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紅樓夢學會原副會長孫遜11日上午因病去世,時年76歲。消息傳開之後,在我國紅學界和古典文學界引起極大反響。
一方面,作為新時期紅學研究的開創者之一,他的病逝被視為紅學界和古典文學界的重大損失;另一方面,在很多學者看來,他所代表的一代學人的治學方法與治學態度,迫切地需要得到傳承。
正如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張慶善所說:對於他們這一輩學者來說,文章千古事,治學亦是人生大事國家大事,因此傾注了極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學術成就:紅學界承上啟下的人物
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張慶善說,作為和馮其庸、李希凡等大家共同開創了新時期紅學研究的學者,孫遜在紅學界無疑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1975年,剛剛31歲的孫遜被借調至北京,參加文化部組建的《紅樓夢》校勘注釋小組,直接跟隨文史大家馮其庸和李希凡,對當時能搜集到的各種《紅樓夢》珍貴版本的影印本進行閱讀和比勘。成立該小組的目的,一言概之,就是改變長期以來《紅樓夢》通行本是以程乙本為底本的問題,其成果直接催生了之後通行全國、至今為止發行量最大的人文版《紅樓夢》(新校注本)。然而,具體如何改變,牽扯到的學術關卡甚多。孫遜曾經在文章裡這樣回憶馮、李二人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他倆學有專攻,配合得特別默契:馮先生精於版本校勘,具體負責確定底本和參校本,以及撰寫有關校勘凡例;希凡老師擅長理論分析,對早期脂本和程本的高下優劣洞若觀火,一語中的。」
這一段經歷對孫遜本人的治學產生了很大影響。1981年,他以37歲的年紀出版《紅樓夢脂評初探》,一舉成名。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詹丹告訴記者,在該書出版之前,學術界只是把脂硯齋等人對《紅樓夢》的評語作為史料來看待和使用,孫遜卻獨樹一幟,從美學角度對其進行研究。孫遜因為該書直接從講師破格晉升為教授,時至今日,該書仍被視為新時期紅學領域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孫遜曾經說過,馮其庸最讓他敬佩的一點是,除了紅學,在戲曲學、西域學和古代文學研究方面同樣成就卓著。而這也成為孫遜本人的治學追求。他長於紅學卻不囿於紅學,不斷開拓新的學術領地,在中國古代小說與都市文化、域外漢文小說與中國古代小說西譯等領域,他都是開風氣之先者。在學科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多的學者滿足於書齋式治學的當下,孫遜所代表的,是屬於他那一代學人、而今急需得到傳承的治學方法和態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潘建國曾經拜師孫遜門下。他告訴記者,域外漢文小說研究這一塊現在已成為國際學術界熱點,但是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國內還少有人注意到,孫遜當時就提出了出版東亞漢文小說集成的宏大學術構想,可以說是開拓了中國大陸對東亞漢文小說研究的新領域。在他的直接推動下,該系列的越南卷已經出版,韓國卷將於明年上半年出版,日本卷的前期工作也已經在開展中。詹丹向記者表示,以前國內學界多關注近代的西學東漸現象,比較忽視中國文化對海外的影響,孫遜的研究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補白。不少學界同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強調,這種對於新領域的敏感,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對於跨學科甚至跨語種研究方法的重視。詹丹告訴記者,孫遜在擔任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期間,曾要求中文系開設雙語種課程,當時校內外多有不解之聲。但事實證明這一做法對於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增強學生的治學能力是有效的。儘管研究的是故紙堆裡的學問,但孫遜始終保持著對於新鮮事物和文化現象的關注。六年前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熱播時,劇中人都教授的「人生之書」《九雲夢》就引起了孫遜的注意。他當時特別為本報撰文,指出「《九雲夢》這部受到我國深刻影響而創作的漢文小說,今天卻搭車都教授而在我國大行其道,這種文化的外傳和回溯就像水面上交相迴環的漣漪,值得我們好好思考」。對於孫遜的同事和學生來說,他的離開,意味著校園裡的一盞青燈滅了。長久以來,他們早已習慣這個高大的身影每天出現在辦公室,全年無休,風雨無阻。孫遜本人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寫:現在進入了老年,也許更多的就是要咀嚼寂寞和孤獨。不過寂寞和孤獨也並不可怕,你只要適應了,也就自然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成為你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箇中奧妙,就在於不要放棄你的所愛,它會陪伴你排除寂寞,驅走孤獨。而他的所愛,就是讀書寫作,並且只有坐在辦公室,他才能找到讀書寫作的感覺。在潘建國看來,這是孫遜這一代學人身上的共性,即把學術研究看作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治學生涯曾經被中斷過,因此分外珍惜時間,另一方面則是他們有著對學術的純粹信念,學術已經內化為他們的情感。但如果因此就認為孫遜的學術人生枯燥乏味,那就大錯特錯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顆好古之心,對於傳統文化領域的很多方面都抱有濃厚興趣。他尤其喜歡收藏明清文人翰墨,其中納蘭性德和顧貞觀書扇合冊傾注了他非常多的感情,他常常覺得自己收藏的不僅僅是兩幅書扇,更是古人的精神氣息。而在他的學生眼中,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愛好,他的學術研究被注入了溫度和情懷,是靈動的,甚至是浪漫的。納蘭性德和顧貞觀書扇合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