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2 14: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潺潺流淌的溪水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岸邊的果林內柚果成蔭,佳果飄香
眼前美麗的一溪兩岸景色
是通往大埔縣大麻鎮敬裡村的鄉道
優美的景色已成為當地的一張靚麗名片
伴隨著機器轟鳴聲與村民的歡笑聲,在敬裡村小柚果加工車間,農戶們正忙著對小柚果進行分揀、切片、烘乾。今年50歲的老王已經在車間工作了兩年時間,除了種養收入,以前老王主要靠去縣裡打零工補貼家用,來回折騰收入還不高。「如今在家門口就有工作,工資還比打零工高,生活越過越好了」。
要想脫貧,沒有產業可不行。作為"八山一水一田"的大埔縣,受限於自然條件,發展產業成本相對較高,引進新產業更怕遇到水土不服。而大埔是是全國「蜜柚之鄉」,當地居民家家都種有柚子樹,蜜柚(成熟大果)產業發展成熟,按照種植技術需要,每年蜜柚種植戶需要對蜜柚樹採取疏果,以確保大果吸收足夠養分,這些疏果後的小果大多是直接丟棄在柚子樹下。如何讓貧困戶脫貧致富,海珠區南石頭街的駐村幹部把目標瞄準在這些被棄的小柚果上。
變「廢」為「寶」
通過查閱資料、上網學習、請教農業專家,駐村幹部發現,廢棄的小柚果其實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材料,可以加工為柚苷、柚皮素等產品,被廣泛地應用於醫藥、食品等領域。
經過實際調研和統計,僅敬裡村每年疏果期廢棄的小柚果就有數十萬斤。生產原材料有了保障,駐村幹部又找到了廣梅產業園,於是變「廢」為「寶」的點子與亟需導入深加工產業的金柚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一拍即合,並籤定長期購銷合同,這樣一來不僅銷路有了保障,企業還捐贈了價值13萬元的烘乾生產設備,農戶不出村就可以就地開展小柚加工。
就這樣,敬裡村的小柚果加工項目順利上馬。為了讓貧困戶能夠最大程度受益,項目還實現「生產原料本村收購-合作社運營-貧困戶參與生產-定向銷售-獲利分紅-貧困戶和村民收益增收」的「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閉環產業模式項目。
致富帶頭人
為了做大做強小柚果加工項目,敬裡村還將小柚果加工與培育致富帶頭人相結合,由專人負責小柚果生產運營情況,定期組織企業到村開展生產技術指導和培訓,定下生產運營五大原則,通過利用日照「烘-曬」結合,在2020年生產成本佔比率整體比去年下降了11%的基礎上,產品品質也得到了迅速提升。
老王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以前小柚果都是直接丟棄毫無使用價值,汙染環境不說甚至還需花成本去治理,現在小柚果可以拿去回收賣錢,在車間工作可以領工資,此外等年底還可以分紅提成,光這一個項目每年就可以增收數千元。
據了解,經過兩任住村幹部的努力,2018年至今,敬裡村已累計收購小柚果71噸,不僅帶動了貧困戶脫貧增收,還大大緩解了環境壓力,疏果期,村裡再也沒有了柚果的腐爛發黴味和蚊蠅成群的景象,變「廢」為「寶」的做法既招來了致富的「金山銀山」又保住了村居環境的「綠水青山」。
通過產業幫扶,小小柚果搖身一變成為貧困村脫貧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村集體年收入由幫扶前的不足萬元提升到2019年的11萬元,村民也在小柚果中窺見脫貧致富路。
海珠區南石頭街駐村幹部許志成告訴記者,扶貧就是要勤於思考,善於發掘身邊各項資源,因地制宜,著眼長效,千方百計探索致富路徑,撐起貧困戶的「錢袋子」。
原標題:《變「廢」為「寶」!小柚果成致富「開心果」》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