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曾鞏《醒心亭記》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2021-01-18 小程同學的故事

創作背景:宋仁宗慶曆七年(1047年)八月十五日,曾鞏隨父北上,在赴京途中曾鞏去滁州拜訪了歐陽修,留連二十天。這篇記就是在滁州應歐陽修之請而作。曾鞏簡介: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後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佔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

醒心亭記注釋:

滁(chú)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之二年,構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義。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亭曰「醒心」,使鞏記之。在滁州的西南面,一泓泉水的旁邊,歐陽公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個名叫「豐樂」的亭子,並親自作記,以表明這個名稱的由來。不久以後,又在豐樂亭的東面幾百步,找到一個山勢較高的地方,建造了一個叫「醒心」的亭子,讓我作記。醒心亭:古亭名,在滁州西南豐樂亭東山上,歐陽修所建。滁州:宋州名,屬淮南東路,今安徽省滁州市。涯:邊際。歐陽公:即歐陽修,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作州:任知州。構:建築。幾:將近,接近。得:尋到。

凡公與州之賓客者遊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之相環,雲煙之相滋(zī),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jiā),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sǎ)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故即其所以然而為名,取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噫!其可謂善取樂於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又善者矣。每逢歐陽公與州裡的賓客們到這裡遊覽,就肯定要到豐樂亭喝酒。有時喝醉了,就一定要登上醒心亭眺望。那裡群山環抱、雲霧相生、曠野無垠、草木茂盛、泉水嘉美,所見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繚亂,所聽到的泉聲使人為之一振。於是心胸頓覺清爽、灑脫而酒醒,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所以就根據這個緣故給亭命名為「醒心亭」,是取自韓退之的《北湖》詩。啊,這大概可以稱得上是善於在山水之間尋找快樂,又用所見到的美景來給它命名吧,這就更有水平了。即:到達。滋:生。嘉:美。洒然:不拘束的樣子。即:猜想。所以然:可以造成這種醒心的效果。韓子退之:即韓愈,字退之。《北湖》:韓愈的詩歌作品。其實:這個地方真實的情景。

雖然,公之樂,吾能言之。吾君優遊而無為於上,吾民給(jǐ)足而無憾於下。天下之學者,皆為材且良;夷(yí)狄(dí)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yú),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寄意於此也。儘管這樣,我是能夠說出歐陽公真正的快樂的。我們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無為清靜;我們的百姓在下豐衣足食,心無不滿;天下的學者都能成為良材;四方的少數民族以及鳥獸草木等生物都各得其宜。這才是歐陽公真正的快樂啊!一個山角落,一汪清泉水,哪裡會是歐陽公的快樂所在呢?他只不過是在這裡寄託他的感想啊!吾君:這裡指宋仁宗。優遊:悠閒自得的樣子。無為:清靜麗無所事事。給足:富裕,豐足。且良:泛指有才能。夷狄:泛指少數民族。夷:我國古代對東部各民崩的統稱。狄:我國古代北部的一個民族。隅:角落。寄意:寄託自已的心意。

若公之賢,韓子歿(mò)數百年而始有之。今同遊之賓客,尚未知公之難遇也。後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後知公之難遇也。則凡同遊於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而鞏也,又得以文詞託名於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歟!像歐陽公這樣的賢人,韓愈死後幾百年才產生一個。今天和他同遊的賓客還不知道歐陽公那樣的賢人是很難遇到的。千百年後,有人仰慕歐陽公的為人,瞻仰他的遺蹟,而想要見他的人,就會因沒有與他同時代而感嘆。到那時,才知道遇到歐陽公真難。如此說來,凡是現在與歐陽公同遊的人,能不感到歡喜和幸運嗎?而我曾鞏又能夠用這篇文章託名在歐陽公文章的後面,又能不歡喜和慶幸嗎?歿:死。始:才。託名:依託他人而揚名。

慶曆七年八月十五日記。宋仁宗慶曆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曾鞏的主要作品有:詠柳、醒心亭記、西樓、越州趙公救災記、墨池記、城南、寄歐陽舍人書、贈黎安二生序、七月十四日韓持國直廬同觀山海經、邊將、答裴煜二首 其二、答裴煜二首 其一、送高秘丞、湘寇、刁晾純輓歌詞二章、寄鄆州邵資政蒙問敝邑山水之景,見索新詩,、華不注山、送徐竑著作知康州、雹、聖賢、仁宗皇帝輓詞三首、戲書、詠雪、雜詩五首、蔡洲、蔡州、促促為物役、送高秘丞、初冬道中、庭木等。

《醒心亭記》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不該小透明的曾鞏
    很簡單啊:唐代有韓愈、柳宗元;宋代有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王安石,歐陽修……咦?怎麼只有七個?漏的那個是誰?是叫曾鞏還是馮鞏來著?我問過好多人,唐宋八大家都有誰。說不全的人,基本上會把曾鞏給漏掉,即便是那些說全的人,數到曾鞏這裡,也會或多或少打個磕絆。曾鞏大概是唐宋八大家裡知名度最低的一位了。
  • 宋代汪藻《點絳唇·新月娟娟》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詞的背景,張宗的《詞林紀事》中所記比較可信,汪藻出守泉南,後為人讒毀而被移知宣城。
  • 宋代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西城的楊柳逗弄著春天的柔情,讓我想起離別時的憂傷,眼淚止不住的流。還記得當年你為我拴著歸來的小舟。綠色的原野,紅色的小橋,是我們當時離別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獨自流淌。 弄春:謂在春日弄姿。離憂:離別的憂思;離人的憂傷。多情:指鍾情的人。歸舟:返航的船。
  • 宋代晏幾道《破陣子·柳下笙歌庭院》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晏幾道的主要作品有: 長相思·長相思、阮郎歸·舊香殘粉似當初、生查子·關山魂夢長、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鷓鴣天·醉拍春衫惜舊香、清平樂·留人不住、少年遊·離多最是、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鷓鴣天·小令尊前見玉簫、秋蕊香·池苑清陰欲就、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浪淘沙·小綠間長紅、鷓鴣天·當日佳期鵲誤傳、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
  • 魏晉陶淵明《命子》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左傳定公四年》記周滅商以後,周公把殷餘民七族分給周武王的弟弟康叔,陶氏為七族之一,陶叔為司徒。以上是敘述唐堯、虞舜、夏、商、周時,陶氏的光榮歷史。紛紛戰國,漠漠衰周。亂世紛紛屬戰國,衰頹冷落彼東周。紛紛:騷亂的樣子。漠漠:寂寞的樣子。衰周:周朝的衰落時期,指東周末年。鳳隱於林,幽人在丘。鳳凰隱沒在林中,隱士幽居在山丘。幽人:隱士。
  • 唐代柳宗元《田家三首》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柳宗元的主要作品有:江雪、秋曉行南谷經荒村、捕蛇者說、冉溪、鈷鉧潭西小丘記、桐葉封弟辨、箕子碑、梓人傳、永州韋使君新堂記、零陵春望、晨詣超師院讀禪經、種樹郭橐駝傳、愚溪詩序、小石潭記、黔之驢、漁翁、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始得西山宴遊記、溪居、小石城山記、南中榮橘柚、唐鐃歌鼓吹曲·河右平、詠三良、夏夜苦熱登西樓、汨羅遇風、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
  • 宋代黃庭堅《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 思維導圖學古詩,欣賞四季之美,領略詩人的情思與哀愁
    然而,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想要理解古詩卻未必有那麼容易。一來是因為他們的年齡認知水平有限,二來是因為無法理解古詩本身的意思,自然也就不必說意境了。那麼,到底該如何引導孩子學習古詩呢?我覺得近幾年流行的思維導圖的方式就很不錯。
  • 向曾鞏學 「醇正」
    向曾鞏學 「醇正」   忽然想起小時候語文課上背「唐宋八大家」時候的樣 子。飛速說完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然後才咬牙切齒地拿出曾鞏來湊數。那個時候,我是真的不知道曾鞏是誰,因為被老師懲罰過,甚至有些討厭他,原因無他,名字難記,聲名不顯,就連「鞏」字,都長得奇形怪狀。
  • 唐代羅隱《菊》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 唐代王勃《落花落》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 唐代崔道融《田上》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 先秦屈原《九歌·山鬼》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 歐陽修的一首七言古詩,淡而有味,不愧為上乘之作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僅是曾鞏的導師,而且也是蘇軾的考官。作為前輩,歐陽修不僅勤奮好學、堪為楷模,而且為人誠懇、積極獎掖後進。作為文學家,他的很多散文作品深受讀者歡迎,比如《賣油翁》、《醉翁亭記》等等;他的詩詞也是膾炙人口,充滿了積極向上的風氣。下面介紹歐陽修的一首七言古詩,淡而有味,不愧為上乘之作。晚泊嶽陽宋代:歐陽修臥聞嶽陽城裡鍾,繫舟嶽陽城下樹。
  • 唐代李白《幽州胡馬客歌》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 曾鞏的千古名作《詠柳》,到底有何出彩之處?極盡嘲諷之能事!
    曾鞏的這首《詠柳》詩,流傳非常廣,原文如下:詠柳宋代:曾鞏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寫作背景曾鞏是北宋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少年時期便長於文章,他的文風,雍容平易,不露鋒芒,而曲盡事理,他的一些詠物寓意詩,更是廣受好評,他是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在文章和詩歌方面,都有影響深遠的建樹,極受後世推崇,是大文豪歐陽修先生的高足。
  • 王中軍2.07億元拍下唐代大家曾鞏唯一傳世書法《局事貼》
    特別是這兩年,我們公司在轉型做休閒旅遊電影文化小鎮等等,我覺得在藝術的欣賞能力或者是對建築的熱愛上,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這可能是藝術和商業一個非常好的結合。」「我也立志在一個方向上在大陸的收藏家裡找到一個點,收藏太寬泛非常難做到系統性的收藏。」
  • 曾鞏《詠柳》詩別具一格,不說相思不說離別,用楊柳諷刺成小人
    前言前兩天遇到了一個問題:都說曾鞏的《詠柳》寫得好,到底有何出彩之處?曾鞏(1019年 —1083年 ),字子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文學成就最高的是其文章, 被後人評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南豐先生」。不過,他的詩也有很高的水平,這首詠柳就是其代表作之一。一般人詠柳,常常用來寄託相思、嘆息離別。但是曾鞏的這首詠柳別具一格,把楊柳寫成了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 網易雲音樂古詩今唱國風企劃受Z世代追捧
    近期,網易雲音樂全新企劃「古詩今唱」推出的國風歌曲,多次登上網易雲音樂新歌榜和飆升榜,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傳唱熱潮,深受Z世代年輕用戶歡迎。「古詩今唱」聯合國風堂精選初高中學習中大家耳聞能詳的古詩詞,邀請專業國風音樂人一起拓展詞句,編以現代曲風,旋律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傳播,歌曲又進一步傳遞詩詞的情感意境,深受Z世代年輕人青睞。
  • 古代口訣歌 歌詞解析來了!
    今天,免費的給大家把歌詞解析都發出來啦~~並且連一塊錢都不需要,直接點進來就好了!(建議直接收藏,畢竟是帶解析的歌詞) 文末有福利文末有福利文末有福利!【歌詞釋義】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其中韓愈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師說》、《馬說》等。【歌詞釋義】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