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勝瓢裡村:村民家門口創業 桑葚果成「金果果」

2021-01-13 壯美廣西

「五一」小長假期間,走進龍勝各族自治縣瓢裡鎮瓢裡村小寨組,紫紅剔透的桑葚掛滿枝頭,不少遊客帶著孩子前來體驗採摘之樂,廖庭忠也在園地裡忙得不亦樂乎。

廖庭忠是瓢裡村黨支部書記,多年來他一直為村裡的發展出謀劃策。2017年10月,桂三高速公路正式通車,瓢裡出口就設在小寨。廖庭忠見小寨地處高速路旁,距離瓢裡鎮政府僅一兩公裡路程,潯江潺潺環繞翠綠山間,傳統鐵索橋橫穿潯江之上,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對於發展鄉村旅遊具有很大的優勢,心裡有了主意:「要利用這良好的交通優勢和生態環境做些什麼,帶領大家一起發展。」

廖庭忠在採摘桑葚。

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和與村民商議,廖庭忠心中的想法漸漸成型:發動組裡的村民一起種植桑葚,做農家樂。

2018年,廖庭忠從桂林買回2個品種共1150株桑葚果苗,分發給12戶村民,其中2戶是貧困戶,村民們整合出20畝地,在家門口開始了這項事業。

「過去我們大多種柑橘,種植桑葚在龍勝不算常見。」廖庭忠說,由於沒有種植經驗,如何分配化肥比、如何預防果苗病蟲害、枝條修剪有何講究,解決這些問題變成了他和村民們的頭等大事。為此他查閱了大量桑葚種植書籍、資料,還特意到桂林農科所拜訪專家求教。「取經」回來後,廖庭忠又主動上門向村民們一一講解。慢慢地,廖庭忠從一個新手變成了當地的桑葚種植專家。

在村委的工作相當繁忙,但廖庭忠精心看護這些桑葚樹苗就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一有空就扎進地裡觀察樹苗生長情況。今年正月初二,大家都在歡慶新春佳節之時,廖庭忠卻和妻子一起跑到桑葚園裡給果樹施肥,生怕錯過農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小寨桑葚長勢喜人,平均畝產430公斤,每公斤30元,每戶能增收上萬元。「銷量最高的一天,除了自己贈送給親朋好友的十幾斤外,光賣的就有1000多元。」廖庭忠笑著說。小小桑葚果成了村民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桑葚供不應求,有時想留些自己吃都沒有。」廖庭忠表示,桑葚果不愁銷路,因為這裡的生態環境好,產出的果實質量上乘,泡出的桑葚酒色澤好很受歡迎,不少來自龍勝周邊、桂林市區等地的客戶上門訂貨。

「家鄉有好山好水,作為一名村幹部,就是要帶領鄉親們一起發展,在家門口創業致富。」談到今後的打算,廖庭忠說,桑樹適應力強,相比傳統果樹更易於管護,他打算組織村民成立桑葚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擴大種植面積,吸引更多村民加入桑葚種植的行列,同時將依託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旅遊建設,助推村民增收致富。

相關焦點

  • 小柚果成致富「開心果」
    小柚果成致富「開心果」 2020-09-22 14: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西龍勝:「傳歌節」上的特殊婚禮
    地處偏僻的寶贈村是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的一個侗族村寨,是該縣7個未脫貧的貧困村之一。2018年,周龍武從廣西植物研究所來到寶贈村任第一書記。他制定增收計劃,帶領侗族同胞在深山中開荒種樹,在田裡發展魚藕共生,在空地上廣種羅漢果……在他與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全村經濟收入逐年增長。
  • 家家戶戶種上「金果果」!《人民日報》聚焦麗江華坪發展芒果種植業...
    12月10日《人民日報》聚焦麗江市華坪縣龍井村通過發展芒果種植業實現脫貧金沙江畔龍井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家家戶戶種上「金果果」(傾聽·算算脫貧帳)核心閱讀曾經產煤炭,現在賣芒果轉型發展龍井村的村民大部分靠去礦上打工維持生活。然而,華坪是雲南省最大的優質晚熟芒果主產區。為了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綠色轉型,華坪縣開始積極打造「金沙江百裡芒果走廊」。而位於「走廊」核心區域的龍井村,把芒果變成了村裡脫貧致富的「金果果」。
  • 大峽谷裡的「新溜索」:傈僳族小夥開闢「金果果」的出山路
    看完這篇文章 你會發現這些都是「小兒科」↓↓↓雲南省福貢縣怒江大峽谷深山處的馬吉鄉馬吉米村裡從古至今 村民出行靠「飛」一條繩索過怒江 面朝藍天 身下就是激流!多少年來 溜索一直是當地人唯一的交通工具村民以皮帶系腰間 出山、上學、娶親都是這樣靠「滑」過江
  • 桑葚甜,連翹香!焦作中站區桑園村村民 脫貧又致富
    由於村子處於深山,耕地少,村民們單靠種植農作物增加收入這條路根本走不通。過去村民們只能自發的採摘售賣一些山裡的野連翹,和國家發放的公益林補貼和退耕還林費勉強度日。 桑葚採摘園就是其中一個。據介紹,該村成立了聯誠合作社,2017年開始謀劃開發桑園果品採摘園。該園共投入資金七十多萬佔地40畝,同時在配套設施上規劃建設1條生產道路,將獼猴桃、桑葚、葡萄等果品採摘連為一體,利用扶貧資金30萬元培育新種植大櫻桃、紅糖李、紅啤梨、獼猴桃等果品,從而促進農民增收,推動產業發展。
  • 「糖包子」變身「金果果」
    隆冬季節,記者來到帕提古麗·波塔吉家做客。清香的花茶、香甜的無花果醬、孩子們嬉戲的身影,勾勒出一家人的幸福圖景……57歲的帕提古麗·波塔吉,家住在新疆阿圖什市松他克鄉阿孜汗村。她和兒子一家四口生活在一起,依靠當地盛產的無花果來增加家庭收入。
  • 連環鄉:脆甜四月李上市熱銷 「綠果果」變致富「金果果」
    經過幾年的精心管護,該鄉1.7萬畝四月李掛果面積已超過1萬畝,四月李逐漸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金果果」。在連環鄉巧巖村孔饒組,果農餘正權正組織村民將早上採摘的四月李進行挑選、分裝、打包,農家小院門口一片熱鬧繁忙的景象。
  • 衡南江初穎:無花果和桑葚「捧」出來的女勞模
    江初穎謙虛地說,她就是種了300多畝無花果、200多畝桑葚,沒想到能為勞模。▲福穎農業的無花果基地用地布「除草」創業之初,江初穎只種植無花果。考慮到無花果果期不長,不易保存,2018年,她又嘗試種植桑葚。
  • 家家戶戶種上「金果果」(傾聽·算算脫貧帳)
    賣完了今年的芒果,村民們都在忙著修剪芒果樹。「搞了提質增效後,我們村的芒果產量比去年高了一倍,村民們都幹勁十足!」龍井村黨支部書記李向陽說。依託金沙江畔豐富的光熱水資源,近年來,龍井村大力發展芒果產業。2019年,龍井村全村的芒果種植面積達1.5萬畝,人均純收入1.6萬元,正式脫貧出列。截至今年10月,龍井村已經實現了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 戎耀今生|退伍不褪色——連雲港退役軍人創業報桑梓
    12月3日-4日,「戎耀今生·尋跡江蘇退役軍人創業先鋒」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最後一站抵達連雲港,探尋當地退役軍人們的返鄉創業路。  「櫻桃書記」直播帶貨成網紅  謝修振是連雲港贛榆厲莊大櫻桃鄉村旅遊區管委會主任、謝湖村黨總支書記謝修振。1990年,謝修振從部隊退伍,回到家鄉帶領村民發展櫻桃產業。
  • 龍勝瓢裡騎樓古街:昔日龍勝「小上海」再煥新春
    2017年04月25日 17:10 來源:桂林生活網-桂林日報 作者:吳生斌 石梅蘭 編輯:利雪娟 4月19日,是農曆三月廿三,正逢龍勝各族自治縣瓢裡鎮一年一度的會期,也是有著200多年歷史的瓢裡騎樓古街修復後重新開街的日子
  • 高速公路下山體滑坡 六戶村民房屋變危房
    原標題:高速公路下山體滑坡 六戶村民房屋變危房村民廖榮新家地板斷裂。南國早報記者 鄧振福攝 南國早報龍勝訊 (記者鄧振福)11月19日,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鎮金結村委拐江組村民反映,2019年6月至7月,他們居住的山寨出現險情,山體滑坡,部分房屋地基斷裂下沉,房屋也歪了,搖搖欲墜。經桂林地質環境監測站調查,認為是山寨上方桂三高速公路施工及排水受阻下滲到滑坡體,是導致滑坡的主要因素。
  • 楊金秀:種下「金果果」,品嘗「開心」果
    11月10日,迎著暖陽,記者來到金豬塘柑橘園,眼前一片綠意盎然,漫山的「金果果」掛滿枝頭,三五遊客採摘遊玩,歡笑陣陣…… 楊金秀是金豬塘柑橘園主人,55歲。手提蛇皮袋,麻溜地穿梭於橘樹間,早上6點到晚上6點,楊金秀不停地採摘、裝箱、銷貨……
  • 臺山村村民:「家門口」辦起創業技能培訓班
    ,由臺山村和本溪市人社局指定機構生生職業技術學校共同舉辦的創業技能培訓班正在進行,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培訓,學到技能,真正體驗到送政策、送崗位、送培訓進村入戶的實惠。培訓課上,授課老師採取理論授課與實操訓練相結合的方式為學員講授創業培訓
  • 吃桑葚的季節
    差不多到了該吃桑葚的季節了。剛才在單位看片子,正好看到一個說桑葚的,真是忍俊不禁。生活真是太美好了,啥時候都有好東西,就看有沒有品鑑它的心情了。小時候水果少,野生的桑葚便是無上的美味。爺爺家裡有一棵桑樹,平時爬樹、打鞦韆,桑葚熟的時候,可以採著吃一些。鄰居家也有桑樹,有時候也去摸著吃幾顆。想飽餐,最好還是去地裡找。記的去太趙村的小路邊,靠近溝的地方,有幾棵白桑葚,成熟後顏色是白的,特別好吃。經驗也是極豐富的,不用人教。
  • 桂林龍勝:梯田上的黨課入心田
    7月26日,龍脊鎮龍脊村古寨,退休村支書、村致富帶頭人潘庭芳,在高山梯田的田埂旁,為永福縣派駐龍勝脫貧考察組上了一堂憶苦思甜的脫貧黨課。悠悠歲月,國如青山巍峨,民似松柏常青。亙古的山風吹過,山間這條老紅軍踏過的青石板路,與新時代建設的水泥路交匯,綿延至煥發新生機的古寨。
  • 甘肅元古堆村「雨靴」日漸消逝 村民腳蹬皮鞋回鄉創業
    5年前,李有錄一家還世代生活在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南部元古堆村的山溝裡,農村常見的土坯房一院、扁擔挑水吃、農具架子車,尤其家門口的常備雨靴,幾乎是該村家家戶戶的生活「標配」。在靠近村部的一處紅瓦白牆集中安置點,記者走進李有錄入住5年的「新家」,80平米敞亮磚瓦房、庭院花團錦簇、水衝式衛生間、屋頂太陽能熱水器……家裡添置了不少家具、電器,生活煥然一新,其中最吸睛的,還屬鞋櫃中鋥亮的男士皮鞋。
  • 國道321龍勝瓢裡路段塌方中斷
    4月18日下午,龍勝各族自治縣境內國道321線K740+300(龍勝瓢裡鎮思隴村牙寨屯),受連續暴雨影響發生上邊坡塌方,塌方覆蓋整個路面,塌方量約3780立方米,造成交通中斷,另有4塊巨石約700立方米砸於路面。交警及公路部門已在路段兩頭設置告示牌及安全標誌,提示過往車輛禁止通行。
  • 衡南縣朝陽村:荒山種滿「搖錢果」,村民捧上「金飯碗」
    近年來,在湖南日燦農業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幫助下,這裡的油茶果成了老百姓脫貧致富的「搖錢果」。「這裡原來是荒山,全部是土、柴、刺……」村民陽懷碧告訴記者,因朝陽村耕地面積與山林面積比例接近1∶5,村民經濟及生活來源主要靠外出務工,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1200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是省級貧困村。要改變朝陽村經濟落後的面貌,發展產業是重中之重。
  • 村民家門口貼紅色「告示」拒絕親戚來訪
    1月26日,在四川眉山市青神縣高臺鎮南壩子村2組村民陳國慶的家門口,一個用毛筆書寫的紅色「告示」格外醒目。而在另一邊陳國明的家門口,同樣也貼著紅色「告示」:「我一家五人從武漢返鄉回家,請不串我家門!」看到告示的村民一邊離開一邊為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