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傷後應激障礙主要是由於突發性的災難事件或者是自然災害引起的患者產生一種精神障礙,而發生創傷性的事件是創後應激障礙的最直接病因,例如發生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或者車禍導致死亡等,都可能會造成創傷後應激障礙,正常情況下,正常人經歷過創傷事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患者可以慢慢地恢復正常生活,但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患者往往不能恢復,這種精神創傷會伴隨他一輩子,影響他的一生。
01什麼是創傷後應激障礙?哪一類人群發病率較高呢?分為哪幾種疾病類型呢?
1、疾病定義
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中臨床症狀嚴重、預後不良、可能存在腦損害的一類應激障礙,指個體在面臨異常強烈的精神應激,如自然災害、交通事故、親人的突然喪失等意外事故後,出現的應激相關障礙。患者主要表現為創傷再體驗症狀、警覺性增高症狀以及迴避或麻木症狀。
2、易發病人群
最早時期創傷後應激障礙主要的人群是集中營倖存者,退伍軍人和自然災害受害者,而這些人是患病率較高的人群,因此就目前而言,這一類人也是主要的犯病人群。就目前而言,創傷後應激障礙在普通人心目中終身患病的概率大約在4%左右,但是有超過1/3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他們的疾病由於發生慢性化轉移,導致終生不育,並且也有超過半數的患者濫用藥物,從而產生焦慮和抑鬱性障礙,很多患者會出現自殺的現象,且自殺概率大約是普通人的六倍左右。
根據人種來相比較,黑人比白人患病率更高,而與男性相比較,女性患病率更高,如果有著良好的教育和生長環境,性格開朗的人要比教育程度低,同時期環境惡劣,性格更加內向的人更易患病。
3、疾病類型
從嚴重程度來分,DSM-IV將創傷後應激障礙分為急性型、慢性型以及遲髮型三種類型。急性型的病程一般事件發生後3個月以內;慢性型在事件發生後的3個月以上;遲髮型則在事件發生後的6個月以上。從疾病亞型來分,DSM-V將創傷後應激障礙分為伴分離,有些人可能會好奇,創傷後應激障礙會導致失憶嗎?這個是不會的,有些人為了保護自己,可能會選擇遺忘和創傷有關的事情。並且如果能夠忘記這一部分,是一種變相的治療方式。
02發生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會有什麼樣的臨床症狀?
其臨床症狀大約表現為創傷再體驗,警覺性增高以及迴避或麻木三聯症。同時,有的人可能會出現人生觀,價值觀的改變,分離症狀,有些人甚至會出現人格改變,藥物濫用和抑鬱等現象。
1、創傷再體驗
創傷再體驗最常見的也是最具有特徵性的狀況,例如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腦子會不斷的突然回憶或者是重現創傷性事件的場景,同時在做夢的時候也會不斷的夢見創傷事情相關的噩夢,如果面對創傷性時間相關聯的人物,地點和時間等,也會產生觸景生情,從而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精神痛苦,患者也會產生非常激烈的反應。
相對於成年人來說,兒童可能更容易出現這種現象,患者可能會產生一種再次回到當時創傷性事件的場景,有時會伴隨著錯覺,幻覺以及意識分離性障礙。
2、警覺性增強
對於患者來說,警覺性增強並不是一件好事,而且這也是每一個患者可能都存在的症狀,這是一種自發性的狀態,通常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怒產生、焦慮、警覺過度,軀體狀態大多表現為全身不適、頭疼、多汗,一般情況下持續時間是比較長的,要想治療是比較困難的。
3、迴避或麻木
規避可以分為有意識迴避和無疑是迴避,通常表現為長期或者是持續性的迴避,與創傷性事件相關聯的事情或者是場景,有意識地迴避通常表現為不去想有關的人或者是事情,平日裡會儘量的避免參加一些引起回憶的活動,或者是避免回到可以導致自己產生回憶的地方,而無意識的迴避是選擇性地遺忘。想要忘記和創傷性事情有關的一切,通常把自己關在一個忙碌的狀態當中,例如不斷地學習或者是工作,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麻木大多情況下是指感情的麻木,可能會對周圍的環境刺激反應遲鈍,一旦發病後很可能會導致患者對以前的興趣愛好失去感覺,同時逐漸疏遠周圍的人,並且對未來也沒有一個很好的憧憬,表面上給人一種很平淡的樣子,但實際上內心一直是忘不掉,始終保持警覺狀態。
4、伴隨狀態
通常情況下也會有一定的伴隨狀態,例如產生睡眠障礙,也就是入睡時非常困難,同時非常容易被驚嚇,產生很多的噩夢,這種情況下治療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就算通過其他的症狀經過治療得以緩解後,睡眠質量還是難以得到改善,這也是導致很多患者不能痊癒的原因之一。因為在做夢的情況下是一種潛意識的表現,我們無法通過藥物或者是一些治療來改善這種情況的發生。
很多患者可能會產生抑鬱,並且抑鬱症也是很多創傷後應激患者的主要伴隨症狀,患者對周圍的事情產生了興趣,把自己與外界相隔離,疏遠一部分人,記憶力下降、思考困難。同時,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並且一旦產生抑鬱後還可能會有自殺的傾向,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患者出現抑鬱的情況。
結語:患者出現該疾病後,可以通過經顱刺激用於急性期的幹預治療,但是大多情況下應該使用藥物治療,並且藥物治療也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主要的幹預手段。治療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善症狀,同時幫助患者恢復日常的功能,也要給患者給予一定的心理治療,讓患者使其改變焦慮的狀態。通過治療讓患者慢慢習慣這種感覺,出院後,患者的飲食也要更加注意,一定要對患者多多照顧,開導患者,不要導致患者有心理壓力和負擔,並且要保證患者有充足的睡眠且保持樂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