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商務樓宇經營遇到瓶頸,但在市區政府的指導幫助下,漢陽各家商務樓宇主動出招,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為入駐企業提供貼心服務,強力助推企業疫後重振。
「園區推出的線上『直通車』服務,讓我們很多中小企業絕境逢生。」武漢康芝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慧暄道出了5.5網際網路醫藥健康創新園眾多企業的心聲。
工作人員對入駐企業進行3D試製平臺使用培訓
該園區位於漢陽陶家嶺,擁有5萬平方米樓宇面積,企業註冊近200家,80%以上是醫藥企業和網際網路科技公司。
受疫情影響,眾多企業生存堪憂。為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園區除了給企業免租260萬元外,主動組織線上「直通車」活動,為企業提供貼心服務。
3月12日,園區舉辦首期「武漢線上融資沙龍暨雙模加速營遠程面試」活動,吸引上百個創業項目報名,通過與投資人視頻對接,尋求資本助力。
3月18日,首場「我為武漢中小企業下單——五點五創客匯業務直通車」活動舉辦,共吸引全國3000多家企業在線參加,為園區企業融資、尋找合作項目。
「業務直通車活動我們一直在堅持做,目前已經做到了12期。」園區負責人秦蓉說,公司每期活動都會聚焦一個行業,效果不錯。
「我們就是第一場業務直通車活動的受益者。」蔡慧暄說。公司以銷售醫療廢物容器為主營業務,因為疫情,業務受到較大衝擊。通過參加活動,公司的銷售人脈得以拓展,經營理念也在變化,目前公司正在拓展四川等外地市場,同時自行設計開發了智能垃圾分類箱等非醫用智能化產品,涉足新產業領域。
8月13日上午8點半,家住漢口後湖的張力從地鐵6號線琴臺站走出,其就職公司所在的中海大廈的通勤車剛好抵達,換乘約10分鐘後,車子抵達中海大廈,「如果等公交車要半個小時左右,現在還可以在車上休息一下,很方便。」
中海大廈租用的通勤車接送入駐企業的員工上班
中海大廈位於漢陽區晴川街,2016年投入運營。由於樓宇距離周邊地鐵站較遠,員工出行不便,在區政府的協調下,去年起先後開通了2條公交線路,極大緩解了出行壓力。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運營方從2017年開始提供免費通勤車服務。
在長江廣場停靠點,運營方租用了一輛47座公交車,大廈入駐企業員工憑工牌免費乘車。據了解,乘客大部分家住漢口,每天乘坐地鐵趕來這裡換乘,下班後再原路回家。
武漢中海大廈招商運營總監朱博顯表示,這臺通勤車定點跑大廈到地鐵琴臺站,每天要跑8、9趟,近200人次使用。朱博顯說:「租車費用,再加上消毒物資,這臺車一年要投入20萬元。」
運營公司的「大氣」也贏得了好口碑,入駐大樓的企業從疫情前的30多家增長到現在的近50家。「之前有2家企業租期到了,剛退完租就有8家企業要求入駐,其中一家是德資公司,一家是深圳的保險經紀公司。」朱博顯說。
「幸虧有了『社區經理』,幫我們企業解決了大問題。」一家知名網際網路教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在漢陽區玫瑰街鐵橋廣場寫字樓「社區經理」的協助下,他們只用了1個半月時間完成了業務拓展。
鐵橋廣場「社區經理」與入駐企業溝通服務事宜
4月底,該企業找到大樓「社區經理」,提出想擴大規模,但遇到了兩個難題:一是要擴租半層樓,需要騰退空間;二是急需招聘20人的老師團隊,在當時的環境下,僅靠企業自身力量很難完成。
「社區經理」及時將情況上報給團隊,並在最短時間內拿出了新的空間規劃方案;同時藉助整個公司的資源,跨區幫企業招聘到了適合的教師,確保了企業的經營計劃。
鐵橋廣場於2018年投入運營,目前有20多家企業入駐,涉及金融等傳統企業和網際網路教育等高新科技企業,其中以中小微企業為主。
為了做好入駐企業的服務和孵化,運營方OVU創客星引入「社區經理」機制,為大樓設置了一名「社區經理」,「他不僅負責為入駐企業處理、代辦各種日常事務,更是要通過大數據等手段關注企業的成長情況,及時提供幫助。」廣場招商總監穆晗說,「有5家企業才退租,馬上又有12家企業要入駐,大樓的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