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日韓女明星在生活中的審美水平天差地別?

2021-02-23 新氧美學院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

比起日韓。

我們國家的明星,雖然喜歡在紅毯這樣的大場面上,走大鳴大放、霸氣驚豔的路子。

但在社交網絡上的表現,卻明顯要接地氣和樸素的多。

不管是劉亦菲、範冰冰、迪麗熱巴這樣的顏霸,還是吳宣儀、孟美岐這樣的愛豆。

她們po在社交網絡上的生活照,大多數都是以大頭/過肩的濾鏡自拍為主。

質感上略顯粗糙。

然而我們觀察社交網絡上的日韓女明星。

會發現她們在拍攝生活照時,通常都堅持「隨意但嚴謹」的態度。

構圖、色彩、質感、內容,無一不是花了心思。相對濾鏡大頭照來說設計感很強,普遍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金藝琳:

長澤雅美: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

一般來說,大家會條件反射般地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比如國人審美太差、女明星不懂充分營銷自己的美貌等等。

但真的是這樣嗎?

不一定。

因為決定審美現象的,永遠都是審美觀念。

當我們對一個美學現象,進行價值評估的時候,如果沒有考慮到它背後的審美觀念,那評估結果的參考價值也就會變得很可疑。

就像用「櫻桃小口」的江南傳統審美,去judge歐美的豐唇趣味一樣。

完全是雞同鴨講,彼此之間連理性討論的基礎都沒有。

另外,女明星作為公眾人物,是反映大眾形象審美的窗口。

她的形象背後,是千千萬萬個觀眾的審美共識。

通過分析女明星,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整個群體的審美偏好。

因此要回答,中國女明星的社交網絡生活照,為什麼普遍不像日韓女明星那麼講究,這個問題。

倪妮:

水原希子:

就勢必要從三個國家審美觀念的不同之處說起,才能夠讓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到一些新東西,而不只是在美學現象的表面打轉。



物質or精神性審美,中日韓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因為地理和歷史的關係,我們很容易就會對同屬於所謂「儒家文化圈」的日韓,產生「親近感」,並忽略掉一些觸及根本的差異。

比如:

韓國受其歷史、日本受神道教的影響,兩者都傾向於取悅眼睛的物質性審美,而深受佛教和道家思想雙重影響的中國,則嚴重傾向於取悅頭腦和心靈的精神性審美

這要怎麼理解呢?我們一個個來說。

首先來看韓國

韓國所在的朝鮮半島,自西漢以來就是中國的番邦,並時常受到日本和北方草原民族的侵擾。

基於它的地理位置、面積和人口。朝鮮半島其實是沒有什麼機會,來系統發展自己的文化的。

它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向強者學習,copy他們的方方面面,讓自己看上去「像那個樣子」。

在之前主要是學中國,後來則主要是學歐美。

我們不難發現,韓國人因此在整體上呈現出「重技能、輕思想,重物質、輕精神」的行事風格。

他們普遍是非常好的學習者和執行者、習慣在技術層面下功夫,但並不是很好的「思想者」。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和《寄生蟲》這樣看似很有思想表達欲的韓國電影,其實也是在進行著新瓶裝舊酒式的表達。

無論是拍電影、舞臺表演還是美妝造型,「韓國風格」給我們的感覺都非常實在。

細節充分、滿打滿算、賣相精美。

這樣「重技術輕思想」的物質性審美的好處在於,韓國在學習和模仿其他國家的美學文化時,幾乎沒有思想或價值觀方面的障礙。

但凡是有視覺效果的、好看的、有商業價值的,都可以拿來用。

這讓K-Pop的國際化,肉眼可見的成功,東西方都很吃韓國愛豆那一套。

但壞處也很明顯。

比如缺乏反思的創作傳統,導致它總是會少那麼一點「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的傲嬌靈氣。

華語區重映海報 & 韓國重映海報,後者的視覺表現非常「滿」:

導致韓國的商業美學很成功、也不乏認真的創作者,但並沒有出現什麼享譽世界的大藝術家。

美國權威的電影史網站TSPDT,去年評選出的20位偉大的亞洲導演裡,日本和中國平分秋色,但韓國沒有一人入選。

像白南準這樣比較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也是在美國長大的韓裔美國人:

日本

再來看日本

日本雖然深受中國和佛教影響,但它的精神內核依舊是極端崇拜自然的「神道教」。

水、石頭、樹木、海浪以及各式各樣的動物,在日本人的傳統中,都被神道賦予了生命和靈力。

這種對「萬物有靈」的信仰,使得日本人看待客觀世界的眼光直接而熱忱。

日本匠人習慣於不斷鑽研一種材料,來提煉這種材料的靈魂質感。

「花很大力氣卻又看上去非常簡單自然」,是他們的美學追求。

物質世界本身就可以讓日本人得到極大的滿足(這與中國是非常不同的,後面會說到)。

因為神道教的關係,日本的物質性審美,比韓國多了一層內在的趣味。

比起韓風的事無巨細、標準化的美,日本更懂得「less is more」、差異化的美。

這讓日本的物質性審美,既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但又不至於因為太過通俗而經不起品味。

所以我們能看到。在中日韓三國裡,日式美學的國際聲譽最高,也產出了大批優秀的藝術家。

中國

最後,我們來看中國

相對於熱衷於物質世界的日韓,中國人是活在抽象的精神世界之中的。

翻閱相關的美學文獻,我們可以發現,日韓美學的核心概念都包含有「精緻」這個詞。

但在中國的美學評價體系中,取悅視覺的「精緻」,卻是一個很次要的概念。

我們對於客觀的物質世界和自己的眼睛,有著深深的不信任感。

比起視覺現象本身,我們更願意去琢磨它背後,人的精神活動。

開展一系列的人生和哲學思考。

日韓的物質性審美,更接近人們植根於本能的審美意識。

「眼睛覺得好看的」就幾乎一定是「美的」、「受歡迎的」,完畢。

但對於中國的精神性審美來說,「眼睛覺得好看」,在很多時候,不僅不會順利地與美聯繫起來,它甚至還可能是「醜」的。

大巧若拙才是高級美該有的樣子。

日本味的盛唐 & 中國味的盛唐:

中國這種幾近偏執的精神性審美傾向,作為一種在世界範圍內都相當特殊的情況,被研究中國藝術的外國學者,一再提起。

比如牛津大學的藝術史教授柯律格,就曾無奈地提到:

「不懂中國漫長的歷史,和包裹在其中的政治和哲學,是看不懂中國畫的」。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get到了:

藝術、美,對於中國的審美觀念來說,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視覺問題,而是哲學和思想問題。

因此我們對於「視覺好看」的要求,普遍要比日韓寬鬆、無所謂的多。

對於明星外型美的要求,也不會像日韓觀眾那樣嚴格。

中國的明星,在大場面上美感營業即可。

日常表現接地氣,不僅不會影響人氣,反而是拉好感的做法。

比如金晨這個看戲老大爺的坐姿……

最最後,我們再來看中國這種精神性審美的弊端。

簡單來說就一條,那就是在對接商業美學的效率上,要比物質性審美低很多。

因為物質性審美足夠直接,遠比精神性審美,更容易滿足普羅大眾對於「美」的需求。

好看 => 購買

商業美學的目的就達到了。

並不是讓你通過這個視覺表現,思考人生…

從這個角度來說。日韓相對於中國,在商業美學上,就有了文化意義上的先發優勢。

浮世繪顯然比寒林山水更接地氣:

消化精神性審美傳統,使其更好的融入符合現代商業趣味的物質性審美體系。

也就變成了當代中國的視覺工作者們,在有意無意之中,正在做得事。

前段時間向外輸出的「中國妝」、自得琴社和李子柒的生活美學,就是一些很好的例子。

中式的精神性審美傳統,當然也有自己的優勢。

比如在嚴肅藝術和學術領域,中國的表現幾乎是一騎絕塵。

2007年,首爾大學出版了一本近900頁的《美學的歷史》,其中中國佔據了四分之一的篇幅,而韓國只有區區十六頁…

總之,各種文化和審美觀念,都有它擅長和不擅長處理的部分。

突破面對表象時的短暫不適,嘗試互相理解、借鑑,會讓我們收穫到更多的東西。喜歡今天的內容的話,就給氧叔點讚和點在看哦。

建議大家都把新氧美學院標為星標

相關焦點

  • 論中日韓三國對女星的審美:中國高級臉韓國整容臉,日本最奇葩?
    其實對比三國的審美不難看出端倪,今天我們就來分析分析中日韓三國對妹子的審美上的差別,看看大家最喜歡的是哪個國家的。韓國人對於女性的審美,從韓國人評選出的神顏偶像中可以看得出。網紅臉的特徵就是美則美矣,分開看都是美的,但是這些美人放在一起大多都很相似,我們不得不承認她們很漂亮,身材很完美,但是看久了難免會審美疲勞。中日韓的女星為什麼一眼就可以分辨出來,也是因為氣質上的各不相同。說完了韓國的審美,再來說說中國的吧。
  • 中日韓三代女星的氣質魅力,哪個國家的女星更符合你的審美呢?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聊聊中日韓70、80、90後三代女星的氣質魅力,看看各自的大眾審美趨勢變化。想像一下生活中的她,172的身高,膚如白玉,這樣嫋嫋娜娜的走過來,那種強烈的,有衝擊力的冷美感,每個見過她的人大概都會有「朝聞道,夕死可以」的觸動吧——美的電閃雷鳴,一點都不需要長相幼齡化來博取好感。
  • 審美中的功利性能解釋直男為什麼偏愛網紅?
    審美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指向一種整體、根本功利性。首先美的產生與欣賞有助於我們成為更好的人,而人對於美的追求無形間會提升美的價值,千百年來人對美的需求,無形間促進了美的擁有者獲得巨大價值。為什么女明星嫁了豪門還要天天掛在熱搜上?硬要說「嫁給了愛情」也行,但大部分幾乎就是嫁給了熱搜。
  • 鏡頭審美與生活審美
    辨識度在生活審美中是個偽命題。女明星為什麼需要辨識度?無論你承認與否,「美」的風格是無定式的,但「美」始終是有跡可循的。這種高度同質化(並且業務水平都只能稱「水」,不能稱「水平」)的情況下,才需要女明星偏離標準。發掘數據上的偏差,以這個偏差為出發點,整個團隊發力樹立風格。
  • 八十年代的女明星,林青霞與她姐姐失散36年,生活真是天差地別
    但在這歲月靜好、生活順暢的背後,其實她也經歷過許多事情,包括家人的分離和團聚。她有一個失散多年的姐姐,兩人分散長達36年,再次相逢兩個人生活早已天差地別,這一切還得從很多年前說起。後來叔叔一家為了穩定的生活搬遷到了黑龍江的一個小煤礦中生活,林莉也就跟著一同離開了,此後慢慢失去聯繫。但是叔叔的家境也並不富裕,沒辦法很好的照顧林莉,於是他們又為林莉找了一對養父母。不幸中的萬幸,這對養父母待林莉很好,把她當做親生女兒一樣去疼愛。
  • 為什麼我們的女明星私下美如天仙穿頂級奢牌卻土到掉渣?
    遍歷中日韓三國娛樂圈,總是能把歐洲奢牌服裝穿出韻味的女明星,屈指可數。 四十歲的孔孝真,依舊是韓娛的時髦top: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stylish」(有風格)是歐洲人評價明星和超模造型水平的重點。 歐洲時裝界甚至會專門把一類人叫作,「style icon」,比如伊娜·德拉弗拉桑熱:
  • 董思成中日韓對比圖,體現了三國人民的審美,顏值高都能駕馭
    董思成是SM公司旗下男子演唱組合NCT、NCT127成員之一,是中戲的一名學生,SM星探在學校門口發現他並極力推薦他進SM公司。2015年12月通過SM娛樂公司預備明星組合SMROOKIES在觀眾面前首次亮相。
  • 中日韓三國電影海報特色風格一覽
    中日韓引進片的海報套路,真的是滋味十足,且「奇葩」的各有特色,今天就來具體盤盤,中日韓的外語電影海報,都偏愛啥味兒。 一、韓:「劇照裁縫」一統江山 看過韓版海報的網友,都應該會前「有韓國味兒了」。
  • 國內明星真實英語水平大檢查:王菲是贏家
    華人明星的英語水平天差地別:最地道的當然是像吳彥祖這類的ABC,英語對他們來說就是母語;其次是港臺以及在國外有過多年生活經歷的明星,幾乎說不出Chinglish的感覺。當然,公平起見(也為了給其他明星們留點面子),以上這些並不在我們點評範圍內。對於大部分國內明星來說,他們更多是和普通人一樣需要從頭苦學,其中有的人努力成了英語達人,也有的人始終……嗯,更專注於演藝工作。
  • 盤點中日韓娛樂圈的親姐妹明星們
    中日韓娛樂圈裡,有很多親姐妹的明星。她們的詳細資料都可以搜到,這裡就不贅述了。只分享她們的高清圖片,大家來看看像不像?
  • 中日韓的《無極》
    因此,如果沒有一些靠譜的影評人,大部分觀眾甚至無法把這些人物的關係理順的也更無法理解為什麼張栢芝的一個饅頭,就會把謝霆鋒給搞崩潰了。因此,對照歷史,我們也更能理解為什麼謝霆鋒會對拿走饅頭卻不做奴隸的張栢芝,為何如此的憤恨了而陳凱歌的整部片子,就像他說的,寫的是東亞的未來那樣,片中所有人的命運,都無法擺脫無極的束縛。
  • 為什么女明星更容易招罵?
    節目組為了提高話題度,搞這種「衝突和矛盾」可以理解,可是,我們為什麼總期待看到女明星們開撕呢2容我也說個偏頗點的觀察:很多女的喜不喜歡女明星,不是看那個女明星本質上如何,而是看那個女明星有沒潛力搶自己的老公。韓紅、賈玲就很少被女的罵,很多女的潛意識裡覺得把自己的老公和她們放在一起,老公也會很老實。
  • 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全文)
    >值此中日韓合作20周年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本國首相安倍晉三和大韓民國總統文在寅,於2019年12月24日在中國成都舉行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回顧三國合作歷程,展望未來合作前景。我們憶及20年前,中日韓領導人高瞻遠矚,在亞洲金融危機寒流中開創了中日韓合作。20年來,三國不斷增進互信、深化合作、共同發展。建立了21個部長級會議和70多個對話機制,成為三國深化合作的主要平臺。2011年設立了中日韓合作秘書處,以進一步促進三國合作。三國貿易額從1999年的1300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7200多億美元,經濟總量在全球佔比從17%提升至24%。
  • 難怪很多女明星不敢和迪麗熱巴合照,看到差距後,相信大眾審美了
    其實合影對於女明星來說也就是「見光死」,因為不和別人比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儘管唐嫣很白,但是在合影的時候還是會被範冰冰碾壓,即使楊冪很瘦,但同框孫怡的時候也成不了全場焦點,不過娛樂圈中還是有那麼一位明星,她在合影時是沒有輸過的,她就是迪麗熱巴,今天小太陽就來和大家說說難怪很多女明星不敢和迪麗熱巴合照
  • 符合中國人審美的日本女明星,有哪些?
    今天就再跟大家聊一聊符合中國人審美的日本女明星,有哪些?顯然,一篇文章根本細數不完,所以,先來拋磚引玉,盤點一些公認的,具有代表性的。沒有提到的,大家可以在留言區,暢所欲言,各顯神威,GO!09內田有紀傳說中,擁有懷孕之眼(看了會懷孕)的男神收割機——內田小哥姐姐!10松岡茉優90後日本女優中最有潛力的一枚!出演了一眾高熱度影視劇,選劇本能力令人佩服。除演戲外,綜藝節目、舞臺劇、聲優,一個不落。如此勞模,明日可期!11蒼井優森女界鼻祖,隨便拍都是一幅畫。
  • 中日韓聶衛平杯圍棋大師賽成都開戰
    新華社成都12月21日電(記者陳地)21日,2020中日韓聶衛平杯圍棋大師賽在成都拉開戰幕。揭幕戰中,由「棋聖」聶衛平率領的中國隊4:0橫掃日本隊,取得開門紅。  據了解,首屆中日韓聶衛平杯圍棋大師賽於2019年舉辦,這也是中國圍棋歷史上第一個以棋手名字命名的比賽。
  • 莫比烏斯環上的中日韓翻拍潮
    畢竟,2020年這一年中,翻拍自韓劇《浪漫滿屋》的《仲夏滿天心》、翻拍自日劇《房仲女王》的《安家》、翻拍自日劇《交響情人夢》的《蝸牛與黃鸝鳥》……它們皆贏了人氣,失了口碑。中日韓相互翻拍蔚然成風,早已成眾人皆知的秘密。
  • 《上錯花轎》演員境遇讓人唏噓:兩女主天差地別,男主銷聲匿跡
    相信很多觀眾對《上錯花轎嫁對郎》這部古裝劇印象很深,這部劇在當年便是火爆一時,熱度更是不亞於如今的任何一部熱播劇,劇中角色的選角和演員的演技顏值更是堪稱經典,然而劇中演員如今的境遇卻是天差地別。劇中兩位女主演之一的黃奕飾演了一個古靈精怪、不愛紅裝愛武裝的武館館長女兒李玉湖,本打算嫁給金州的大將軍,卻不想陰差陽錯上錯花轎嫁給了富商之子,後來兩人成了歡喜冤家生活幸福美滿。然而現實中的黃奕卻是「上對了花轎嫁錯了人」,有著兩段婚姻的她卻是沒能得到美滿的愛情。
  • 從鄭爽、楊穎到楊冪,女明星們的「病態」審美讓人咂舌
    相信一直關注演藝圈各路明星的人們,一定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國近些年來對於男女明星的審美越來越趨同了,無論是男藝人還是女藝人都逐漸走向一個審美標準。各路選秀中的男藝人皆是皮白肉嫩、模樣清秀,美其名曰「鮮肉」;而各路新晉組合之中的女藝人,則更是身材完美,皮膚如雪每一個都如同弱不禁風的小美人。
  • 日本女明星喜歡詹姆斯,大膽表白,老詹為什麼有這麼多明星粉絲?
    詹姆士是當今NBA聯盟最炙手可熱的明星之一,雖然年僅36歲,但他依然精力充沛,絲毫沒有輸給現在的年輕人。自2016年詹姆斯帶領騎士奪得總冠軍以來,詹姆斯在世界範圍內的粉絲數量大幅增加,很多路人,甚至很多黑子也開始粉上詹姆斯,詹姆斯成為了真正的聯盟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