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訪談節目中經歷了死裡逃生的陶勇醫生稱:面對一些棘手的病人,他曾猶豫是否應該救治,害怕擔責。經歷了被病人報復的事件後,陶勇醫生直言自己可能會變得更膽小。
生活中突如其來的災害和變故,會對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在關注災後人們生理上的傷害的同時,現代社會也開始重視人們受到重大打擊後的心理創傷。
創傷性應激障礙(PTSD)便是值得引起人們關注的其中一種災後心理問題。有報導稱,遭遇創傷性事件的人群中大約10%~2O%的人會發生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也就是說PTSD比我們想像中的要普遍得多!
什麼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創傷後應激障礙( PTSD)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異乎尋常的威脅或災難後延遲出現並長期持續的精神障礙。
造成這種心靈創傷的應激通常指嚴重的生活事件,重大的自然災害、殘酷的戰爭經歷、肉體酷刑等。
PTSD的發病率報導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發展為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症狀有時出現在三個月以內,但有時可能出現在創傷事件發生一年以後。
它們很有可能對人的情緒、認知和記憶都造成嚴重而長期的改變,嚴重者甚至使人生活完全被「扭曲」。
創傷後應激障礙有哪些症狀?
1、創傷性再體驗症狀
表現為患者的思維、記憶或夢中反覆、不自主地湧現與創傷有關的情境或內容,也可出現嚴重的觸景生情反應。
2、迴避和麻木類症狀
主要表現為患者長期極力迴避與創傷經歷有關的事件或情境,迴避創傷的地點或與創傷有關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現遺忘與創傷有關的事件細節。
3、警覺性增高症狀
主要表現為過度警覺、驚跳反應增強,可伴有注意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慮情緒。
4、其它症狀
有些患者還可表現出濫用成癮物質、攻擊性行為、自傷或自殺行為等,同時抑鬱症狀也是很多PTSD患者常見的伴隨症狀。
創傷後應激障礙可以治癒麼?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病程因人而異,有些人幾個月內逐漸康復,然而其他的患者可能要用很長時間,甚至症狀呈慢性、漸進性。
美國有研究顯示: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為7.8%,其中女性的比例是10.4%,男性是5%。
該病的治療主要採取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式,幫助患者提高心理應對能力,令其不良情緒及時得以宣洩,以利於其疾病的恢復及痊癒。
「只要我們存在,宇宙就在謀劃清除掉我們。我們所能做到的最好,就是容納痛苦,在它周圍畫出界限,馴化它,嘗試將界限那邊的事物轉變為一種認知,希望這種認知會對後世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