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教平:「季羨林也不愛考試」的本意是什麼?

2021-01-11 人民網

近日,一篇名為《「考他娘的什麼東西」,大師季羨林也曾煩透了大學考試》的文章,被媒體報導並轉載:「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媽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洩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麼東西?」對這篇年輕時的季羨林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日記所記錄的對考試的態度,網民紛紛示贊同。

在這個學霸、學神、學弱、學渣等各種標籤橫行天下的期末考試來臨之際,網民們的態度也不足為怪。許多人認為:你看,連大師季羨林都這麼討厭考試,說明考試制度一點都不好,最好取消算了。可是,季羨林的本意是這樣的嗎?

經查,這段文字出字《清華園日記》,是季羨林21到23歲在清華園生活學習的「青春記錄」。日記出版時,編輯曾提出「做適當刪減」,季羨林的意見則是「一字不改」。並在後記中寫道:「我考慮了一下,決定不刪,一仍其舊,一句話也沒有刪。我七十年前不是聖人,今天不是聖人,將來也不會成為聖人。我不想到孔廟裡去陪著吃冷豬肉。我把自己活脫脫地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

大師敢於向大眾展示真實的自己,這種果敢、樸素、誠實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媒體在報導或轉載的時候,顯然對「考他娘的什麼東西」這一內容過於誇大其詞,而忽略了大師展露自己真性情的「本意」,事實上,儘管在考試制度或考試方式不盡完善的前提下,季羨林依然還是經過自己的努力,通過數次「考試」,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學術夢想,還成為了令人敬仰的大師。

可見,真正的問題不在日記而在媒體。實際上,正是媒體片面地對大師的日記內容斷章取義和狹隘、偏激的解讀,才是造成不良輿論導向的罪魁禍首,而這正是當下眾多媒介的毛病並需要認真反思的地方。作為媒體,本應弘揚社會公平正義而不是為了單純迎合大眾的獵奇心理而譁眾取寵,本應自覺擔起社會責任和良知道義而非置對教育和學校風氣造成不良後果於不顧。

當然,當下我們的教育以及考試制度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但至少,這種制度在當今還是相對公平、相對科學的一種選拔和評價方法,一棒子打死固然容易,但能否找到更好的替代之方呢?如果只是一味地「破」而沒有「立」,甚至只製造「敵意」,既不利於現有教育、考試制度的改進,也無助於當事者——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及教育大環境。

任何制度的完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考試制度也不例外。當下,最要緊的是要用理性、積極的態度去對待進完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偏激、不理性的吐槽。而在現有教育、考試制度的穩步改進上,需要媒體、政府、社會以及個人等多方合心合力。

相關焦點

  • 比季羨林小說好看的,是季羨林的日記,女人看了會害羞
    說起近代的文學泰鬥,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是魯迅、老舍、巴金以及朱自清等著名的文學偉人,不過今天我們要講的卻是文學界的另一個泰鬥——季羨林先生。文學界泰鬥季羨林季羨林1911年8月6日出生於山東省清平縣康莊鎮官莊的一個農民家庭當中,六歲以前在清平隨馬景恭老師識字,12歲的時候便離家去濟南投奔叔父,並且正式進入私塾讀書,在業餘的時間,季羨林開始接觸英文。
  • 季羨林:民國最後的大師,卻自稱是個普通人
    #01:「大師」也是一個不愛學習的皮孩子按照一般劇情發展,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從童年時代起就已開始顯露出超凡的才能,具有極高的天賦,成績優異。但是季羨林卻並非如此,他說:「我一生都是靠運氣,運氣一開始,就是我作為一個男孩出生的。1911年8月6日,季羨林生於山東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貧困。
  • 德國女孩愛上季羨林,一生痴情,苦等季羨林60年,終身未嫁
    「一生一世一雙人,爭教人兩處銷魂」,愛情是人世間美好且熾熱的一種情感,古往今來,為愛所重生的人數不勝數。但與此同時,愛情也充斥著遺憾與痛苦,愛而不得,痛失所愛的折磨也時而牽絆著古今痴兒女。在我們看來,一生一世為一人所痴情的愛情多發生在含蓄內斂的東方國度。
  • 尋訪近代名人不為人知的一面,季羨林和胡適的日記,值得好好研讀
    不過反過來一想,那個時候的季羨林才22歲,正是富有青春活力的時候,這個時候他不想這些,還能想些什麼呢? 一大半都不在屋裡。」嘿嘿,季老爺子也是個春心未泯的好少年嘛! 1934年3月13日:「沒作什麼有意義的事,娘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洩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麼東西?」
  • 季羨林和胡適之的日記有意思
    不過反過來一想,那個時候的季羨林才22歲,正是富有青春活力的時候,這個時候他不想這些,還能想些什麼呢?1933年4月29日:「因為女生宿舍開放,特別去看了一遍。一大半都不在屋裡。」嘿嘿,季老爺子也是個春心未泯的好少年嘛!
  • 德國的初戀女友,終生未嫁,一生痴痴的等著季羨林歸來
    ——盧梭什麼叫愛情啊?每個人對於自己的那份真情的定義是不同的,有的人覺得轟轟烈烈才對,有的人覺得長相廝守是正確的,有的人即使沒有過任何的山盟海誓,僅僅是擦身而過,這段真情實意卻能一直留在自己的心目中。季羨林的《留德十年》出版時,就披露出了季羨林在得過一段純情愛情,這個女主角的名字叫做伊姆加德,而季羨林,只是作為一個過客,卻改變了她的一生。
  • 季羨林:妻子「偷梁換柱」,戀人等他六十年,兒子晚年與他和解
    但當時的叔叔並不發達,也不知道侄子已經有了意中人。再加上季羨林貌不出眾,鄉土氣未消,當季家求親時,偏心眼的彭二大娘將親生女兒「荷姐」嫁給了殷實富戶子弟劉少言,而把自幼喪母的三姐彭德華嫁給了季羨林。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的彭德華比季羨林大四歲,二人毫無共同語言。彭德華長相雖然不及二姐和四姐,但端莊耐看,是個敦厚樸實、善良柔順的女孩。
  • 還原更接地氣的季羨林:我愛天下一切狗,一字一句見真純
    這本《我愛天下一切狗》,精選季羨林散文中最深情的42篇文章,是我們可以用他的文字和思想,去重新認識這位有血有肉、多情且深情的大家的契機。「我愛天下一切狗」,源自於先生一篇隨筆散文的題目,看似摸不著頭腦,實際上傳達他愛天下一切有情眾生。
  • 德國少女含淚表白季羨林,他咬牙拒絕,回國和半文盲糟妻相守65年
    季羨林早年留學國外,精通多國語言,尤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後人評價他「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被譽為「國學泰鬥」。但是他最為人所了解的則是坊間盛傳的《清華園日記》,這本日記不像出自一代國學大師之手,倒像小流氓和憤青的日常碎碎念。
  • 季羨林一生多災多病,卻活到了98歲,他奉行的是「三不」養生之道
    然而,季羨林的身體卻不太好,高強度的學習對他來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意外的是,患癌之後的季羨林並沒有喪失對生活的渴望,在人生中最後的那段日子,他每天仍伏在書案前,一筆一划地寫著什麼,衰老不能阻止他,病魔也不能使他屈服。就這樣,季羨林一直活到了98歲才與世長辭,當被人問及養生秘訣時,他如此答道:「我奉行的是『三不』養生之道,即不鍛鍊,不挑食,不嘀咕。」
  • 季羨林故居被盜案嫌疑犯取保期已滿 始終不認罪
    案情 被告人始終不認罪  2009年12月16日,季羨林唯一的兒子季承報案稱,北京大學朗潤園13號公寓季羨林舊居被盜。  五天後,海澱警方通報稱,嫌疑人季羨林的管家方鹹如、季羨林秘書李玉潔的乾女兒王如被刑事拘留。
  • 季羨林配得上「國學大師」稱號?實際上他的學術貢獻在於語言學
    如,近一百年來,王國維、章太炎、梁啓超、胡適、蔡元培、馮友蘭等人,在各自的學術領域都是開宗立派的人物,他們通過觸類旁通,熔古鑄今,打通了不同學問之間的界限,創造出許多耀眼的學術高峰,他們被公認為國學大師,沒有什麼異議。
  • 季羨林的收藏趣事 30元買五幅白石圖
    原標題:季羨林的收藏趣事季羨林的弟子錢文忠透露,季羨林先生是個大收藏家。然而,與作為一位大學者的名聲相比,作為大收藏家的季羨林先生,就幾乎不為外界所知了。30元五幅白石圖季羨林有意識的收藏開始於1949年之後,特別是上世紀50年代的建國初期。
  • 季羨林:太祖太宗那套英雄史觀不是歷史的真相
    季羨林:範老的那一本還流行嗎?  蔡德貴:範老的那一本不太流行了。  季羨林:嗯。我給白壽彝寫過《法顯》的文章,是白壽彝出的題目。  蔡德貴:對佛教破口大罵,基本沒有市場了,佛教罵不倒了。估計年輕人對范文瀾的名字也不知道了。  ……  季羨林:關於「歷史的真相」,我還要補充說一點。
  • 中國傳統文化大師季羨林,精通12種民族語言,被兒子評為失敗者
    出生於季羨林是山東聊城人,他是中國著名的中國傳統文化大師,他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也是北京大學終身教授。如果僅用國學大師的一句話來概括,其中有些還不夠詳細,無法體現季羨林和影響力的偉大成就。總之,他是文學、語言學、漢學、佛教、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等方面的大師。
  • 季羨林:一個在80多歲才厚積薄發的北大教師,精通吐火羅文和梵文
    小編記得是2000年上下,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也不知道始於什麼時候?人們開始熱衷於討論一位默默無聞了60多年的老教師到底是不是大師?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很難再找到像季羨林這樣做學問的人,在維繫著些許關於知識分子的記憶。2003年的冬天,92歲的季羨林住進北京301醫院,從此就再也沒有回過家。
  • 季羨林的謙虛,一般人真的學不來!
    我們社會的確需要善良,但不要把自己的善良給了不值得的人,請讓蒙塵的良知散發光芒。今日,人生北鬥繼續為大家講講好人品標準之五——謙虛。魯迅說:「哪裡有什麼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了。」說到謙遜之人,文學大豪季羨林先生絕對可以擔當此名。季羨林先生的「三辭」桂冠無不體現他的謙卑之德。季老說:「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勝於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佔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  為此,我在這裡昭告天下:請從我頭頂上把『國學大師』的桂冠摘下來。
  • 變裝癖雍正,大腿控季羨林,偽直男魯迅,這些男同學的私生活竟比他們的作品精彩10000倍!
    愛換裝!的小公主!:「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這句話傳的太廣泛,以至於點娘語文考試填空:曾經滄海難為水,___________點娘愣是想了半天都沒想到鴨蛋以外的答案。門衛發現,走過來問:「你幹什麼?」他大概以為我在埋定時炸彈。說完季羨林和汪曾祺,我們再來說一個大家更熟悉的:魯迅拜他所賜,從小到大我們見過多少次這句話:
  • 唯一中文全本季羨林譯著《五卷書》正式出版
    作 者:季羨林 譯著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書 號:978-7-229-11040-6   作者簡介  季羨林,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季羨林全集》(30卷)等。  內容簡介  修身、齊家、治國法則 為人、處世、交友智慧,  古代印度皇室必讀書 風靡世界逾千年之久  多達五十多個翻譯語種 影響遍布全球  季羨林先生高度讚譽 首譯中文全本  這是一部徵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話集。
  • 國學大師季羨林是山東臨清人,精通12國語言,還會古老的吐火羅文
    在古運河畔,臨清人建起一座紀念館,來寄託一代大師季羨林的思念,館裡的收藏記錄著他輝煌的一生。1911年,季羨林在這裡出生,他從小看著運河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接受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信息。受此影響,他的眼界極為開闊,對世界始終保持著好奇心。少年時代,他一邊學習傳統文化,一邊開始學習英語,接觸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