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籍紅學專家孫遜病逝,曾作為最年輕學者參加文化部《紅樓夢》校注小組

2021-03-01 新長江文學

紅學專家孫遜,江蘇丹陽辛巷裡人。民盟成員。1965年畢業於江蘇師範學院中文系。歷任上海師範大學教師、文學系研究所所長,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民盟第七、八、九屆中央委員。著有專著《紅樓夢與-》(合作)、《董西廂和王西廂》、《明清小說論稿》、《中國古典小說美學資料匯粹》、《紅樓夢探究》、《古典小說精華選析》、《-概說》、《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論稿》等。專著《紅樓夢脂評初探》獲上海市首屆哲學社科著作獎,《明清小說叢稿》獲上海市第二屆哲學社科著作三等獎,《釋道「轉世」「謫世」觀念與中國古代小說結構》獲上海市第三屆哲學社科論文三等獎。       丹陽籍紅學專家孫遜病逝,
               曾作為最年輕學者
      參加文化部《紅樓夢》校注小組
作者:邵嶺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紅樓夢學會原副會長孫遜11日上午因病去世,時年76歲。消息傳開之後,在我國紅學界和古典文學界引起極大反響。

一方面,作為新時期紅學研究的開創者之一,他的病逝被視為紅學界和古典文學界的重大損失;另一方面,在很多學者看來,他所代表的一代學人的治學方法與治學態度,迫切地需要得到傳承。

正如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張慶善所說:對於他們這一輩學者來說,文章千古事,治學亦是人生大事國家大事,因此傾注了極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學術成就:紅學界承上啟下的人物

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張慶善說,作為和馮其庸、李希凡等大家共同開創了新時期紅學研究的學者,孫遜在紅學界無疑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1975年,剛剛31歲的孫遜被借調至北京,參加文化部組建的《紅樓夢》校勘注釋小組,直接跟隨文史大家馮其庸和李希凡,對當時能搜集到的各種《紅樓夢》珍貴版本的影印本進行閱讀和比勘。成立該小組的目的,一言概之,就是改變長期以來《紅樓夢》通行本是以程乙本為底本的問題,其成果直接催生了之後通行全國、至今為止發行量最大的人文版《紅樓夢》(新校注本)。然而,具體如何改變,牽扯到的學術關卡甚多。孫遜曾經在文章裡這樣回憶馮、李二人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他倆學有專攻,配合得特別默契:馮先生精於版本校勘,具體負責確定底本和參校本,以及撰寫有關校勘凡例;希凡老師擅長理論分析,對早期脂本和程本的高下優劣洞若觀火,一語中的。」

這一段經歷對孫遜本人的治學產生了很大影響。1981年,他以37歲的年紀出版《紅樓夢脂評初探》,一舉成名。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詹丹告訴記者,在該書出版之前,學術界只是把脂硯齋等人對《紅樓夢》的評語作為史料來看待和使用,孫遜卻獨樹一幟,從美學角度對其進行研究。孫遜因為該書直接從講師破格晉升為教授,時至今日,該書仍被視為新時期紅學領域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孫遜曾經說過,馮其庸最讓他敬佩的一點是,除了紅學,在戲曲學、西域學和古代文學研究方面同樣成就卓著。而這也成為孫遜本人的治學追求。他長於紅學卻不囿於紅學,不斷開拓新的學術領地,在中國古代小說與都市文化、域外漢文小說與中國古代小說西譯等領域,他都是開風氣之先者。在學科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多的學者滿足於書齋式治學的當下,孫遜所代表的,是屬於他那一代學人、而今急需得到傳承的治學方法和態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潘建國曾經拜師孫遜門下。他告訴記者,域外漢文小說研究這一塊現在已成為國際學術界熱點,但是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國內還少有人注意到,孫遜當時就提出了出版東亞漢文小說集成的宏大學術構想,可以說是開拓了中國大陸對東亞漢文小說研究的新領域。在他的直接推動下,該系列的越南卷已經出版,韓國卷將於明年上半年出版,日本卷的前期工作也已經在開展中。詹丹向記者表示,以前國內學界多關注近代的西學東漸現象,比較忽視中國文化對海外的影響,孫遜的研究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補白。

不少學界同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強調,這種對於新領域的敏感,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對於跨學科甚至跨語種研究方法的重視。詹丹告訴記者,孫遜在擔任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期間,曾要求中文系開設雙語種課程,當時校內外多有不解之聲。但事實證明這一做法對於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增強學生的治學能力是有效的。儘管研究的是故紙堆裡的學問,但孫遜始終保持著對於新鮮事物和文化現象的關注。六年前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熱播時,劇中人都教授的「人生之書」《九雲夢》就引起了孫遜的注意。他當時特別為本報撰文,指出「《九雲夢》這部受到我國深刻影響而創作的漢文小說,今天卻搭車都教授而在我國大行其道,這種文化的外傳和回溯就像水面上交相迴環的漣漪,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對於孫遜的同事和學生來說,他的離開,意味著校園裡的一盞青燈滅了。長久以來,他們早已習慣這個高大的身影每天出現在辦公室,全年無休,風雨無阻。孫遜本人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寫:現在進入了老年,也許更多的就是要咀嚼寂寞和孤獨。不過寂寞和孤獨也並不可怕,你只要適應了,也就自然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成為你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箇中奧妙,就在於不要放棄你的所愛,它會陪伴你排除寂寞,驅走孤獨。而他的所愛,就是讀書寫作,並且只有坐在辦公室,他才能找到讀書寫作的感覺。

在潘建國看來,這是孫遜這一代學人身上的共性,即把學術研究看作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治學生涯曾經被中斷過,因此分外珍惜時間,另一方面則是他們有著對學術的純粹信念,學術已經內化為他們的情感。但如果因此就認為孫遜的學術人生枯燥乏味,那就大錯特錯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顆好古之心,對於傳統文化領域的很多方面都抱有濃厚興趣。他尤其喜歡收藏明清文人翰墨,其中納蘭性德和顧貞觀書扇合冊傾注了他非常多的感情,他常常覺得自己收藏的不僅僅是兩幅書扇,更是古人的精神氣息。而在他的學生眼中,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愛好,他的學術研究被注入了溫度和情懷,是靈動的,甚至是浪漫的。

納蘭性德和顧貞觀書扇合冊

相關焦點

  • 紅學再出發——「2020年中國紅樓夢研究·上海論壇」暨《紅樓夢學刊》作者見面會
    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研究員首先在開場致辭中回憶了自己在1981年參加上海師大召開的紅樓夢研討會的情形。他說,2019年是《紅樓夢學刊》創刊40周年,2021年又是新紅學100周年,到今天為止,新時期的紅學發展已經40多年。在當前社會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我們如何推動紅學發展,推動《紅樓夢》的當代閱讀與傳播,確實是個問題。
  • 高淮生:《昨夜的星辰——紅學書評初集》
    《紅樓夢》譯評的一個「樣板」:林以亮著《紅樓夢西遊記——細評紅樓夢新英譯》9.第一部通俗易懂的脂批研究書:孫遜著《紅樓夢脂評初探》10.為了永遠的紀念:劉廣定編著《王佩璋與紅樓夢:一代才女研紅遺珍》11.紅學資料彙編的新成果:呂啟祥,林東海主編《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彙編》
  • 傳播紅學經典 提高人文素養——走進巴中市紅樓夢學會
    「開口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一句最能點明《紅樓夢》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紅樓夢》自問世以來,從曲解到推崇,從禁書到名著,經過兩個多世紀的洗禮,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人秉燭捧讀,研究《紅樓夢》也自成一門學問——紅學。
  • 周汝昌等 《新解紅樓夢》 01-03
    ,但是,作為紅迷的我們是不是想更加想要了解紅樓夢呢,本期百家講壇做客多位專家學者為您新解紅樓夢,從多位視覺來發下紅樓夢的價值,下面讓我們一起聽聽吧。我國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詩人、書法家,新中國紅學研究第一人,享譽海內外的集大成者,堪為一代紅學大師。有七十多部學術著作問世,其代表作《紅樓夢新證》是紅學史上具有開創和劃時代意義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現當代紅學研究的堅實基礎。2012年5月31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臺灣紅學大師白先勇開紅樓夢講座 一把青女主角現身助陣
    華夏經緯網3月5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清華大學本學期開設白先勇清華文學講座《紅樓夢》,由紅學大師白先勇領銜,廣邀臺灣外多位紅學專家,包括美國史丹佛大學及波士頓大學教授等,從文學、美學、性別、戲劇、現代科技等多元角度賞析《紅樓夢》。
  • 五本紅學經典,五位紅學大家的印章,終於收集齊啦!
    直到今天,《紅樓夢》仍是最受大眾矚目的文學作品之一,而「紅學」也不同於大多數研究學科的「高冷」,而是與大到政治運動,小到生活娛樂都有所關聯——即使在當下,我們也可能聽到街頭閒逛的90後年輕人關於黛玉和寶釵誰更好的分歧;在遠離學院的尋常企業裡,也可能有對於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優劣的論爭……回顧漫長的紅學史,二十世紀的紅學是當之無愧的顯學,名家輩出,著作如林,其中有一些堪稱經典,足以傳世。
  • 敬悼 紅學大家馮其庸去世,曾領銜校注通行版本的《紅樓夢》
    2017年1月22日12時18分,著名文史專家、中國紅樓夢學會顧問、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顧問馮其庸先生在北京逝世
  • 紅樓夢的作者不是曹雪芹?清代學者的筆記有明確記載!
    不過這幾年又有不同的聲音出來,說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寫,但後四十回並非高鶚續,而是高鶚、程偉元整理的,我不知道這些專家都是怎麼考證出來的,我個人並不大相信這個。甚至還有人懷疑過曹雪芹並非紅樓夢的作者,紅樓夢的作者另有其人,像吳梅村、冒闢疆、李漁、洪昇、袁枚等人,都曾被懷疑是紅樓的作者,但至今為止,仍未有令人信服的證據出來,所以各種版本的紅樓夢封面,仍是以曹雪芹作為紅樓夢的作者。
  • 「讀不完的」紅樓夢
    直到今天,從普通大眾到作家學者,為「紅」消得人憔悴者大有人在。        2020年的疫情背景下,仍然有來自天南海北的紅學研究者聚集到江南一座小城市——如皋,圍繞「《紅樓夢》作者究竟是誰?」進行研討,也為這部文學作品的獨特魅力增添了新的註腳。
  • 曾為老版《西遊記》和《紅樓夢》配音的老藝術家——陳阿喜病逝
    8月27日網上爆料老藝術家陳阿喜病逝享年79歲。陳阿喜是中國第一代電視播音員資深配音演員,1981年被載入「中國藝術家辭掉」,1987年被文化部評定為「尖子演員」,1989年載入「古今中外女名人辭典」。
  • 紅樓夢一部文學作品,竟演變為一門學科,在世界上同樣有一例
    而這一次的爭論焦點,主要集中在電視劇《紅樓夢》的結尾部分,與主流認知相差很大。於是,引起很多喜愛紅樓的朋友們強烈的質疑,包括紅學界的專家和學者都不贊成這樣的一個結局。因為,這樣的結局沒有實證依據,完全是導演臆想出來的一個結尾。
  • 看《紅樓夢》為什麼要讀古抄本?聽聽紅學專家怎麼說
    已出版的《紅樓夢》古抄本包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王府本(或稱:蒙古王府本)、戚序本(又稱《戚蓼生序本石頭記》)、俄羅斯藏本(又稱列藏本)、舒序本、夢稿本(又稱楊本、楊藏本)。   這就讓人忍不住好奇了:《紅樓夢》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古抄本?我們為什麼要看這些古抄本?   來聽聽紅學專家怎麼說。
  • 百萬字紅學巨作發布 劉心武:紅學研究永無止境
    新書發布會現場起《紅樓夢》研究,不得不提及作家劉心武,他將紅學研究與小說、散文、建築評論並稱為自己創作上的四棵樹。當年在央視《百家講壇》上「講紅」而轟動全國的劉心武,最近又推出了全五冊百萬字的紅學巨作《劉心武妙品紅樓夢》。
  • 回歸文本讀《紅樓夢》:從蔣勳的《細說紅樓夢》說起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小說中最偉大的一部傑作,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因而,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重要對象,並且形成一門學問:「紅學」。紅樓夢研究源遠流長,雖然在歷史上可以劃分出幾個時期,出現過幾個高潮,但是紅學一直沒有間斷,並且呈現出明顯的歷史特色,其範圍已經覆蓋了全世界,但是主要的陣地仍然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這裡所說的主要是大陸的基本狀況。
  • 《紅樓夢》究竟成書於哪個時代?
    作者:姬健康新紅學百年以來紅學研究者一直圍繞著《紅樓夢》成書於哪個時代爭論不休,以胡適為首的新紅學認為《紅樓夢》成書於乾隆朝中期,而以蔡元培為首的舊紅學認為《紅樓夢》成書於康熙朝。兩個成書時代相差百年,其時代背景大不相同,解讀作品的思想內涵也大相逕庭。
  • 吳宓「紅學」研究資料補述(一)
    不久,王楷元來訪,並代報社約吳宓主編文學類副刊,吳當即應承。 1946年12月9日,吳宓主編的《武漢日報·文學副刊》正式亮相,截止至1947年12月底停刊,共計刊出五十期。吳宓在該刊登載了詩文十餘種,其中四種為《紅樓夢》研究論文,分別為:1946年12月9日第一期的《〈紅樓夢〉之文學價值》(曾載於《流星》1945年1月1日創刊號);1946年12月16日第二期的《〈紅樓夢〉人物評論之一:論紫鵑》(曾載於《成都周刊》1945年3月11日第一期);1946年12月30日第四期的《〈紅樓夢〉之教訓》(曾載於《成都周刊》1945年3月25日第三期);1947年1月6日第五期的
  • 中央民族大學舉辦「《紅樓夢》跨文化研究研討會」
    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吸引了國內外60餘位專家學者及青年學子參加。出席會議開幕儀式並致辭的有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中國語言文學學部主任石亞洲教授,北京曹雪芹學會創會會長胡德平,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院院長鍾進文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院長王衛華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館長劉明新教授。
  • 紅樓夢研究推出最新專著《紅樓夢經書大論》出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編輯出版的紅樓夢研究專著《紅樓夢經書大論》新書發布會暨新書分享會,12月20日在國家圖書館國圖藝術中心舉辦。中國國際紅樓夢研究會會長、著名科學家、紅學專家、《紅樓夢經書大論》主要作者崔耀華先生,中國國際紅樓夢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紅樓夢經書大論》作者之一李墨卿先生親臨分享會,與數十位紅學專家、出版界人士和紅學愛好者齊聚一堂,暢談和分享了《紅樓夢經書大論》一書的創作體會和研究成果。
  • 《紅樓夢》版本介紹(新)
    20世紀50年代作家出版社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也是據「亞東本」印成,故新中國成立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主要是程乙本流傳於世。二十世紀以來,學界對程高本為代表的《紅樓夢》刻印本研究越來越重視,經過胡文彬、曹立波等專家考察,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的程乙本《紅樓夢》是目前已知保存較為完好的初刊本,其版本價值在現存的二十多部程乙本《紅樓夢》中是較高的一部。
  • 溯流紅樓|歐陽健|紅學錄鬼簿:《紅學那些人》讀後
    張義春著《紅學那些人》書影紅學「錄鬼簿」——《紅學那些人》讀後 文/歐陽健 1996年3月底,浙江古籍出版社總編輯蕭欣橋、社長助理陳慶惠來福州參加「小說史叢書」編委會,暇中問我:關於紅學,有什麼好的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