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骨骼清奇的上海彩虹合唱團的《感覺身體被掏空》又迅速佔領了網絡熱點。一本正經的胡唱八唱,歌詞寫的比此前的《張士超》魔性多了。因為這次,神曲調侃的是「加班狗」一族。
回味這首洗腦之作,詞詞句句之間滿滿的都是加班狗的憤懣和控訴。 「老闆」如同「黑貝」,喜歡 「6點鐘還要開個會」。「我要去雲南,離開回龍觀」則是在鬱積已久後的吶喊。
一首神曲講的是眾多工薪階層耳熟能詳的場景,也是漂在諸如「北上廣」的我們正在經歷,或者熟悉的人生節奏。
神曲是公眾娛樂大環境下的「快消品」,看過笑過後,我們還是會問自己:「還要繼續拼嗎?」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地在拼,只是希望,在這個城市裡留下自己的聲音,遇見更好的自己。
眾多影視作品中,飄在北上廣的青年們的人生總是被賦予太多的壓力和灰暗。其實在現實中,北上廣卻蘊含著無窮魔力。每年,有700萬畢業生湧入「北上廣」。機遇和對未來生活的無盡期許是他們留下來最原始的動力。
《北京愛情故事》裡石小猛對著天空大喊「北京,你聽見了嗎?我們要留在這!」正是「北上廣」都市青年的真實心理寫照。現代社會機會很多,選擇也很豐富,再加上交通便利和信息發達,北上廣似乎並不是必須的選擇。但反過來講,選擇「北上廣」就選擇了一種「拼」的生活方式。這種執拗倒更有幾分唐吉可德的騎士感。
當然,在每年30萬「逃離」北上廣的人,也許從一開始,可能就沒有「紮根」下來的決心。「在大城市見見市面」「趁年輕折騰幾年」「反正早晚都是要回去的」……而那些堅持下來的人們,即使處境並不遂願,但是「混不好我就不回來」也不失為一種追求理想和生活的態度。
「生活就像一個黑洞,誰都無可逃脫,唯有眼光和境界的提升才能助你超脫。」
韓國作家鄭喆的都市生存哲學中,繁華忙碌的韓國都市如同「北上廣」一樣,浸透著白領們的汗水。但是不同於逃離尋找自我的主流論調,鄭喆說「不必逃離,生活其實有186種新活法」以 「童話般哲學」視角重新詮釋都市生存之道。
無論北上廣還是在遙遠的二線,都市賽場中的我們並不是獨自徵戰的大俠。酷似一場奧運會,置身其中的我們每天睜開眼,就要面對各種競技。對環境的「不服氣」的改變、對周遭競爭關係的超越,以及對個人理想的不斷實現。「拼」的奧運精神同樣也是都市青年們的生存信條。
即使被「北上廣」掏空的都市青年們嚷嚷著要逃離北上廣,但是他們最終的逃離只是對渴望美好生活的表達而已。在他們的內心裡,始終堅信生活的這座城市,只要夠拼就能有尊嚴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