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女孩愛上季羨林,一生痴情,苦等季羨林60年,終身未嫁

2020-12-20 二狗子侃歷史

「一生一世一雙人,爭教人兩處銷魂」,愛情是人世間美好且熾熱的一種情感,古往今來,為愛所重生的人數不勝數。

但與此同時,愛情也充斥著遺憾與痛苦,愛而不得,痛失所愛的折磨也時而牽絆著古今痴兒女。

在我們看來,一生一世為一人所痴情的愛情多發生在含蓄內斂的東方國度。

但筆者今天要講述的主人公,是一位外國女性,她是季羨林先生的女朋友,兩人相愛卻無法相守到老,可這位女子卻為季老守候了一生。

情竇初開,陷入愛河

叫做伊姆加德,家境富裕,生活富足,且五官端正,是一個活潑單純的漂亮女孩子,有活力且有自己的想法。

而在伊姆加德最好的年紀裡,有一個男子悄然進入了她的生命,驚動了她整個歲月,這個男子就是季羨林。

當時的季羨林在德國留學,當時在德國留學的中學生,可以寄宿在德國的家庭裡。

那時,季羨林的朋友在伊姆加德家中寄宿。

一次機緣巧合下,季羨林和朋友一起去伊姆加德裡吃飯,一來二去,兩個人就聊了起來,且相談甚歡。

兩個人就這樣時常在一起聊天,一來二去也熟悉了彼此,伊姆加德發現,自己似乎對這位中國青年有著格外的好感,心也時而悸動,這難道是情竇初開的感覺嗎?

外國的女孩子不同於東方女子的含蓄克制,她們遇到喜歡的,就會很主動,不會將自己的情感掖起來。

於是伊姆加德盡她所能地想要接近,幫助季羨林,終於在畢業之際迎來了機會。

在那個時代,想要列印論文可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季羨林有些發愁,不知道該去哪裡列印,而伊姆加德說她認識一家工廠,可以幫助季羨林列印。

而季羨林需要跟伊姆加德去這個留學的城市散散步,以作為回報。

季羨林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就答應了伊姆加德,兩個人在德國這所城市漫步,城市裡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他們二人的足跡。

雖然兩個人並沒有正式確立戀人關係,但卻基本做了大多戀人可以做的事情。

伊姆加德雖然沒有直接表白,但在他們朝夕相處的時光中,季羨林也感受到了她的愛慕之情。

使命在心,身不由己

季羨林不得不承認,他對伊姆加德有好感,可他不能拋掉過去的一切,和伊姆加德開始這段戀情。

且不說季羨林已經成婚,雖然這份婚姻完全聽從於父母之命,並不是自由戀愛,但既然已經結婚,就必須履行好一個丈夫的職責。

更重要的是,中國現在內憂外患,正是急需人才報效的時刻,季羨林為了一己之念不顧一切,這對家國來說,都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於是,在論文一事解決之後,季羨林與伊姆加德促坦白了自己的情況。

他明白她的心意,只是中國此時離不開他,他也不能離開中國。

像伊姆加德這樣善良活潑的女孩,一定會有一個比他更好的人值得她來託付一生,而季羨林和她,也就只能走到這裡了……

分別之際,伊姆加德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不顧自尊地哭著懇求季羨林能留下來。

面對伊姆加德痛徹心扉的挽留,季羨林還是忍痛割愛,執意要回國。

時機和時代都是錯誤的,他們的這份愛情也註定陰差陽錯,難以得到一個圓滿的結果。

季羨林身負重任,使命在心,終究是身不由己。

而伊姆加德特別想跟季羨林遠走高飛,哪怕是跟他一起去中國,只是季羨林已經有了家室,這一切又都顯得不合時宜。

為了愛的人能更好,她只能選擇成全,既然季羨林心意已決,那便讓他去好了。責任在身,豈能只困於兒女之情?

只可惜,季羨林臨走之前都不會知道,他那份厚重的畢業論文,根本不是伊姆加德委託工廠去列印的,而是她靠著自己的雙手,一個字一個字,不辭勞苦地打出來的。

但為了愛的人,她什麼代價都可以付出,可這樣的愛情,終究是留下了無盡的惋惜和遺憾。

情深入骨,一生守候

季羨林隻身回國,在他求學的時光裡,他遇到了一個驚豔了歲月的女孩,只是這份美好只能珍藏於心,一時的狠心是為了更好的將來。

他知道伊姆加德會傷心,卻沒曾想到,她為了這份愛,苦苦地守候了一生,而那臺為季羨林打論文的打字機,也成為了她唯一的念想,也是她心中最美好的信仰。

而伊姆加德也一直留存於季羨林的心中,他回國後也肩負起了文人的使命,並寫下了一本回憶錄。

書中頻頻提及這個德國的女子,很多人都不禁好奇起來,這個能讓季老惦念不已的人,會是一個怎樣的女孩子?

現在又過得如何了呢?她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能讓季羨林先生記了一生呢?

許多讀者都以為,時過境遷,這幾十年來兩人從未有過音信和聯繫,只怕那個異國女子並不記得這份情感,現在早已嫁作他人婦了。

可出乎意料的是,伊姆加德一輩子都沒有再嫁人,她心心念念的人都是季羨林,並願意為了他,毫無怨言地搭上自己的一輩子。這份執念,令無數人感慨不已,這樣做真的值得嗎?

伊姆加德早已對季羨林情深入骨,那個年代沒有發達的通訊設施,兩個人的分別很可能這一輩子都會再無見面之日。

但伊姆加德始終等候著季羨林,想等到他回來的那一天,這一等就是六十年,期間二人沒有任何聯繫,甚至連一封信都不曾有。

但伊姆加德卻無怨無悔,因為季羨林值得她這樣做。

哪怕是一生都無法得到,只是在平日裡念一下,伊姆加德都會覺得滿足不已,遇見季羨林,仿佛就是上天給她的饋贈,這份痴心的等候,是她心甘情願的。

相關焦點

  • 她是最痴情的德國女孩,為等中國男友,守著打字機60年,終身未嫁
    愛情,從來都是不講道理的,也是毫無「公平」可言的,今天故事裡的女主人公,終身未嫁,獨自一人在德國守著一臺冰冷的打字機,她知道自己永遠也等不到他了;他是年少有為的才子,在德國與她邂逅,但家中早已有了結髮妻子,他必須離開她回到妻子身邊。
  • 德國的初戀女友,終生未嫁,一生痴痴的等著季羨林歸來
    季羨林的《留德十年》出版時,就披露出了季羨林在得過一段純情愛情,這個女主角的名字叫做伊姆加德,而季羨林,只是作為一個過客,卻改變了她的一生。在我們以前的五六十年,就已經有了「留學熱」,一般能夠出國深造一般,然後再回來,就是給自己鍍上了一層的「金」。
  • 季羨林:妻子「偷梁換柱」,戀人等他六十年,兒子晚年與他和解
    01他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是國際著名的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精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是僅有的精於吐火羅文的幾位學者之一,是當之無愧的國學大師、學界泰鬥,被譽為「國寶」。是的,他就是季羨林。
  • 季羨林:一個在80多歲才厚積薄發的北大教師,精通吐火羅文和梵文
    1935年,24歲的季羨林在德國開始學習梵文。梵文難澀複雜,學習者為數不多。而他則認為學問不分冷熱,只有學好了就一定有用。然而,刻苦好學的季羨林,很快被吐火羅文權威的教授西克所賞識,並認為他才是繼承自己苦研畢生學問的接班人,將其所學傾囊相授。
  • 比季羨林小說好看的,是季羨林的日記,女人看了會害羞
    文丨史筆如鋼(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近代文學一般是指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的文學,即是中國現代化孕育期的文學。近代文學反映了中國文學告別了傳統,重塑現代的特殊精神追求。
  • 德國少女含淚表白季羨林,他咬牙拒絕,回國和半文盲糟妻相守65年
    我們大多數人知道「季羨林」是通過語文課本上的課文,知道他是文壇大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學者卻在生命最後關頭口述的作品中談及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初戀,德國女孩伊姆加德,兩人在德國日久生情,情不自禁的陷入熱戀,但出於對家庭的責任最終與她分開。
  • 季羨林:民國最後的大師,卻自稱是個普通人
    但是季羨林卻並非如此,他說:「我一生都是靠運氣,運氣一開始,就是我作為一個男孩出生的。1911年8月6日,季羨林生於山東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貧困。由於叔伯都沒有兒子,家裡只有他一個人,所以有機會得到叔父的資助,到濟南城裡去讀書。但他從小就不是學霸,頂多算是中上水平,因為珠算打得不好,還挨了老師的板子。
  • 中國傳統文化大師季羨林,精通12種民族語言,被兒子評為失敗者
    出生於季羨林是山東聊城人,他是中國著名的中國傳統文化大師,他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也是北京大學終身教授。如果僅用國學大師的一句話來概括,其中有些還不夠詳細,無法體現季羨林和影響力的偉大成就。總之,他是文學、語言學、漢學、佛教、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等方面的大師。
  • 季羨林配得上「國學大師」稱號?實際上他的學術貢獻在於語言學
    在當今學界,若論起學問,季羨林(1911年——2009年)絕對稱得上是最有分量的著名學者之一,從語言學、翻譯、佛學、歷史學,再到文學、國學和教育,跟人文學科有關的許多領域,他多有涉獵,並且成就斐然,著作等身,當今學界能跟他相提並論的學者,確實寥寥無幾。
  • 季羨林一生多災多病,卻活到了98歲,他奉行的是「三不」養生之道
    說起季羨林先生,腦海中最先浮現的,便是專屬於他的各種標籤:學界泰鬥、國學大師、國寶。另外,季老先生精通12國語言,晚年時,還將2億私人財產盡數捐給北京大學,「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有的人一輩子頂別人幾輩子,不過對季老先生而言,他的一生,卻不是僅僅幾個人能趕得上的。
  • 季羨林的收藏趣事 30元買五幅白石圖
    原標題:季羨林的收藏趣事季羨林的弟子錢文忠透露,季羨林先生是個大收藏家。然而,與作為一位大學者的名聲相比,作為大收藏家的季羨林先生,就幾乎不為外界所知了。30元五幅白石圖季羨林有意識的收藏開始於1949年之後,特別是上世紀50年代的建國初期。
  • 季羨林故居被盜案嫌疑犯取保期已滿 始終不認罪
    案情 被告人始終不認罪  2009年12月16日,季羨林唯一的兒子季承報案稱,北京大學朗潤園13號公寓季羨林舊居被盜。  五天後,海澱警方通報稱,嫌疑人季羨林的管家方鹹如、季羨林秘書李玉潔的乾女兒王如被刑事拘留。
  • 國學大師季羨林是山東臨清人,精通12國語言,還會古老的吐火羅文
    在古運河畔,臨清人建起一座紀念館,來寄託一代大師季羨林的思念,館裡的收藏記錄著他輝煌的一生。1911年,季羨林在這裡出生,他從小看著運河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接受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信息。受此影響,他的眼界極為開闊,對世界始終保持著好奇心。少年時代,他一邊學習傳統文化,一邊開始學習英語,接觸西方文化。
  • 應該如何理解季羨林的絕大多數人「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
    人的一生有無意義和價值,是人生的重要話題。曾經被譽為「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而他本人卻再三推辭的季羨林先生,關於這個話題有過專門的論述,他說:「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有人說季先生的這種說法是欠妥的,果真如此嗎?
  • 線教平:「季羨林也不愛考試」的本意是什麼?
    近日,一篇名為《「考他娘的什麼東西」,大師季羨林也曾煩透了大學考試》的文章,被媒體報導並轉載:「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媽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洩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麼東西?」對這篇年輕時的季羨林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日記所記錄的對考試的態度,網民紛紛示贊同。
  • 還原更接地氣的季羨林:我愛天下一切狗,一字一句見真純
    這個大家從小就耳熟能詳的故事,主人公,是著名的北京大學副校長、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的著名東方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季先生的學術造詣和成就毋庸置疑,著名的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北京大學唯一的終身教授。
  • 尋訪近代名人不為人知的一面,季羨林和胡適的日記,值得好好研讀
    一、國學大師季羨林。 我70年前不是聖人,今天不是聖人,將來也不會是聖人。這是季羨林老爺子非常坦誠的話。在大眾的印象裡,季羨林老先生是個不苟言笑的老學究,是個治學嚴謹的國學大師。
  • 季羨林和胡適之的日記有意思
    一、國學大師季羨林。我70年前不是聖人,今天不是聖人,將來也不會是聖人。這是季羨林老爺子非常坦誠的話。在大眾的印象裡,季羨林老先生是個不苟言笑的老學究,是個治學嚴謹的國學大師。可季羨林老爺子也是一個平凡的人,從他的日記當中,其實我們就能感受到,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 季羨林:太祖太宗那套英雄史觀不是歷史的真相
    【口述時間】2009年2月7日下午3:00-4:30  季羨林:現在範老(范文瀾)的《中國通史》,應該說是過時了。過時的原因,就在於這本書對佛教破口大罵,而且是從《中國通史簡編》裡面專門弄出一本,專門罵佛教。我不是佛教信徒,但我認為,不能這樣做學問。此外,我們的歷史觀,還停留在這個太祖、那個太宗的那一套英雄史觀上,那不是歷史的真相。
  • 季羨林:大象無形,心懷天下
    京華羈旅,求師訪友,後來,經鄧廣銘、王嶽川先生的介紹,1996年5月,我登門拜訪了著名梵文學家、中國東方學的奠基人——季羨林老先生,希望為季老拍攝一組照片,向季老求證和探求攝影藝術的更高境界。以季老這樣學界耆宿的身份,對當時不名一文的我完全可以拒之門外,但季老在事務繁忙中抽空接待了我,給我這個風塵僕僕的「京漂」採風人以禮遇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