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身體裡除了自己,還有另外一個不被發現的自己,或者是說另外一個被正常的自己所控制的人格,尤其是在經歷創傷以後,腦海中反覆閃現的情景會把原本正常的自己拉入到另一個地獄深淵中,我們不斷逃離,卻又在不經易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當遇到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自己時,我們應該如何與世界上另外一個自己相處呢?
什麼是PTSD?這是六年前心理醫生告訴我的一個陌生縮寫詞,它的正確意思是: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PTSD的概念:外部事件觸動個體——形成內部不良、片斷、凌亂的信息——造成內心傷害。但外部卻完整無缺,他人無法看到,自己有時也不能覺察。個體需要帶著內在的創傷工作和生活,在一段時間後,或特定的扳機效應下出現適應障礙和精神痛苦,被稱為PTSD。
PTSD的三大核心表現
1、 大腦闖入性記憶(強迫反應)
六年前,我摯愛的父親罹患癌症,前期發現他突然消瘦了許多,因為父親平時身體比較結實,所以家中沒有一個人會想到他會患癌,前期檢查時醫院也沒有發現異常,到父親再次感覺到不適時進行第二次胃鏡檢查,提取活樣送檢,報告的最後一行確診信息讓我頭皮發麻,痛哭流涕。接下來,父親進行了全身檢查,確定了手術時間,那段時間我不停地安慰父親,原本以為術後情況會一直好轉,卻在術後第七天父親開始嘔吐,肺部感染緊急送入ICU。接下來的每一天,我都在提心弔膽地度過,每天早上十點僅有一次探視的時間,ICU中住滿了病人,刷白的牆面,所有的一切都是白得讓人晃眼,父親躺在病床上,無力地呼吸著。最後一次見到父親是他平靜地躺在病床上,雙眼緊閉,已經再也感受不到他的呼吸,我在醫院的走廊中抱著最愛的親人,悲痛慘哭,沒有人能明白那一刻的我有多絕望,內心依靠的大山突然消失了,我的心理與精神也崩塌了。在往後的六年時間裡,當我在清醒或睡眠時,在醫院經歷的創傷記憶會強行進入腦海,以閃回或噩夢的形式重現當時的事件場景,使我不斷地重複體驗當初的悲痛的情緒,這種情緒強烈而又痛苦。
2、 克意躲避反應
很多時候,我嘗試努力避免對經歷過的創傷的談話、回憶、詢問,努力不去接觸與創傷事件有關的人物,不去發生事件的地點,甚至辭職到另外一個城市工作,我開始出現「遺忘」事件細節的情況,努力埋藏起原本關心的人和事物的情感,和他人保持距離,感到極為孤獨,不願意參加社會活動。
3、 喚起反應
我總是在工作或生活中表現為容易發怒、容易失眠、緊張不安和焦慮、對小事反應過度,注意力也不能集中,甚至偶爾會出現輕生的念頭。
PTSD的處理辦法
1,時間化解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事物的發生,新的記憶會逐漸取代舊的記憶,雖然不可能一下就全部消除,但能夠較好的緩解PTSD帶來的反應。時間是最好的良藥,在特定的情況下得以印證,對比六年前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很多看待事物極端的方式已經得到了改變,至少能夠理性地去分析事情發展的原因與解決的辦法。
2,傾訴法
傾訴是將自己內心的困苦,不安,愧疚表達出來的一種方式,可以與自己的親人,朋友訴說,也可以使用寫日記的方式,每完成一次就將自己的內心清空一次,不要讓負能量或者是悲痛的心情積累太久,不然每天都會覺得自己很難過。
3,填充法
找一件自己喜歡的,尚且能在精神痛苦的時候還能堅持下去的事情,不斷地重複做,例如跑步,跳繩,爬山,看書,寫作等等,用一件件小事來填充生活,讓自己感覺生活是充滿希望的,越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越要做一些簡單重複的事情。
4,冷靜思維法
如果以上三種方法還是不能很好地改善自己的創傷後應激障礙,可以嘗試讓自己坐下來,每天只給自己十分鐘或五分鐘時間去感覺內心的痛苦,時間到了,收拾好心情去做一天來最重要的事情。可以允許自己痛苦,但不要讓自己沉浸於痛苦當中,如果感覺到不能自拔就需要求助於專業的心理醫生。
成人的世界從來沒有「容易」二字,我們是在一次次的經歷中長大,那些讓我們感覺創傷的事情都是因為我們把它看得太過重要,超出了自己能承擔,能負荷的範圍,我們都要嘗試去改變,千萬不要為難自己。
以上是個人的經歷,如果讀者有更好的應對PTSD的方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