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聽到這樣責怪人的話:「你一天到晚就像青蛙一樣呱呱地亂叫,太吵了,能不能安靜一會!」
這雖然是一種比喻,可有這種聲音的人,並不在少數。晚清名臣曾國藩、湘軍統帥、理學大師曾國藩在編撰《冰鑑》一書時,曾將此聲音列為人體常見36種聲音中的第9種(前8種聲音在專欄中已詳細介紹,感興趣的可以從專欄第一章看起)。當然,《冰鑑》只是一本概論性的著作,並沒有將所有「聽音識人」的方法一一列舉。
但曾國藩在晚年閒暇之餘,曾經常和幕僚們談論如何通過一個人的神態、氣色、容貌、聲音等評估他人性格時,尤其推崇「聽音識人」的方法。
曾國藩認為,一個人無論如何偽裝,他的聲音如果沒有受到諸如患病等外界因素的刺激,很難改變,因此,通過聲音識別人才最為真實。
在曾國藩和幕僚們的描述中,這第9種聲音有鮮明的特點,即:在毫無粉飾的情況下,小聲說話時,如同蟲子一樣呻吟,而大聲說話時,又如同青蛙一樣鼓譟,或者像狂犬一樣亂吠,甚至如同羔羊一樣呼朋喚友。
這些比喻雖然有一些晦澀,但還是很容易理解,也就是說,一個人說話的聲音要麼小的讓人無法聽清,要麼大聲到像青蛙一樣起起伏伏,或者像狗和羊一樣不停地亂叫。
其實,這種聲音,早在北宋高僧麻衣道者所著的《麻衣神相》一書中,就有相關描述,只不過,幾百年來,被很多江湖術士完全以玄學的方式推廣,從而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而到了清朝晚期後,以曾國藩為首的大儒們在吸取了儒家、理學、易學、心理學、人才學等各種學科的基礎上,並通過千萬人的實踐後,重先提煉,從而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進步。
由於這第9種聲音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曾國藩將此列為「命薄福淺」之列。那麼,擁有這種聲音的人,又有怎樣的性格特徵和心理暗示呢?
下面,我們通過曾國藩的實踐,詳細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