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雙城」敘事的語言風格:「港味」寫作夾縫中的「滬味」

2021-01-10 樂居呢喃

亦舒雖移居加拿大併入加籍,但香港始終是亦舒安身立命之地。她的小說具有濃鬱的「港味」,被認為是香港通俗小說的代表。

作家亦舒

說亦舒小說「港味」十足,主要表現在她的字裡行間巧妙地融入粵語方言中一些獨具特色的語彙和表達方式,為作品增添了一種地方氣息。比如:

1.我與我母親,在一個擠逼的公共場所,混在人群中。(《胭脂》)「擠逼」意思是很擁擠。在寸土寸金、劏房棺材房天台屋盛行的香港,「擠逼」一詞的使用率很高。

香港著名的「劏房」

2.只見她身光頸靚,容光煥發,穿戴合時。(《胭脂》)「身光」指衣服高檔,「頸靚」指脖子上有耀眼的項鍊,形容人的衣著光鮮、珠光寶氣。尤其是「靚」字,用於人時在粵語地區可用於指美麗的女生(靚女)或帥氣的男生(靚仔)。

「靚」是粵語口頭語

3.真是現世,有什麼事國家還指望你站起來去革命呢。(《玫瑰的故事》)「現世」是丟臉、出糗、報應的意思。

4.真的,你也快快拉攏天窗吧。(《玫瑰的故事》)更口語的表達是「拉埋天窗」,即「結婚」的意思。舊時粵語地區的建築,以西關房屋為代表,屋子除了普通意義上的門窗外,還在屋子靠近頂端的地方開一扇窗通風,下雨的時候關閉(拉埋)。新婚夫婦有關好門窗的習俗,久而久之「拉埋天窗」就用來指代結婚。

5.邱小姐,你也是個出來走走的人,怎麼比誰都小家子氣。(《我們不是天使》)這裡的「出來走走」不是外出散步、逛街,而是在社會中混、走江湖的意思。

6.若不是銀行逼倉,我父不至激氣致死。(《流金歲月》)「激氣」是怒火攻心、急火攻心的意思。

另外,亦舒多部小說裡還引用了「天掉下來當被子蓋」、「再回頭已是百年身」、「瘦田沒人耕,耕開有人爭」、「殺人放火金腰帶」等粵方言的常用俗語。

亦舒這種恰到好處地使用粵語方言的語言風格,對於粵方言區的讀者來說,讀來有一種熟識的親切感,而對於其他地區的讀者來說則有一種陌生的新鮮感。可謂一舉兩得!

亦舒祖籍浙江寧波,1946年出生於上海,5歲即隨父母移居香港。受生長環境、家庭教育影響,亦舒小說中除了濃鬱的「港味」之外,還透露出些許海派痕跡的「滬味」來。比如:

1.儂要做啥人?茶花女?芸芸眾生挑中阿芒?(《玫瑰的故事》)「儂」是吳語經典特徵字。

吳語方言

2.一倒倒在邱晴對面的長沙發裡,明知故問:「啥格事體?」(《我們不是天使》)「啥格事體」是「什麼事情」的意思。

3.朱老伯不以為然,「她夫家是桂林人,還有,當時電影界大亨全是江浙幫,講廣東話,老闆懂勿?勿懂儂自家吃虧。」(《她比煙花寂寞》)

4.我既好氣又好笑,他的口氣如舞女大班。(《胭脂》)舞女是舊上海舞場、舞廳裡特有的一種職業,舞女大班即舞女的領班。

老上海舞女

相比粵方言,亦舒小說中使用的吳方言較少,但不經意間「吳儂軟語」的偶然點綴,讀來令人莞爾。

亦舒創作的高峰期是在八九十年代。彼時的香港逐漸脫離殖民處境,卻又陷入不中不西的困境,隨之而來的是家國民族的文化身份認同的問題,以及香港由文化身份的追尋所引發的集體文化焦慮和懷舊思潮。

八九十年代香港街景

而最能令香港感同身受的時代或地域文化,便是有著相似處境的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亦舒在以香港為主要背景的小說裡,總是以上海來指代內地,恰恰回應了八九十年代港人對舊上海文化的懷念。

亦舒對舊上海的懷念,其實是她未曾經歷的舊、是「他者」想像中的舊。但亦舒通過粵方言、吳方言的堅持使用、熟練穿插使用,將上海/香港互相印照的關係表現得淋漓盡致,展現了成功的「雙城」敘事典範。

舊上海外灘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老電影中旗袍原版現身上海 8部電影講述滬港「雙城」故事
    還記得老上海和香港電影中那些搖曳生姿的旗袍嗎?11月2日,夏夢、張曼玉、林青霞、繆騫人、王祖賢等銀幕女神,在各自電影代表作中穿過的旗袍,華美亮相上海電影博物館。同時,上世紀三四十年底和八九十年代的8部國寶級代表影片也同時展映,贏得眾多影迷青睞。此次活動是上海電影博物館、香港特別行政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香港電影資料館和上海電影資料館三大專業電影機構聯合主辦的「光影雙城」系列活動。
  • 一碗咖喱魚丸演繹de常州式港味
    但是很好喝,奶香茶味,回味悠長。吃一份菠蘿包,薄薄的麵包片夾著一塊黃油,無絲毫多餘。還吃過鹼水面,昂,就是你餓不餓我給你下碗面吃啊,出前一丁兩顆小油菜。香港,我是沒有去過的,稀稀拉拉對香港的認識除了TVB,雜誌,大概就是書籍和電影了。
  • 都說《追龍II》「港味」不足,啥是「港味」?
    觀眾對《追龍II》的不領情,更多源於所謂「港味」的缺失,而前作《追龍》之所以好評如潮,就在於它讓人重新體會了「港味」。那麼,什麼是「港味」?為什麼說《追龍II》「港味」不足呢?與前作《追龍》想比,《追龍II》中恩怨少了,正邪對立多了,但內在精神仍是一致的,善惡到頭終有報,這是誰也逃不出的宿命。
  • 港味究竟是種什麼味?TVB挑選出來的港圈女藝人,都有個共同特點
    女孩子日常生活穿搭總喜歡說風格,其中港風也是一種時尚主流,大多數人都覺得香港女星有一股港味,那麼港味到底是一種什麼味兒呢?其實看一看TVB捧紅的那些香港女藝人,大家會發現她們都有一些共同特點。為什麼港味,港風會被這樣總結歸納,她們到底有什麼樣共同的特點呢?
  • 這部硬核的港式懸疑劇,把我們熟悉的「港味」毀得一乾二淨
    按照劇組的說法,是想通過這樣的故事,體現香港的人文情懷,和大家熟悉的「港味」。可是這部劇真的有「港味」嗎?可以說,完全沒有。「港味」,是從細節中體現的。從語言環境來說,香港是粵語和英語混雜的環境。就把這些稱之為「港味」。這不是真實的「港味」,而是導演臆想中的「港味」。那什麼是真正的「港味」?用香港導演莊文強的話來說。「港味」應該是很功利的,也是很複雜的。
  • 宏大敘事中的煙火味
    《灣區兒女》將故事放在這一時代場景,從1997年香港回歸之時和澳門同胞期盼1999年澳門回歸舉辦的漁村鬥獅開篇,以疍家漁民、愛國商人、澳門大學教授等角色的生活事業軌跡,串聯起「一國兩制」下大灣區發展的一系列傳奇故事,以市井、商界、學界的視角,從側面巧妙地反映出香港回歸、金融危機、澳門回歸、大灣區融合、產業升級、自主創新、港珠澳大橋建設、脫貧攻堅、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以及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在大灣區的迴響和
  • 港嘢茶檔---武漢人的港味元素!
    它獨特的飲食文化與地域特色難得的被保留了下來,在香港人的記憶中,有許許多多的古早味。 那些「古早」的味道,也許賣相不花俏,但有古早味兒的東西,大多都是讓人懷念的,會勾起人們濃濃的懷舊相思,只是因為自有一分淳樸在其中。
  • 在內地「雲享」港味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陳舒)軟糯的蘿蔔糕、酥軟的蛋撻、噴香的脆皮乳鴿、創意十足的野菌卡布奇諾……香港旅遊發展局中國內地區域總監魯昭儀形容這是一份送給內地旅客的「港味種草清單」。  「美食美酒是香港的一張靚麗名片,中西合璧也是香港的最大特色。」
  • 《法證先鋒4》「港味」去哪了
    港味缺失成為劇集最大槽點,「老港劇的市井氣被淹沒在西裝墨鏡和高級儀器(如圖)中,十分無趣」。從《法證4》到《使徒行者2》《飛虎之潛雷霆極戰》,近年來,輸出內地市場的港劇經典IP續作大多情懷有餘、新意不足,被質疑「坐吃老本」。播出後口碑迅速滑坡《法證先鋒》可被看作進入21世紀後TVB最經典的刑偵劇,尤其是第一部,可以說是港劇迷心目中的永恆經典。
  • 《使徒行者3》什麼是港味?
    有豆友在我的豆郵中留言,問我什麼是港味?我不知道什麼是港味,也許是身在其中,久而不聞其味,已與之化矣。但如果硬要為港劇的味道定個標準,那…那就茶餐廳吧。  茶餐廳的美食揉合中西,二次創作,貼地,快靚正,似乎跟港劇沾到點邊…  揉合中西最常見的就是腔調,香港人習慣了說話時夾雜英語:「Sorry呀」;「好唔fair啫」;「班機delay咗」;「actually…」;問路「excuse me」;讓路「excuse me」;打噴嚏「excuse me」…等等,只要說話時夾雜中英,就有港味嘍
  • 【港味】買少見少!香港港島區四大必吃港式茶檔
    港島區的港式鐵皮大排檔,是香港人情味的好代表。
  • 《使徒行者3》世上根本沒有港味,又或者處處都有港味
    很佩服一個北上的導演——林超賢,以《紅海行動》來說,雖然他拍的是主旋律電影,但是我覺得依然存在「港味」——雜糅各處精華,猶如海納百川一般,通俗來說就是二次甚至多次創作。《使徒行者3》中的黑社會還與時俱進了,辦起了網上賭場。其實,相比《法證先鋒4》至少智商提高了不少,相比《使徒行者2》邏輯性和連貫性也提高了,這應該可以看作TVB的一種進步了。所以,我認為港味還是有的,只是時代變了,而我們印象中所嚐到過的港味更富有情懷,更濃鬱,更香醇。
  • 久違的殭屍喜劇片,久違的港味
    作為香港類型電影中頗為獨特的一支,殭屍電影一直深受港片迷的喜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林正英為代表的《殭屍先生》系列,開創了殭屍電影的黃金時代。可惜盛極而衰,在多重因素影響下,殭屍電影在九十年代以後逐漸沒落,此後鮮有殭屍片問世。2013年麥浚龍執導的《殭屍》儘管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卻並沒有濺起大的水花。
  • 「他們在島嶼寫作——臺灣文學電影展」在滬舉行
    「他們在島嶼寫作——臺灣文學電影展」在滬舉行 五位才華橫溢的導演將以電影的敘事手法與紀實的影像風格,詮釋余光中、林海音等臺灣地區文學大師的藝術人生,重溫熾烈的文學年代。
  • 特寫:在內地「雲享」港味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陳舒)軟糯的蘿蔔糕、酥軟的蛋撻、噴香的脆皮乳鴿、創意十足的野菌卡布奇諾……香港旅遊發展局中國內地區域總監魯昭儀形容這是一份送給內地旅客的「港味種草清單」。魯昭儀說,我們希望發掘出更多香港有趣的內容,讓更多的人可以尋覓到地道的港味,了解多元的香港。由香港旅發局主辦的「雲享港味」品鑑會24日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四地舉辦,以網絡直播的方式讓各地賓朋在「雲」端齊聚,喚起內地群眾對香港的回憶與喜愛。該活動也是於11日啟動的「香港美酒佳餚巡禮」的系列活動之一。
  • 高志森談港味電影:觀眾希望看到「心中一團火」
    導演高志森談港味電影:觀眾希望看到「心中一團火」中新網重慶10月15日電 (記者 劉賢)「往後電影應該怎樣拍?可能應先問自己,這個題材是不是有心有火的,是不是非得要跟觀眾分享不可的。」擁有《開心鬼》《家有喜事》等作品的香港知名導演、編劇、監製高志森這樣說。
  • 滬上阿姨奶茶點單攻略!2020滬上阿姨奶茶這樣喝才夠味!
    如今,一說到奶茶飲品,大家都會想到滬上阿姨奶茶,口味多樣,老少皆宜,價格親民,火爆市場。很多人都在問滬上阿姨奶茶哪款飲品好喝,我們一起來看看滬上阿姨奶茶點單攻略吧,2020滬上阿姨奶茶這樣喝才夠味!
  • 「港味」已失!那個曾影響了世界的香港電影還存在嗎?
    因為這些似曾相識的東西,又讓我重新的追憶了一下港味電影,但卻無奈地發現,即便某些電影裡有著濃濃的香港味道,但是老電影中的那種港味並沒有在如今很多的香港本土電影裡呈現,反倒有一種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感覺。最開始我以為可能是缺少了老電影中面熟的金牌配角,但是發現即使他們出現,也依舊缺失電影中的「港味」。
  • 港味到底是什麼味?TVB塑造的香港女星,都有同一個特點
    再看港劇的時候,會覺得香港女星會有一種很顯著的特點,一下子就能讓我們把她們和內地女星區分開,但是這種特點到底來自於哪兒,誰也說不清,於是大家就給她們起了一個專有名詞「港味」。在前段時間的熱播劇《三十而已》裡,高海寧一在高奢店出場,還沒有開口網友就感覺是那個味兒了,就是這個「港味」,但這個「港味」到底是什麼味呢?在說「港味」到底是什麼之前,我們不妨先分析一下高海寧身上的特點,高海寧穿著剪裁合體的衣服和精緻的妝容,有一種無需刻意表現出來的名媛氣質,所以她看起來就像是港星的樣子。
  • 香港電影的港味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如今的港片再也沒有港味了?
    一、最能代表港片「港味其中最能代表港味的類型片,我覺得非警匪片莫屬。如今港片的喜劇片和功夫片早就衰落多年,這些年也就警匪片還能偶露崢嶸。這是最能體現港片港味的時代二、從快意恩仇到迷茫人生可惜,港片這種特有的港味只持續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