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大象無形,心懷天下

2021-01-18 東方文化雜誌

文:魏德運

初訪季老的深刻印象

多年以前為了追尋自己的藝術夢想,我放棄在古城西安的安穩生活,一人、一相機來到北京。京華羈旅,求師訪友,後來,經鄧廣銘、王嶽川先生的介紹,1996年5月,我登門拜訪了著名梵文學家、中國東方學的奠基人——季羨林老先生,希望為季老拍攝一組照片,向季老求證和探求攝影藝術的更高境界。以季老這樣學界耆宿的身份,對當時不名一文的我完全可以拒之門外,但季老在事務繁忙中抽空接待了我,給我這個風塵僕僕的「京漂」採風人以禮遇和尊重。

見面那天,季老下午有一個重要的外事會面,所以和我約定下午四點後再來訪。後來,原定的外事活動因故取消,季老讓他的秘書給我打了電話,告訴我可以提前來。結果,路上堵車,我比約定時間遲到了一個多小時。

在敲門之前,我帶著忐忑不安甚至負罪的心情:季老的時間非常寶貴,自己一個小人物讓一位國寶級的大學者等候,實在是太失禮、太不識大體了。我硬著頭皮去敲門,做好了被季老拒絕,甚至是趕出門的準備。沒想到是王嶽川教授為我開的門,並把我帶進了季老的書房。

他帶著一種與小動物怡然相處的寧靜,繼續與我不慌不忙地娓娓閒談。

至今我還記得第一眼看到季老的場景:一個堆滿書籍的窄小房間內,站立著一位清瘦的老人。他的神態是那樣的謙恭有禮,那樣和善,一種智慧老人所特有的莫大的愛和寬容,洋溢在他的臉上。看到我一副惴惴不安的樣子,季老微微一笑,說:「沒關係,藝術家一向都不在乎時間的。」季老的幽默讓大家都笑了,我也鬆了一口氣。面對這樣的溫謙長者,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能對季老說:「我用我的作品來回報你。」

我拿出我的老海鷗相機,當時天色轉暮,已經不能用現場光拍攝,我把屋裡的檯燈拉亮,用側逆光進行抓拍。面對我的鏡頭,季老「聽話」得像個孩子。他說,魏德運怎麼好拍,他就怎麼配合。我希望能拍出季羨林很自然的照片。對此,季羨林爽朗一笑說:「我最自然、最好的狀態就是工作。」這正也是我的拍攝構思,於是我讓季老進入平常的工作狀態,讓季老回憶他在德國的十年,怎樣在排華勢力中以自身的優秀學業站穩腳跟,最後又如何為了民族振興大業毅然回國。說做就做,季老一邊和我聊往事,一邊閱讀資料。聊到趣事,季老會哈哈大笑;聊到一些沉重的話題,季老也緊蹙眉頭,倚窗沉思……

我的鏡頭追蹤著這表情流動的一幕幕,說著說著,先生的眼睛炯炯有神,那種回首往事的深邃感和心懷天下的憂患感,讓我頓時受到震撼,按下了快門。那一瞬間的季老,充滿了獨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感染力,我和季老的心靈在一種強烈的情感氛圍中撞擊了。就這樣,這張照片拍出了季老在世紀風雨中的大愛情懷和人文品格。

二度拜訪的意外收穫

第二次拜訪時,季老告訴我,他非常欣賞我上次拍的照片。正在我們談話的時候,突然一隻小波斯貓從書架上跳下,躥上了季老的肩頭。季老不僅不驚不乍,還像個淘氣的孩子一樣,突然微微抬起右臂一動。毛毛驚嚇之下,爬上了季老的手臂,他帶著一種與小動物怡然相處的寧靜,繼續與我不慌不忙地娓娓閒談。我捕捉住這一剎那,照相機咔嚓一聲,這個剎那便成了永恆,留下了一張經典作品《季老和貓》。季老很愛貓,兩次來訪我都發現,有兩隻貓一直在房間裡悠來轉去。那天,突然落在季老肩頭的那隻小貓叫毛毛。小貓的突然攻擊,按理說似乎會讓人大吃一驚,然而照片上的季老卻安詳和藹,一副含笑不露的表情,嘴角還噙著一絲「搗亂」後的愉悅。

當我把這張照片拿到金克木家,金老大為激賞,說小貓的頭部不是向上而是向下,這是小貓從肩頭往下跳的自然狀態,貓和人是一種平等信任的相處。後來我把金克木的評價轉告季老,面對這一剎那留下的永恆,季老曾經感到疑惑:這就是自己嗎?但猝然臨之,露出的才是真面目啊。聯想到對融貫於中國幾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深信不疑,季老認為,這種思想最生動的表達方式,就是宋代大哲學家張載的兩句話:「民,吾同胞;物,吾與也」,「與」就是「夥伴」的意思。他不但深信之,而且「篤行之」。這張照片就是一個明證。季老對這張照片尤為滿意,專門就此撰寫了一篇文章談天人合一,發表在1998年3月27日的《人民日報》。

十多年的忘年之交

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攝影師,我的攝影作品不但受到了季老的肯定,而且他還專門寫文章評價我「是一個真正的攝影家」,更是因此展開了和我十多年的忘年交往,使我的藝術求索之路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推動。更沒齒難忘的是,當時我初到北京,相當困難,季老知道我的難處,就常為我牽線搭橋,介紹其他大家讓我拍攝肖像。季老說攝影花銷大,為社會為他人創造精神肖像,沒有經費支持不行,怕我錢不夠花,多次把錢向我口袋裡塞。季老關心地詢問我的家人子女的情況,後來我把女兒帶到季老家時,季老把小姑娘抱在懷裡,告訴她在爸爸外出漂泊奮鬥的日子裡,一定要理解爸爸、幫助媽媽、好好爭氣、自力向上。

是季老為我的名人肖像攝影作品展欣然提筆,寫下「走近崇高」的題詞;是季老在我每一次攝影作品展開幕的第一時間打來慶賀電話。不知道在他的繁瑣事務中,如何能心細如髮地記住有關我的社會活動。

那些年,當我跋涉的腳步疲憊不堪、方向莫名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會走到燕園季老家門前的荷塘邊。季老說過,德運是自己家的孩子,以後到家裡來,不用打電話預約,直接來吧。有時我徘徊在塘邊,坐在石頭上,靜靜地吸吮著荷花和荷葉的清香,便從這一池「季荷」(季老門前池塘裡的荷花,同燕園其它池塘裡的都不一樣,因是季老手植,周一良先生賜名為「季荷」)的香遠益清中重又獲得生命能量。有時,實在邁不過的坎,解不開的結,使我忍不住敲開季老的家門。季老不管多忙都會抽出時間和我聊一聊,關於藝術,關於人生的奮鬥,那些平常話語中蘊含深邃的哲理,閃耀理性的光輝,包含人生諸多感悟與歷煉,可以使一個沮喪挫敗的人再度昂首闊步。每次我離開,季老都要把我送到門口,並且不管走出多遠,回頭還能看見季老站在院門前目送我。最後,我只有養成了不回頭大踏步走的習慣,只為不希望讓季老這位高齡老人站立太久而勞累。

季老就是這樣樸素和真誠。雖然他衣著和行止看起來都平平常常,然而和他一接觸,他的學問、言談、道德品格,都自然露出不平凡來了。老子所說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就是這個道理。季老是一座山,近之,愈覺其高;季老是一部書,讀之,愈覺其深……未名湖畔,燕園深處,難忘季老的藹藹庭訓。他是那樣一位溫潤如玉、通達平和的長輩,和他在一起,矜可平,躁可釋,一切多餘的雕飾的東西都成為不必要的了。

2001年,九十多歲高齡的季先生因病住進北京三0一醫院,先生身患心肌衰竭、左腿骨髓炎、心臟病等多種疾病。然而多年的勤奮鑽研,工作已成了季老的第一需要,在這樣的狀況下,他還寫下了二十多萬字的《病榻雜記》。我牽掛老人,想多去三0一醫院探訪他,但又深知季老惜時如金,若某日接待訪客用了一小時,他必定在當日休息時間裡硬擠一小時將其補回,恪守一日五小時筆耕的原則,做到雷打不動。季老在「蒼茫的暮色中趕路」,我怎忍心再去打擾他。因此,我常以電話和簡訊的方式問候。我每次去醫院訪視小坐,季老總是一再挽留我,詢問我的工作近況和事業發展,對晚輩後生關懷備至、充滿仁愛之心。

曾多次向季老求教,不管多忙,他都會抽出時間和我聊一聊,關於藝術,關於人生的奮鬥。

最後一次見到季老,是2008年9月,中央電視臺拍攝《改革開放三十年》人物專題片,在季老身體已不便的情況下,我和季老聯繫了這個艱巨的專訪。醫生只給了十分鐘的採訪時間,為了讓季老更快地進入狀態,我特意把季老和貓的照片放大帶到醫院。季老看到後特別興奮,說這是十幾年前的照片,是魏德運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拍的,毛毛也跟著一夜之間成了名貓。季老說,像他這樣可以見證百年的老人並不多,他一生見證了許多的歷史,國內的、國外的,但從未看到過像目前這麼好的一個時代。他用十六個字來總結中華民族一百年來的建設和發展:人和政通,海晏河清,靈犀一點,上下相通。總之,改革開放這個好的時代,值得我們好好珍惜,為了民族大業好好努力,為了國家委屈一點是值得的,國家的發展需要每個中國人有一顆愛國的心,而個人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運融合在一起才有價值。我在與季老的最後一席交談中,深切地感受到他對國家和民族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想不到,這,竟是我們兩人今生的最後一次見面。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樣一位真實的文化老人:他終其一生都認真執著、孜孜以求,他對學術的虔誠,他對於物質利益的毫不動心,對於後學晚輩的關愛,他的平和耐心,還有他充分的真誠,依然真切地烙印在我的心中。記住季老的真情真事,真言真思,真善真美,對我來說,他永遠是智慧、才學和品行的象徵。

(作者系著名肖像攝影藝術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相關焦點

  •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投稿by:淺笑伊人落紅塵°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妖城司是用來監管那些生活中在人類中卻妄想傷害人類的壞妖靈的機構 ,而我們的男主唐卡就是這一機構裡的佼佼者。 但是,天妒英才,唐卡的道法雖強悍,但是卻遇煞劫。遇此劫者,必死無疑,無術可解。
  •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原句:大白若辱;大方無隃;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最潔白的東西,好似染有汙垢;最方正的東西,好似沒有稜角;最大的器皿,往往最晚做成;最大的聲音,卻很難聽到聲響;最大的形態,往往沒有形狀;「道」就是這樣無聲無形,無法定義。(但是)只有「道」,多多施惠,而又成就萬象。《道德經》作為世界上譯本量僅次於《聖經》的著作,老子更被後人神化為太上老君,孔子都讚嘆其「猶龍邪」,所以他的「道」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即「大音希聲」、「大 象無形」。「大音」、「大象」充分體現了 「道」之精神,正是這樣一種「大美」。因此, 所謂「大音希聲」,意即最完美的音樂是「聽之不聞」的音樂;所謂「大象無形」,意即最 完美的形象是「視之不見」的形象。老子在這兒表述的思想實質上是以「道」為大美;而其 表現形態,又是以「無」為大美。老子反對自覺地用語言傳達審美經驗,他的美學追求是「神韻」。
  • 出將入相——《大象無形》
    「大象無形」,又稱圓棒槌瓶,主要指康熙年間的式樣,盤口,短直頸,圓折肩,圓筒狀長腹,圈足,底部多為平切式二層臺。
  •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繪畫風格與道家的「大象無形」
    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繪畫風格與道家的「大象無形」馬列維奇是俄羅斯白銀時代最為重要的現代派畫家之一,《白色的白》是其最為著名的至上主義風格作品。繪畫作為一種視覺藝術,有著極為獨特的藝術語言。至上主義的藝術語言正如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所言的「大象無形」。
  • 道德經41章下:不要糾結成功來得太晚,因為大器晚成,大象無形
    第67章中老子說到: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這三寶讓我聯想到本章說的三種德,正所謂「弱者道之用」柔弱處下才是道的表現形式。不敢為天下先,實際上就是無為,謙讓、謙虛,處下的意思。
  • 還原更接地氣的季羨林:我愛天下一切狗,一字一句見真純
    這本《我愛天下一切狗》,精選季羨林散文中最深情的42篇文章,是我們可以用他的文字和思想,去重新認識這位有血有肉、多情且深情的大家的契機。「我愛天下一切狗」,源自於先生一篇隨筆散文的題目,看似摸不著頭腦,實際上傳達他愛天下一切有情眾生。
  • 季羨林的收藏趣事 30元買五幅白石圖
    原標題:季羨林的收藏趣事季羨林的弟子錢文忠透露,季羨林先生是個大收藏家。然而,與作為一位大學者的名聲相比,作為大收藏家的季羨林先生,就幾乎不為外界所知了。30元五幅白石圖季羨林有意識的收藏開始於1949年之後,特別是上世紀50年代的建國初期。
  • 《莽荒紀》再曝特效特輯 電影骨子「大象無形」
    大象無形  「無痕」特效史無前例何為「無痕」特效,古人云「大象無形」!至美的形象已經到了和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毫無ps痕跡」。電視劇《莽荒紀》堅持美劇品質,精心雕琢一千兩百多分鐘的特效鏡頭,將實景拍攝與特效完美融合,寓有形於無形。據悉,《莽荒紀》的製作團隊十分嚴謹,雖說是一部國產電視劇,卻是電影骨子。
  • 比季羨林小說好看的,是季羨林的日記,女人看了會害羞
    說起近代的文學泰鬥,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是魯迅、老舍、巴金以及朱自清等著名的文學偉人,不過今天我們要講的卻是文學界的另一個泰鬥——季羨林先生。文學界泰鬥季羨林季羨林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康莊鎮官莊的一個農民家庭當中,六歲以前在清平隨馬景恭老師識字,12歲的時候便離家去濟南投奔叔父,並且正式進入私塾讀書,在業餘的時間,季羨林開始接觸英文。
  • 線教平:「季羨林也不愛考試」的本意是什麼?
    近日,一篇名為《「考他娘的什麼東西」,大師季羨林也曾煩透了大學考試》的文章,被媒體報導並轉載:「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媽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洩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麼東西?」對這篇年輕時的季羨林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日記所記錄的對考試的態度,網民紛紛示贊同。
  • 別總說做人難,不能忽略的一件事,季羨林說了真心話
    季羨林老先生曾說過,「我交了一輩子朋友,究竟喜歡什麼樣的人呢?約略是這樣的:質樸、平易;硬骨頭,心腸軟;懷真情、講真話;不阿諛奉承,不背後議論;不人前一面人後一面;無譁眾取寵之意,有實事求是之心;考慮個人利益也為別人考慮;關鍵是個真字,是性情中人」。
  • 德國女孩愛上季羨林,一生痴情,苦等季羨林60年,終身未嫁
    而在伊姆加德最好的年紀裡,有一個男子悄然進入了她的生命,驚動了她整個歲月,這個男子就是季羨林。當時的季羨林在德國留學,當時在德國留學的中學生,可以寄宿在德國的家庭裡。那時,季羨林的朋友在伊姆加德家中寄宿。
  • 季羨林:太祖太宗那套英雄史觀不是歷史的真相
    季羨林:範老的那一本還流行嗎?  蔡德貴:範老的那一本不太流行了。  季羨林:嗯。我給白壽彝寫過《法顯》的文章,是白壽彝出的題目。  蔡德貴:對佛教破口大罵,基本沒有市場了,佛教罵不倒了。估計年輕人對范文瀾的名字也不知道了。  ……  季羨林:關於「歷史的真相」,我還要補充說一點。
  • 季羨林:民國最後的大師,卻自稱是個普通人
    提及季羨林先生,大家都會說他是國學大師,但具體的偉大之處,也許沒幾個人能說清楚。為了介紹他,倒也能說出那幾個著名的作品,到底還是太「正式」了。季羨林先生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吧。那是季羨林大三四的日記,句句屬實。本來大師也是凡人,也會看美女,也會罵人,年少衝動無處可放。遼寧美術出版社決定在2003年出版季羨林的日記,但這些露骨的字句實在有些扎眼,怕是敗壞了大師的名譽和身份,出版社建議季羨林適當刪減一些。但季羨林堅決反對,」「我想了想,決定不刪,一條還是舊的,一句話也不刪。70年前我不是聖賢,今天不是聖賢,將來也不是。
  • 趙毅新《獨孤天下》首次嘗試反派 心懷霸業忠心護主
    趙毅新《獨孤天下》首次嘗試反派 心懷霸業忠心護主 2018-03-09 15:34:32來源:環球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季羨林先生:一個人身上若有這個特徵,是在為自己積福
    近代一位有名的國學大師季羨林,享年高壽98歲,對於季老這樣用生命追求學問的人,對生活的感悟與普通人肯定有些不同。季羨林晚年,曾分享:「時光流逝,一轉眼,我已經到瞭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眾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深以為然。
  • 德國的初戀女友,終生未嫁,一生痴痴的等著季羨林歸來
    季羨林的《留德十年》出版時,就披露出了季羨林在得過一段純情愛情,這個女主角的名字叫做伊姆加德,而季羨林,只是作為一個過客,卻改變了她的一生。在我們以前的五六十年,就已經有了「留學熱」,一般能夠出國深造一般,然後再回來,就是給自己鍍上了一層的「金」。
  • 重磅 | 大象藝術2021年度戰略正式發布!敬請期待!
    大象無形董事長劉震、大象無形董事長李雪輝、大象文旅創始人甘海兵、大象東方創始人周雪蓉、大象至慧負責人歐鵬輝、萬象雲端負責人顏淑賢、酷庫科技創始人李雍丞以及大象無形全體同事齊聚一堂,同時還邀請了策對諮詢管理公司董事長張遠坤教授及幾位老師共同見證大象藝術二十年發展成果,並展望大象藝術在未來三年的經營發展。2020年,大象藝術穿過重重疫霾,綻放希望之光。
  • 杜甫的家國情懷——這兩首詞讓你知道什麼叫做心懷天下
    杜甫一生心懷國家,國破之際,生似浮萍,四處漂泊。然而他的詩篇,卻給了後人無窮盡的愛國力量。什麼叫做心懷天下,什麼叫做家國情懷,在杜甫的詩中,將自己的生命歷程與國家民族命運同步,國就是家。而心懷天下,更應該心懷那些不得志的寒士,讓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生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