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傑:政府市場合力強化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發展產業鏈複雜性

2020-12-22 澎湃新聞

「未來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幹預要退出企業層面,強化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12月4日,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舉行的「中國經濟的遠景與挑戰」專題第三期活動上,深圳市原副市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唐傑作出以上表述。

唐傑表示,建立一個國家創新體系,沒有政府參與是不可能的,高效創新是市場制度與政府行為達成一致的結果。因此,要反對「傳統經濟學的教條和意識形態當中對國家幹預的貶低」,推動有為政府促進高校創新和企業創新的聯合,即形成雙重創新。

唐傑用經濟複雜性、產業鏈與創新的關係來闡述中國未來創新發展的方向,他介紹道,2005年,研究顯示按照世界大類製造品門類生產力排名,中國排全球第10,日本則是第16位;但如果考慮到產業鏈的迭代,去看製造業和其他產業的關係,則日本排名全球第一,中國是第51。這表明當時我國產品是淺層次的,因為沒有複雜產品,創新程度也不夠高。

唐傑稱,發達國家的貿易集中在複雜產品,例如小綜、小量的定製化複雜產品;而發展中國家則集中在大綜大量的低端化簡單產品的生產上。產品的複雜性、創新水平與人均GDP高度相關,唐傑表示,我國產業鏈複雜程度目前仍不夠,例如牙科醫療的很多高端設備要從德國進口。

值得注意的是,唐傑表示,從每年公布的全球複雜化指數來看,中國產品的複雜程度已經從2000年的排名39上升至現在的第18了,美國排在第11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人均GDP是中國的三分之一,已經代替了中國進行以勞動密集型為優勢的簡單產品的生產。

從產業鏈布局上看,中國正處於大量中低端產品退出的時期。唐傑表示,產業鏈複雜性的重要性應得到重視,當前中國創新的發源地已經成為國際創新的發源點,要進一步發展產業鏈和產品的複雜性,政府與市場合力強化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從中國內部層面來看,唐傑表示,在一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背景下,我國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創新產生的公共知識一定要大於企業創新產生的企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企業創新的成本不斷提高,風險不斷增大,國家層面來說就一定面臨創新的投入降低問題。

此外,是不是國家增加了投入創新就一定會增加呢?唐傑表示,現在看起來也不一定,對於創新的支出增加,例如在發明專利、科學論文等方面的投入都是中間過程,而非創新產生的實際效果。

「很多創新支出變成了創新者工資的增加,」唐傑對此表示,要想提高創新效率,一定要形成產業層面和基礎研究層面的合力。只有這樣,才能讓一種新得技術變成通用技術,進而滲透到生產的方方面面,帶動我國整體創新,進而推動中國社會的數據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

唐傑稱,創新具有集聚性和開放性,這兩個特點是共生的。以改革開放先行城市深圳為例,作為深圳市前副市長,唐傑表示,目前深圳已經大致完成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任務,將會走向科學引領的過程。這一過程大概開始於5年前,具體體現在「三區一室」的設立,即一區光明科學城、科教城、深港科技合作區「三區」,以及鵬程實驗室,人才儲備上已經從起步時期的300餘人到了現在的萬餘人。這意味著深圳會從傳統工業化迅速走向科學化,未來深圳在計算技術、AI、材料技術、生命科學等領域一定會有重大突破。

唐傑總結認為,深圳將從過去的產業中心快速向科學和產業中心過渡,這也是今後它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重中之重
    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重中之重,這既體現了中央對科技創新,尤其是涉及國家發展和安全的國家戰略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也凸顯了新時代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突出重要性。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
  • 西部創新中心建設的十大戰略取向
    減緩經濟轉型的不利影響,保總量、控增速是西部創新中心建設的首個選項。西部創新中心建設必須以一定的經濟總量和增速作為支撐。2014年以來,重慶經濟增速在西部乃至全國均名列前茅,經濟增長動能強勁。隨著重慶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為重慶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新動能。重慶市應在用足國家政策、地方政策以及企業訴求三個方面形成合力,使產業具備核心競爭力。
  •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作出戰略部署。這是黨中央著眼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市場體系建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文化制度體系建設與創新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的基本方向,從文化制度體系建設的角度明確了文化建設的戰略定位、發展方位、職責使命和目標任務,並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
  •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江蘇省「十三五」現代產業體系發展規劃...
    1.堅持市場主導,強化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機制推動要素合理流動、產能優進劣退,最大限度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明確政府職責範圍和邊界,超前引導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創新監管和服務方式,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生態。  2.堅持自主創新,強化科技引領。
  • 聚焦精準保障 強化體系建設 推動兒童福利工作高質量發展
    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兒童福利工作,將「困境兒童精準保障率」列入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省政府連續三年將兒童「關愛之家」建設列為民生實事工程。省民政廳會同有關部門,著眼精準保障,著力體系建設,整合各方資源,激發工作合力,推進兒童福利水平不斷提升。
  • 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就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建設答...
    問題一: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設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的通知》。請問,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節點啟動第三批雙創示範基地建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把創新作專章部署並置於各項任務之首,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創新工作的高度重視。
  • 完善政府職能體系機構體系法治體系運行體系
    本文從完善政府職能、優化政府機構、健全政府法治、創新政府運行等方面對完善國家行政體系、不斷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行深入分析。筆者認為,國家行政體系,是指適應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要求,履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社會治理、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政府治理職能的組織架構、制度、規範等的總和,主要包括政府職能體系、政府機構體系、政府法治體系、政府運行體系以及幹部隊伍體系等方面。
  • 王京生:培育強大完善的創新市場,為創新造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研究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指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同時強調,要「布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要「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
  • 國家藥監局關於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三)促進中藥創新發展。探索引入新工具、新方法、新技術、新標準用於中藥療效評價。推動開展多區域臨床試驗規範性研究能力與體系建設,促進中藥臨床研究質量整體提升。發揮醫療機構中藥製劑傳承創新發展「孵化器」作用,鼓勵醫療機構製劑向中藥新藥轉化。支持以病證結合、專病專藥或證候類中藥等多種方式開展中藥新藥研製。
  • 國家藥監局: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趙文君)國家藥監局25日發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進行整體規劃。實施意見提出促進中藥守正創新、健全符合中藥特點的審評審批體系、強化中藥質量安全監管、注重多方協調聯動、推進中藥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五方面共20項改革措施。為構建符合中藥特點的審評審批體系,實施意見提出改革中藥註冊分類,構建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相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完善中藥審評審批制度。
  • 2020北京師範大學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京開幕
    孫洪培表示,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對加快創新提出迫切的要求,新的發展實踐需要新的發展理念。北京師範大學長期以來致力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社會需要,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在新型智庫建設方面也頗有成就。北京師範大學創新發展研究院用中國數據,講述中國故事,凝練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政策建議與務實計策,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撐。
  • 創新發展!「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大數據平臺」項目建設正式啟動
    中物聯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大數據平臺」項目建設正式啟動。據介紹,「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大數據平臺」依託長三區角位優勢、政策優勢、產業鏈優勢,基於「產業鏈+供應鏈+大數據」創新組織運營模式,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政策為導向,以服務產業鏈供應鏈經濟實體為目標,線上線下相結合,將有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深度融合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數位化水平、引領實體經濟生態綠色發展。
  • 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內容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
  • 浙江省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定下目標
    昨天,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獲悉,《浙江省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已於近日正式印發實施,到2022年,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4萬億元以上,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超過55%。
  • 深圳原副市長唐傑:為什麼深圳經驗內地沒法學
    審批的理由是防止重複建設,但是你看看這些年,鋼鐵、石化、電視機……所有過剩嚴重的行業都是嚴格審批的行業,審批的過剩比市場過剩嚴重得多。深圳政府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我們認識到自己掌握的市場信息不可能比華為多,所以不會亂指揮企業。反過來,政府指揮企業,企業虧損了,政府就得兜底。
  •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布《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
    福建堅持「數字福建」一張藍圖繪到底,建設集應急防災、網上行政審批、行政執法、便民服務為一體的公共信息管理平臺,推動龍頭企業和產業園區研發創新,不斷拓展信息技術產業鏈的聚集倍增效應,數字福建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天津全面推進智能製造,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打造雙創平臺,加快構建融合創新的數字經濟體系。
  • 讓創新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省區域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區塊鏈+」 加出活力新雲南創新是引領雲南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建議》中,「建設創新型雲南」也是雲南未來5年濃墨重彩的一章。
  • 【陝西社科】以新發展格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是:我國要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等。與此相適應,全會提出了「十四五」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並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涵進行了調整,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替代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確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引領地位。
  • 汪洋:「四個強化」開創公路信用體系建設新局面
    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兼公路局局長 汪洋社會信用體系是現代市場經濟體制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制度安排,是營造優良市場環境、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促進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多次作出重要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弘揚誠信文化,推進誠信建設,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近期召開的國務院第115次常務會議指出,要堅持依法合規、保護權益、審慎適度、清單管理,規範和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有序健康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