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1份快餐賣到3億份?——玉子屋便當品牌形象(160707分享)
2016年玉子屋的快餐銷售累計突破3億份,長度加起來可以繞地球2周半!
玉子屋這家公司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最深,深的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向周圍人介紹一下這家公司!玉子屋直譯成中文就是「賣鮮雞蛋的鋪子」,是一家致力於解決上班族「中午吃什麼?」這個悲傷問題的公司,口號是提供更便宜、更好吃、更健康的便(he)當(fan)。首先來說便宜,現在價格統一為450日元(2011年時為430日元),按現在的匯率換成人民幣23元左右,如果按日本最低工資算的話,在麥當勞餐廳端半個小時盤子或者4瓶水或者4L汽油就可以換得這份便當。再來說說好吃,眾口難調、難度著實很大,大家心裡都明白,但是玉子屋夠狠,人家出售的便當每天僅有一種(霸道)、每天一換(貼心)、每天都不重樣(可能嗎?),隨季節變化採用應季食材,好不好吃下面有圖為參考,反正一周五天如果有下面的午餐吃,我願意!最後的健康咱們還是不說了…
第一是規模和年頭。
在日本便當業,每天能賣出2000份就是大企業啦,在中國盒飯業其實也差不多。玉子屋創立於1975年,在2011年時每天就可以賣出7萬份便當,到2015年每天可以賣出近13萬份,貨真價實的一個巨無霸量級的便當大手。今年已經是玉子屋的第41個年頭,當然其成長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玉子屋早在1982年就發生過食物中毒事件,被勒令停業一周,因為老客戶支持而生存了下來。
第二是成本策略。
按照書中提供的數據,以450日元的售價為例,玉子屋將225日元(50%)用於食材,202.5日元(45%)用於人工、設備及其他成本,22.5(5%)為追求的利潤。可能這個數據看起來不太真實,實際上也正好能體現出日本便當業的殘酷競爭。事實上在日本隨處都可以買到便當,例如,超市、藥店、便當店、便利店、公司食堂等地方,一般中等便當都是這個價格,甚至更便宜!所以,如果想生存,玉子屋其實沒有太多選擇。玉子屋通過單一菜單來實現大規模批發採購,達到減少浪費降低採購成本豐富食材的目的;在重視食材手工製作感的同時,非常積極地通過回收和自動化設備來消減成本,例如回收飯盒、採用1小時可以煮好15000份米飯的全自動煮飯系統、清洗回收容器的全自動化設備等;通過「做業界其他公司三倍的工作,賺得兩倍的酬勞」來樹立文化、激勵員工……總之,玉子屋想盡辦法來降低成本,然後將節約的成本都用在食材上,用質量決勝負,簡單地追求好吃又便宜,最後在顧客增加之後又將收益返還給員工,最終達成一種近乎完成的理想閉環,因為大家的利益和訴求都得到了滿足。從這一點上講,這是一家成功的企業,也是一家了不起的企業。
第三是效率。
便當外賣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所有的盒飯需要在11點到12點之間送到訂餐者手中,二是便當都是單日下單,便當的數量是動態變化的,但是食材準備需要在前一天確定、製作需要在下單前就開始,所以既要保證數量足夠又不能有太多的剩餘。便當的廢棄率就是當天賣不出去的便當數佔總數的比率,玉子屋可以將其控制到0.1%,而業界水平是2%左右。為了能夠達到上述要求,玉子屋充分利用了其特色的訂餐機制、配送方式加歷史數據分析,特別是他的配送方式,在2011年時,約200的團隊就完成了這項7萬份量級的配送任務。具體的配送方式這樣的,負責離工廠較遠地區的送貨車,裝上比預計訂單數略多一些的便當先出發,稱為先發組(遠距離組),然後再負責的區域進行配送。在完成配送後不直接回工廠,二是與後出發的後發組(中距離組)取得聯繫,與便當數不足(或有餘)的區域的配送組匯合後進行補足。整個配送過程全是憑藉現場送貨員優秀的合作,才能將廢棄率控制在最低限度,當然能夠完成如此出色的合作,正是因為便當種類的唯一。
第四是營銷。
玉子屋從來沒有將錢花在廣告宣傳上,玉子屋也沒有專門負責銷售的員工,都是由送貨員進行各種經營活動,因為每天他們都見兩次顧客,一次送便當,一次是回收便當盒。玉子屋認為沒有比每周能見十次顧客更有益的經營活動(牛!)。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玉子屋回收容器,其目的之一是消減成本,對於顧客來說,可以免去扔垃圾的煩惱(日本垃圾分類要求是極其嚴格的),隨著近年來環保意識的逐漸提高,這一舉動也成為吸引消費者的一個關鍵;除此之外,回收容器還有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附帶作用——「確認吃剩下的飯菜」(在我的印象裡,日本人是不會剩下的,效果到底怎麼樣不得而知)。送貨員在下午會再次前往送貨地點回收容器,在回收容器時會打開便當的盒子,確認剩菜情況並記錄下來反饋給總公司。這些信息既可以用於製作菜單,也可以用於預估次日的訂單數量。這些細節看的真讓人髮指!
對於中國最近的外賣行業來說,搭上的O2O快車和網際網路大佬的打打(bu)殺殺(tie),讓國人深刻地體驗了一把豐富、便宜和便捷的午餐;而玉子屋卻在傳統道路上以不可思議的方式一直默默無聞地給東京地區的上班族提供著便宜、健康、好吃的午餐。真是特別期待著中國什麼時候也能出現玉子屋這樣的公司!
發現與分享優質的品牌設計。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文分享自李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