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季羨林是山東臨清人,精通12國語言,還會古老的吐火羅文

2020-12-24 懶遊的故事

1400多年前,隋煬帝楊廣開挖大運河,連通中國南北的水運大動脈形成,山東臨清成為了一座運河城市。到了明代,臨清曾與蘇杭齊名。

清中葉以後,南北海運興起,津浦鐵路通車,大運河的交通大動脈功能弱化,因運河而繁盛幾百年的臨清水退船隱,不復往日輝煌。鬧市的喧囂在古城漸漸沉寂,但翰墨書香卻始終飄散在一處處幽靜的院落。

在古運河畔,臨清人建起一座紀念館,來寄託一代大師季羨林的思念,館裡的收藏記錄著他輝煌的一生。

1911年,季羨林在這裡出生,他從小看著運河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接受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信息。受此影響,他的眼界極為開闊,對世界始終保持著好奇心。少年時代,他一邊學習傳統文化,一邊開始學習英語,接觸西方文化。

讀中學時,季羨林遇到了一位非常有耐心的英文教師鄭又橋。他上課時,交給季羨林一個特別的學習方法。中國人初學英語的時候,容易犯一個毛病,就是拿漢語的思維來堆英語單詞,把它堆成句子。季羨林因為剛學,他也難免走這個路子。但鄭老師不簡單地說哪一點做得不對,而他把季羨林的英文作文,用英語的思維重寫一遍,拿來給他看。季羨林一看,恍然大悟。

得益於從小的練習,「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學術方法,始終貫穿著季羨林的一生。長大成人後,他求學於國外,精通多國語言,能閱讀俄文、法文,尤其精於古老的吐火羅文。季羨林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終成一代大師。而他海納百川的治學精神,與運河包容萬物的特質,也是一脈相承的。

季羨林先生的學生談到,學了一門外語,就等於打開了一扇窗戶,能看到窗戶外面很美妙的風景。他一開,就開了若干扇的窗戶,所以他的視野就比一般的學者要廣得多。

對於家鄉,季羨林充滿著感情,他曾這樣描述自己的家鄉,「文人學子,達官貴人,販夫走卒,趕考舉子,只要從南方進京,幾乎無不通過臨清。遙想當年舟舶星聚,帆影雲展,廛撲地,歌吹沸天,車水馬龍,商賈聯翩,景象何等繁華動人」。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大師季羨林,精通12種民族語言,被兒子評為失敗者
    出生於季羨林是山東聊城人,他是中國著名的中國傳統文化大師,他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也是北京大學終身教授。如果僅用國學大師的一句話來概括,其中有些還不夠詳細,無法體現季羨林和影響力的偉大成就。總之,他是文學、語言學、漢學、佛教、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等方面的大師。
  • 季羨林:一個在80多歲才厚積薄發的北大教師,精通吐火羅文和梵文
    人們開始熱衷於討論一位默默無聞了60多年的老教師到底是不是大師?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很難再找到像季羨林這樣做學問的人,在維繫著些許關於知識分子的記憶。2003年的冬天,92歲的季羨林住進北京301醫院,從此就再也沒有回過家。在病房的5年多時間裡,他依然每天6點起床讀書,筆耕不輟。並在病床上,完成了《病榻雜記》一書。
  • 季羨林配得上「國學大師」稱號?實際上他的學術貢獻在於語言學
    不可否認,國學是一套完整而豐厚的文化學術體系。一生深居簡出、苦心孤詣,能在這個體系裡掌握了多種學問,有很深造詣,並且德才兼備的人,方可被戴上「國學大師」的桂冠。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季羨林是以語言學家的身份著稱於世的,他精通漢語、德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吐火羅語、南斯拉夫語、梵語等12種語言,是當代不多見的語言學天才。能掌握這麼多語言,源於他在20歲就考取了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大學四年主修德語,課餘時間一邊堅持用德語寫作,一邊翻譯德語作品。
  • 季羨林採訪回顧二:破解神秘文字,與消失千年的族群不期而遇
    背景提要:2007年,我任職於山東衛視《數風流人物》欄目。作為編導,採訪拍攝並製作了三集人物紀錄片《布衣鴻儒·季羨林》。那一年,季先生96歲。如今,斯人遠去,但季先生就像我心中的錨,讓一顆被時代的洶湧大潮裹挾的心,由動蕩回歸平靜。重拾記憶,分享過往,願每個人都能錨定,屬於自己的方向。
  • 比季羨林小說好看的,是季羨林的日記,女人看了會害羞
    說起近代的文學泰鬥,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是魯迅、老舍、巴金以及朱自清等著名的文學偉人,不過今天我們要講的卻是文學界的另一個泰鬥——季羨林先生。文學界泰鬥季羨林季羨林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康莊鎮官莊的一個農民家庭當中,六歲以前在清平隨馬景恭老師識字,12歲的時候便離家去濟南投奔叔父,並且正式進入私塾讀書,在業餘的時間,季羨林開始接觸英文。
  • 近現代10位國學大師的書法!
    國學大師是指這樣一種人,他們學貫中西,尤其對中國傳統學術文化有著極深的造詣。能稱得上「大師」的人,在品格和氣節上也都是「過關」的。
  • 季羨林:民國最後的大師,卻自稱是個普通人
    提及季羨林先生,大家都會說他是國學大師,但具體的偉大之處,也許沒幾個人能說清楚。為了介紹他,倒也能說出那幾個著名的作品,到底還是太「正式」了。季羨林先生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吧。#01:「大師」也是一個不愛學習的皮孩子按照一般劇情發展,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從童年時代起就已開始顯露出超凡的才能,具有極高的天賦,成績優異。但是季羨林卻並非如此,他說:「我一生都是靠運氣,運氣一開始,就是我作為一個男孩出生的。1911年8月6日,季羨林生於山東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貧困。
  • 十位近現代國學大師書法精品
    編者按:國學大師是指這樣一種人,他們學貫中西
  • 中國歷史上那些語言大神
    所謂的語言天才,就是他們很容易找到學習語言的竅門,這個竅門就是一層紙,一捅就穿了,所謂大道至簡。語言看起來紛繁複雜,但背後潛藏的規律其實很簡單。 玄奘 玄奘,佛學大師,唯識宗開創人,佛經翻譯家、旅行家,中印文化交流使者。
  • 德國少女含淚表白季羨林,他咬牙拒絕,回國和半文盲糟妻相守65年
    我們大多數人知道「季羨林」是通過語文課本上的課文,知道他是文壇大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學者卻在生命最後關頭口述的作品中談及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初戀,德國女孩伊姆加德,兩人在德國日久生情,情不自禁的陷入熱戀,但出於對家庭的責任最終與她分開。
  • 還原更接地氣的季羨林:我愛天下一切狗,一字一句見真純
    大多數人在2009年,季先生辭世的時候,颳起一陣悼念的熱潮。即使並不清楚季先生到底有何學術成就,大家最起碼的認知,是國學大師。但其實,除了張冠李戴,將很多勵志的名人名言,誤傳為季先生的語錄外,大家更多是在以神話的崇拜目光,以及外界對先生的讚譽,來認識他。
  • 吐火羅研究學術史簡介
    標誌性事件為兩人在 1908 年發表於《普魯士科學院會議報告》 (德文:Sitzungsberichte der Preuss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 上名為《吐火羅語,印度-斯基泰人的語言 — 關於一門目前為止還未知的印度日耳曼文學語言的初步評註》 (德文:Tocharisch, die Spracheder Indoskythen.
  • 季羨林的一首詠泰山詩,通篇大氣磅礴值得一讀,不愧是國寶級文人
    季羨林,一個響噹噹的名字。在「響噹噹」之前,筆者沒有加領域,似乎不太符合我說話嚴謹的風格,這是因為確實不知該怎麼加。季老身上的頭銜實在太多,精通的領域也太多,語言學、文學、國學、佛法、史學、教育學他都懂,所以有人給他安了一個頭銜叫:東方學大師。可是這樣說,其實也不能完全涵蓋其所學,季老精通漢語、梵語、阿拉伯語、法語、俄語等12種語言。更令人佩服的是,就連原始印歐人的吐火羅語他也會,他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 季羨林:妻子「偷梁換柱」,戀人等他六十年,兒子晚年與他和解
    01他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是國際著名的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精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是僅有的精於吐火羅文的幾位學者之一,是當之無愧的國學大師、學界泰鬥,被譽為「國寶」。是的,他就是季羨林。
  • 國學大師陳寅恪到底有多牛?梁啓超是他粉絲,季羨林是他學生
    在大師井噴的民國時期,有這樣一個人,他學貫中西,博古通今,學識之淵博,令無數大師折服,堪稱大師中的大師。一代大儒梁啓超先生曾公開稱:「他的學問勝過我。國學大師吳宓教授認為他「最為學博識精」。而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更是他的鐵桿粉絲,說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 天山曾有一種絕跡千年的神秘語言,想要全部解讀,現在還不可能
    在我國的天山腳下,曾出現過一種非常神秘的語言,相傳它已經絕跡了1000多年,世界上認識該語言的專家數量,不超過10位,而其中就包括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季羨林。這種神秘的語言究竟是什麼?直至後來,德國語言學家對這些文稿進行了研究,最終才確定,文稿上的文字都是「吐火羅文」。吐火羅文是一種原始印歐語中的一種獨立語言,該語言共分為兩種方言,即吐火羅文A與吐火羅文B,語言內部的字母樣式,屬於中亞婆羅米斜體字母,存在時間大概在公元6—8世紀左右。不過由於某種特殊的原因,吐火羅文最終徹底失傳,成為了歷史中最神秘的語言之一。
  • 季羨林一生多災多病,卻活到了98歲,他奉行的是「三不」養生之道
    說起季羨林先生,腦海中最先浮現的,便是專屬於他的各種標籤:學界泰鬥、國學大師、國寶。另外,季老先生精通12國語言,晚年時,還將2億私人財產盡數捐給北京大學,「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有的人一輩子頂別人幾輩子,不過對季老先生而言,他的一生,卻不是僅僅幾個人能趕得上的。
  • 大月氏和吐火羅
    (封面圖為影視劇《漢武大帝》中的大月氏女王,當時還不存在貴霜帝國)傳統上認為的月氏=吐火羅,是錯誤的。沒有被文獻記載遷入時間,僅僅是在張騫通西域後忽然發現的。就是南疆綠洲上,居然有不少定居農耕的小城邦,這些城邦的居民使用吐火羅語的兩種方言,一種是焉耆語,一種是龜茲語。他們的文獻,也是僅存的吐火羅文獻。可以說,他們算是最靠譜的吐火羅人。然後,吐火羅民族的終結者,月氏出現了。月氏起源於哪裡,不知道,但他們是屬於西戎集團的,語言和羌人相同,屬於古代羌族集團。
  • 精一至善:精一齋推薦中國百年國學人物
    古今、新舊、中西各種思潮相互激蕩,無數的士人學子,懷揣家國理想,在時代浪潮的激蕩中,尋找理想的出路與生命的歸宿。百年國學人物·江陰繆荃孫(1844-1919)百年國學人物·常州劉樹屏(1857-1917)百年國學人物·太倉唐文治(1865-1954)百年國學人物·紹興蔡元培(1868-1940)百年國學人物·天津張伯苓(1876-1951)百年國學人物·江陰劉半農(1891-1934)百年國學人物·天津趙元任(1892-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