領下,到目前為止已收治了60餘例皮肌炎患者,死亡率在20%左右,低於世界文獻報導水平。

「沒問題的,你要相信我們。」唐琳不時地給李小猛打氣,一邊和團隊制訂診治方案。

不過,治療並不是那麼輕鬆容易的。因為皮肌炎,李小猛本身免疫弱,淋巴細胞低,容易合併感染,此時,醫生在使用激素、免疫製劑等藥物時,劑量把控要十分謹慎,而且要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去關注病情進展。

「比如藥物劑量用高了,可能存在免疫抑制過度,加重感染;若劑量低了,又會控制不住病情。」周俊說,為了預防感染及藥物副作用,監測治療效果,他們每天會仔細觀察李小猛的雙手、耳朵、手部關節等部位的皮疹、肌肉力量、口腔衛生、肺部情況等。

經過醫護人員一個多月精心的治療,李小猛的皮疹、乏力、關節痛等症狀日趨好轉,心情大好的他也歸心似箭,期待著儘快出院,回家看看久別的孩子。

病情再兇險我也不恐慌,因為有他們

但人生無常,時而風景清麗,時而驚濤駭浪,而且讓你沒有一點點防備。

11月3日半夜,李小猛隱約感覺自己有丁點胸悶、憋氣,他也沒告訴值班醫生,第二天一早唐琳帶領醫生團隊查房時得知這個情況,懷疑是肺部感染,立即安排做CT等相關檢查。

由於照顧李小猛的哥哥回家了,沒有家人陪伴,黃冬梅、任飛鳳兩位醫生立即找來推車,送他去做CT檢查,結果證實為雙肺間質性病變加重,肺部感染所致。考慮出現了細菌、真菌、病毒感染,醫生加用了抗生素抗感染,但病情來得太突然,喘累症狀明顯加劇,而且影響到了呼吸功能,出現了急性呼吸衰竭!需要立馬轉入該院呼吸內科治療。

「這個過山車太刺激了!」本以為可以出院了,誰知一夜之間病情危急,還要轉科治療,碰到這樣的劇情,再堅強的人,可能情緒都會出現起伏。但經歷了與妻子的生離死別,感受了醫護人員的暖心照顧,李小猛並沒有太多恐慌,反而有些暖暖的,不時還冒出一句自我解嘲般的玩笑。

因為他答應了妻子臨終前的囑託,一定會堅強地戰勝病魔,陪兩個孩子健康地長大。他更相信,這裡的醫生一定會全力以赴,不會有絲毫懈怠。

「我越強大,病魔就越渺小。」李小猛說,自己沒有理由不好好配合醫生。

黃冬梅、任飛鳳等醫護人員像家人一樣,幫李小猛收拾好生活物品,然後陪著他一起坐120到了江南院區的呼吸內科。「上了無創呼吸機,出現了縱膈氣腫及雙側氣胸,喘累加重了……」雖然轉到了呼吸內科治療,但唐琳和科室醫護人員仍時刻關心著他的病情。每天都會到呼吸內科去看望他,給他打氣。「加油,你會挺過這一關的。」

了解到作為家裡頂梁柱的李小猛,因前年妻子患癌看病花光了大部分積蓄,此次治療經濟壓力大,唐琳又組織科室醫護人員發起網上募捐,湊了兩萬多元,暫緩他的燃眉之急。

「感謝你們的雪中送炭。」面對這群聖潔的白衣天使,李小猛忍不住有些哽咽。

慶幸的是,經過近1個月的治療,李小猛在呼吸內科挺過艱難的一關,喘累等症狀明顯好轉。

一段關於生死的記憶,終生難忘

2018年11月29日,李小猛回到熟悉的風溼免疫科繼續接受治療。因他仍有大量皮下和縱膈氣腫,周俊繼續予以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等針對性治療,並和同事們一起隔天為他做一次穿刺抽氣治療。

周俊解釋,這個穿刺抽氣治療,其實就是用50ml型號的空針在胸前扎個針眼,然後兩個醫生配合用巧妙的手法,從患者腹部一直往上把皮下的氣體擀至胸口,然後從針眼排出來。

醫生正在為李小猛做穿刺抽氣治療

做一次這樣的治療需要半小時,李小猛的症狀會明顯減輕很多。但他發現,每次做完治療,兩位醫生都會大汗淋漓,不太善於表達內心情感的他,只能用簡單的兩個字「謝謝」來表示感激。同時他告訴自己,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醫生的治療,才不辜負醫生的辛勤付出。

皮肌炎治療效果相對緩慢,而且病情反反覆覆,周俊等醫生擔心李小猛會焦灼,但他沒有一句抱怨,無條件地配合醫生的治療。

「『小猛哥』的病情雖然讓我們有些緊張,但他的狀態卻讓我們充滿信心。」周俊說,科室裡的醫護人員都喜歡和他相處,大家熟絡的就像一家人。

轉眼到了2019年春節,考慮到李小猛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家裡還有老人、小孩,經過綜合評估,唐琳同意他出院,回家繼續口服藥物治療。

雖然出院了,但李小猛特別聽唐琳、周俊等醫生的話,每次都算著日子,堅持回院複查。「我上次是今年9月10日回院複查的,下次複查就要明年春節過後了。」

「小猛哥,你又來複查了!」「小猛哥,聽說你換新工作了!」……每次複查,除了關心病情,醫護人員們和李小猛都會像朋友一樣聊下工作、生活。

複查時李小猛送來錦旗

「從我妻子生病去世,到我住院治療,短短的4年間,我結識了不少醫生,但我發現,最溫暖、理解人心的,要數重醫附二院風溼免疫科這群無私的醫護人員。」李小猛由衷地說。

再監測一段時間,李小猛就可以完全停藥了,但醫護人員們留給他的「獨家記憶」,他將終身難忘。

相關焦點

  • 聚焦•寬仁溫情 | 第13期 送出這小小詩歌 記下你們創造的奇蹟
    當中寫道:「重慶老兒山東來,重病初診是腸癌,嚇壞七旬老漢我,來到寬仁把禍躲……科學診斷設備新,朱鵬教授親身問……重疾痊癒已數載,老兒竟要尋真愛……感謝寬仁醫術高,感謝寬仁有擔當……」這首詩的作者,詩中的「重慶老兒」是朱鵬的病人,一位曾經的晚期結腸癌患者,名叫楊明行(化名)。
  • 聚焦·百年寬仁|第4期 「醫」心所向 素履以往——記我國著名耳鼻...
    [聚焦·百年寬仁]開欄語:一座醫院的歷史,寫在院志上是一段濃縮的文字,奉獻給祖國的是閃爍光芒的醫學明珠,載入史冊的是永遠銘記的豐碑。百年寬仁,橫跨世紀,穿越硝煙,歷經洗禮。上遊新聞開設《聚焦·百年寬仁》專欄,與大家一起追憶醫學傳奇人物,追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百年寬仁」的歷史足跡,傳承弘揚「西遷精神」。
  • 東方衛視《生逢燦爛的日子》聚焦大時代下的小溫情,姜武期待傳遞深層次情感!
    在11月23日播出的劇情中,姜武飾演的老大重獲自由,短短一句「我回家了」,就包含了愧疚、自卑等多種情緒的轉換。而與姜武對戲的「老戲骨」劉佩琦,更是將演技發揮得淋漓盡致,從一開始的沉默到眼眶含淚,再到最後蹲在地上壓抑大哭,劉佩琦的演繹讓人看見一個真實、不善言語、愛得深沉的父親。
  • 感謝你曾經給過我溫暖的日子,讓我留下美好的記憶
    仿佛這世界上只有你手裡的那本書 ,再沒有其他。以至於,我走到你桌對面坐下時,你都渾然不知。 我看到你已經進入了書的世界裡,我是既尷尬又無奈。這時,正好過來一位服務員,打破了沉悶的氣氛 。他問我:「現在需要點餐嗎 ?」我微笑著說:「看對面的男士需要點兒什麼?」 這時你才從書中的世界走出來,想起今天來到這裡的「主題 」。
  • 記憶—生死荒原:我的四大無人區(29)
    去往湖心方向一路都插著這樣的小紅旗,旗子的邊緣已經被狂烈的勁風撕扯得破碎不堪,不知道是軍事用途還是穿越的越野車族留下的路標,給人很溫暖踏實的感覺,猶如大海中的航標,指引著我們回家的方向。(4)記憶—生死荒原:我的四大無人區(5)記憶—生死荒原:我的四大無人區(6)記憶—生死荒原:我的四大無人區(7)記憶—生死荒原:我的四大無人區(8)記憶—生死荒原:我的四大無人區(9)記憶—生死荒原:我的四大無人區(10)記憶—生死荒原:我的四大無人區(11)
  • 《歲月神偷》:偷走的是光陰,留下的是溫情
    最終其一舉斬獲第60屆柏林電影節「水晶熊」最佳影片獎,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最佳新演員、最佳電影歌曲獎。他用一雙黝黑粗糙的雙手,鄭重地把錢放下抹平,戒痕留下的白印清晰可見。媽媽眼含淚光,兩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第三次,大兒子去世,爸爸用力拔掉一棵小樹,種到墓前為兒子遮風擋雨。手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血口,他用帶著傷口的手握住了小弟的手。 這雙手,撐起了家裡的一片天,為家人遮風擋雨,拼盡全力,傾盡所有,自己卻默默承受傷痛和重擔。
  • 第106期 《透明的日子》《此刻》
    《詩大家》第106期臨屏詩1.透明的日子  2.此刻3.自由題目出題:黑狐之眸/十月傳奇
  • 毛不易 - 深夜一角 (Live)(歌手·當打之年 第11期)
    缺失的總填不滿搖搖晃晃忽明忽暗路燈下影子太亂憧憬是碎了滿地涼涼的寶石生活是一場大雨留下的潮溼祈禱在下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故事才剛剛開始深夜在小攤借一絲溫暖缺失的總填不滿搖搖晃晃忽明忽暗路燈下影子太亂憧憬是碎了滿地涼涼的寶石生活是一場大雨留下的潮溼
  • 聚焦·寬仁新星|第24期 楊平:在ICU與死神「搶人」 每一天都是一場...
    [聚焦 寬仁新星]編者按:「愛上這份職業不知是從哪一刻開始,是從那一句『健康所系,性命相託』開始,是從第一次得到病人的贊同開始,是從心電圖曲線重新波動開始……」——在重醫附二院這所百年醫院裡,有一群朝氣蓬勃的青年醫生。從畢業小萌新,到醫學界「後浪」,他們在一次次與死神與病魔的較量中練就盔甲,直到獨當一面。
  • 魏靜茹:難忘在武漢的溫情記憶
    回想起那段日子,穿防護服的汗流浹背,初次走進隔離病區的緊張不安,這些記憶都深入骨髓,但最難忘的卻是充滿溫情的記憶。 魏靜茹笑著說,作為護士長,自己帶了一幫90後的孩子,愛吃零食,大家在群裡閒聊起武漢當地的特色美食,嚷著疫情過後,要吃熱乾麵、周黑鴨等等。沒想到當地的後勤保障人員第二天就拎了一大包好吃的,各種小吃應有盡有,還有草莓等新鮮水果。
  • 記憶中那些最恣意的日子!(混剪美女壁紙第二期)
    記憶中那些最恣意的日子!(混剪美女壁紙第二期) 好像寒冷的冬天裡難以想像冬天的熱 而這幾天 大部分城市都出著太陽 讓人想起悄悄走掉的夏天
  • 《射鵰英雄傳》——一代人的溫情記憶
    在老先生15部作品中,最能打動我,也最讓我內心溫暖的是我們最先接觸到的《射鵰英雄傳》,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小說,射鵰帶給我們的已經不是作品本身,它可以說是我們這代人共同的文化和生活記憶,這部作品能讓我們回憶起好多過去的好時光,還有已經消逝在風中的人和事。
  • 《未來的未來》定檔11.6 溫情上映
    細田守的最新作《未來的未來》發布定檔海報與定檔預告,宣布該片將於11月6日上映,這也是細田守導演的作品首次在院線大銀幕與內地觀眾見面,影片曾入圍第
  • 第449期 《如果我留下》 If I Stay 2014 高清電影&原聲 加 三本特價眾籌有聲書
    ◎幕後花絮  該片改編自美國著名作家蓋爾·福爾曼那一本剛剛暢銷至18個國家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原本天賦異稟的音樂才女,卻不幸遭遇在一場車禍中命懸一線,甚至靈魂出竅的她也開始了是隨父母而去還是該留在世上「苟活」的艱難抉擇中。影片導演是曾執導過熱播劇集《音樂之鄉》的R.J.卡特勒,此君還在為數不多的大銀幕作品中有過一部同樣質量不凡的《九月刊》。
  • 【第40期】明信片的記憶​
    在眾多的明信片中,賀年(有獎)郵資明信片是最常見和最受人們歡迎的一種,每年11月,由國家郵政局發行,新年前後,大量的賀年明信片在親朋好友之間往來,架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梁。2006年11月15日,明信片的資費為0.80元。港澳臺地區水陸路1.00元,航空1.5元。
  • 公益短片《月圓之時》開機 聚焦兒童與家庭溫情
    公益短片《月圓之時》開機 聚焦兒童與家庭溫情 中國新聞網
  • 今天這個日子,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聚焦160期智力測驗)
    總有一個時間節點,能夠喚醒久遠的記憶和沉睡的感情,讓人們在歷史的坐標裡,仰望崇高、砥礪精神!近代以來,一批又一批英烈挺身而出。他們,用英勇、用熱血為後世迎來新生,用生命、用無畏捍衛了民族尊嚴!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 伴讀|六月的記憶——在陪伴女兒中考的日子裡(49)
    寫這部日記的初衷是為給女兒留下一份記憶。」如今,女兒已經順利的讀完大學、研究生的學業,與去年進入一家上市央企,完成了她人生上半程修為,開啟了自己新的生活。在此,筆者願意將自己曾經的經歷與大家分享,願大家都能陪伴孩子度過這一艱難時刻,順利開啟新的人生生活。
  • 電影《來處是歸途》全球首映 溫情聚焦阿爾茨海默症
    電影《來處是歸途》全球首映 溫情聚焦阿爾茨海默症 2020-10-13 18:09:46 組委會供圖   中新網平遙10月13日電 (記者 胡健)聚焦阿爾茨海默病的電影《來處是歸途》13日在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舉行全球首映,電影以其真摯、客觀的影像,描繪出一個家庭的心酸煎熬,導演劉澤也希望社會給予阿爾茨海默症病人更多關注。
  • 韓劇鼻祖《藍色生死戀》—無法復刻的經典記憶
    也是80後童年記憶中的「白月光」是特別印象深刻的一部經典催淚虐心的韓劇。那就是十九年前紅遍全亞洲的韓國熱播劇《藍色生死戀》(又名《秋天的童話》)。當年的宋慧喬清純可人,宋承憲瀟灑帥氣,糾葛的感情、錯位的命運,不知讓多少當年的少男少女痴迷、感動,熱淚盈眶。這部劇雖然同樣也集齊了俗不可耐的韓劇三寶:車禍、癌症、治不好。雖然劇情也有點狗血,但是小編認為這狗血撒的缺空前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