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電影《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罹患結腸癌過世,享年43歲。
根據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查德維克在當地時間8月28日,與妻子與家人一起,在洛杉磯的家中去世。
在此之前,博斯曼4年前就被診斷出結腸癌,之後一直都接受治療。
在2018年,查德維克因在漫威《黑豹》中飾演非洲神秘國家---瓦坎達的國王特查拉,同時也是黑豹的繼承者而走紅。
正處於事業輝煌期,就這樣離世,不得不引起大家唏噓。
結腸癌,真不能小瞧
就中國的現狀來看,因癌症每年死亡的人數僅次於心腦血管病之後,排在第二的位置,每年有20萬國人被結腸癌奪走性命。
而在眾多的癌症類型中,腸癌的發病率每年都呈現出了增長趨勢,甚至是世界平均的兩倍。
更讓人擔憂的是,腸癌已經呈現出了年輕化趨勢,青中年人患癌的病例屢見不鮮。
有數據表明:我國大腸癌患者五年內的總體生存率不足30%,晚期大腸癌五年的生存率不足5%!
之所以會如此,完全是因為腸癌早期難以發現,而我國腸癌篩查的普及率也並不高,可能連8%都到不了。
甚至有很多出現腸癌症狀的患者,由於對腸鏡的恐懼、對腸癌症狀了解的不全面,最終忽視了篩查,致使到晚期才被確診。
早期的腸癌篩查,對腸癌防治有絕對重要的意義
腸癌從病情發展到晚期,往往需要經歷5-10年的時間,越是靠近晚期,生存率也就會越低。據多年的臨床數據表明,腺瘤性息肉恰恰就是誘發腸癌的重要因素。
早期的腺瘤性息肉只要發現,就可以直接切除,即便是進入1期,若能發現及時,治療及時的情況下,患者生存率也能達到90%以上。
可惜的是,很多人不僅不重視篩查工作,腸癌症狀出現後,也容易忽視,比如以下幾個:
1、大便形狀發生變化
腸癌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腸道內的異常佔位。要知道腸道不單單是食物吸收的場所,同時糞便也需要隨著腸道排出。
當癌症的佔位形成之後,就會對糞便造成擠壓,導致扁條、細條樣的大便出現,越是接近腸癌中晚期,症狀越明顯。
2、便血
這是最容易被患者忽視的腸癌表現,往往認為是患上了痔瘡、肛裂一類疾病。
但肛周疾病便血的表現多是以鮮血便為主,且大便未和血液混合在一起,通常還會出現疼痛感。
而腸癌則恰恰相反,這種血便是與糞便混合在一起,並且輕易不會有疼痛感。到了晚期後的腸癌,血便還會伴隨粘液、膿液排出。
由於腸癌的大部分症狀在最早期都沒有表現出來。
醫生建議:以下4類人群要定期進行腸鏡篩查。
1、有症狀人群
近期有便血、大便形狀改變、腹痛等症狀時,就應進行腸鏡篩查。
這類症狀出現,不一定就是腸癌,比如腸道息肉、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都可造成異常症狀出現,只有通過腸鏡檢查,才能早發現和早治療。
2、40歲以上的人群
根據臨床調查研究表明,從健康的腸道到癌症需要漫長的時間,而腸癌病發率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上升,特別是到了40歲之後的人群,更應重視腸癌篩查。
3、做過息肉、腸癌手術的人
很多人都錯誤的認為,只要是將早期息肉或早期癌腫切除之後,患者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但實際上,無論是息肉或癌症,切除後都存在復發的可能性。即便是手術切除,也應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如果多次複查都沒有發現病情復發跡象,可按照醫生要求,適當延長複查的時間。
4、家族史
腸癌具有家族聚集傾向,如果一級親屬中有人被確診為了腸癌,即便是自己身體沒有任何症狀,也需定期進行腸鏡篩查。
另外,如果家族中出現了腺瘤性息肉也需提高警惕,因為腺瘤性息肉屬於遺傳類疾病,直系親屬在20歲之前就可能出現息肉症狀,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後期癌變率幾乎接近100%!
其實不僅是腸癌,其他癌症同樣也需要定期篩查才能在早期發現。
所以,對於30歲以上的人來說,定期進行檢查是非常必要的。
不過需注意,普通的體檢項目,很難篩查出內臟癌變,可根據自身情況、家族史等重點篩查某一部位,以確保身體健康、早期發現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