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纂要》導讀(一二五)

2021-02-08 正念對話
爾時,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乞食已,還精舍,舉衣缽,洗足已,持尼師檀,入林中晝日坐禪。晡時,舍利弗從禪覺,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這一天,尊者舍利弗早晨穿好大衣,手持缽盂,進入舍衛城裡乞食。乞食後,回到祇樹給孤獨園,食用好食物,清洗缽盂,收好大衣與缽盂;洗完腳,帶著坐具,來到森林中,開始坐禪。傍晚時分,舍利弗從禪坐中起身,來到佛陀所住的地方,向佛陀行接足禮後,退坐在一邊。

乞食:出家僧人為維繫生命的延續,向他人乞化食物。《大乘義章》卷十五中說:「專行乞食。所為有二:一者為自,省事修道。二者為他,福利世人。」《法集經》中說:「行乞食者,破一切憍慢。」肇法師云:「乞食略有四意:一為福利群生,二為折伏憍慢,三為知身有苦,四為除去滯著。」


佛陀時代,佛陀與出家的僧人,皆行乞食之法。但乞食一法,在中國佛教中並未能施行。


尼師檀:坐具、臥具。可以墊在地上打坐,也可以鋪在床上當床單睡覺。


晝日:即白天。


晡時:即下午三點到五點。原本作「時」。《增一阿含經》中作「清旦」,即清晨。南傳《中部》<淨化施食經>中作「傍晚」。


從本經內容來看:「晨朝」進城乞食,乞食回再坐禪,「清晨」是不合理的。《雜阿含經》中多有「晡時從禪覺」之文,故知原本少一「晡」字,故補入。

佛陀問舍利弗:「你今天進入什麼樣的禪境而安住呢?」舍利弗回答佛陀說:「世尊!我今天在森林中,進入空三昧的禪境而安住。」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今入上座禪住而坐禪。若諸比丘欲入上座禪者,當如是學。若入城時,若行乞食時,若出城時,當作是思惟:我今眼見色,頗起欲、恩愛、愛、念、著不?佛陀對舍利弗說:「好得很!好得很!舍利弗!你今天安住上座禪境而坐禪。如果諸位比丘想要進入上座禪境,應當這樣來修學。如果比丘在進入城裡時,或進行乞食時,或乞完食出城時,應當這樣思惟觀察:我現在眼根接觸色境時,有沒有貪慾、渴愛、執念、染著生起呢?

空三昧禪住、上座禪住:「空三昧」,一般解釋為「空住處」。後面經文說「空三昧」,也就是「上座禪住」。南傳《中部》將「上座禪住」翻譯為「大丈夫住處」。


《毗尼母經》卷六中說:「從無臘乃至九臘,是名下座。從十臘至十九臘,是名中座。從二十臘至四十九臘,是名上座。」結完一個夏三月安居,算一臘。這只是從時間來說的,並未涉及到法義本身。


依本經法義來說,空三昧、上座禪住,應當指「無有愛、念、染著」來說的。這不僅指在坐禪之中,而是指在行、住、坐、臥之中都能「無有愛、念、染著」,這才是上座禪住,也就是空三昧禪住。


本經中所說的「空三昧」中的「空」,不同於般若經中所說的「空性」——一切法無有自性、無有實體。


「空三昧」中的「空」,是指「淨除」行、住、坐、臥中一切的「愛、念、染著」。

舍利弗!比丘作如是觀時,若眼識於色有愛、念、染著者,彼比丘為斷惡不善故,當勤、欲、方便、堪能繫念修學。譬如有人火燒頭衣,為盡滅故,當起增上方便,勤教令滅。彼比丘亦復如是,當起增上勤、欲、方便繫念修學。舍利弗!比丘這樣如實思惟、觀察時,如果眼識住著色境,生起渴愛、執念、染著,這位比丘為了斷除這些惡不善法的緣故,應當精勤的、急切的、善巧的、擅長的專心繫念修習。這就好像有一個人頭上的裹頭巾燒著了,為了儘快的息滅裹頭巾上的火,應當生起種種善巧方便,精勤的息滅裹頭巾上的火。這位比丘也是如此,應當生起精勤的、急切的、善巧的專心繫念修習。

增上方便:「增上」者,「愛、念、染著」的息滅。「方便」者,即《雜阿含經》中常說的「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是,如實知顯現。」

若比丘觀察時,若於道路,若聚落中行乞食,若出聚落,於其中間,眼識於色無有愛、念、染著者,彼比丘願以此喜樂善根,日夜精勤,繫念修習。是名比丘於行、住、坐、臥,淨除乞食,是故此經名清淨乞食住。」如果比丘這樣思惟、觀察時,或在路途中,或在村鎮中進行乞食,或離開村鎮,在這個過程中,眼識不會住著於色境,不會生起渴愛、執念、染著,這位比丘願意這樣修習,使令喜樂增長,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如此精進、勤勉的專心繫念修習。比丘能這樣思惟、觀察,不論是在行走、站立、坐著、躺臥中,都能淨除一切渴愛、執念、染著而清淨乞食。所以,這部經就叫淨除一切渴愛、執念、染著而乞食。」

眼識於色無有愛、念、染著:眼識如何不住著於色境呢?眼根接觸色境而有眼識的生起,故知眼識是緣生之法,緣生之法必然歸於緣滅。


眼根、色境、眼識的因緣,稱之為眼觸;眼觸也是緣生之法,緣生之法必然歸於緣滅。


有眼觸的因緣,而有受、想、行的生起;受、想、行也是緣生之法,緣生之法必然歸於緣滅。


所以,當下眼根處生起的五陰是緣生之法,緣生之法必然歸於緣滅。緣起的法流——緣生、緣滅,不斷遷流變化著,你要住著在哪個五陰上呢?


這樣如實思惟、觀察,眼識即能不住著於色境;確實來說,想住你也住著不了啊!


《雜阿含經纂要》導讀,是學者個人對漢傳《雜阿含經》經文重編與理解,以個人的有漏知見,去妄測聖者的無漏智慧而已。若不是確定想學習者,請勿閱讀。因其中有些觀點與傳統佛教或有不同,免生誤解。另,導讀僅限個人學習之用,除「正覺禪林」學習群外,請勿轉發他群或朋友圈中,免生見諍。請多見諒、包涵!

相關焦點

  • 《雜阿含經纂要》導讀(一三一)
    (四十)於受、受之集滅道味患離如實知,得解脫、成就無上菩提《雜阿含
  • 《雜阿含經纂要》導讀(一二一)
    《雜749經》中說:「正定起已,聖弟子得正解脫貪慾、瞋恚、愚痴。」愚痴,也就是無明,在念覺支修習圓滿成就時,就已經斷除;所以,念覺支修習圓滿成就時所斷的煩惱,實際上只有貪慾、瞋恚。把前後聯繫在一起說,就是「解脫貪慾、瞋恚、愚痴」。依八正道來說,正定之前是正念,也就是依正見來修習正念。
  • 悟慈法師:《長阿含經新譯》大本經(一)
    《阿含經》是佛法的根本,是佛世流傳之「教法」,是佛滅後所借結集之「聖教集」,師、弟之間代代傳承,為「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所公認的「根本佛法」。  《阿含經》是記錄佛陀的開示錄、言行錄。是佛陀大般涅槃後,由弟子們所結集而成,並非佛陀親自所寫、所輯。
  • 《雜阿含經》卷第十五•三七九經
    我們漢傳四阿含:雜阿含、中阿含、長阿含、增一阿含的內容與南傳五阿含基本一致(尤其是雜阿含)。可見阿含經典的真實性、權威性。又,阿含經典是佛陀涅槃後第一個雨季安居時由佛陀在世時手把手教導的五百大阿羅漢集結。《轉FL經》是佛陀最早、最直接的教導,是佛陀證悟後宣說的第一部經,是一切教法的根本。
  • 《雜阿含經》 十四無記法
  • 《雜阿含經論對讀》五陰誦:第111-119經
    《雜阿含經論會編》(上冊)印順導師編著開仁法師講
  • 助印《阿含經故事選》圓滿(附功德主芳名)
    | 緣起 | 榕蔭之聲是在依照上法下量大和尚倡導新時代弘法理念指導下建立的有聲廣播平臺,自2017年建立以來,六榕寺榕蔭之聲廣播的《阿含經故事選廣大聽眾十分喜愛,希望有紙質書方便時常修持,今又逢佛學班修學教程要求,值此殊勝因緣,居士佛學班學員自發組建助印小組,倡印《阿含經故事選》,滿足廣大信眾的修持心願,祈願六榕寺四眾弟子能通過修學《阿含經故事選》,遠離諸苦,成就道業,圓滿菩提。
  • 琴事 《琴操》導讀(下)
    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序言介紹了琴的形制、作用,之後分類介紹了共計47首琴曲,其中歌詩(《詩經》)五曲、十二操、九引、河間雜歌二十一首,並分別介紹了琴曲作品的作者、題解以及相關故事,部分附有歌詞。據文獻考證,宋代之後,《琴操》便亡軼了,如今流行的版本為後人輯錄而成。
  • 【佛教經典】《長阿含經——大本經》連載(2)
    因為當他成道時,也正是他滅除貪瞋痴等煩惱之時,在沒有無明煩惱的生活裡,總是一切都能自如,精神意識已不會再被業報充滿的色身有所左右,已能克服身心等困擾,已不會被有生有滅之法有所纏縛,是已解脫外來的一切幹擾,已能安受一切!所謂永盡貪瞋痴,永滅一切煩惱一事,在雜阿含經第十八就已出現過。
  • 琴事 《琴操》導讀(上)
    《琴操》導讀系列(上):序言《琴操》為東漢蔡邕所編著,是現存介紹早期琴曲作品最為豐富而詳盡的專著 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序言介紹了琴的形制、作用,之後分類介紹了共計47首琴曲,其中歌詩(《詩經》)五曲、十二操、九引、河間雜歌二十一首,並分別介紹了琴曲作品的作者、題解以及相關故事,部分附有歌詞。其中故事多為民間傳說,題材以先秦為主,若干首是西漢題材。據文獻考證,宋代之後,《琴操》便亡軼了,如今流行的版本為後人輯錄而成。
  • 《白先勇紅樓夢導讀》
    白先勇正本清源,把這部文學經典完全當作小說來導讀,側重解析《紅樓夢》小說藝術的「現代性」:神話構架、人物塑造、文字風格、敘事手法、觀點運用、對話技巧、象徵隱喻、平行對比、千裡伏筆,檢視曹雪芹如何將各種構成小說的元素髮揮到極致,並遠遠超越它的時代,甚至比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更早、更前衛。
  • 四川雜醬面
    四川人對於雜醬面的熱愛,大概相當於酒鬼對於酒的熱愛。人在他鄉,憶起家鄉的味道,雜醬面則非她莫屬了。
  • 八月十五,做這件事,按《增一阿含經》中所說是獲福不可預計!
    八月十五,做這件事,按《增一阿含經》中所說是獲福不可預計《四十二章經》云: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增一阿含經》中說,(供僧)獲福不可預計。眼看就要到八月十五了,當我們在家人闔家團聚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為了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家的師父們,要形單影隻的度過這一天呢?
  • 上天入地都打不過的雜號將軍
    文|Andy吳斌 (三國故事合作媒體)原文標題:「以弱勝強:
  • 雜鍋 往事只能回味.
    —————— 本周音樂推薦 ——————雜鍋 | 靜待你返屋企晚飯雜鍋 | 我希望我有你那雙翅膀。雜鍋 | 柳樹下,有睡蓮雜鍋 | 40年來,專業亮瞎各款豬耳雜鍋 | 據說感動了整個愛爾蘭雜鍋 | 時間會記錄我曾經揮拳痛擊雜鍋 | 和蘭花在一起雜鍋 | 安靜的激戰。
  • 素椒雜醬為什麼是葷的?
    有一次,@赫赫 喊了二兩素椒麵,老闆兒就朝裡面遞話:「二兩雜醬嘎?」赫赫徹底凌亂了:所以素椒就是雜醬?那幹雜和豌雜又是什麼東西?赫赫說,在四川吃麵,每天都是薛丁格的面,不管他喊的哪一種,每次端上來的都是同一種。同樣對面臊子存在疑惑的,還有來自大眉山的@土豆兒。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
    圖片來源:UGURHAN BETIN/ISTOCKPHOTO (導讀效應之間的異曲同工之處] Epigenetic regulator function through mouse gastrulation 小鼠原腸胚形成過程中表觀遺傳調節因子的功能 (導讀
  • Science一周論文導讀
    圖片來源:pixabay (導讀MQ)本研究發現,全基因組促進組蛋白甲基化(H3K27me3)可促進氮誘導的水稻分櫱。> Butyrophilin 2A1 is essential for phosphoantigen reactivity by γδ T cells Butyrophilin 2A1對γδT細胞的磷酸抗原反應性至關重要 (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