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一首七言古詩,淡而有味,不愧為上乘之作

2020-12-22 品詩賞詞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僅是曾鞏的導師,而且也是蘇軾的考官。作為前輩,歐陽修不僅勤奮好學、堪為楷模,而且為人誠懇、積極獎掖後進。

作為文學家,他的很多散文作品深受讀者歡迎,比如《賣油翁》、《醉翁亭記》等等;他的詩詞也是膾炙人口,充滿了積極向上的風氣。下面介紹歐陽修的一首七言古詩,淡而有味,不愧為上乘之作。

晚泊嶽陽

宋代:歐陽修

臥聞嶽陽城裡鍾,繫舟嶽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雲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宋仁宗景祐三年五月,歐陽修因上疏救範仲淹,被貶為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歐陽修攜家人沿水路前往貶所,溯江而上,於九月初四,夜泊嶽陽城外的洞庭湖口,月下難眠,寫下了這首七言短古《晚泊嶽陽》。

歐陽修對嶽陽了解不多,但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卻聞名遐邇,引得詩人對此地也早已久仰。今夜明月高照,正好賞景,首聯採用倒裝句,描寫泊船周圍的環境,「臥聞嶽陽城裡鍾,繫舟嶽陽城下樹。」

作者從「城下樹」寫到「城裡鍾」,不僅空間位置變化,時間也在逐漸推移。歐陽修悠閒地傾聽水上的晚唱、以及城內的晚鐘,似乎毫無貶途中的黯然神傷之情。

接下來具體描寫湖面的景色,「正見空江明月來,雲水蒼茫失江路」。 江面空曠,一輪明月漸漸升起,水天一色,夜氣蕩漾。

「空江明月」,顯示出洞庭湖氣象開闊,與樹下系住的小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雲水蒼茫」,令人感到仕途也是如此迷茫,不可捉摸。好在明月多情,可以安撫詩人的一顆孤寂之心。

歐陽修正有些惆悵,忽然聽到不遠處有歌聲傳來,立即循聲望去。頸聯描寫月下晚唱,「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夜深人靜、江月皎潔,舟子晚唱、格外悅耳。

江月不懂詩人的心事,只顧灑落清輝。舟子的漁歌,聲音嘹亮,歌聲與城裡鐘聲融合在一起,在浩渺的江面上瀰漫無際,更讓詩人思念起遠方的親朋。   

詩人心緒萬千,更陶醉於清輝江月及水上歌聲之中,「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嘹亮的歌聲還在耳畔迴響,舟子卻蕩起船槳,如飛似地駛過停泊的地方。歐陽修只感到目不暇接、眼花繚亂,霎時間已經離他很遠。輕舟短楫,疾去如飛,唯有那歌聲似乎還在悠遠處迴蕩。

一切又歸於平靜,詩人的內心卻更加波濤洶湧。作者巧妙地以寧靜的月夜,襯託出疾行如飛的輕舟,更顯出夜幕下洞庭湖的寧靜和安然。同時初來乍到的詩人本來充滿羈旅愁思,一曲歡歌正好排遣他的憂傷,可惜這飛舟很快就消失在茫茫的煙水之中,詩人又再次在現實中彷徨。

縱觀歐陽修的這首詩,作者描寫旅中思歸,深藏不露。前一半寫夜泊情景,迷迷茫茫;後一半是特寫鏡頭,一葉小舟踏歌而來,又飛速而去,留下了無限悵惘。整首詩空靈悠遠、淡而有味,全詩平易流暢、深婉曲折,歐陽修不愧為北宋大才子。

相關焦點

  • 恩師歐陽修逝世八年後,蘇軾寫下一首感傷之作,讀來催人淚下!
    歐陽修與蘇軾亦師亦友的關係在北宋文壇,也是成為了一段千古佳話,當年蘇軾參加科舉考試時,歐陽修任主考官,正是這一層關係,使得兩人後來成為了忘年之交,由於蘇軾有才華,歐陽修又是一位極重視人才,處處提攜蘇軾,最終成為了北宋文壇的驕傲。
  • 醉翁歐陽修
    等,很有名氣。散會寫作更是搖曳生姿,富有感人力量,其《醉翁亭記》可謂千古絕唱。他還是當時寫詞較多的作家,兩百多首詞力作頗多,與晏殊並稱,成就卻在晏殊之上。後來,有人說歐陽修詞「疏雋」的風格引導了蘇軾,「深婉」的風格引導了秦觀,足見他在宋詞發展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雖然,歐陽修才活了六十一歲,然而,無論生前和死後,歐陽修都不愧為一代偉人,不愧為讀者心目中不多的醉翁。
  • 柳詩之奇可與賀詩比肩:解會柳宗元七言律絕五首
    柳詩之奇可與賀詩比肩:解會柳宗元七言律絕五首 @鐵山青士(笑獨行)[詩] 5.險韻窮奇比華嶽,險韻窮奇,指柳詩險韻長律《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窮極奇峭;華嶽,即西嶽華山。 6.愚溪痛反,指柳文《愚溪對》與《愚溪詩序》痛出倒反;其中尤以《愚溪對》中之自愚說辭為沉痛激烈,有一對偶句謂:「吾蕩而趨,不知太行之異乎九衢,以敗吾車;吾放而遊,不知呂梁之異乎安流,以沒吾舟。」
  • 歐陽修很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人生無奈,催人淚下
    但真要說起來,其中絕大多數表現的都是一種人生艱難之嘆、無可奈何之情。正所謂「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相信這點大家都深有感觸,畢竟人生很難一帆風順,總會遇到挫折和坎坷。當然,每個人的境遇不同,不如意的事也就不同。但有一種不如意,卻是古今共通,且極易引發共鳴,甚至回想起來,催人淚下,它就是「物是人非」。多少人曾在事過境遷後,深深懷念起故人。
  • 李鴻章臨終之作,一首古詩無限悲情,拳拳愛國之心不容置喙
    但是此人在國際上得到的評價非常之高,他和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成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雖然在歷史上遭受到了萬千罵名,但是今天我們對這個晚清名臣也開始有更多的理解。而他的一首臨終時的古詩,更是很好地吐露了自己的心聲。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裡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 王安石的一首古詩,語言精煉,卻層層深入,令人百感交集
    古詩詞中經常有憂國憂民的主題,但各人選材、立意卻不盡相同。比如杜甫雖然關心天下蒼生,卻無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李商隱有很多情感悲怨的詩歌,雖然也表達出對百姓的同情,但更多的是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古詩,語言精煉,卻層層深入,令人百感交集。河北民北宋:王安石河北民,生近二邊長苦辛。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裡赤,州縣仍催給河役。
  • 這十首唐詩,代表了唐朝七言律詩的最高水平!
    這首詩能千古流傳,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當然是因為的確寫得很好。雖然從嚴格意義上說,這首詩並不是符合七言律詩的格律,但是詩詞創作以立意為先,詞句其次,格律最末,這首詩的立意高遠,足以讓人忽視格律上的小小缺陷。
  • 歐陽修《三琴記》
    古之聖賢留心於琴也如此。後之賦琴,言其材者,必取於高山峻谷、深溪絕澗、盤紆隱深、巉巖嶇險之地,其氣之鐘者至高至清矣。雷霆之所摧擊,霰雪之所飄壓,羈鸞獨鵠之所棲息,鸝黃幹旦(後兩字從鳥部)之所翔鳴,其聲之感者,至悲至苦矣。泉石之所磅礴,琅玕之所叢集,祥雲瑞靄之所護被,靈露惠風之所長育,其物之助者,至深至厚矣。
  • 「國臻藝苑」名家作品欣賞 · 清代/永璋·楷書七言聯
    清代 · 永璋《楷書七言聯》清代 永璋 · 楷書七言聯永 璋(1735-1760)《楷書七言聯》152.5×34.5 cm 約4.7平尺(每幅)估價: 30,000-50,000楹聯發展到了清代進入極盛時期,清代的幾個皇帝如康熙、雍正、乾隆都愛重文學,喜歡吟詩作對
  • 有一種古詩來回讀都通,並且韻味各有不同,這就是古代的迴文詩!
    順逆兩讀語義皆同的作品創作難度最大,在詞中有少量作品;因詞是長短句形式,逆讀時須重新組句以適應詞律,與英文回文重組音位類似。如以下兩例:蘇軾《西江月·詠梅》馬趁香微路遠,紗籠日淡煙斜。渡波清徹映妍華,倒綠枝寒鳳掛。
  • 【行人囈語《古詩十九首》】之七 《明月皎夜光》——是友情的追悼,還是虛名的拷問?
    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 【行人囈語】 《明月皎夜光》是頗多爭議的古詩十九首之一。其爭議聚焦點即為該詩產生的時間,是西漢之作,還是東漢作品?「玉衡指孟冬」中的「孟冬」究竟是何時?是表呈時間還是暗指方位。
  • 空中讀寫教室:在古詩文「學唱畫作」中傳承經典
    學古詩,以詩讀史悟傳奇  一首詩就是一段歷史,一闕詞就是一段傳奇。在空中讀寫教室,許敏老師結合範成大的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對學生進行了指導,並明確了古詩學習四步驟:知作者——解詩意——悟詩情——背詩文。
  • 歐陽修寫了一首詞,讓人一讀再讀
    自古佛家便有人生七苦之說,「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萬法無常,因緣際會,與愛人、友人、親人分別之苦,是誰也不能繞得開的。今天我們要讀到的,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一首離別詞。雖然很多人對這首詞不是很熟悉,但是其中一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卻是數百年來讓人耳熟能詳的經典佳句,甚至還有很多人一直將此句用來形容刻骨銘心的愛情。而事實是,這樣一首美輪美奐的詞,描寫的正是離人分別時的愁腸百結,與風花雪月並無關係。
  • 四季古詩|冬季古詩18首(上)
    不要讓自己成為孩子成長的天花板培養孩子前先培養自己腹有詩書氣自華!之前有家長私信問我關於孩子背古詩的事情。拋開那些喜歡國學、喜歡古詩詞的孩子不講,只講譜娃。剛學的時候不要貪多,最好能一周背、默一首。如果不行,可以兩周背、默一首。今天我們來聊聊和冬天有關的詩。由於內容較多,分兩期發布。
  • 霸王別姬的故事和古詩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歌數闋,美人和之:「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有美人名虞」,但是並沒有以後世流傳的「虞姬」其名稱呼;直到唐朝《括地誌》等書才出現「虞姬」其名。當然,「姬」只是代稱,並非虞姬的本名。五代時期的詞牌名則乾脆以「虞美人」呼之。項羽半生作為多不可取,但窮途末路時卻顯示了非凡人所有的英雄氣概。
  • 寥寥十六字 一首迴文詩 四句並七言 誰能一眼識
    二、讀《九張機》有感1、宋代無名氏的《九張機》詞並點評宋代無名氏的《九張機》詞作,雖儘是些農村棄婦的哀怨之詞。其字裡行間盡顯悽婉綿麗,屬於古樂府的絕妙之作。中心一句無人會,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意殊忠厚)六張機,雕花鋪錦半離披。蘭房別有留春計,爐添小篆,日長一線,相對繡工遲。(文紅皆工)七張機,春蠶吐盡一生絲。莫教容易裁羅綺,無端翦破,仙鸞彩鳳,分作兩邊衣。(苦心密意,不忍卒讀)八張機,回紋知是阿誰詩。
  • 不愧為「神童」,7歲時隨便作詩一首,卻成經典流傳千古
    但是就算詩人眾多的唐朝,也很少有人能少年出詩,大多數的詩人都是在成年之時才展現出過人的天分,有少數是在少年時期就留下佳作的青年才俊。而今天要說的這一位,則是在兒童時期就寫下了傳世佳作的「絕世天才」他就是——駱賓王。駱賓王,生於唐高祖年間,漢族人,字觀光,生於義烏(今浙江金華義烏),是唐代著名詩人。其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而且他是在四傑中詩作最多一個。
  • 歐陽修這元宵詞,被辛棄疾《青玉案》碾壓近千年,懂詞的表示可惜
    於是,辛棄疾一首《青玉岸·元夕》從此人人傳頌。仔細品來,這首詞最難能可貴處,在於透過柔軟能夠見到堅強、豪邁,磊落狂放之氣,這正是宋詞特有的魅力。從這個角度而言,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歐陽修之作,從意境、文採、格調而言,其實都是不輸辛棄疾的,不少懂詞的朋友都表示它被忽視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 歐陽修的哀思:匆匆一世,幸得遇這些人
    至和元年(1054),歐陽修服除歸京師,時年四十有七;治平四年(1067),轉刑部尚書出知毫州,年屆六十。在此期間,昔年洛中諸俊傑,今幾已盡亡;曾共推新政之「朋黨」,也少有在世,可謂「形影相弔」矣!故,每遇親友離別,他皆悲痛不已,悵然而賦詩文,以述哀情。
  • 歐陽修一首感人的愛情詞,一直被認為是偽作,直到近年才打破質疑
    那麼韓愈是屬於開宗立派的大師,發起了古文運動,講究文章要有實質性的東西,不能只有華麗的辭藻,他排在第一位是無可爭議,那麼歐陽修是繼承者,也是他最終把古文發揚光大,所以他絕對是有資格排在第二。當然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歐陽修不僅才華橫溢,另外對於後輩的提攜,那也是不遺餘力,宋朝的六位文人中,全部都是他的學生,特別是對於王安石和蘇軾,他更是稱讚不已,正是他的提攜,他使得兩人在文壇慢慢嶄露頭角,由此可見歐陽修在北宋文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