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提出「我為什麼要讀書?」,孩子,我希望你成為像他那樣的人

2020-12-23 爆炸母嬰課堂

每逢放假開學之際,孩子們都會習慣性地問媽媽一句「媽媽,我可不可以不上學啊」。別說是小孩子了,身為成年人,一個月也總有那麼幾天不想去上班。可是當孩子問父母:我為什麼要上學的時候,父母應該做出怎樣的回答才更好呢?

上學僅是為了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還是為了考大學,然後工作賺錢?

答案當然都不是。雖說成年之後大家每天的生活也都是在工作和賺錢,但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才是最重要的,畢竟每個職位崗位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而上學只是尋找價值定位的一個途徑而已。

想必近期最經常聽人提起的,無非就是鍾南山老先生了。如今他八十歲還奮戰在一線,正是他過硬的專業知識和科研精神,帶領著全國的醫護人員衝出重圍,讓老百姓們每次聽到他的報導,心裡都會莫名的安心。

所以如果在這個時候,遇到孩子提出「我為什麼要讀書」的問題,不妨這麼告訴孩子,讀書不是為了別的,為了可以向鍾南山爺爺那樣的人更邁進一步。

讀書是為了變得更有知識

家長固然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但即使身處太平盛世,也免不了不幸與災難,當危難不期而至的時候,能夠辨別是非,並且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保護自己,如果實力允許,還可以去救助那些處在危難之中的人們,這不是一件引以為豪的事情嗎?

往小了說,讀書可以充實自己,學習知識,再升華一些,讀書還能在關鍵時候守護自己、守護國家。從小讓孩子明白讀書的意義,或許對他們未來的成長及走向都至關重要。

讀書是為了關鍵時刻能自救

還記得媒體曾報導過這樣一件事:兩個小女孩乘坐電梯不幸遇到電梯突然下墜的情況,小女孩們沒有驚慌,而是立馬抱頭蹲下,待停住不動時按下緊急按鈕,隨後又立即蹲下,就這樣反反覆覆幾次,十幾分鐘之後女孩們成功脫離。

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做到的有條不紊,幼小的孩子們做到了,在採訪的時候女孩還自豪從容地說「這是生命安全課上學到的」。

讀書是為了擁有選擇權

世界上能實現自己價值的方式有很多,讀書只是其中一個選項,但正是這個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可以帶孩子了解到更多的可能性。

有些人可能一直都在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更有不少人都是在眾多嘗試中才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業和適合自己的方向,但這也是一種實現自己價值的途徑,只不過有些花時間而已。

各位父母,你的孩子會經常問你「為什麼要上學」、「為什麼要讀書」之類的問題嗎?你是怎樣回答的?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育兒經驗。

相關焦點

  • 孩子,我希望你讀書
    寫在前面——這是我在2018年發到自己公眾號上的一篇文章。今天特在此跟大家分享。如果你能收穫一二,史史倍感榮幸。孩子,我與你相識的時間有長有短,長則數年,短則從未見過。但我都希望你,讀書。孩子,我希望你讀書。至於為什麼,從大的角度,伏爾泰曾有言,讀書使人心明眼亮。顏真卿更是特作《勸學》詩一首,三更燈火五更鳴,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古今中外,關於勸讀書的名言,那真是太多太多。其實,我們讀書,更多的是一種靠近,近道者德,近規者範,近智者慧,近文者雅,近仁者義,近聖者賢。
  • 孩子,我為什麼希望你用功讀書?
    「用功讀書」四個字,老生常談的話題。現在看來,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著實蒼涼。從前讀龍應臺《親愛的安德烈》,印象深刻: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一位法學生,可以做一名律師也可以做一名文案編輯。
  • 我為什麼不會太早讓孩子出國讀書?
    幾乎從她出生至今不斷有人問:你打算什麼時候送她出國?說實話,我一直不認為出國讀書是個必選項,尤其在初等教育階段。對於像我們這樣中等收入、在可見的未來也不太可能有發財機會的家庭來說,孩子中學就去國外讀書,雖然說不上砸鍋賣鐵,但也要勒緊腰帶,還多半要一家人分居異處,最關鍵的是,為什麼呢?
  • 「媽,我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給孩子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相信很多父母都被孩子問過"媽,我為什麼要讀書",父母通常會說,"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擁有一份好工作,就能過上好日子",但是這個答案往往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當孩子問起"為什麼要讀書"的時候,董卿給出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她說"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這句話簡直直擊靈魂。在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中,很多孩子長大後厭惡學習,因為他們越來越覺得學習是給父母學的,他們忽略了自己的成長。
  • 像你孩子那樣超負荷 你早就猝死了
    那你孩子有時間玩嗎? 基本沒時間玩,再說上這些班本身就是玩嘛。靠玩能玩出重點大學? 我特別同情他的兒子,特別理解兒子的罷工,也特別希望他起義勝利,從此失去鎖鏈,得到世界。 我問這個惱火的爸爸: 「你除了上班,還幹別的嗎?」
  • 董卿首談兒子: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什麼樣的人
    董卿說,她必須在自己和孩子的世界裡拿捏一種平衡的分寸,既不能「我的世界只有我」,也不能「我的世界只有他」。 讓自己的獨立身份和孩子的角色同時融匯在自己的生命裡,這是一種智慧。 而這種智慧,亦是為人父母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
  • 「我為什麼要讀書?」當孩子不想讀書時,家長不妨帶娃看看這部片
    當孩子覺得讀書又苦又累的時候,你是怎麼勸說孩子的呢?這個時候,往往大部分家長都會以自己的親身經驗來勸說孩子,但是大多數孩子只會認為家長不夠理解自己,進而變得更加的叛逆。「我為什麼要讀書?」當孩子不想讀書時,家長不妨帶娃看看這部片你家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念頭:認為讀書很苦,想要放棄。當家長得知孩子不想讀書的想法時,往往不能理解,甚至認為孩子不懂得珍惜讀書的機會,跟孩子發脾氣。「我為什麼要讀書?」當孩子不想讀書時,家長不妨帶娃看看這部片。
  • 孩子,我希望你長大,也害怕你長大
    上周末去姐姐家,晚上逗玩小外甥的時候,他突然很認真地問我:「小姨,你說媽媽是不是不喜歡我呀?」 我很詫異,6歲的他竟然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怎麼會呢?小寶這麼乖巧懂事,媽媽很愛你的。」 「可是,我覺得小姨比媽媽更愛我。
  • 孩子,不讀書,就是要喪失選擇權,看一下後果回答我你能接受嗎?
    昨天有一個異性朋友突然問我:我想知道,你們女生下了班之後都幹嘛? 也像我一樣玩兒遊戲嗎?我說:她們大概是玩玩兒手機,然後買東西,看化妝品或是逛街吧。 「她們? 那你呢?「 「你還是不要把我當女生看了吧。」 此時我正在讀朋友借給我的《人生海海》。01現在的娛樂飛速發展,遊戲、電影、綜藝節目等多種多樣,讓人眼花繚亂。
  • 孩子,不讀書,就是要喪失選擇權
    龍應臺在 《親愛的安德烈》 中寫道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
  • 「孩子,我為什麼逼你讀書」這封媽媽寫給高三女兒的信,令人深思
    近日,一封媽媽寫給高三女兒的信在網上火了起來,在信中她向我們說明為什麼要逼孩子讀書,為什麼要考一個好大學,這種幾乎每個父母都會說給孩子聽的話,這位高三的家長通過信的形式,用文字都表達了出來。引人深思,值得回味。
  • 我不希望孩子對聖誕老人的理解只是個送禮物的工具人
    「相信像聖誕老人這樣的不可能存在的人可能會鍛鍊孩子的推理能力和想像力。孩子想像九頭馴鹿如何舉著沉重的雪橇在天空中飛翔時所涉及的那種思維,很可能與想像解決全球變暖的方法或治癒疾病的方式所需要的思維相同。比如,我會在信中提到,自在這一年遇事會很努力地思考解決問題,能夠勇敢表達自己,比如他和同學一起玩,一個同學堅持要把假想的寵物狗叫小白,一個小叫小粉,兩人因此不愉快,最終自在來調停,提出今天這個寵物狗叫小白,明天叫小粉,好朋友們都同意了他的意見,他們玩的很愉快。我也會提到我和自在爸的成長與進步,包括我們兩個人的相處方式。最後,我寫下了我的三個願望。
  • 為什麼「 窮人」家的孩子,讀書那麼難?(深度)
    弟弟馬得寶多次內心不平衡的抱怨說:憑什麼哥哥能讀書,我卻不能,哥哥在政府工作,而我卻只能天天幹苦力。有一次,父親跟馬得福說:得寶總是抱怨說為什麼不讓他讀書,因為窮啊,我們家庭只允許一個孩子讀書,後來我跟你媽決定抓鬮定命,抓到得福了,所以就只能讓得寶上完小學就不能讀書了。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家長正確的回答方式,會讓孩子愛上讀書!
    甚至很多小孩都會問:「媽媽,為什麼要讀書?」此時父母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只能說:「讀書學習,就是你這個年紀應該做的事。」這種回答其實是在敷衍孩子,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還可能會讓他們更加討厭學習。董卿曾說: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我一直相信,讀過的書不會是白讀的,將來一定會對我有所幫助。董卿的這句話,在她身上也得到了證實。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就能看出來?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可事實上,就如李玫瑾教授曾說的那樣,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讀書,都能取得好成績。而你的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的行為其實就能看出來。李教授的女兒在學生時代,就向媽媽明確表示自己對數學沒興趣,而且怎麼學都學不好,沒辦法提高成績。
  • 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
    他為什麼非得跟父母不一樣呢?因為他希望能夠像父母一樣可以有主張,成為一個大人。所以,這個消極認同的過程,就是他要獨立,他在做一些準備。他在為自己的人生獨立,成為一個成年人在做準備。他的方法是我就要挑你的毛病,我就要跟你對著幹,我就要說跟你不一樣的話。所以,這裡有一個比喻,我覺得說得很好。它說父母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有點像牆紙。你們家裝修的時候貼的那個牆紙。
  • 揚州11歲女孩墜樓身亡,真相讓人哽咽:孩子,我不敢逼你讀書
    一個女孩有兩個追求者,兩個小夥優點都很突出,女孩猶豫不決。父親給女兒的建議是,不要在他們的優點中選擇,要選擇他們的缺點。人生也是如此,每種如意,都附加了一種不如意。當你猶疑的時候,要問問自己,你更願意選擇哪種不如意?是趁年少青春拼一把無問輸贏?還是放棄努力選擇向生活低頭?
  • 你的父母為什麼希望你多讀書
    我希望你讀很多書,走很遠的路,領略最美的風景,跨越最高的山峰,回味最香醇的美酒。如果把買房產和土地看做一次有形的投資,那讀書便是一次無形的投資。讀書的價值在於,你不僅只是為了考取好的大學,拿到高等學校的文憑或者發財做CEO,還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幽默風趣、善於思考、保持本性的人。所以你應該把自己投資成為這樣優秀的人,當你有一天站在人生的舞臺頂端上,臉上洋溢著自信與驕傲,舉手投足都是豐富閱歷帶給你的大氣和包容,你的周圍也都是讚許的認可和欽佩,你終於在人生的舞臺大放異彩了。
  • 我只希望你多讀書
    臨上車前,我輕聲的說: 「我去買幾個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動。」室友愣了一下,馬上笑著責罵我:「我都要回家了,你還不忘佔我便宜!」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真的是有區別的。讀書的人,你開起玩笑來,都能讓人會心一笑,平時的言談舉止,體面又有分寸感。不讀書的人,處處透露著粗俗,你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你永遠困在自己那一方小天地裡。
  • 王莉萍: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自己要先努力做那樣的人
    新華網北京12月17日電 「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要先努力做那樣的人。」在日前舉辦的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上,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莉萍表示,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潛移默化,「身教」遠比「言教」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