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性災難引起創傷後應激障礙,很多患者不能恢復,影響一生

2020-12-22 毅聊健康

導語:傷後應激障礙主要是由於突發性的災難事件或者是自然災害引起的患者產生一種精神障礙,而發生創傷性的事件是創後應激障礙的最直接病因,例如發生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或者車禍導致死亡等,都可能會造成創傷後應激障礙,正常情況下,正常人經歷過創傷事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患者可以慢慢地恢復正常生活,但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患者往往不能恢復,這種精神創傷會伴隨他一輩子,影響他的一生。

01什麼是創傷後應激障礙?哪一類人群發病率較高呢?分為哪幾種疾病類型呢?

1、疾病定義

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創傷及應激相關障礙中臨床症狀嚴重、預後不、可能存在腦損害的一類應激障礙,指個體在面臨異常強烈的精神應激,如自然災害、交通事故、親人的突然喪失等意外事故後,出現的應激相關障礙。患者主要表現為創傷再體驗症狀、警覺性增高症狀以及迴避或麻木症狀。

2、易發病人群

最早時期創傷後應激障礙主要的人群是集中營倖存者,退伍軍人和自然災害受害者,而這些人是患病率較高的人群,因此就目前而言,這一類人也是主要的犯病人群。就目前而言,創傷後應激障礙在普通人心目中終身患病的概率大約在4%左右,但是有超過1/3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他們的疾病由於發生慢性化轉移,導致終生不育,並且也有超過半數的患者濫用藥物,從而產生焦慮和抑鬱性障礙,很多患者會出現自殺的現象,且自殺概率大約是普通人的六倍左右

根據人種相比較,黑人比白人患病率更高,而與男性相比較,女性患病率更高,如果有著良好的教育和生長環境,性格開朗的人要比教育程度低,同時期環境惡劣,性格更加內向的人更易患病。

3、疾病類型

從嚴重程度來分,DSM-IV將創傷後應激障礙分為急性型、慢性型以及遲髮型三種類型。急性型的病程一般事件發生後3個月以內;慢性型在事件發生後的3個月以上;遲髮型則在事件發生後的6個月以上。從疾病亞型來分,DSM-V將創傷後應激障礙分為伴分離,有些人可能會好奇,創傷後應激障礙會導致失憶嗎?這個是不會,有些人為了保護自己,可能會選擇遺忘和創傷有關的事情。並且如果能夠忘記這一部分,是一種變相的治療方式。

02發生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會有什麼樣的臨床症狀?

其臨床症狀大約表現為創傷再體驗,警覺性增高以及迴避或麻木三聯症。同時,有的人可能會出現人生觀,價值觀的改變,分離症狀,有些人甚至會出現人格改變,藥物濫用和抑鬱等現象。

1、創傷再體驗

創傷再體驗最常見的也是最具有特徵性的狀況,例如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腦子會不斷的突然回憶或者是重現創傷性事件的場景,同時在做夢的時候也會不斷的夢見創傷事情相關的噩夢,如果面對創傷性時間相關聯的人物,地點和時間等,也會產生觸景生情,從而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精神痛苦,患者也會產生非常激烈的反應。

相對於成年人來說,兒童可能更容易出現這種現象,患者可能會產生一種再次回到當時創傷性事件的場景,有時會伴隨著錯覺,幻覺以及意識分離性障礙

2、警覺性增強

對於患者來說,警覺性增強並不是一件好事,而且這也是每一個患者可能都存在的症狀,這是一種自發性的狀態,通常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怒產生、焦慮、警覺過度,軀體狀態大多表現為全身不適、頭疼、多汗,一般情況下持續時間是比較長的,要想治療是比較困難的。

3、迴避或麻木

規避可以分為有意識迴避和無疑是迴避,通常表現為長期或者是持續性的迴避,與創傷性事件相關聯的事情或者是場景,有意識地迴避通常表現為不去想有關的人或者是事情,平日裡會儘量的避免參加一些引起回憶的活動,或者是避免回到可以導致自己產生回憶的地方,而無意識的迴避是選擇性地遺忘。要忘記和創傷性事情有關的一切,通常把自己關在一個碌的狀態當中,例如不斷地學習或者是工作,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麻木大多情況下是指感情的麻木,可能會對周圍的環境刺激反應遲鈍,一旦發病後很可能會導致患者對以前的興趣愛好失去感覺,同時逐漸疏遠周圍的人,並且對未來也沒有一個很好的憧憬,表面上給人一種很平淡的樣子,但實際上內心一直是忘不掉,始終保持警覺狀態。

4、伴隨狀態

通常情況下也會有一定的伴隨狀態,例如產生睡眠障礙,也就是入睡時非常困難,同時非常容易被驚嚇,產生很多的噩夢,這種情況下治療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就算通過其他的症狀經過治療得以緩解後,睡眠質量還是難以得到改善,這也是導致很多患者不能痊癒的原因之一。因為在做夢的情況下是一種潛意識的表現,我們無法通過藥物或者是一些治療來改善這種情況的發生。

很多患者可能會產生抑鬱,並且抑鬱症也是很多創傷後應激患者的主要伴隨症狀,患者對周圍的事情產生了興趣,把自己與外界相隔離,疏遠一部分人,記憶力下降、思考困難。同時,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並且一旦產生抑鬱後還可能會有自殺的傾向,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患者出現抑鬱的情況。

結語:患者出現該疾病,可以通過經顱刺激用於急性期的幹預治療,但是大多情況下應該使用藥物治療,並且藥物治療也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主要的幹預手段。治療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善症狀,同時幫助患者恢復日常的功能,也要給患者給予一定的心理治療,讓患者使其改變焦慮的狀態。通過治療讓患者慢慢習慣這種感覺,出院後,患者的飲食也要更加注意,一定要對患者多多照顧,開導患者,不要導致患者有心理壓力和負擔,並且要保證患者有充足的睡眠且保持樂觀的態度。

相關焦點

  • 「創傷後應激障礙」-比抑鬱症更可怕的一種疾病
    經歷了被病人報復的事件後,陶勇醫生直言自己可能會變得更膽小。生活中突如其來的災害和變故,會對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在關注災後人們生理上的傷害的同時,現代社會也開始重視人們受到重大打擊後的心理創傷。創傷性應激障礙(PTSD)便是值得引起人們關注的其中一種災後心理問題。
  • 科學家發現引起創傷後應激障礙復發的根本原因,未來或可根治!
    創傷事件的發生常常伴隨著強烈的情緒。值得感謝的是,儘管這些情感往往很嚴重,但是只有比例很少的人會引發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好消息是,在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當中,有許多人如果得到即時的醫治就能獲得幫助。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對創傷等嚴重應激因素的一種異常的精神反應。
  • 如何判斷創傷後應激障礙,又知道它有哪些症狀?
    由危機事件引起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急性應激障礙和創傷後應激障礙在不同時期,障礙、抑鬱、焦慮障礙、自殺、酗酒等行為問題相繼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因其後果嚴重、發病率高而受到廣泛關注。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發病率因精神創傷的種類不同,從5%到50%不等。暴露於巨大的精神或身體創傷(如女性強姦)可導致PTSD的高發病率,平均為50%。上升到12%。個體的生存期風險為3% ~ 58%,女性PTSD患者生存期患病率較高而在男性中,這一比例大約是女性的兩倍。超過1 / 2的PTSD患者經常伴有藥物濫用和其他精神障礙阻塞。PTSD患者的自殺率是一般健康人群的6倍。
  • 第12期:由《從心開始》解讀創傷後應激障礙
    據公開信息顯示,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國內很多患者家屬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無助及應急能力下降的心理應激反應,因病離世的患者家屬所受創傷則更為嚴重,他們都屬於此次疫情中的受害者群體。這不禁使人聯想到一部於2007年在美國上映的影片《從心開始》,這部電影通過細膩的藝術手法真實還原了受害者群體的心理狀態。
  • 創傷後應激障礙會增加患上痴呆症的風險
    根據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經歷過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人在晚年患痴呆症的可能性是常人的兩倍。研究人員說,這可能表明了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一種效果:退伍軍人通常更有可能接受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治療(至少在開展研究的國家是這樣),因此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可能會降低隨後患上痴呆的風險。
  • 經典影片|《燃情歲月》,用創傷後應激障礙燃燒的情誼與生命
    事實上自從主頁菌開始接觸各式各樣的精神健康知識後,看電影的時候就多了一個全新的觀看角度,比如:布拉德皮特飾演的老二tristan似乎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以下簡稱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 PTSD)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後,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根據以上條目,我們基本可以確定Tristan符合罹患PTSD的條件,親眼目睹親弟弟死在自己眼前而自己近在咫尺,差一點就可以救回他,這種感覺一定非常難受了。
  • 最新研究:新冠重症患者要警惕治癒後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
    新華社北京7月1日新媒體專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29日報導,由倫敦大學學院牽頭、英格蘭東南部醫學專家組成的「新冠肺炎創傷應對工作組」說,接受過重症監護的患者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風險最大。
  • 心理學:創傷後應激障礙,該如何走出心理陰影?
    你是否遭受過創傷事件,並且產生心理陰影呢?你是如何走出來的呢?所謂創傷後應激障礙,指的是個體經受突發的、緊急的事件,令個體直接陷入手足無措、孤立無援的境遇,並在以後的生活中反覆出現當時的場景。個體長時間處在心理陰影中,哪怕事件已經結束很多年,仍然會心有餘悸。不僅影響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也不利於個體的成長和發展。一個總是抱著過去不放的人,他的心理年齡也就停留在了那一刻。那麼,經歷過創傷後,產生應激障礙該如何走出自我呢?完全沉浸法個體產生心理陰影之後,在腦海中呈現的往往只是創傷事件中的幾個片段。
  • 創傷後應激障礙需引起重視
    不少上班族為復工後的全新挑戰感到「壓力山大」;有的家長、子女因生活矛盾,發出「再不開學怕要斷絕親子關係」的感嘆;孕婦兒童、境外歸國者等特殊人群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情緒浮動;更令人揪心的,是疫情中患者、家屬,或者一線醫護人員,很多人都可能產生創傷後應激障礙……北師大防疫心理援助專業團隊統計發現,在諮詢者中,恐慌、焦慮、害怕的人數最多,約佔63%;軀體化症狀以及情緒低落者,各佔7%;因疫情出現家庭問題和親密關係問題者
  • 英醫學專家:新冠肺炎重症康復者患創傷後應激障礙風險高
    2020.06.29 20:50【英醫學專家:新冠肺炎重症康復者患創傷後應激障礙風險高】當地時間29日,英國醫學專家表示,在醫院中經歷了重症治療的新冠肺炎康復患者面臨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高風險,因而需要安排相應的後續篩查和複診
  • 創傷壓力:災難或令人不安的事件後的恢復提示
    羞恥 –特別是無法控制的感覺或恐懼救濟 –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您可能會感到放心,甚至希望您的生活能恢復正常對創傷事件的正常身體反應創傷性應激的身體症狀可包括:通常,隨著創傷事件在幾天或幾周後生活恢復正常,創傷性壓力的令人不安的思想和感覺以及任何不愉快的身體症狀開始消失。
  • 素媛案罪犯將出獄,內附創傷後應激障礙自量表
    在經歷過一些慘絕人寰的悲痛事件後,每個人都會體驗一系列的反應,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自然而然地從最初的症狀中恢復過來。但那些一直持續反覆受創傷事件影響的個體就有可能引起創傷後應激障礙。02創傷後應激障礙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對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定義為:創傷後應激障礙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是指由異常威脅性或災難性心理創傷導致延遲出現和長期持續的精神障礙。
  • 心中壓抑、終日抑鬱、創傷後應激障礙……31條心理援助熱線為你...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處副處長楊天蓉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由重慶精神衛生、高校、心理健康相關協會及學會發動具有災後心理危機幹預經驗的專家,組建了醫務人員心理幹預、患者幹預、疑似患者心理幹預、密切接觸者幹預、公共人群幹預等5個心理救援專家組,在各專家組下組建5支幹預隊伍,為各區縣開展心理熱線人員業務培訓和督導、人群心理狀況評估、擬定幹預計劃、實施心理危機幹預、公眾健康教育等。
  • 腦科學日報: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潛在症狀維度網絡;肌肽的合成秘密
    Jonas領導的團隊在Cell 雜誌上發表題為ATP Synthase c-Subunit Leak Causes Aberrant Cellular Metabolism in Fragile X Syndrome的研究論文,作者認為FX神經元和突觸的線粒體內膜滲漏是由異常高水平的ATP合成酶c亞基引起的,作者稱之為「滲漏代謝」(leak metabolism)。
  • 創傷後應激障礙:為什麼會成為美軍獨屬心理疾病?非正義戰爭太多
    什麼叫「創傷後應激障礙」?在心疾病中,這類精神疾病是屬於目睹,或者遭遇到一個,或者多個涉及自身或者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嚴重欺凌而導致的持續性精神障礙。這類疾病也被國際上稱之為「PTSD」。頻繁戰爭,導致創傷後後應激障礙頻發美軍開始大面積出現創傷後,應激狀態還是來源於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海灣戰爭。越南戰爭,無數的美軍士兵前一秒還談笑風生,下一秒和自己談笑的戰友就被越南遊擊隊給擊殺,而當士兵們看到身邊熟悉的戰友口吐鮮血倒在血泊中,心理承受壓力早就突破了崩潰的境地。
  • 這梗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這梗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時間:2020-09-02 16:22   來源:親親寶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ptsd是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屬於一種心理疾   原標題:ptsd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指的是是創傷後應激障礙,屬於一種心理疾病。     《戰狼》這部電影火得不僅僅只是一時,有人喜愛,有人吐槽。
  • 恐懼、噩夢、難以集中注意力……創傷後心理治療要了解的事
    可是近來,她覺得自己出現了問題:除了睡眠不好外,晚上睡覺不敢關燈,因為一關燈腦子裡就出現丈夫去世的場景;看見白色就覺得恐怖,還把家裡白色的物件都扔掉了;一貫脾氣溫和的她,開始變得暴躁,常和兒子發生爭執;不願意外出,斷了和朋友的聯繫……顯而易見,這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表現。什麼是創傷後應激障礙?
  • 外傷後應激障礙PTSD——戰後創傷綜合症,並非只出現在士兵心理
    戰後心理綜合症,屬於「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一種,又叫創傷後壓力症、創傷後壓力綜合症、創傷後精神緊張性障礙、重大打擊後遺症。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其心理狀態產生失調之後遺症。這些經驗包括生命遭到威脅、嚴重物理性傷害、身體或心靈上的脅迫。
  • 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如何與世界上另外一個自己相處?
    我們的身體裡除了自己,還有另外一個不被發現的自己,或者是說另外一個被正常的自己所控制的人格,尤其是在經歷創傷以後,腦海中反覆閃現的情景會把原本正常的自己拉入到另一個地獄深淵中,我們不斷逃離,卻又在不經易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當遇到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自己時,我們應該如何與世界上另外一個自己相處呢?
  • 「你被你爸媽'毀'了,但他們可能不是故意的」 | 複雜型創傷後應激障礙(Complex PTSD)有多複雜?
    他總喜歡從田間老井的井口望向深處,幻想自己就在井底,因為他覺得自己一生都困在深淵裡。他會經常跑到家後面的田野裡,瘋狂痛打田野裡的稻草。這是不是與那個追打野貓的孩子有些相似?Currie的一項研究指出,遭受過家庭暴力的人比沒有遭受過的人虐待動物的可能性更高[1]。當一個人處於某種原因而不能對「侵犯者」還擊時,往往會找一個「替罪羊」發洩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