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在寺廟參觀時,這3個「小動作」有損福報,最好別做

2020-12-24 巫小姐的信

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現在去寺廟燒香拜佛好像已經成為常態,無論是不是信仰佛教文化的都可以去拜佛,一些寺廟也成為了旅遊景點。很多時候我們去寺廟燒香拜佛的時候,往往都是許下一些祈求平安之類的願望。其實不管是什麼願望,佛要實現就是相當於給你福報。

佛說過這麼一句話——心誠則靈。心誠就代表著你要做好一切的細節,不能讓自己冒犯了佛。那麼你知道在寺廟旅遊參觀或者是拜佛的同時,有哪些細節是會有損福報的嗎? 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具體都有哪些不經意的小動作會有損福報吧。

一、高聲喧譁

我們都知道寺廟是佛的道場,是佛的金身所處的地方,寺廟從來都是講究清淨二字,只不過現在社會時代變了,大批不了解佛教文化的人們前往寺廟祈求平安。人多起來了,嘈雜聲自然而然也就多了,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一定要記得,千萬不能夠高聲喧譁。

正所謂法不責眾,人多起來吵鬧聲難以避免,但要記得那一定不是在佛前,那一定是在寺廟外圍才會吵吵鬧鬧,一旦進入寺廟內,到了佛的殿前,這樣的嘈雜聲就會立刻衰減,人們也會被僧人們所勸誡,外圍的吵鬧讓寺廟看起來人氣旺盛,那是僧侶們的清淨被打擾,這一點其實僧侶們也是想要看見的。人多就意味著香火多,但是到了佛前,嘈雜聲與大聲喧譁者都是在衝撞我佛,這自然得不到福報。

低聲說話其實是可以的,比如你在殿前排隊之時小聲和身邊的人說些話佛是不會在意的,但是莫要高聲喧譁惹得佛的不快,同時正在求佛的和管理寺廟秩序的僧侶們也會對你不喜,佛的六根是清淨的,你擾亂了這清淨,他自然也就把帳算在你頭上,福報自然也就受損了。

二、小偷小摸

這裡說的小偷小摸並不是偷竊一些人身上的財物或者是寺廟裡的錢財,這裡說的小偷小摸指的是不經過允許擅自拿走寺廟裡的貢品或是擅自折下寺廟裡種植的花草樹木,這一點其實是現在很多人都有的毛病——貪便宜。

當你有這個念頭出現的時候,其實已經動了貪心,雖說未曾剃度沒有犯戒一說,但貪還是幾大罪惡之一,佛自然不會保佑有這樣心理的人,甚至福報都可能徹底消失。

因為現在的寺廟由於旅遊人數的增加,去廟裡的很大一部分只是湊熱鬧,順帶本著信其有的原則拜一拜佛,原本這樣也是有福報可以增加的,但是現在的人都太過於精明和要面子。

他們拿走寺廟裡的一些貢品或者是折下廟裡的花草樹木往往只是為了帶走一個能夠證明自己到過這裡的證據,好以此向親戚朋友們炫耀一番。這也是現在的人之常情,只是佛卻不會這麼認為,他只當你是在衝撞他,既然衝撞了他,那麼你又從何而來福報呢?

三、拍照

相信大家在寺廟裡很多時候都能看到嚴禁拍照的字樣,那麼到底為什麼不能夠拍照呢?其實拍照在寺廟裡很多地方都是允許的,只是佛前例外。

這一方面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講,佛的殿前一般光線是不太明亮的,那麼這樣拍照想要清晰一些就勢必要使用閃光燈,但是使用閃光燈會對一些古老的佛像造成損傷,導致佛的法身損壞。那麼試問佛的法身都被損傷了,他又為什麼還要賜予你福報呢?

另一方面則是大家拍照一般都只是為了發發微博朋友圈顯擺一下,這其實是對佛的不敬,佛並非是讓你向其他人炫耀的資本,以佛來炫耀的,佛自然不會給予你福報。同時寺廟裡的僧侶們也不會讓你給佛拍照的。

以上三個"小動作"都是人們平時習慣性的動作,請大家去寺廟拜佛多多注意,心誠拜佛,佛自然會賜予你福報。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佛陀說這三個「小動作」對福報有害,別做是好的
    介紹現在去寺廟燒香拜佛似乎很正常,信佛教文化的人可以去拜佛,一些寺廟已成為旅遊景點。很多時候,我們去寺廟燒香拜佛時,經常會許下一些祈福平安和其他願望。事實上無論這個願望是什麼,佛陀想要實現他就等於給你福報。佛陀曾說,誠心生靈。心誠意味著您必須做好所有細節,別讓自己得罪佛。
  • 「佛說」「損陰德,折福報」的4件事情,別再做了,會得報應的
    佛告訴我們「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人得好意,其福難量」,要積累陰德就要存善念,做好事,這樣做的你,即使一時半會沒有福報,禍事也會因為你的行為而遠離你,謂之「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相反,如果一個人不會反省自己,一味地去幹缺德事,虧心事,那麼即使報應沒找上你,福氣也會離你越來越遠,這叫做「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
    有時候,我們看別人過得很愜意、很舒適,甚至有點兒妒忌和怨恨,但嗔恚是沒有用的,那是人家自己積攢而來的福報,別人有福,自己無福,我們要做的是深刻反思自己,而不是盲目地羨慕和嫉妒。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再強求也是徒勞。佛說,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若不懂得修福、培福,福報終究會有消耗殆盡的那一天。
  • 去寺廟燒香拜佛時,切記,不要許這四個願望!
    大多數人去寺廟燒香拜佛,都不是為了拜一拜佛菩薩,而是為了要許個願望,求一求菩薩。這是多數人的心理,只有少數人去寺廟拜佛時,是不求菩薩的。多數人都喜歡在佛菩薩面前,都會許下一個健康長壽、富貴平安、升官發財的願望。
  • 沒有福報,連善事都做不了!應如何修福報!
    不要說成辦出世間的事,就是做世間小事,沒有福報也不可能成辦,所以福報非常重要。2、做善事需要福報有些人在幹壞事時一帆風順,什麼違緣都沒有:身體也沒有病,心情也非常快樂,幹好事時卻違緣重重,這就是所謂的福報淺薄者。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4種行為,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好事就會有好報,做壞事就會遭惡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做好事壞事,其果報會像影子一樣隨業流轉,給人帶來福禍。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我們可以不信佛,但一定要有一顆敬畏之心,要感恩和恭敬萬物。若你與因果為敵,就是自找苦吃、自損福德。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我們學佛之人要清醒地認識到,福氣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要想修福,就要修善,善心善行,要多去利益他人,一個人越是貧困、越是福薄,越要有善的發心,不可嗔恨抱怨,否則越是無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 佛教:「舉頭三尺有神明」,這5件損「陰德」的事,別再做了!
    指一個人暗地裡做好事,而不為人所知,別人不知道,這種善的行為被上天記功,功德利益無邊。陰德大的人,善良敦厚,自有上天庇佑,福報無量。人這一生缺什麼,都不可缺福報,沒有福報,會過得很苦。常言說得好「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沒有福報的人,一生窮困潦倒、奔波勞累,最是心酸。雖然人一出生的命我們已無法更改,但是我們靠此生的行善積德為自己修福。
  • 最損福報的幾種行為,千萬別做!
    其實想要儘量擺脫痛苦和煩惱,讓自己每天都生活得開心自在,其實也並不是非常難,只要你相信因果,記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同時幾件事千萬不要去做,因為這些事情對你的一生影響特別大。不孝父母為第一等損福敗祿的事,無論求什麼,都是枉然,因為積福沒有損福快。工作姻緣不順,馬上反省,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這是最根本的原因。如果工作不順,感情痛苦,辦事阻力大,最好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這樣自然一切天人鬼神都會來護佑你。
  • 去寺廟燒香拜佛,這三種行為,對「佛菩薩」不敬!
    經常去寺廟燒香拜佛的人,一定要注意,這三種行為,會對佛菩薩不敬。去寺廟燒香拜佛時,禁忌太多,經常有人說,去寺廟拜佛時,不能拍照、女性生理期不能拜佛、燒香時不能右手上香,這些行為都會對佛菩薩不恭敬。其實很多禁忌,並不是佛教的禁忌,在佛教當中,並沒有那麼多的禁忌,你去寺廟燒多少高香,並不是佛菩薩保佑你的原因。
  • 佛說: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
    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前世,今世和來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一場因果,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一個人的因果通達三世,因緣成熟,就要接受自己的果報。為了了生脫死,出離三界,能夠有智慧的成就,遠離惡因惡果,佛教制定了嚴苛的「戒律」,一切的六度萬行,都以「戒律」為基礎,因」戒「,而得」定「,因」定「而生」慧「,沒有了」戒律「,絕對不會有成就,而最基本的戒律就是」殺、盜、淫「,一個人能夠堅守這三個戒律,就會遠離因果,會有道德的成就。
  • 佛說做到這三點,福報不召自來!
    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福報,平時做的好事多,得到的福報就多,做的好事少,得到的福報就少!有很多人,做了很多的好事,他的福報會不召自來。但是,他對於自己的福報,一點感覺都沒有,其實,他的這種情況,就是屬於「身在福中不知福」。他自己雖然沒有感覺,但是別人都會很羨慕他,也想達到「福報不召自來」。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 佛前上供水果,數量到底是3個還是4個?佛者說這個數量最好
    其實這裡面大有講究,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水果越多越好,覺得水果表現出一個修佛人的誠意其實不是這樣子的,擺放水果的多少也有一些講究,太多不行,太少更不行。那麼有些人問到放幾個合適?有一位老佛者用了一生的修佛經歷來教導我們大概放三個最為合理,這三個就顯得剛剛好,而且更能體現出誠意。放三個水果又有哪些意義呢?這位修佛人說出了這些話,下面讓大家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 這四件事,最損陰德,最好一件也別做!
    《太上感應篇》上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們都希望自己能夠趨吉避兇,避禍得福,但因為不明白因果的道理,所以一旦獲得福報,就容易得意忘形;一旦遭遇災禍,又會怨天尤人。其實我們所有的境遇,都是由自己的心念言行所感召而來的,所以古人告訴我們:「行不不得,皆反求諸己」。
  • 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明白人從來不去做
    生世為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報;有的人福報深厚,生而富貴,一生功名利祿,前程順達;有的人福報淺薄,貧窮困苦,命運曲折坎坷,這就是福報的不同。何為福報?福報是過去生和今生善行的因果,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要想有好的福報,就要存好心,行善事,積德行善積累自己的福報。
  • 這3種人自帶「靈光」,最好別傷害,不然因果有報應!
    所以恭敬心得大福報,傲慢、輕慢老人折福非常大。我們常說,一個家庭就是一棵大樹,爺爺奶奶是大樹的根,父母是枝葉,孩子是果實。果農都是在根上施肥,在果子上打藥!只有在根上施肥,果子才能有足夠的營養。在果子上打藥,才能防止果子長蟲子。我們對老人要多關愛,對子女要多教育。一個人在孝養父母之時,自己的兒女也看在眼裡,父母以身作則孝敬尊長,就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榜樣。孩子是通過父母的行動,懂得孝的。
  • 佛說,拜佛時,默念這3句簡單的「佛語」,往往能心想事成
    導語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人們去寺廟燒香拜佛,越多越多人會將拜佛視為一種成功的捷徑。尤其是當生活不如意或者遇到困難時,便會去寺廟燒個香、拜個佛。有些人甚至相信在佛前磕的頭越多、燒的香越多或者去寺廟的次數越多就越容易實現自己的目標。
  • 去寺廟燒香拜佛,這3種願望儘量不要許,容易犯忌
    寺廟的存在是為了給世人提供一個心理上得以寄託的屋簷,它存在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供人上香祈願,更不是為眾生求緣佔卜。我們去寺廟燒香拜佛,上香祈願,寄託自己美好的願望,對未來的美好報以憧憬,希望得到佛菩薩的加持,這是人之常情,本身也是無可厚非,大家都能夠理解。
  • 如何修行善法,培植福報,佛說了四句偈語,受益匪淺!
    佛家說從善積德有福報,福報人人本有,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當下,培植福報。本文大茶經就依據佛家的《佛說四十二章經》,來探討佛說四句偈語,告訴我們如何修行善法,培植福報,受益匪淺。那是哪四句呢?第一句: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佛陀說:「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意思是說看見別人在行善布施,要跟著歡喜、支持,也會得到很大的福報。
  • 高僧說:能做到這四點,會有大福報,看看你是有福之人嗎
    佛說:福報有定數。其實在佛家看來,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的福分大小、福報多少都是不一樣的。一個人活在世間,一生擁有多少錢財,享受多少福壽,冥冥之中早有註定。國慶期間同小區的老同學約我外出旅遊。途經寺廟,他特地去拜訪一位熟識的高僧,並向老僧講述了他最近的困惑和煩惱。老同學前些年開了一家火鍋店,因地段好,客流量大,一年就賺得盆滿缽盈。在掘取人生第一桶金後,他又開始涉足健身養生行業,緣於朋友經常介紹顧客,生意也是越做越好。老同學性情豪爽,隔三差五總有一些吃喝玩樂的朋友找他組局玩耍。他也樂於沉浸其中,迷途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