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之歌》教會了我們要學會與自己和解,是活出自我的契機

2021-01-09 二次元動漫喜愛者

《昨日之歌》中凸顯了一部分迷茫的人,在駐足過去和展望未來中原地打轉,心理的糾結與後來的和解,呈現出來如何活出自我的一面。

陸生表面看著陽光帥氣,實則內心充滿了糾結和對選擇的迷茫,試圖想要活出自我。

如何與自己和解,活出自我?

不讓預設成為自己前行的絆腳石

陸生在上學的時候就暗戀自己的好朋友榀子,可是他一直心裡有一個預設,他猜測可能榀子並不喜歡自己,他不敢去表露自己的心意,他害怕最後連朋友都做不成,可是在這個糾結的心理過程當中,他活得並不自在舒服。

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他看著榀子變得越來越優秀,而自己似乎還在原地打轉,外在的差距讓陸生內心產生了極度的自卑心理,更加阻撓了他去和榀子表白的想法,其實他就是害怕自己被拒絕,而歸根到底是他為了自己的面子,他接受不了這個自己看來並不好的結果,可是在這個糾結的過程當中,他沒有活出自我,因此也成為了一個無趣的人。

因此,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預設不如直接嘗試,就如同做實驗也需要進行最後的結論驗證一樣,否則一切只是設想。

勇敢直面問題,方能更好前行

陸生在朋友的開導之下,他決定跟隨自己的心意走,一定要跟榀子表明自己的心意,不管是什麼樣的結果自己都可以接受,所以他騎著自行車一路狂奔來到了榀子的樓下,去跟她表白自己的心意。

果然跟自己的想像的是一樣,但是那一刻是他有史以來內心最輕鬆的一刻,就仿佛是一直以來放在自己的心裡的石頭落了地一樣。後來我們也的確看到陸生開始開心快樂的生活,並且願意與另一個古靈精怪的晴子一起玩耍,其實這就是他敞開心扉的一個重要的表現。

而我們回過頭來去想,其實他去向榀子表明自己心意,說出自己想法的行動就是在與自己和解,他敢於接受那個被拒絕的自己,不論是狼狽的還是彷徨的自己都可以接受,他明白了無論是哪一方面都代表的自己的一部分,一旦一個人接納了自己,那他就會變得自信起來,我們也看到,後來的陸生的微笑在臉上洋溢了起來。

因此我認為我們在迷茫當中,其實是因為我們不敢面對狼狽的自己,不願意去接受,在這個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學會與自己和解。學會與自己和解,意味著要接納自己不同的方面,任何一面都是自己,只有你真正的接納了自己,你的整個人才會自信,你自己才能夠真正地活出自我,也變為一個更加有趣的人,因為這個時候你有了自己獨特的觀點,因為每個人的思維都是不一樣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其實就是思維火花的碰撞。

提高自信心,不因為表象而左右自己的想法

陸生在畢業一年之後,還沒有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他選擇在一家便利店打工,他認為這樣可以隨心所欲根據自己內心需求而去做決定,可是他認為這樣的自己是一個不作為的人,是壓路一族。因此在同學邀請他去參加同學會的時候,自己也因為自卑心理而不敢去參與,他認為自己是最差的那一個,其實通過他這樣的行為,我們就能夠看出來是他自己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而其實在我們青年的這一個階段,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迷茫,但是每一個人又在不停地追逐自己的夢想,也不能因為短暫的自己的一個選擇而去全盤否定自己。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前提是你喜歡,第二個是你在這個工作當中,你能夠負責任地把它做好,那就是最好的。

因此我認為陸生需要做的是擺脫自己的自卑心理,去發現自己的優點,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喜歡那個不論是處於低谷還是處於高處的自己。這樣才可以活出真正的自己,才是那個最閃光的自己,只有你自己先喜歡自己,先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對你有所尊重。

敢於走出心理舒適區

我認為陸生他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自己心裡的這一關,不能光去觀望好的方向,而是要真正去用行動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走出心理舒適區,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待得舒服,但是舒服有的時候會跟你所要想要達到的環境是有衝突的,你要勇敢地走出心理舒適區,這是你邁向成功的最重要一步。

打造一個平常的心態,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陸生現在的狀態屬於駐足過去而又展望未來,但是他處於中間的階段,最終還是屬於原地打轉的一個狀態,而這樣的一個狀態,會使他望著優秀的人而心裡產生不平衡,也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這樣一個起伏不定的心態導致他也不能夠安心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因此我認為陸生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靜下心來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只有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我們才會有堅定的信念,才會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走向最終的目的地。

其實通過看新番《昨日之歌》,我們看到了青年面對未來選擇的迷茫的縮影了,而且作者是在描述著九零年代日本青年的一個迷茫狀態,在選擇與夢想之間進行糾結的一個狀態。雖然表面看著是很像一部愛情劇,但實則是通過一個愛情的渲染,然後更深層次地反映了人內心的一個心理狀態的起伏變化。

不論是愛情還是工作或者是夢想,我們其實都是面臨的一個選擇,但是這個時候更明白,你要去怎麼接納自己,怎麼與自己和解,怎麼有一個實現目標的行動?最後我們才會走出迷茫的這個誤區,並且一定要明白懂得突破,因為我們現在的這個年齡段是要處於一個不斷奮鬥的階段,不能讓一個本該奮鬥的年紀讓自己安逸下來。

相關焦點

  • 《昨日之歌》這個劇評大概是針對漫畫的
    漫畫原作者冬目景從1999年開始連載《昨日之歌》,到2015年完結,一共只出了11卷。富堅義博表示,真是位勤勞的漫畫家呀。大概也正因為連載比較早,整部作品充滿了20世紀氣息,是不折不扣的「昨日」之歌。在那個手機,電腦都尚未普及的年代,主角們見面只能靠劇情需要的「偶遇」以及「不知不覺就走到了他家」這樣的橋段。信息傳播的不便增添了產生誤解的可能,為戀愛漫畫提供了絕好的舞臺。
  • 《昨日之歌》歌頌昨日的昨日之歌
    今年四月新番《昨日之歌》對於單純的動畫愛好者來說應該是一部不可錯過的動畫。一方面是題材上,關於那些處於「青春的尾巴」的大齡青年們的青春題材在漫畫領域裡實屬罕見;另一方面是製作上,像這樣通過大量轉繪(?)的背景加上真實系的作畫通常只能在劇場版動畫上見得到。無論是畫面比例還是演出形式都無限接近於劇場版/日劇。看過首集的觀眾們應該已經發現了。
  • 《昨日之歌》昨日之歌
    戀愛真是太自私了」——野中晴.90年代末的日本,那是一個理想支離破碎的時代,企業破產,房價暴跌,迷茫的年輕人們哀嘆生不逢時;那是一個信 仰缺失的時代,無情的經濟泡沫讓得過且過也變為了奢望,迷茫,頹廢,自暴自棄,隨波逐流成為了社會常態;那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時代,年輕人因為無法重現父母輩的輝煌而倍感自卑,在對「昨日」無比嚮往的同時,卻在感情上飄忽不定,無法在「當下」邁出決定性的一步...作為與現實對接的作品
  • 劉若英《後來的我們》:人這一生,終究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後來的我們,為什麼在擁擠的人群裡,還覺得自己孤身一人 ?你在的時候,我的世界都是你;錯過你以後,我的世界只剩黑與白。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後來的我們,也只不過是愛了很久的朋友。/然而你永遠不會知道/我有多麼的悲傷/每個夜晚再也不能陪伴你/有一句話我一定要對你說/我會在遙遠地方等你/直到你已經不再悲傷/I want you freedom like a bird……」
  • 《我們與惡的距離》:經歷了一段失敗的婚姻後,賈靜雯活出了自我
    也許正是她的這些經歷,讓她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看到了她一些本色出演,電視劇中講述了有關孩子的教育,婚姻的溝通相處,工作與家庭的平衡,自我的和解,以及你想要的人生是怎麼樣等等。武志紅老師給出了一個方法,你應該試著放下過去,畢竟你的人生還長,就現在的你而言,如果你能活到90歲,往後你還有60年,你是想帶著這份仇恨和痛苦活60年,還是放下這份過往快快樂樂的活60年呢?想必你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了吧。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讓自己鬱鬱寡歡,活在痛苦之中。
  • 獅子座活出自我,善於與過去和解的星座,雙子座為自己辯護
    始料不及豈但狼狽了自己,也讓本有何不可心得更多美好生活的立馬時光廢,給自己的人生預留了更多的遺憾。而今就讓咱倆一起去探望,十二星座中,如何星座最不會尷尬自己,亦可讓自己的每一個時間段,都負有一發光明的活著心得。
  • 漫畫 | 「我們」為何需要唱起《昨日之歌》
    這一點在其代表作《羊之歌》(羊のうた)、《昨日之歌》可體現。不同於聚焦於在社會生存的《昨日之歌》,《羊之歌》的人與社會是有意被剝離的。高城千砂與一砂兩兄妹父親已故、母親失蹤,弟弟一砂由父親的友人收養,高中時才得知自己有一個獨自生活於老家的姐姐,而高成家的遺傳病導致一砂對人血饑渴,他選擇逃學與日益衰弱的千砂一起生活。
  • 《靜觀自我關懷》丨我們在這個世上最首要學會的就是要好好愛自己
    最近看到很多讓人很惋惜的事情,都是當事人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選擇了用極端方式離別人世,固然我們可以感知大概他們在那個時刻的漫天蓋地的痛苦,但還是想說我們要學會發自內心的愛自己,面對挫折和困境時想辦法找出一個最合理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放棄自己。
  • 我們終究要和這個世界,還有自己和解,然後淡然地笑看人生過往
    如此想來,我們應該感謝這一路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還有遇到的人、經歷的事。遇到的人,無論對我們好還是對我們壞,都讓我們感受了人情冷暖;經歷的事,無論是喜是憂,都教會我們認清了現實,促進我們成長。這也就是告訴人們: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 《度光陰的人》蘇辛:貧窮腿殘、被渣男欺騙,她如何活出自我?
    生命以痛吻我,她卻報之以歌。 蘇辛始終積極樂觀,坦然地接受生命賜予的一切,甚至還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實現了兒時的作家夢想。 蘇辛的真實經歷和她的這本《度光陰的人》告訴我們: 原生家庭的不幸,並不能阻擋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更不是自我放棄的理由和藉口,與父母和解,與自己和解,我們最終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幸福。 01.
  • 《昨日之歌》榀子的"昨日之歌"
    劇中榀子的形象在我眼裡是最立體的,魚住和發小都在試圖做出戀人的表示,榀子可能是膽怯,或是不願從自己內心裡的"昨日之歌"走出來,從而不敢明確回應兩人的要求,卻又對兩人割捨不了,結果被觀眾看成一個"壞女人",只是她的內心還沒有成熟到能接受"昨日的戀人"以外的人的告白,優柔寡斷又缺少走出來的勇氣。
  • 電影《三塊廣告牌》,我們需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那麼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說過一句好話的廣告牌女士該怎麼跟自己和解呢?她找到真兇了嗎?全身燒傷的他在醫院遇到了傷痕累累的羅比,那個被他扔下窗戶的可憐人,可是羅比在知道他是警察迪克森的情況下,還給他倒了杯橙汁,威洛比的信,羅比的原諒,讓他開始與自己和解,他看向世界的眼光開始變得柔和。
  • 中年人的體面,是學會與自己和解.
    也有人在前進的路上漸漸迷失了自己,找不到要去的方向,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但總有些人,依舊能在平淡的日子裡,靠自己的力量發出光來。2014年7月12日,32歲的宋坤走下了「青島號」遠洋帆船,自此,她收穫了一個新的身份——中國女子帆船環球第一人。
  • 《昨日之歌》昨日之歌 簡評
    《昨日之歌》是一部以動畫的形式呈現的生活劇,也是我看過的第一部純粹的生活類動畫。「帶生活類」動畫比比皆是,「純生活類」動畫「僅此一家」,動畫中生活氣息之濃鬱,讓我常常懷疑自己在看日劇。劇中,情感處理細膩溫潤,人物表情舉止豐富貼切,細節方面能極好地反映出人物的內心活動。劇情主要為細膩如絲的四角糾葛,真實且非常貼近生活,值得靜下心來,慢慢欣賞。
  • 《瑪麗和馬克思》:這些醜醜的小東西教會了我,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筆友對於現在很多小夥伴來說或許有些陌生,但在我們初高中的時候,有筆友是一件特別正常的事。那個時候我記得都還沒幾個同學用手機,給家裡打電話都是要拿著IC卡去公用電話亭打,因為這個也並不便宜,所以跟同學好友聯繫就會選擇書信的方式來溝通,像有些在QQ上加的網友聊得好的,就慢慢成了筆友。
  • 感恩孩子,給了我重新認識自我的契機,讓我懂得調整自己的生命軌跡
    她分享了自己的日常學習方法,書寫了自己對教育本質的理解,她悟到了活出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要用一顆常懷感恩的心,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對於夫妻的相處之道,她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她睿智、深刻的剖析,能夠為你撥雲見日,指引方向。
  • 《昨日之歌》:動漫「日劇化」的最新嘗試
    《昨日之歌》:動漫「日劇化」的最新嘗試 收銀員小秋 2020-05-15 13:37 來源:澎湃新聞
  • 對話朱一龍:三十而已,要學會與「親愛的自己」和解
    今年的螢屏上,他是《親愛的自己》裡三十而已、渴望家庭的「暖男」陳一鳴,也是《重啟之極海聽雷》裡人到中年、重生歸來的「小三爺」吳邪。面對失業這個話題,朱一龍認真分析道:「我覺得首先不能盲目衝動,得自知,知道現在自己所處的位置是一個什麼樣的位置,特別是在工作上面。很多時候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有時候一衝動,就會有不好的結果。其次就是哪怕在自己的舒適圈裡面也要不斷地去豐富自己,多給自己準備一些『武器』以備不時之需。」
  • 《明日之子》廖俊濤新歌引共鳴:原諒自己的平凡,學著和解
    《被嫌棄的松子》裡有一段曾引起我強烈共鳴——歷經生活滄桑的松子安靜地在夕陽裡,眺望遠方,飽含惆悵:誰小時候不覺得自己將是金燦燦的一生呢?近日,廖俊濤在《明日之子樂團季》午睡留聲機的樂團主題曲《瓶與拋光者》走心又感人,「原諒我成為不了偉大的人。」「原諒我成為不了討喜的人。」
  • 拒絕焦慮,學會接受與放下,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那些不努力就被時代,被同齡拋棄的議論無時無刻不充斥於耳,讓本來自信滿滿的自己都不敢正視自己的平庸與普通了。這看似荒誕不經,卻真實地上演著。其實,有些時候,人要敢於接受自己的平庸,這並不可恥,相信自己,偶爾放過自己其實也並沒有什麼糟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