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高論、高人妙解相映成趣,單純追求長生不老只是一場鏡花水月

2021-01-08 簡詩歌

莊子第一個觀點

莊子說,人類總是仗著小聰明,想把一些東西藏起來。生命、時間、美貌、健康、權力、金錢……這些是能藏起來,然而總有一天,要被造化巨人找到,來個一鍋端。因此,上述東西都不是長久的。

對此,古代解讀莊子的高人——郭象有話說。

郭象第一個解釋

郭象說:

不知與化為體,而思藏之使不化,則雖至深至固,各得其所宜,而無以禁其日變也。故夫藏而有之者,不能止其遯也,無藏而任化者,變不能變也。

人類不懂得一個基本的道理:天地生成萬物,造化養育萬物,不是一成不變的。萬物沒有一時一刻不在改變,這就是宇宙的真相——相對的靜、絕對的動。

我們因為不知道造化隨時都在變化,心中有了執念,所以想把好的一切都留住,永遠佔有。比如永遠年輕,長生不老,永遠美麗,健康、富有、權威……

郭象說,即使你藏得再妙,造化巨人仍然每一天都在尋找,必定有一個找到的時候。因此要追求永恆,是不可能的。

仿佛是一個堅固的箱子,裡面裝著你最珍貴的東西。這個箱子特別牢固,你很放心;但是再牢固的箱子,也會在歲月的風霜雨雪之中,漸漸變得不那麼穩固,最後甚至千瘡百孔。這就是「日變」,藏得很好,但無法緊緻它的每日變遷。

既然藏不是辦法,那怎麼辦?郭象說「無藏而任化者,變不能變也」。我不藏起來,我有多少,就用多少,用完了,自然不用藏起來,變化消失更無從談起。我擁有一顆寶石,我就戴一顆寶石,既然沒有第二顆讓我去收藏,它就丟不了。我有一碗飯,就吃一碗飯,不用著急怎麼把第二碗飯藏起來,讓它永不朽壞。

這與佛家「空」的思想,非常相類似。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嘛!好方法,高明至極。郭象不愧是莊子的隔代知音。

莊子第二個觀點

莊子又說,對於莊子說,如果真的要藏一件東西,那麼最好的辦法,是將它藏在自身當中。藏天下於天下。藏水於大海。藏人於熙熙攘攘的集市。這是莊子想要告訴我們的本位思想,天地萬物各就各位,人各司其職,就是最好、最有序、最優化的世界秩序。對此,郭象也有話說。

郭象第二個解釋

郭象說:

無所藏而都任之,則與物無不冥,與化無不一。故無外無內,無死無生。體天地而合變化,索所遯而不得矣。此乃常存之大情,非一曲之小意。

各就各位,那麼就無所謂把什麼藏起來。為什麼?因為沒有一件事物是多餘的。都是恰到好處地出現在它該在的地方。道家認為,所謂藏起來,是因為多餘;如果多餘,那麼就註定該壞掉,誰也藏不住。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處世觀。人生在世,就不應當對於身外之物,過於喜愛,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有意思嗎?得到了,但實際上你並不需要它。還得花費心思藏起來。藏還藏不住。這又何苦呢!

照這個觀點看,追求長生不老有什麼意思呢!人的生命,夠用就行了;保證每一天的人生都是充實的、豐富多彩的,不比一隻穩坐不動的「千年王八」好多了嗎!

推而廣之,錢越多越好?藏起來更好!自欺欺人也。美貌、青春,都不是越多越好,人生最美之處,就是在該青春靚麗的時候青春靚麗,該睿智老去的時候睿智而衰老,各得其時,就是最大的人生智慧啊!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論莊子與中國人文之源的淵源!
    其次,另一種相反的解釋在此時期也特別流行,此種解釋認為莊子代表「非湯武而薄周孔」的系統,他抨擊儒家的價值體系不遺餘力,竹林七賢普遍被視為這種破壞性或解構性的莊老之信徒,阮籍著《達莊論》暢衍莊子追求超越世俗禮法的自由之意義,此論在當時具有指標的意義。
  • 妙說莊子 解讀齊物論2
    世人所謂的高論都氣勢逼人,好像說的都是真理;還有茶餘飯後的閒聊,說的都是張家長李家短。這些見識的不同,言論的不同又是怎樣贊成的呢?你看我們睡覺的話會做各種不同的夢,醒來後你就會接觸到各種不同的外物。於是我們的見識,感情,就和外物交雜在一起。這樣我們的內心對外物的認識就會受到影響。
  • 李大華:自由、自然與境界——論成玄英的《莊子疏》
    不過,如此的一種普遍性要求也從未變成社會的行為,自由始終都是個人範圍的事,故而唐代人所說的「自由人」,就不是法權意義上的自由人,人在社會生活中從來就不是自由的,所以,才需要追求自由。這個觀念從莊子那裡開始,就逐漸形成了一個思想的傳統,莊子所說的「逍遙」,就是「自由」的另一個說法。成玄英解疏《莊子》,自是承傳郭象,又別開一面。
  • 好辯的惠子遇到莊子
    好辯的惠子遇到莊子《莊子諵譁》囈談—德充符第十一(好辯的惠子遇到莊子)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莊子的思想博遠宏大,奇思妙論,而莊子的好朋友惠子突然跳出來了,喜歡辯論的惠子抓住莊子的小辮子,說「人難道是沒有情感的嗎?」
  • 海德格爾引莊子:白天看星星
    每當我讀這個寓言時,總感到是惠施而不是莊子佔了上風,因為莊子明顯在狡辯。可是令人不解的是,莊子為什麼要把自己即使不算輸亦並不佔上風的論辯公開出來呢?後來我在讀止庵先生的《樗下讀莊》時受到很大的啟發,發現可以對這段話作另一種解釋,這種解釋或許與「濠上觀魚」的語境不合,但卻與莊子哲學的大語境是合拍的,而且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海德格爾引用莊子能夠使不理解《論真理的本質》的人明白他的思想。莊子說:「請循其本」,這裡所說的「本」通常被理解為論辯之初的語境,但也可以理解為本源境域。
  • 莊子辯論的秘密武器:八德核心是無招勝有招,惠子公孫龍甘拜下風
    莊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天才辯手,終其一生,辯論沒輸過。為什麼這麼厲害?今天與大家學《莊子》,「以經解經」,以他自己的話,分析莊子辯論的秘訣。讓我們接下來看莊子關於「八德」的高論。當兩人理念不同,起了衝突的時候,就開始分辨誰高誰下了。然而莊子說,最高明的理論是什麼?不分,不辯。也就是「不論之論」,才是最高明的理論。佛家有云:「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禪宗的理論如何傳遞?佛陀拈花微笑,迦葉尊者就覺悟了,因此才有了禪宗。最高明的法門,是不可說的。雖然說「文以載道」,然而最高明的道,文字記載不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對莊子的熱愛,是知識的導向性,還是莊子自己的影響籠罩自己
    即使那些乍看來不那麼莊子氣的,甚至過於端敬的文人,細究起來,也是與莊子有瓜葛的,比方嵇康,有《降生》、《聲無哀樂》等習莊仿莊之論;比方古文家的韓愈,以「莊」、「騷」並稱;比方柳宗元,也曾主張寫文章「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中國的公卿大夫階級一貫地以外用孔孟內習老莊被我們熟知。比方曾國藩等輩,亦是莊家門徒。所以讀中國經典,絕不可以不讀《莊子》。
  • 莊子淺注2斥小向大
    莊子淺注2斥小向大青松悟語  著《齊諧》者,志怪者也。
  • 八字命理----《蘭臺妙選》讀解
    《蘭臺妙選》讀解3、耀日月之光,則寶劍衝於牛鬥。
  • 輪迴只是一場大夢,修行人先覺!
    為什麼算命高人能算盡人的一生,分毫不差?難道人生真的只是預先安排好的,我們只是循著軌跡徐徐前進,難道我們感知的世界並非真實,只是一場夢罷了?我們總聽到這樣一句感嘆「人生如夢」,這句俗語追溯起源,來自《莊子·齊物論》中莊周夢蝶的故事。
  • 濠梁之辯-《莊子·秋水》
    莊子根據「魚出遊從容」斷定是「魚之樂」。惠施提出「子非魚」之句的反駁,明確表示了「子」與「魚」是異類,不存在「相比」、「相知」的問題。但莊子「子非我」之句的再反駁就開始玩弄詭辯了,他把惠施說的異類不可以相知、相比的「子」與「魚」偷換成了「子」與「我」,從而把同類可以相知、相比的「子」與「我」說成是不可以相知。在這裡,莊子以「構造法」偷換話題,違反了在一個論辯過程中「論題必須同一」的同一律要求。
  • 你所追求的,不過是鏡花水月
    錢財名利、愛情權位、順心逆境都是鏡花水月,一味欲求、妄求,究竟為何?在伽屍國,波羅奈城郊外,一處幽靜的山林裡住著五百隻獼猴。有天夜晚,他們遊行林中,找到一棵果實纍纍的樹,便在樹上大快朵頤起來。這則譬喻故事,意在提醒世人莫為世間幻象所迷,終日追逐鏡花水月的結果,只是徒勞無功,甚至身陷苦痛之中,難以自拔。永嘉玄覺大師更在《證道歌》中以「鏡裡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欲提起我們的反思,錢財名利、愛情權位、順心逆境都是鏡花水月,一味欲求、妄求,究竟為何?
  • 莊子與曹雪芹:兩千年的守望
    曹雪芹和莊子都生活在社會危機嚴重、「艱於呼吸視聽」的濁世,這樣,他們兩人便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夢境,藉以消解心中的塊壘,寄託美好的願望,展望理想的未來。曹雪芹寫《紅樓夢》  作為文人寫夢的始祖,莊周託出一個虛幻、美妙的「蝴蝶夢」,將現實追求不到的自由,融入物我合一的理想夢境之中;雪芹乃織夢、述夢、寫夢的集大成者,通過榮寧二府中的「浮生一夢」,把審美意識中的心理積澱,連同詩化情感、悲劇體驗、泣血生涯和盤託出,在現實之上搭建起一個以女兒為中心的悲悽、淨潔、華美的理想世界。
  • 感情需要磨合,沒有磨合的感情只能是鏡花水月,空夢一場
    但是這類情侶大多追求的是兩個人在一起開心就足矣,並不會追求兩個人未來在一起需要有什麼樣的先行條件。既然如此就已經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當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僅僅追求開心快樂,並不會太刻意追求其他的東西,這也就意味著兩個人之間並不會存在太多的磨合。所以,當兩個人真的想要走到婚姻的殿堂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會希望對方是自己最完美的情侶。
  • 道教思想源遠流長,淺論宋代陳景元對莊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陳景元對《莊子》的闡釋,一方面繼承晉唐以來道教玄學之傳統,在運思理路上能入於精微;另一方面又切入時代思想之主題,敷陳新義。具體說來,陳景元對《莊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主要體現在道論、中正為宗論、天理論、治國論等四個方面。一、道論陳景元的「道論」主要體現在《南華真經章句音義》中。
  • 鏡花水月一場空,為何還把痴情種!
    千杯難解心中痛。鏡花水月一場空,為何還把痴情種?05碧玉成妝【踏莎行】文/漂泊碧玉成妝,粉紅添媚。薰風又染春江水。閒吟清曲陌飛花,輕書彩頁心兒醉。曲徑幽深,遠峰點綴。粼粼波綠搖星碎。夜闌宿蝶隱芳華,山川斂盡含香蕊。
  • 死神BLEACH:藍染的鏡花水月卍解能力究竟是什麼?
    範圍擴大鏡花水月的斬魄刀應該就屬於前者,卍解就是始解的加強版,鏡花水月的始解就是完全催眠,只要中過一次,那麼每一次鏡花水月始解,就都會成為鏡花水月的俘虜,如果沒有在鏡花水月始解前觸摸到刀身,就永遠也破解不了。
  • 如果莊子世界中的人物有朋友圈,莊子會給誰點讚?
    也有一些網友表示,意識到了生活是給自己看的,不需要別人的認可,更追求真實的生活與內心的充盈……儘管人們越來越不愛發朋友圈了,但另一方面人們又羨慕擁有朋友圈自由的人。不久前,#擁有朋友圈自由的人#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起3.4萬討論次數,閱讀量達2.5億。
  • 莊子學說有何哲理之美?
    「道」與萬物即內在即超越,超越性與內在性在終極意義的「道」上體現出了統一,追求超越的依據不在外而在於內。內在性即蘊含了超越性,超越是「內在超越」,反身內觀,即可明見大道。在莊子那裡,個體存在與永恆的宇宙自然實在互相交融,道與人生、宇宙本體與人生追求緊密相連,道的本體論意義正是為人的個體存在提供了一個終極性的價值理想和價值目標,為人的精神追求提供了一種本原性的依託和保證。
  • 以道家之妙探生命真諦,以老莊之法解當下之困
    莊子曰:「吸風飲露,不食五穀」。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怪凡人心不堅。辟穀一日可以身清潤,二日可以破孤悶,三日可以清枯腸,四日可以肌膚清,五日可以氣血通,六日可以身心定,七日可以通神明。夫神明者,好和而惡奸。「和」乃陰陽平衡,「奸」乃陰陽錯位。陰陽乃萬物之綱紀,生殺之本始。不可不畏!莊子曰:「人之所取畏者,飲食之間,衽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