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71周年
國慶節的由來
最早提出『國慶日』的,是時任政協委員、民進首席代表的馬敘倫。1949年10月9日,馬敘倫託許廣平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林伯渠委員也同樣附議,要求討論決定。當天會議通過《請政府明定十月一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舊國慶日》的建議案,送請中央人民政府採擇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茲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這就是「國慶日」的來歷,即現在我們的國慶節。
國旗小知識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中,第四點規定:「全體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底五星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和政協主席團通過的制旗辦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長方形,紅色象徵革命,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大團結,星用黃色象徵紅色大地上呈現光明。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3/10,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1/10,環拱於大星之右側,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表達億萬人民心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如似眾星拱北辰。旗杆套為白色,以與旗面的紅色相區別。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布了新中國的成立,這一天中國人民永遠都不會忘記,它代表的是中國的崛起,在毛主席的帶領之下中國人民終於可以當家作主了,就在這一天我們有了第一次的升旗儀式,而升旗的人還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從此之後我們國家每天都會舉行升旗儀式。
我們都知道北京天安門的升旗儀式是有著很嚴格的規定,可是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一切都沒有現在這樣正規,剛開始的升旗儀式就是由一個叫胡其俊的工人負責,他每天早上都會把國旗升上去,到了晚上就會把國旗帶回家,一直到了1977年才發生了改變,國旗由軍人負責,後來還有了完整的升旗儀式。國旗護衛隊更是在1991年的時候才成立,並且有了很嚴格的標準,升國旗的禮兵他們的著裝還有人數都有著嚴格的規定,甚至他們邁的步數都是有嚴格規定的,一步都不能多一步也不能少,升國旗的時候一共有36個禮兵,每一個人邁的步數也必須是要138步,每一步的間距都是嚴格的75釐米,而這些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升國旗的高度都精確到了小數點的後一位,可見我國對升旗儀式的看重。
大家知道為何我國會規定要把國旗的高度規定在28.3米嗎?差一丁一點都是不規範的,這樣做又有什麼意義呢?為啥旗杆高度設為28.3米呢?其實因為1921年7月到1949年10月1日,即從建黨到建國,歷經了28年3個月。把國旗旗杆高度設為28.3米,就是為了記住這段艱苦卓絕、浴血奮戰的歷史。除了28.3米有寓意,旗杆下面用56個鐵鎖連結起來的樁子,也有它的寓意。不過,這個難不住聰明的你,它代表著56個民族手拉手,緊緊團結在一起。還有,升國旗的時候,國歌要重複3遍,象徵著推翻頭上三座大山的決心。
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每天都會舉行,不管發生了什麼都不會改變,當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禮兵就會邁著整齊的步伐舉行升旗儀式,就是要警醒人們,時刻不要忘記那些為了國家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流血犧牲的勇士們。今天的我們,要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為祖國的更加強盛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