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很久沒有追劇的習慣了,但最近連續看了兩集《我,到點下班》這部劇,是從不同人的視角出發對女主東山準點下班的看法和評價。
這也是我一直想擁有職業生涯最好的狀態:工作即時處理,準點下班。因為我的人生必須要有一些工作之外的生活、學習、交往才能豐富我工作的內容。
但實際進入職場這一年的時間在外人眼裡的表現呢?
我會提前1小時左右到公司;在外旅行也能無縫隙和同事電聯討論工作方案;哪怕不是自己本職工作以外的內容也會參與會議討論與製作方案這樣描述起來仿佛我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魔,有時候連我自己也如此懷疑自己。
可既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也沒想過未來能夠大富大貴的我和東山一樣就是想一直擁有簡簡單單的幸福就好了。就像下班後的東山在常去的中餐館跟兩個大叔的對話一般:
「一定輪不到你升職吧,像你這樣準時下班」
「你覺得我看上去像想升職的人嗎」
而我的終極目標一直都不是職場,而是獲得很多必須要具備的技能後,自由的賺錢閒散的生活。
可這樣越簡單的幸福越難長久牢牢地握在手裡,我想得很清楚,當我既沒能力,又沒背景,更不是社交圈裡的弄潮兒時,要想把這種簡單幸福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上,那麼什麼才是支撐我的底氣?是能被別人需要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更是能讓我無論做哪一種選擇都足夠讓別人無話可說。
能力包括具體能力和學習能力,學習能力越強,所獲得的具體能力也就越多。而我覺得進入職場後,越沒有時間越需要一種學習的全息化,即信息的全息化,是在多媒體環境下,綜合運用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類型信息。
簡單理解全息化的能力是:隨時隨地都能夠學習,每天遇到的任何人和事都可以主動尋求學習的可能性。可以通過上班時間向同事學習,看書學習,通勤時間的音頻學習,哪怕是和朋友聚會也能進行學習.進入社會後學習不再是單一性質的事情,而是通過學習提升綜合的實踐能力。
而我除了職場人的身份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自媒體人的身份。兩種身份對學習的需求是需要我時刻五感全開體驗的。
一天之中,我們和同事打交道的時間最多。
我本職工作是負責線上的營銷,按道理應該不會和公司的運營同事進行緊密合作。因為她是負責對接供應鏈工廠,而我是在最前端直接對接消費者。而操心選品,生產應該是老闆的職責。
前期我也確實這麼做的,我和她的工作內容也是單向輸出。我把我的需求告訴她,她給我報價和時間節點的安排。但在此之前我完全沒有接觸過這種直接對接生產的工作,給到的方案也可以說是拍腦袋後的靈機一動,也不清楚真的實施起來會遇到哪些問題。
剛開始同事直接說時間來不及,我還不能理解也不曾試圖去理解過。但後來她帶我去過一個行業線下的博覽會,她以專業的角度帶我去和第一線的生產方交涉,我才知道原來所有異想天開的想法能否實現,都需要經過這一步。
而且這一次在線下的博覽會,我們遇到合適的品牌,她都會第一時間諮詢一些專業的問題,也因為跟著她混了大半天,我才知道以前自己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在這裡變得很容易,甚至還學到了她一些跟供應商打交道方法的皮毛。
如果未來哪天我真的有了自己的品牌,可能大部分的原始積累都來源於此。獲取一些之前沒有接觸過的信息後,經過思考和加工,把從別人學來的這些東西儘可能多融於已經搭建起的知識架構中。
還記得我上一份工作,經常會和我們組裡面談判能力很厲害的蘋爺一起跟商家開會,可能也是下意識的學習,後來就被蘋爺誇我跟客戶的談判能力也有了質的飛躍。
但我並不是鼓勵大家盲目學習別人的專業,因為有些東西就是有很強的專業壁壘。而這兩份工作我在其他人身上學到的能力,都是因為我過去看所有關於營銷書籍,關於廣告書籍裡延展出來「我應該需要」的技能。
當然除了向同事學習之外,我也會進行大量專業書籍的閱讀。一類是已經利用思維導圖讀過一遍的,另一類是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而開的新書單。
一般利用思維導圖讀過一遍的書籍我都是拿來當作專業知識點的字典使用。我前段時間在思考一個營銷方案可行性的時候,剛開始十分困惑,因為不知道從哪幾點著手,後來翻出思維導圖,然後通過這張清晰的脈絡去找到書中對應的知識點,這個分析的難點也隨之迎刃而解了。
另外新的專業書單我都是怎麼開出來的呢?
上個星期聽冬吳相對論稍微對講故事這件事情有了一點興趣,但沒有真正付諸行動,只是想著說下次和別人爭辯一個道理時,不妨擺出能證明這個道理的故事。
直到上周末看到竹子分享了關於講故事的書單,就立刻下單,並且在今天上班推薦給同事,約好看完大家要集體討論一下。
只要時刻保持全息化視角觀察周遭的一切,那麼通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找到你想要的信息。
每一類閱讀,找一個好的推薦人。我之前愛讀劉瑜的書,就會把她喜愛的作者與書籍基本上網搜羅一下,形成自己讀書的系統。像很喜歡的一本書《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等書籍都是從她的書籍中提及過的,被我找來看,也甚是喜歡。
張佳瑋曾經說過:好作者被人民推擁,更好的作者被好作者推擁,遠遠一看,好比論文引用率一樣。書商、腰封、出版社可能是騙子,但大師不會。所以找到一個好作者,可以順藤摸瓜揪出一大串來。大師們的眼光普遍低不到哪去。如果你怕太偏門晦澀,那就按著自己喜歡的作者書裡去翻,找他喜歡的作者,一定有大收穫。比如,你喜歡王小波,那他喜歡的卡爾維諾和莫迪阿諾,一定合你口味;你喜歡汪曾祺,那他推崇的林斤瀾、他師父沈從文,一定讓你愛不釋手。
所以順藤摸瓜找書是一件很靠譜的方法。
向周圍的人學習,向書中的前輩學習,還有一個途徑就是向專業的人學習。像上面我分享的幾個事例,都是無法真的寫成具體的教學案例來對每個人因材施教。但有些硬核能力是可以找到專業的平臺或者老師量身打造最匹配自己的學習教材。
我大學一年級去校外報讀平面設計師的專業課程就是因為我前期有過一段時間的Photoshop自學;我去年報線上的攝影課是因為我已經有了日積月累的拍照經驗;我上線上英語課是因為我不好意思在線下和外教交流,同時線上的課程更加隨意靈活。
對於我們這種比較羞於表達的人而言,安利一個純外教的在線英語學習平臺——TutorABC(原vipabc)。TutorABC採用單向視頻,你可以看到外教,外交看不到你,避免了面對面學習的尷尬。這簡直是一件值得鼓掌的舉措。
他們秉承著Learning English with English的學習理念,擁有全球20000位具有專業英語教學資格的外籍顧問,完全就解決了上班族的時間限制學習的問題,讓你365天、24小時都可以隨時隨地學英語。這一模式是全球首創,量身為學習時間不固定的上班族定製。
TutorABC會為每個人量身打造最合適的教學內容,不管什麼水平,都可以制定合適自己的課程,並且保證學習質量。
還是覺得白石一文在《你是我的命運》這本小說中寫的一句話很適合放在這裡:一切都是從形狀開始,決定那個形狀,然後才能選取要把什麼放進那個形狀中,用什麼來當做內容。可這個年頭的人,還沒開始做呢,就只顧著煩惱這是不是我想做的事情。
很多原本不知道的不擅長的,只要邁出第一步,以身體不同的感官去體會不同的事物的特質,收穫的東西大概率比其他人多。
我還為大家爭取到了專屬福利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 " 閱讀原文 "
免費領取外教課程和專業英語水平測試啦~
⬇️⬇️⬇️戳「閱讀原文」,測測你現階段的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