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巫師》到《這是我的戰爭》,這家波蘭遊戲公司不叫CDPR | 杉果遊戲

2021-01-21 杉果遊戲


波蘭,是一個美麗的國家。它地處歐洲中部,東歐、西歐、北歐交界之處,自古就是是歐洲諸國貿易的通商要道,曾經是中歐重要的經濟、政治強國。



這裡的人民既有些西歐人的睿智浪漫,又有些東歐戰鬥民族的狂野率性,經常被人們親切的稱為「ChunLü」。


雖然我們都聽說過波蘭,但多數人對波蘭還是很陌生的。有多陌生?陌生到很多人都不會發現,上面那張圖其實並不是波蘭國旗。


下面這個才是



多數人對波蘭的認識都停留在文藝作品或歷史書中的描述,而現在提到波蘭,很多人也許會想到電子遊戲。


在別人家的大使館忙著宣傳旅遊、留學信息時,波蘭的大使館裡,卻舉行著遊戲展。可見波蘭人自己已經把遊戲當成了重要的文化成就了。



對於遊戲玩家,說到波蘭遊戲就會很自然的想到CD Projekt Red和《巫師》(Witcher)系列。



《巫師》的原著是波蘭著名的奇幻小說,而CDPR的遊戲讓它再一次揚名海外。


CDPR和《巫師》相互成就了彼此,密不可分。但實際上,《巫師》遊戲並不是CDPR的首創。




早在1996年,一款叫Witcher的遊戲就已經在開發中了, 這時CD Projekt RED還不存在(注意區分CDPR和CDP),香港還沒回歸,蔡徐坤還沒有出生。


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這款遊戲的開發商是波蘭遊戲公司Metropolis Software ,由兩個年輕人Grzegorz Miechowski和Adrian Chmielarz創立。

最開始他們只製作點擊式的解謎冒險遊戲。像所有年輕人一樣,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後,他們開始幻想自己的「小目標」了。他們想把自己最喜歡的波蘭小說《Wied·min》變成遊戲。


Adrian Chmielarz與小說的原作者 Andrzej Sapkowsk取得了聯繫,並用在當時看來很可觀的費用取得了版權。Sapkowsk欣然收下了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起初Chmielarz還以為Sapkowsk的沉默是對自己的默許,允許自己隨意創作,後來他才明白,就算他把傑洛特寫成一頭駱駝,Sapkowsk也根本不在乎。自己的遊戲在Sapkowsk老爺子眼中,什麼都不是。



但不論原作者如何看待遊戲,版權已經到手了,遊戲還是得做。為了讓遊戲能在全世界發行,他們需要把波蘭語翻譯成英語,幾經推敲後,他們決定給它一個帥氣的英文譯名——「Witcher」。


這個詞屬於原創,但又能讓人聯想到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世界,因此幾年之後,這個譯名被小說的英文版採納,並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就這樣,Metropolis創造了「巫師」。但Metropolis的「巫師」,也就這樣了。


他們本想把《巫師》做成一款nb的3D動作遊戲,這在當時的技術難度巨大。何況Metropolis只有15個人,除了《巫師》的版權和一腔熱血,就沒剩下什麼了。我們都知道鐵杵磨成針的道理,但誰知道Metropolis這熊孩子還就真從淘寶買了個鐵杵回來。



Metropolis自己也逐漸發現了這個問題,開發不斷碰壁,《巫師》遊戲也因此被逐漸擱置。直到2002年CDPR也買了《巫師》的版權,才另起爐灶製作了我們現在熟知的《巫師》系列。


 

就在CDPR購買了《巫師》版權的同年,Metropolis Software內部發生了不和,Adrian Chmielarz離開了公司,自己創立了 People Can Fly工作室,製作了遊戲《恐懼殺手》(Painkiller)。之後People Can Fly被Epic收購,參與製作了《戰爭機器》、《子彈風暴》、《堡壘之夜》等遊戲,至今依然是波蘭重要的工作室之一。 

 


而Grzegorz Miechowski則依然留在Metropolis,但他也並沒能扭轉局勢。2008年Metropolis被假想敵CD Projekt收購,並被分配參與開發一款FPS遊戲《They》。



然而在CDPR,形勢也不容樂觀,當時正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CDPR在《巫師》初代的主機版移植上花費了太多的精力和金錢,但移植的難度超出了他們的預料,項目難產了。這給正在開發的《巫師2》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公司處在破產的邊緣。


最終CDPR決定暫停其他項目的開發,把精力集中在《巫師2:國王刺客》上。這個決定最終拯救了CDPR,但也犧牲了Metropolis。《They》被無限期擱置,2009年,CDPR宣布Metropolis解散。



Metropolis就這樣消失在了歷史中,它好像總是和機會擦肩而過,最後也沒有留下什麼。但伴隨著結束的,總是新生。


2009年前後正是獨立遊戲在全球開始升溫的時候,一批如《時空幻境》這樣的現象級作品讓遊戲開發者們看到了獨立遊戲的潛力。


這時已經成了前Metropolis CEO的Grzegorz Miechowski 看到了新的方向。他準備重新來過,和Metropolis、CDPR出來的3個老同事共同創立了全新的遊戲工作室。


Grzegorz Miechowski下定了決心,說他們未來的目標是創造與眾不同、機制獨特的遊戲。


於是他給工作室起一個標新立異的名字——11 bit Studios,在遊戲世界中經常提到8 bit、16 bit,而11 bit是一個不遵循二進位規則的存在,寓意著工作室未來的不尋常之路。

與剛從學校畢業的生瓜蛋子們不同,11 bit的核心成員各個都是「老油條」,他們製作遊戲的目的性更強,成功的機率也更高。綜合考慮了自身的實力和玩家的需求後,他們準備通過對現有遊戲模式的組合、改造,來創造獨特、新穎的遊戲機制。 


11 bit瞄準了獨立遊戲市場,希望自己的首個作品能夠觸及儘可能多的潛在玩家。因此首個遊戲應該適合全平臺移植,而且可以被各種類型玩家所接受的。


最終他們選擇了塔防遊戲,不過為了實現不走尋常路的諾言,他們對傳統的塔防機制進行了改造,想出了逆向塔防的玩法。玩家是被防守的,通過快速調整自己的部隊來突破敵軍的防禦陣地。


這就是11 bit的第一款遊戲《異形:地球戰區》。



這種新穎的玩法,即保證了開發和移植的便利,讓遊戲有一定的深度和趣味性,又兼顧了手機玩家的遊戲習慣。《異形:地球戰區》發售後獲得了一致好評,在各平臺的銷量也很可觀,為11 bit打了一個好基礎。




《異形:地球戰區》取得成功後,11 bit又乘勝追擊推出了《異形2》。這次加入了守塔對攻塔的多人模式,相當於是在原基礎上的又一次改進創新。包括《異形:高麗戰區》、《異形:守護者》在內,11 bit前後推出多款同題材的塔防遊戲,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這讓新成立的11 bit有了一定的口碑和經濟基礎。



就這樣,11 bit靠著《異形》系列過了三年,雖然市場表現不錯,但長期開發同一類型的遊戲讓員工的熱情被逐漸的消磨,所有人都不想繼續做下去了。而且11 bit的野心也絕不止是做一款不錯的遊戲,穩穩的發展下去。按他們的話說,「是時候搞一票大的了」。


據說,當這個決定公布後,工作室裡瞬間爆炸了,覺得就像火花落在炸藥桶中一樣。所有的人的熱情和創意都被點燃了,根本不需要去動員。領導們反倒要平穩一下員工的激動,讓他們先做好手頭的工作,不然《異形》的最後一作可能就要夭折了。


雖然大家都有熱情和想法,但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下一作要做什麼?11 bit需要作出艱難的抉擇。每到這樣的時候,就需要一個經驗豐富的人來指引方向。



成立11 bit後,Grzegorz Miechowski就很少拋頭露面了,他任工作室的經理,主管的是工作室的整體運轉。對外事務一般由自己的兄弟Pawel Miechowski打理,但這並不代表他失去了對遊戲的靈敏嗅覺。 


那一陣子,他喜歡看一些與戰爭相關的文章和報導,有幾篇文章尤為震撼人心。


其中有一篇叫做「One Year In Hell」的文章,是一個經歷過1992年波士尼亞圍攻的倖存者,講述自己是如何在沒有水電、醫療、安全保障和社會秩序的人間地獄中生存的故事。



「錢很快就失去了價值。我們退回到了以物換物的時代。例如一個罐頭可以換一個女人。」


「武器、彈藥、蠟燭、打火機、抗生素、汽油、電池、食物。為了爭奪這些物資,我們變成了野獸。」


「在那種情況下,一切都會改變,人會變成怪物。數量就等於力量,獨自一人遲早會被搶或被殺,哪怕你是全副武裝。」


這些只是文章的引子,但已經足夠讓人沉默和深思。


隨後Grzegorz Miechowski又到國際特赦組織的網站上了解了更多類似的故事,他深深的被這些人的經歷震撼了。因此他決定要把這些人的經歷通過遊戲的形式傳播出去。而當他在會議中提出這個想法時,人們都異口同聲的贊成了。


他們決定做一款嚴肅的、無趣的遊戲。



當時已經出現了一些主題深刻的獨立遊戲比如《Papers Please》,這些獨立遊戲的成功也給了11 bit很多信心,證明了只要故事引人入勝,主題夠深刻,畫面上的不足完全可以被玩家接受,甚至成為一種獨特的風格。


 

因此相比於《異形》系列,新作《這是我的戰爭》不但是一個更嚴肅的遊戲,也是一個更容易製作的遊戲。更多的精力是花在考據和內容的設計上,而不是技術層面。


視覺風格上,大製作的寫實風格是不可能的,11 bit需要另闢蹊徑。他們參考了很多80、90年代的MV ,並從街頭藝術上找靈感,比如街頭藝術家班克西的作品。



Grzegorz Miechowski則去查閱了各種戰爭相關的資料,塞拉耶佛、科索沃、阿勒頗等等,當然還有波蘭自己的血淚史。從倖存者口中了解戰爭中的平民是如何生存的。


為了避免引起過多的爭議,11 bit把遊戲的背景設定在一個虛構的國家,但加入了很多他們熟悉的中歐環境要素,這樣方便他們去把控整體的世界觀。


而且這樣架空的世界觀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更容易讓玩家產生感情上的互通,不論戰爭發生在哪裡,因何而發生,對平民來說最重要的只有生存,這在全世界都是共通的。



《這是我的戰爭》是一款描述戰爭的遊戲,但並不是常見的FPS遊戲。同時,它不把重點放在戰場上,而是放在戰爭中的平民身上。還有更深層的,就是讓玩家自己進行道德選擇。


玩過《這是我的戰爭》的人一定會對遊戲中自己做的道德抉擇印象深刻,這也是此遊戲最讓玩家稱道的地方,但這些道德教育不是遊戲強加給你的。


11 bit在設計遊戲時的首要原則就是不告訴玩家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道德的,而是讓玩家做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然後用結果去驗證。這樣玩家會逐漸明白自己在做一個處於生存和道德之間的決定,生存有時就是需要犧牲一些東西。



11 bit認為這款遊戲打破了人們對遊戲的定式思維。讓人們恍然大悟,遊戲不僅僅是小孩子的玩意兒,還可以是更深刻的東西。11 bit特立獨行的遊戲理念在《這是我的戰爭》中得到了很好的貫徹。


高級作家Pawel Miechowski 說:「我並不指望自己的遊戲能夠轉變人們對戰爭的看法,但我會給提供他們這樣一個途徑。至於他們能不能理解戰爭,不是我能夠左右的。我不奢望人們會改變他們的想法,但如果有人能夠藉此改變,那就太好了。」


「戰爭會一直存在下去,所以我們需要討論這些沉重的話題。人們在戰爭中倖存了下來,我們希望能通過遊戲多多少少的講述一些他們的經歷。如果有人因為這款遊戲去關注這個話題,我們就功德無量了。」



遊戲開發大概持續了一年多,11 bit需要開始宣傳自己的作品了,他們知道這款遊戲的宣傳方向不能像往常一樣。


在《這是我的戰爭》立項之前,11 bit就知道這款遊戲不會「有趣」,這款遊戲的賣點在於少見的題材和深刻的主題。


幸好《這是我的戰爭》公布後,很快引起了媒體和玩家的注意,很多玩家給11 bit致信表達自己的支持。因此11 bit並不擔心遊戲的曝光,他們更害怕負面的評論,有人就向他們抱怨過,說遊戲的作用應該是娛樂,而不是致鬱。


為了解決這個矛盾,11 bit非常注意對這款作品的宣傳角度, Pawel Miechowski 說:「要給與這個題材足夠的尊重,我不會和人說:『來試試我們的遊戲,很有趣的』。因為它並不有趣,相反的,它很壓抑。所以我一般會說:『如果你想感受一下戰爭是什麼樣的,來試試這款遊戲吧』。」


2014年11月,《這是我的戰爭》正式發售,瞬間登頂Steam銷量榜,僅用兩天就收回了成本。遊戲的整體評價也非常的好,更重要的是讓人印象深刻,多數玩家是從《這是我的戰爭》才知道11 bit的存在。



與此同時還誕生了一個趣聞,《這是我的戰爭》發售後很快遭到破解,破解版被放到了盜版網站海盜灣上,11 bit的PR主管Karol Zajaczkowski跑到了帖子下面把一些正版的遊戲key貼在了那裡。


他在下面寫到:「如果由於某些原因你沒法買這款遊戲,沒有關係。我們知道生活很艱難,我知道有些事情是沒辦法的。這有一些Steam的Key,需要的人可以自取。如果你喜歡這個遊戲,並能夠向周圍的人推薦一下,就算是幫我們的大忙了。」



在對盜版的態度上,波蘭遊戲開發者有一種默契,11 bit認為治理盜版應該以教育引導為主,因為即使用強硬措施,盜版也不會消失的。


因此,11 bit沒有對抗盜版,而是與慈善組織War Child合作,鼓勵玩家去買《這是我的戰爭》,其中War Child Charity DLC的100%的收入都捐給,而其他DLC的部分收入也會捐出。通過這種方式11 bit把購買遊戲變成一種自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的束縛。也證明了遊戲不僅僅是一種娛樂,也可以有更多的責任和擔當。



《這是我的戰爭》的成功讓11 bit有了更多的資本可以運轉,公司順勢在華沙證券交易所上市。沒有了後顧之憂,11 bit可以對未來有更多的打算。


這時11 bit的規模已經擴大到了40餘人,除了自己研發遊戲,他們還當起了獨立遊戲發行商。於2015年發行了獨立遊戲(Beat Cop),也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和銷量。



在發行遊戲方面,11 bit同樣要求創意和與眾不同,會對作品精挑細選,質量重於數量。


之後11 bit又籤約了《夜勤人》(Moonlighter)、《莫塔之子》(Children of Morta)等一系列有潛力的獨立遊戲,在發行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建樹。


至於11 bit自己的遊戲,《這是我的戰爭》的成功給了11 bit更多的預算和時間去做打磨下一款遊戲,但他們不打算做《這是我的戰爭2》,而是想做一款更大規模的遊戲。同時他們也怕被打上「嚴肅遊戲專業戶」的標籤,打算製作一個介於《這是我的戰爭》和《異形》之間,有一定深度,又不那麼嚴肅的遊戲。這就是《冰汽時代》(Frostpunk,又名寒霜朋克)。




在開始策劃新作時,11 bit最初的打算是做一款蒸汽朋克主題的遊戲,於是他們首先設計了一個巨型的蒸汽爐作來激發靈感。但隨後他們意識到了問題:如果按著這個路子走下去,只會開發出一款蒸汽朋克遊戲,與其他的蒸汽朋克遊戲沒什麼兩樣。


普通,不存在於11 bit的字典裡。於是他們想在蒸汽朋克基礎上進行一些創新,於是構想出了一個冰凍的世界,那裡大雪從不停止。於是人們就把雪融化變成蒸汽,蒸汽既是生產力又是供熱來源,如此一來所有的問題都說得通了,還產生了一種另類但可信的蒸汽朋克世界。所以這不只是蒸汽朋克,而是寒霜朋克。



《冰汽時代》中玩家同樣面臨著抉擇,但相比於《這是我的戰爭》中關於個體在生存中的抉擇,《冰汽時代》的視角更高,討論更多的是集體和個人利益之間的衝突,是否為了多數人的生存而犧牲部分人的利益,11 bit稱之為「社會生存遊戲」。為了解極端情況下小社會發展,他們參考了宇宙空間站和極地探險基地的一些報告,並把現實中的問題放進遊戲裡。


與《這是我的戰爭》一樣,11 bit把選擇權交給玩家,要不要供用童工、要不要延長工時、要不要照顧病患?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在有限的資源面前會變得異常艱難,遊戲不會告訴玩家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因為這道題沒有正確答案。玩家會在挫折中學習教訓,慢慢的,他們就會發現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只有通過不斷地制約和激勵,達成一個動態的平衡,才可能領導人們生存下去。



Pawel Miechowski說:「這次我們也希望做出能讓人深思的遊戲,倒不必像《這是我的戰爭》那樣致鬱,但也要做到讓玩家在不玩遊戲時候也會去思考遊戲中的問題。」


「《這是我的戰爭》告訴人們,人在極端情況下會做出極端的行為,而《冰汽時代》則告訴人們,社會在面臨危機時,也很容易走向極端。玩過這款遊戲,你可能就會理解為什麼當年法西斯能夠輕易地籠絡大量的擁簇者。」


「我們想通過遊戲留給玩家的根本問題是:我們可以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嗎?在國際社會摩擦不斷的今天,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十分有必要探究的話題。」



從最早巫師擦肩而過,到與CDPR短暫的攜手,再到成立11 bit,推出《這是我的戰爭》,一轉眼11bit也快要成立十年了。


看著《巫師》系列的成功,看著自己離開後的CDPR一躍成為波蘭的頭號遊戲公司,Grzegorz Miechowski也曾失落和酸楚過,但他和11 bit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現在,他們已經和CDPR一樣成為波蘭遊戲業中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在波蘭,還有很多像11 bit一樣在堅持奮鬥的遊戲公司如Techland(死亡島)、People Can Fly(子彈風暴)、 Flying Wild Hog(影子戰士2)、Bloober Team(層層恐懼)、CI Games(狙擊手:幽靈戰士),以及一大批優秀的獨立開發者。



在他們的努力下,波蘭遊戲異軍突起,成為世界遊戲版圖中一隻強有力的新軍,不僅是遊戲收入上的,還有口碑上的。在一些玩家眼中,波蘭出品是一種品質的保證。事實證明,腳踏實地的創作,才能站著把錢掙了。



11 bit從最開始就知道自己人單勢孤,要想在擁擠的遊戲市場博得上位,一定要保持自身的獨特性,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和複製。嚴謹、經驗和堅持缺一不可。


因此這9年來他們一直想去創新,想變得與眾不同,想跳出思維定式,想兌現寫在自己名字中的諾言。


「不是8 bit,也不是16 bit,我們是11 bit studios。」



-END-


註: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對您的權益產生侵害,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由11 bit傾力打造的「社會生存遊戲」冰汽時代已經在杉果商城開賣,遊戲自帶簡體中文,在杉果購買即可享5元專屬優惠卷,購買過《這是我的戰爭》的玩家還可享10元優惠。喜歡模擬經營遊戲的玩家和樂於在遊戲中發掘深刻主題的玩家,不妨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去杉果商城嘗試一下這款佳作把!



同時杉果商城的五一特惠活動已經開始,從即日起到5月2日,每天都有限時折扣、超低價秒殺,《生化危機7》、《龍之信條:黑暗覺醒》、《德軍總部Ⅱ:新巨像》等大作輪番登場,等你來買哦。


往期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活動】不小心錯過了黑五特惠?別怕,在杉果買這些遊戲仍很便宜
    體育競速遊戲通常的遊戲推薦是不會把體育類遊戲放在首位的,但杉果銷售的兩款體育遊戲確實超值,讓我們不得不先說說這一類別。《NBA 2K18》在杉果售價125元(用專屬券-14元),折後有近6折優惠。而遊戲的「黃金傳奇版」售價576元,比原價優惠了220元,屬於籃球迷土豪必買。《足球經理2018》售價149元,本作在Steam黑五特惠中並未打折,現在買完全不吃虧。
  • 巫師3遊戲問題 巫師3遊戲性分析
    巫師3確確實實是一個極其優秀的遊戲,但這種優秀是受到限制的,即僅限於歐美標準下的3A遊戲,這種範圍下就有很多遊戲可以拿上檯面了,例如刺客信條系列、戰神系列、神秘海域系列等這種知名的ip,我不否認這些遊戲有著極佳的敘事和耗資巨大的製作,但這些可以更多地算是一種互動電影,雖然也具有遊戲性
  • 孤注一擲押注「賽博朋克2077」 波蘭市值最高遊戲公司的崛起之路
    圖片來源:CDPR官網  「大膽和自信」,這用來形容CDPR,再合適不過。  作為波蘭公司,CDPR的第一款作品以波蘭文化為切入點。波蘭有一部知名奇幻小說叫《獵魔人》(Wied?min),影響力風靡歐洲。但小說的作者卻並不重視遊戲改編,僅作價約1萬美元就將改編權草草賣出。
  • STEAM每日情報:波蘭春節遊戲包,9款遊戲全部好評
    硬核遊說者,硬核說遊戲伴隨著CDPR的不斷壯大,《巫師3》十年依然傲立在RPG之巔。波蘭遊戲產業也逐漸成為了世界上舉足輕重的一支力量。Techland的《消逝的光芒》、11 bit stdios的《這是我的戰爭》、CI Games的《狙擊手:幽靈戰士》以及Flying Wild Hog的《影子武士》都已經是玩家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另外一些小眾遊戲也有著不錯的口碑,如Creepy Jar的《叢林地獄》、Reikon Games的《RUINER》等。
  • 從《巫師3》到《2077》,CDPR的伊卡洛斯之路
    CDPR的業界形象在此之前一直都是悶頭做遊戲不問世事的老實人形象,當大量新生代玩家開始對這家波蘭小廠感興趣的時候,便是營銷手段大展身手的好時候。當玩家們發現這家公還對盜版用戶一直持有著一種「寬容」、「感化」的態度更是讓大量玩家產生好感,瘋狂吸粉口口相傳讓CDPR在玩家心中樹立起了一桿叫做「忠誠」的旗幟。
  • CDPR社群主管沉迷中國文化,看了《幻城》還要玩《俠客風雲傳》| 杉果遊戲
    作為Steam的最直接對手,CDPR的人明目張胆的去Steam上找遊戲真的沒問題嗎?《俠客風雲傳》的發行方在得知此事後回復到,已經將波蘭等地區的價格設定了,過幾天就可以買了。也許這就是原因所在。《幻城》和《俠客風雲傳》是能在網飛和Steam上找到的為數不多的中國古裝作品,在五花八門的劇集和遊戲中間,《幻城》和《俠客風雲傳》算是賣相不錯的了。
  • 《巫師》系列開發商波蘭蠢驢發家史揭秘
    我們知道:萬眾期盼的遊戲大作《賽博朋克2077》即將在12月10日正式推出。大家之所以對這款遊戲這麼上心,是因為波蘭蠢驢上一款遊戲《巫師3》的質量槓槓的,所以玩家們都非常想玩到他們的新遊戲。這家遊戲廠商現在確實很牛,上半年的時候公司市值一度超越了育碧,成為歐洲遊戲開發商的龍頭!
  • 近年最良心遊戲:「波蘭蠢驢」是怎樣煉成的|愛玩網
    但是他有一個簡單的信念:只要做出了有價值的遊戲,玩家就會買單。CDProjekt RED有非常多的機會賺更多的錢,但是他把持得住。在8000萬美元的開發成本下,這家大公司為了他們的理想,居然一點都不打算退縮。甚至連玩家都看不下去了,玩家們都說這個遊戲要在昆特牌上做微交易實在是太簡單了。這年頭連暴雪都開竅做卡牌遊戲「FREE TO PAY」然後通過賣卡大賺特賺。
  • 波蘭蠢驢新退款政策一出,開闢白嫖遊戲新姿勢,可玩家根本不忍心
    這家被稱為世界上最傻的遊戲公司,憑著一直以來優秀的表現,非常良心的作為,在全世界收穫了一大批粉絲,也讓波蘭的遊戲逐漸為人所知,甚至還曾經將自家的遊戲作為國禮,送給美國總統以固兩國之好。以上這些標籤這些形容都是屬於一家來自波蘭的名叫CD project red的遊戲公司。
  • 巫師3:《巫師3》憑什麼成為最佳遊戲?到底有什麼神奇的魔力?
    最佳劇情獎,最佳視覺設計獎,最佳遊戲時刻獎,最佳遊戲獎。緊接著2015年底的TGA徹底為這怪物封了神———年度最佳遊戲角色扮演遊戲。它的名字,叫《巫師3》。其實如果要談及巫師3本身,它並不是一款爆款遊戲,玩不下去它的大有人在。
  • 玩家說《巫師3》是個卡牌遊戲 CDPR把這話當真了
    )時,在現場的我還是忍不出歡呼了起來。很多玩家下班放學回到家裡,打開《巫師3》是準備做完一兩個主線人物的,然而在和NPC對話時,一不小心瞄到「來幾盤昆特牌吧?」的選項,不自覺的就選了這一項,然後等他反應過來,已經是第二天中午了。而且他也根本不記得什麼主線任務了。
  • 遊戲公司科普丨CD Projekt —— 遊戲至精,服務至上
    問題問得很好,但是答案就是的確不違反。上世紀的八十年代,波蘭所遵循的著作權法為1952年7月10日所頒布的著作權法,這就意味著由於年代的限制,後來由於技術發展所出現的計算機軟體並不在當時著作權法的保護之下,也就是說不僅盜版遊戲不違法,甚至販售盜版的遊戲照樣不違法。
  • 波蘭,每一個遊戲迷心中的應許之地
    在波蘭,有這樣一家神奇的遊戲公司。如果你是一個主機遊戲玩家,或者你也曾擁有一個遊戲痴的男朋友,你就一定聽說過這家叫「波蘭蠢驢」的公司。因為這家公司的存在,波蘭成了每個遊戲迷心中的耶路撒冷,而「波蘭蠢驢」就是他們眼中的應許之地。
  • 波蘭仙劍《巫師3》遊戲背後的奇幻文學原著《獵魔人》
    隨著今年《血與酒》DLC的更新,更是將該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作為系列的"最後之旅",用完美二字形容一點也不過分。然而今天我並不想再次安利這一佳作,畢竟關於遊戲的美文也算是滿天飛。但是,很少有人安利過遊戲背後的小說,本人接觸小說的時間也不算長,希望能從小說的角度再一次重溫獵魔人那充滿魅力的世界。
  • 一個VR遊戲,竟造就了如今國外遊戲圈最火的梗 | 杉果遊戲
    A:烏幹達納克魯斯是一群有奶就叫Queen生物,如果你使用女性角色,很可能會被當成Queen,這時他們圍繞在你的周圍,發出「咯咯」的噪音,仿佛是某種奇怪的求偶儀式。這些魔性的聲音會通過網絡傳染,感染者會不自覺的看著屏幕傻笑並模仿它們發出同樣的聲音,並下意識的說出他們的密語「Do you know the Way?」
  • 「聊一聊」:「波蘭蠢驢」的「蠢」,《巫師3》的劇情任務設計
    遊戲在發售之後,拿遍了頒獎典禮大大小小的獎項,也贏得了廣大遊戲媒體與玩家的讚譽。時至今日,當我們回頭再看這部遊戲作品,還是有太多太多可以詳細聊一聊的話題。而要想完整了解《巫師3》這款遊戲,始終繞不開的話題便是這家被人們戲稱「波蘭蠢驢」的遊戲公司-CD Projekt RED。
  • CDPR市值達到560億元 僅次於法國育碧的歐洲第二大遊戲公司
    CDPR市值達到560億元 僅次於法國育碧的歐洲第二大遊戲公司 來源:騰訊科技 • 2020-02-25 10:00:14
  • 專訪《巫師3:狂獵》華裔遊戲設計師:人工智慧將帶來全新的電子遊戲,中國正適合做這件事
    答:我從2011年開始,到2015年,一直在那裡工作。當我最初到達那裡時,這個團隊相當小。大概有90個人,還在製作《巫師2:國王刺客》的Xbox版本。那時真的在那裡工作有點奇怪,因為它幾乎是家純粹的波蘭公司,我想在我到達之前,那裡只有兩個外國人。
  • 巫師三這款遊戲為什麼能夠在steam有這麼高的好評率?
    並且巫師三有著數十萬人評估而能獲得98%的好評率,這真的是前無前人的數據,要曉得大片面好評如潮的遊戲評分也就幾千人大概幾百人而已。辣麼疑問來了,巫師三為何能夠或許在steam獲得這麼高的好評率?誠懇說巫師三不是沒有壞處,好比說很僵化的戰爭模式,超等長滿地跑的使命,圈圈繞很難網絡的使命物品,歸正半仙在玩巫師三的時分做使命的遊戲體驗很差,做個使命根基輿圖都跑了一遍。但這些實在只是小弊端而已,是波蘭蠢驢工作室做遊戲還沒有成熟,有著新遊戲公司的通病,為了延伸遊戲時間做的小行動。
  • 《輻射4》、《巫師3》靠邊站,這才是真正的撿垃圾遊戲 | 杉果專欄
    破鍋、破盤子、空瓶子、爛衣服,全部裝進包裡,請叫我垃圾王。而玩家卻把它玩成了一種新的遊戲形式,讓《巫師3》(Jianlaji3)、《輻射4》(Jianlaji4)、《上古捲軸5》(Jianlaji5)都成了撿垃圾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