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讀書,就是要喪失選擇權

2021-03-01 甘肅中倫教育諮詢有限公司

文 | 聞芳 編輯 | 金雀兒

來源 | 布穀聽聽

現在的娛樂飛速發展,遊戲、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等多種多樣,讓人眼花繚亂。在玩遊戲或者看節目的時候,我們也會感覺很有趣,但這種有趣和讀書又有很大不同。

在看完影視劇或者玩完遊戲之時,我們會很興奮很快樂,但結束之後會生出一種巨大的空虛感,讀書則不同,讀書只會讓我們更加充實,更加深刻。

我們都知道讀書很重要,可是,很多孩子還是會問:「我們為什麼要好好讀書呢?好好讀書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

有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事實也確實如此。讀書讓我們變得博學多知,變得內斂深刻,面對生活和社會,自然而然就有一套自己的處事原則,對萬事萬物也會看得更加清晰透徹。

越來越多的創業者以及成功人士去參加讀書會,並且不斷地號召人們多讀書、讀好書。事實已經證明,讀書給人帶來的改變是方方面面的。

讀書,不僅僅是一種態度,更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讀書決定著我們人生的選擇權!

一、讀書,能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在微博上看到過一個小故事,印象頗深。

兒子問爸爸 :「爸爸,我們為什麼要上學呢?」

爸爸是這樣回答他的:

一棵小樹,如果生長一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者當作柴火燒 ;

如果這棵樹生長了十年,就 可以用來當檁條,或者鍬把、鎬把 ;

如果這棵樹生長了二十年,那用處就大了,可以做房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

如果這棵樹生長了一百年,僅僅是它的枝丫就可以拿來做上面的所有東西,而它巨大的樹幹,可以拿來做大船、做立柱,還可以用來做巨大的雕塑。

一個小孩兒,如果不上學,他可以去種地,也可以去放羊,但除了放羊和種地,他基本幹不了別的工作;

如果一個孩子小學畢業,他識字,也可以做簡單的算術,就能去工地打工,也可以做個小商小販;

如果一個孩子中學畢業,學習深一些的理論,可以學簡單的機械操作;

如果一個孩子高中畢業,學習了更深的理論,就可以進行機械的維修和組裝,甚至自己動手設計一些簡單的東西 ;

如果他上了大學,就能自己設計機械,還能從事高樓大廈、鐵路橋梁的設計工作;

如果再厲害一點,上了碩士、博士,很有可能發明出我們以前沒有的東西,甚至推動整個文明的進步。

孩子,不管是當種地、放羊的人還是當設計師、發明家,都是靠自己的雙手掙錢,活得堂堂正正,並無高低貴賤之別,但如果你不讀書,你就只能種地、放羊。

我不是說這樣的工作不好,但你從事這樣的工作,就只能局限在一個狹窄的圈子裡,而你讀的書越多,你能勝任的工作就越多,你可以選擇的範圍就越廣,你所做出的貢獻就越大。

我之所以對這個故事印象深刻,就是因為它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讀書和學習,讓一個人變得充實而有用,讓一個人有了選擇的權利。

付出的努力越多,獲得的成就越大,可供你選擇的東西才越多。

所以孩子,不要害怕一時的吃苦,也不要害怕脫離現有的安逸。因為你只有努力了、付出了,取得了更好的成績,你才有足夠的資本,去吃自己想吃的食物,去看自己想看的風景,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你才能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二、讀書,讓我們能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

龍應臺在 《親愛的安德烈》 中寫道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看過那麼多關於家長勸諫孩子讀書的話,唯有龍應臺這句,最戳人心。

孩子,即使媽媽多麼不想,即使媽媽多麼不忍,你也依舊會長大,依舊需要獨自去面對這個社會,面對形形色色的人。

你會被社會挑剔學歷、挑剔能力,你會被周圍的人議論,會被他們制定的標準去評價、裁判,甚至被強硬地劃分到三六九等之中。

媽媽現在讓你學習,只是希望:當你面對社會的時候,能有更多的資本、更雄厚的實力,去面對人們的質疑和責難;

你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迫於壓力,只能在一個不感興趣的崗位,每天忙忙碌碌,卻連自己都不明白這樣忙碌的生活意義何在。

孩子,你要相信,媽媽要求你讀書、要求你努力學習,都是希望你未來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媽媽為你做的一切,都是想讓你快樂。

三、給自己一個和別人平等競爭的機會

孩子,將來你走出校園,進入社會,到招聘會找工作時,可能會看到這樣的招聘信息:

上海某證券公司招聘崗位 :市場總監

招聘人數:1 人;

薪資待遇:3W/ 月(績 效 獎 金另算);

要求 :經 濟、金融類專業博士及以上學歷 ;具有自身的行業背景和豐富的人脈資源 ;有 5 年以上金融市場銷售、產品開發和公共策劃經驗,3年以上基金或信託、銀行、證券公司資產管理銷售團隊管理經驗。

廣州某數碼公司招聘崗位 :高級工程師

招聘人數:2人;

薪資待遇:1.5W/月;

要求:碩士及以上學歷,計算機或相關專業;三年以上軟體開發工作經歷並取得相關成就;熟悉資料庫的設計及優化;了解網際網路開發程序及方法。

北京某藝術公司招聘崗位:藝術總監

招聘人數:1人;

薪資待遇:5W/ 月;

要求:博士及以上學歷,有海外留學經歷者優先;有5年以上大型文化公司或廣告公司工作經驗,擔任總監類職務3年以上;有獨立指導或主導完成過大型品牌傳播活動或大型舞臺經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和大型企業藝術服務經歷 ;有較高的團隊協作能力並有幫助團隊整體提高的培訓能力。

這些招聘啟事都有一些共同點:高工資、高待遇、高要求。

有多少人,看到那些招聘要求,連投遞簡歷的資格都沒有?

當你看到應聘要求就退卻的時候,你可選擇的範圍,就要比別人少了很多。

孩子,媽媽真的不希望,在你進入社會的時候,看到自己心儀的工作,看到自己滿意的待遇,卻連投遞簡歷的資格都沒有,連競爭嘗試一下的機會都沒有。

孩子,媽媽讓你努力讀書,就是希望,在將來求職時,你能按照自己的愛好而不是自身的條件去挑選公司,能夠面帶微笑充滿自信地去應聘,能夠給自己一個和別人平等競爭的機會。

孩子,媽媽不斷地讓你學習,就是希望在遙遠的將來,是你自己選擇工作,而不是工作選擇你。

四、讀書越多,擁有越多選擇的機會和底氣

我認識一對雙胞胎兄弟。

弟弟成績中等偏上,考了本省一個普通的二本,老老實實念了四年的書,畢業後進了本市的一家公司,憑藉著不錯的業務以及交際能力,工作兩年後就當上項目經理,進入公司中層,沒用多長時間又靠著自己的積蓄在公司附近找了房子,付了首付,高高興興地搬了進去。

哥哥呢,則是個怪胎。他從小就對學習有著超乎尋常的興趣,考試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上了高中後更是把一腔心思都花到了學習上,高考考出了在全省都數得上的名次,直接被國內一流的大學錄取,還沒等畢業就出了國,一直在國外念書。

弟弟大學畢業的時候,哥哥在國外忙著搞調查、做研究 ;

弟弟找到工作的時候,哥哥忙著畢業論文;

弟弟當上項目經理的時候,哥哥考了另外一所知名大學的研究生;

弟弟付了房子首付的時候,哥哥研究生畢業又考了博士。

高考結束的時候,周圍的鄰居沒有一個不是羨慕這家生了個好兒子,能被國內一流的學府錄取,紛紛議論著哥哥多聰明、多了不起。

而四年之後,弟弟開始工作,鄰居們談論的風向卻一點一點改變,依然是羨慕他家有個好兒子,但說的卻不再是哥哥,而是乖巧孝順工作能力又強的弟弟。

哥哥當然也會被他們提起,但眼看著弟弟的房子都買了,哥哥還在學校念書,同齡人都已經結婚生子,他不僅沒有一點積蓄,連一個正式工作都沒有,很多時候還要父母接濟。

所以,鄰居們說起他時大多會感嘆:哥哥念書確實很厲害,但厲害又有什麼用?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錢花,比不上他弟弟能幹啊!

哥哥博士畢業後,國內幾十家公司爭著搶著要,為了能讓哥哥在自己公司上班,有的公司開出了上百萬年薪,這才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鏡。

再後來,弟弟在公司裡和上司衝突,每天上班都要面對上司的刁難,受一肚子氣。

他和家人抱怨,哥哥勸他跳槽,這家公司不滿意換一家就是,弟弟嘆口氣 :「我要是和你一樣,有足夠的優勢,那麼多公司都搶著要我,隨便選擇哪個都能過得不錯,我又何必一邊受著氣一邊還要小心翼翼生怕別人搶了我項目經理的位子?我學習不如你,技術水平不如你,你有足夠的底氣可以和公司對著幹,我沒有啊!」

孩子,這就是我想告訴你的東西:你讀書越多,就給你越多選擇的機會和底氣。

五、讀書哪有那麼難,它本來就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我曾經問過很多孩子,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認為,讀書是一件既辛苦又無聊的事情,這些孩子甚至列舉了無數個例子,以證明讀書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但臺灣女作家林海音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她認為讀書是一件十分令人享受的事情,不僅讓人心情愉悅,而且使人沉迷難以自拔。

她在《竊讀記》中寫到自己小時候讀書入迷,在書店「偷」書看的經歷:

曾經有一天,我偶然走過書店的窗前,窗前剛好擺了幾本慕名很久而無緣一讀的名著,欲望推動著我,不由得走進書店,想打聽一下它的價錢。

也許是我太矮小了,不引人注意,竟沒有人過來招呼,我就隨便翻開一本擺在長桌上的書,慢慢讀下去,讀了一會兒仍沒有人理會,而書中的故事已使我全神貫注,捨不得放下了。

直到好大工夫,才過來一位店員,我趕忙合起書來遞給他看,煞有其事似的問他價錢,我明知道,任何便宜價錢對於我都是枉然的,我絕沒有多餘的錢去買。

但是自此以後,我得了一條不費一文錢讀書的門徑。下課後急忙趕到這條「文化街」,這裡書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機會。

一頁,兩頁,我如飢餓的瘦狼,貪婪地吞讀下去,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有時一本書我要分別到幾家書店去讀完,比如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我再在這家書店站下去的話,我便要知趣地放下書,若無其事地走出去,然後再走入另一家。

我希望到顧客正多著的書店,就是因為那樣可以把矮小的我擠進去,而不致被人注意。偶然進來看書的人雖然很多,但是像我這樣常常光顧而從不買一本的,實在沒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真是像個小偷似的。有時我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仿佛我是與他同來的小妹妹或者女兒。

最令人開心的是下雨天,感謝雨水的灌溉,越是傾盆大雨我越高興,因為那時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書店待下去。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簷下,你總不好意思趕走吧?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著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 :「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實,我的心裡是怎樣高興地喊著「:再大些!再大些!」

每次從書店出來,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腦子被書中的人物所擾,踉踉蹌蹌,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來,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訴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佔有書店的一角時,被快樂激動的忘形之軀,便險些撞到樹幹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過幾家書店都看不見那本書時,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勁的書被人搶去一樣,我暗暗焦急,並且詛咒地想:皆因沒有錢,我不能佔有讀書的全部快樂,世上有錢的人這樣多,他們把書買光了。

在林海音心中,讀書是最快樂的事情。這種快樂,甚至凌駕於吃飯穿衣之上,那是心靈上的滿足,可以讓她拋開身邊的一切沉迷其中。

其實,如林海音一樣沉迷讀書的經歷我也有過。

小時候,我父親的一位朋友家裡有很多藏書,我至今還記得他家棕黃色的書櫃,又高大又古樸,佔據了整面牆壁,一直通到天花板上。他家的藏書也很豐富,涵蓋了歷史、人文、經濟、哲學等種類。

自從我父親帶我去過他家一次後,我有事沒事就跑過去,打著和他家孩子一起玩兒的名號,卻經常跑到書櫃前,找到自己喜歡的書籍,一坐就是半天。

明明是基礎的方塊字,明明是簡單的詞語,但組合在一起,就仿佛有魔力一般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讓我沉浸其中,忘卻了外界的事情。

在當時的我眼中,父親的朋友家簡直就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因為在那個書房裡,那裝滿整面牆壁的書櫃中,我體會到了從來沒有過的快樂。

那時候的我,最大的夢想便是擁有一個自己的圖書館,然後在這個屬於自己的圖書館裡一直看書,直到天荒地老。

沉迷書中的我,也認為讀書是世界上最令人愉悅的事情,是最極致的享受。

六、為什麼很多孩子認為讀書是一件

非常無聊的事呢?

這是因為,他們還沒有真正開始學習,沒有體會到裡面的趣味。

在《射鵰英雄傳》中,有這樣一段故事 :

黃蓉被人打傷,需要一燈大師出手救治,於是郭靖就帶著她去找一燈大師,在路途上,兩人遇到了一位獨自在小屋中居住的黑衣女子瑛姑。

當兩人進入小屋中的時候,瑛姑在幹什麼呢?

她在研究數術。

原來,瑛姑的戀人周伯通被黃蓉的父親黃藥師困在了桃花島,桃花島上到處都是機關,而且這些機關都和數術有關係,為了救自己的愛人出島,瑛姑不得已之下,只能也開始學習這些東西。

但是連她自己都沒想到,這些複雜的東西,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很令人頭疼,但一旦學了進去,就會讓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黃蓉在臨走時,給瑛姑留下了三道題。後來瑛姑找一燈大師報仇,黃蓉阻攔她,瑛姑武功要高過黃蓉,當即要打要殺,但黃蓉一句「你殺了我,誰給你解那三道算題呢」,卻使她猶豫起來。

她明明知道解出那三道題對現在的她而言不僅沒有裨益,甚至會拖延時間阻礙到她報仇,但因為沉迷數術,好奇之心迫使她非要聽到答案,才會安心。

於是在黃蓉給她講題的時候,她雖然面臨非常急迫的事情,還是聽完了三道題的答案。

瑛姑研習的數術,放到今天,就是很多大學生都必須學習的高等數學。

想一想,現在有多少學生,在進入大學後面對必修的高等數學哭爹喊娘,一邊痛苦地翻著課本一邊發微博、發朋友圈抱怨學習太痛苦?

然而,瑛姑在學習之後,卻日漸沉迷,甚至為了三道題的答案,連報仇這樣重要的事情都能放到旁邊緩一緩。

沉迷於研究樂趣之中的並非瑛姑一人。

我看到過科學家夜以繼日做研究,甚至連吃飯都忘記的報導;看到過教授聚精會神聽講座的照片 ;看到過學著們在研討會上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只為論證自身觀點的視頻。

他們,都是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體會過研究的樂趣的人。

其實,無論哪一門學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只要你肯潛心鑽研,只要你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就一定會被它所吸引。

七、讀書並不無聊,學習也並不無趣

可能在你剛開始接觸一本書、一門學科的時候,你會感覺很頭痛,很煩躁,你會抗拒去閱讀那些文字,會反感去學習那些知識,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因為它們對你而言是陌生的,你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東西。

但你只要試著去接觸它們,試著去理解它們,就會發現,不管是書中的文字還是學科知識,其實都是非常有趣的存在,在學習的過程中,你會漸漸被它們吸引,甚至會想要更加深刻地了解,更加深入地研究。

越是深奧複雜的東西,越是最開始令人頭疼的知識,一旦入門,越是容易讓人沉迷其中。

孩子,當你不帶有任何敵視、反抗、厭惡的情緒,而是單純地去讀書、學習,你就會發現,讀書真的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1讀史書,可以明興替、知禮儀

在史書中,有英勇無敵的將軍,有赤膽忠心的勇士,有傾國傾城的美女,有運籌帷幄的謀士,亦有鮮血流幹的士兵和有苦盼親人的婦女。

在書中,有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有人臥薪嘗膽,只為雪恥 ;有人勵精圖治,心系蒼生。以史為鏡,我們看遍世間所有興衰,反思自己的得失,可以更好地面對生活。

2讀文學,可以提升氣質,增長見識

在文學書中,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有「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風流,亦有「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嬌羞。

在書中,有江南如紗似霧的煙雨,有大漠直衝雲霄的孤煙,有熱帶茂密綿延的叢林,也有高山常年不化的冰雪。通過讀書,我們不僅可以領略世界各地的人物風情,還可以看遍人世百態,懂得為人處世之道。

3讀哲學,可以深化思考,升華靈魂

哲學讓我們在凝視自己腳下土地的同時,也學會了仰望頭頂的天空。在讀哲學時,我們會不斷地思考那些可能根本就沒有答案的問題,但這並非沒有意義,因為在思考的同時,我們對自己、對社會、對整個人類及世界,都有了更加深入、清晰的認識。

孩子,你看,書裡面有這麼多好玩的東西,有這麼多有趣的事情,怎麼會無聊,怎麼會無趣呢?

所以,孩子,你現在明白為什麼要好好讀書了嗎?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讀書,就是要喪失選擇權,看一下後果回答我你能接受嗎?
    在玩遊戲或者看節目的時候,我們也會感覺很有趣,但這種有趣和讀書又有很大不同。在看影視劇或者玩完遊戲之時,我們很興奮很快樂,但結束之後會生出一種巨大的空虛感,心裡極力想馬上找到一個另外一個依附。讀書則不同,每讀完一本書都會讓我們更加充實,更加深刻。很多孩子會問:「我們為什麼要好好讀書呢?讀書有什麼好處呢?
  • 《極挑寶藏行》秦昊張東升告訴你:努力讀書是為了擁有選擇權
    ,可是對於很多貧窮家庭的孩子來說,讀書真的就是唯一的出路。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 為什麼「 窮人」家的孩子,讀書那麼難?(深度)
    有一次,父親跟馬得福說:得寶總是抱怨說為什麼不讓他讀書,因為窮啊,我們家庭只允許一個孩子讀書,後來我跟你媽決定抓鬮定命,抓到得福了,所以就只能讓得寶上完小學就不能讀書了。你仔細看看,但凡那些說:「讀書無用」的都是一幫沒有受到多少教育的父母。你何時見過一個真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說過「讀書無用」的?《山海情》有這麼一個劇情,有一個孩子打算不上學出去打工,白校長生氣的問為什麼?孩子回答:我爸媽想讓我打工,老師啊,反正我也不喜歡學習,學習成績也不好。
  • 孩子提出「我為什麼要讀書?」,孩子,我希望你成為像他那樣的人
    每逢放假開學之際,孩子們都會習慣性地問媽媽一句「媽媽,我可不可以不上學啊」。別說是小孩子了,身為成年人,一個月也總有那麼幾天不想去上班。可是當孩子問父母:我為什麼要上學的時候,父母應該做出怎樣的回答才更好呢?上學僅是為了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 擁有選擇權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方文山曾說過:「擁有選擇權的人生才是幸福的。」龍應臺也說過:「我要求你讀書用功, 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這提醒了我們,要更加努力才能擁有選擇權。努力讓你擁有選擇權有太多人每天壓抑著工作,他們不敢反抗、不敢拒絕,因為這是他維持家庭生計的來源。他不能失去這份工作,儘管再不喜歡、再厭煩,他都不能離開。
  • 不愛讀書的孩子請看這部紀實片:告訴我們,沒有選擇的人生多可怕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覺得讀書好像並沒有多大用處,有些人大學本科畢業,工資還沒有自己在工地上打工的父親高。這讓許多把讀書當成唯一出路的人看不到未來,也讓眾多厭學的孩子有了不讀書的理由:「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我們到底為了什麼要努力讀書?
  • 孩子不想學習就帶他看這部片:社會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田北辰,父親是香港一代褲王,自哈佛大學畢業後,創立了自己的服裝王國,到今天,坐擁全球七百多家分店,在香港商界可以說是無人不識。他維護自由市場經濟,他認為:強者要賺到盡,只要不犯法便行,繳稅給政府後,幫助別人是政府的事情,覺得適者生存是最正確不過的基本道理。
  • 坤鵬論:成功的人生就是擁有選擇權(上) - 坤鵬論
    當然,下注的方法也要不對稱性,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要在安全這邊下重注,在風險那邊下小注。一、反脆弱性就是有選擇權且選擇多我們生活在選擇的世界,從睜開眼睛起,我們就開始了不停地選擇和被選擇。所以,坤鵬論一再強調,對於孩子,放,才是最大的愛。讓孩子也擁有他該有的選擇權,發揮出自己的生物自衛本能,以及他們對自然生物的愛。只要保證沒有生命的危險,就讓他們隨心地選擇、盡情地玩耍、冒可以承受的風險和錯誤。這就是教育的槓鈴策略。
  • 沒有不愛讀書的孩子,只有方式方法用錯的家長,這樣做可以讓孩子
    但是有的家長可能會幫倒忙,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的在搞破壞,讓孩子喪失了聯想想像能力。比如經常有人說孩子不愛讀書,不會寫作文,該怎麼辦?先來說說孩子不愛讀書的事兒。一般孩子不愛讀書,肯定是有個不愛讀書的父母。
  • 50%左右的學生要被強制送職高,如果不好好學習,連選擇權都沒有
    而且教育部還表示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讓普高和職高的比例達到5:5,這也就是說未來將會有50%左右的學生要被強制送進普高,如果不好好學習你連自己去哪個學校的選擇權都沒有。雖然讀書不是我們人生的全部,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去職高也能學習到更多的技術,將來過得不一定會差,但是讀書卻可以讓我們的人生擁有更多的選擇,它會幫助我們變成更優秀的人。
  • 告訴孩子:讀書時偷的懶,要用一輩子來還(家長念給孩子聽)
    ▲家有女兒,點擊上方卡片一鍵關注
  • 選擇權很貴,演員要自己拼
    孫陽也只能無奈地表示「沒辦法,因為你就是在後面才有選擇權。」理想的狀態是演員能通過自己的發揮慢慢改善這種窘境,但更大概率是「沒選擇權—不適合—發揮有限—低市場表現力」的惡性循環,嚴重的時候還面臨著逐漸沒戲拍的情況,更別提轉型了。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家長正確的回答方式,會讓孩子愛上讀書!
    甚至很多小孩都會問:「媽媽,為什麼要讀書?」此時父母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只能說:「讀書學習,就是你這個年紀應該做的事。」這種回答其實是在敷衍孩子,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還可能會讓他們更加討厭學習。董卿曾說: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我一直相信,讀過的書不會是白讀的,將來一定會對我有所幫助。董卿的這句話,在她身上也得到了證實。
  • 電影《狗十三》:服從式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喪失了選擇的權力
    看似非常和諧完美的關係之中卻暗藏著隔閡,這也許就是中國式的家庭最典型的特點吧!李玩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但是她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學校選擇興趣小組的時候,李玩在天文小組和物理小組當中糾結。李玩非常的無奈,李玩也有自己的情緒,但是在父親並不在乎,在事後只是簡單的用錢來安撫李玩的情緒,事情算是平淡的過去了,但是李玩整個青春的選擇權都在這樣子的軟硬兼施之中喪失了。
  • 我為什麼不會太早讓孩子出國讀書?
    說實話,我一直不認為出國讀書是個必選項,尤其在初等教育階段。對於像我們這樣中等收入、在可見的未來也不太可能有發財機會的家庭來說,孩子中學就去國外讀書,雖然說不上砸鍋賣鐵,但也要勒緊腰帶,還多半要一家人分居異處,最關鍵的是,為什麼呢?因為工作關係,我和愛人曾經駐外兩年。
  • 當李誕遇上韓寒:「讀書無用」是世界上最大的陰謀論
    但是其實他們可以惺惺相惜的地方不只是彼此的才華,還有令人遺憾的一點。我最討厭的就是年少輕狂的我:在綜藝節目《十三邀》中,許知遠與李誕進行了交流,氣憤很融洽和諧。他直言:「退學是我做過的最失敗的選擇,這並不值得學習。」韓寒中考以體育特長考入了高中後,憑藉《杯中窺人》一文爆火,後所寫小說《三重門》開始流行,韓寒認為寫作可以養活他自己,所以完全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 擁有自主選擇權的孩子,未來更容易開掛
    立即加星標 每天看好文 如果一天路上都是風雨飄搖,沒有傘的孩子只會拔起腳努力奔跑。 大家都想成為這樣的人,活的真實的人。
  • 龍應臺寫給兒子的信:我為什麼要你用功讀書?無數家長看完醒悟!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信,內容是通過幾個簡單的生活細節,告訴孩子為什麼要用功讀書的道理。相信看完這封信各位家長會受益匪淺,如果您的孩子還找不到努力的理由,請把龍應臺這番話告訴他!
  • 要讀書,但不要死讀書
    理由是,我擔心第二天早起起不來,擔心影響第二天的採訪,擔心浪費時間。那個晚上,那群「瘋子」,硬是用這種惡作劇的方式將我拉出去了。其實「瘋子」們都是老記者了,他們個個才華橫溢,他們寫的稿採用率比我高很多,然而他們該玩的也玩了,該鬧的也鬧了,不像我如此清教徒。那個晚上就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那幫瘋子就是故意鬧這麼「大動靜」讓我開悟。
  • 因疫情延期交房,孩子落戶讀書怎麼辦?
    房子延期交付,影響孩子讀書怎麼辦? 能提取物業費名義提公積金嗎?每年都提的,怎麼操作方便點?對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需出資的職工家庭,如無公積金貸款,在加裝電梯竣工驗收投入使用後,可一次性申請提取本人及直系親屬的住房公積金,提取總額不超過個人實際支付的費用。 加裝電梯新增部分,不再另行測繪,不計入各分戶業主的產權面積,不再辦理不動產登記,不在不動產權證或不動產登記簿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