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州》「慶州」,貫穿生與死的平靜生活

2020-10-12 密斯陀南
<圖片1>

1.0 追尋與割捨

「我不知道我研究的學問到底是什麼,感覺就像屎一樣。」

上面這句話來自於《慶州》這部電影中的男主人公——崔賢。幾個小時之前,他從北京出發,踏上了首爾的班機,在參加完前輩的葬禮之後,他獨自一人來到了慶州,故事也就在這裡開始了。

《慶州/경주》這部電影是一部很奇特的電影,它總是在回憶、現在和幻覺之間來回遊走,卻並不沉重,亦不悲傷。就像是電影中的那個慶州民間茶館,素樸乾淨,泡一壺茶的功夫,便能守過雷雨與新陽。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文藝片或許應該是《後會無期》、《海角七號》、《不能說的秘密》之類,它們有著愛情與夢想、年輕與離散的共性。

但《慶州/경주》不是,它並不年輕,一幹三十而立的人物讓它遠離青春的澎湃與輕快;它並不關乎夢想,成家立業的背景讓每一個人都不再熱血激昂,故事裡的每一個人物都有心中的結,在平凡的生活中小心翼翼地將其隱藏,這是一種成熟帶來的隱忍。

<圖片2>

(導演/張律)

導演張律,中國朝鮮族,從未接受過科班學習。自身是一名中文教授和作家。1962年出生的他一直到2000年時才完成第一部短片作品,併入圍威尼斯電影節。此後他執導了多部電影,作品參加過幾乎所有知名國際電影節,並獲得不菲的成績。

或許是因為他本身的血脈裡中韓兩種文化的匯流,讓他在這部詼諧式的哲理文藝片中體現出一種難以名狀的割捨與追尋,以及身份認同上的尷尬。看完整部電影之後,方才能從諸多的「有心之處」尋到導演內心那一抹近乎困窘的、類似「鄉愁」的情結。


2.0 欲望與克制

<圖片3>

(男主角崔賢已經戒菸,畫面中的他剛下飛機,他表情陶醉地聞著一根紙菸)

影片的開始導演用「嗅煙」這個動作來暗示作品中的人物對欲望的自我克制,亦是對遠在中國的另一個「歸宿」的印記描寫。

崔賢是一位在北京大學研究「東半球政治」的韓國教授,這次來韓國是參加前輩友人的葬禮。葬禮並沒有刻畫太多的悲慟與悽涼,前輩的遺像是七年前他們在慶州遊玩時自己親手為前輩拍攝的照片,未曾料到如今卻成為了靈堂上的懷緬。

或許是因此而產生的追憶,讓他想起七年前與前輩在慶州喝茶的茶屋,以及那屋子裡牆壁上的一張春宮圖。這樣一種近似不可理喻的想法卻成為了他必須要去慶州的理由。

<圖片4>

(青春的戀人、歡快的孩子還有男主角崔賢)

從這裡開始,慶州在導演的鏡頭下才一點點進入觀眾的眼中。或許對於一般觀眾來說,這樣的構圖無外乎精美罷了,但當你得知那遠處的小土丘是古代新羅王朝的陵墓時,一切都將變得無比和諧與絕妙。

生與死的融洽共處正是這座名叫慶州的城市最為平凡的生活描刻,死去的先人與鮮活的生命彼此映照,夏日的陽光下年輕的愛戀明朗而輕快,伴隨著柔和的BGM讓人身臨其境。

<圖片5>

(崔賢年輕時的戀人金茹靜已為人婦,崔賢本身的欲望在尷尬中以自責落敗)

也許是被這靜謐美好的景色所牽動,崔賢決定要見一面他年輕時的戀人——金茹靜。
故事到這裡似乎進入了追憶——悲喜——情慾——離散這樣的套路,但張律並沒有落入俗套,他安排崔賢找到了那家茶屋,並與故事中的女一號相遇,並產生了複雜的人物交集。


<圖片6>

看似一個不經意的搭訕,卻為日後的矛盾埋下了伏筆。崔賢並不知道這位穿著綠色POLO衫的男人是一名警官,而且深深地愛著茶屋的女主人。



(臺詞/女主角:覺得你和我認識的人有點像。)

張律在這裡繼續埋下伏筆,茶屋的女主人(孔允熙)視線望向崔賢的耳朵,這樣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舉動卻是因崔賢的耳朵與她已故的丈夫極像,生死的牽連在這部影片中處處存在,顯然是用心之作。

<圖片8>


故事發展到深夜之後,離開尷尬聚會的場景,鏡頭中出現了MOTEL這樣暗示意味極強的標誌,張律想要營造的是一種水火交融的氛圍,然後輕描淡寫的告訴你,你想多了。

緊接著崔賢來到了孔允熙的家,張律仿佛是在告訴你,一個回到故鄉的男人,一個亡夫的少婦,總會發生些男女情事。

<圖片9>

(孔允熙提出要摸一摸崔賢的耳朵,這一段印證茶屋中她所說的臺詞)
「臺詞
孔允熙:我能摸一下你的耳朵嗎?
崔賢:啊?
孔允熙:我想摸一下。
崔賢:……」

昏暗的落地檯燈下,沙發上的兩個人,從一張茶几的距離近到肌膚之親,耳朵這個敏感的部位總讓人浮想聯翩,然而這一切也僅存於觀眾的幻想之中,看似無釐頭的對白,細細品味,那是一種對愛的眷戀和追尋,雖然有些沉重,又讓人忍俊不禁。





孔允熙讓崔賢睡在客廳,她回到臥室關好門,卻躊躇一番,最終將門虛掩,留下那一條縫隙給另一面的寂寞與欲望。
而崔賢站在門外的糾結,黑暗之中亮著夜燈的臥室,那是人之情所往,欲之求所向,但短暫的幾秒之後,他最終選擇了克制。
這一場戲味道如茶,君子之交,發乎情而止乎禮,味雖不濃,卻能回味無窮。萍水相逢,點到為止,縱然會有眾多情愫翻湧,但一杯茶下肚,便能明白有些事可行,有些事不能隨意。

3.0 幻覺與死亡
影片的另外一條主軸圍繞時間展開。
崔賢之所以來慶州,是因為在他的記憶之中,慶州是一種情結,關乎一座石橋和河流,關乎一間茶屋和那茶屋中的一張春宮圖。

幻覺和死亡是緊密相連的,影片開始時崔賢在首爾見到的小女孩和母親,她們的命運緊隨著他的行程來到了慶州,第二次見面時他主動向小女孩打招呼,卻不曾想這緣分一樣的邂逅卻成為生死的永隔。



(第一次與路人母女的相見,母親的陰鬱和女孩的活潑形成對比)



(第二次在慶州的邂逅,母親的憔悴與絕望預示著死亡的到來)

導演安排這樣一個情節,意圖是用來過渡生與死的界限,讓幻覺與現實不再 涇渭分明,模糊掉它們之間的隔閡,讓崔賢的這種追尋充滿矛盾與衝突,反應出他自身對於民族的思考。



(茶屋中的日本遊客將崔賢誤認為韓國明星,在合影之後主動為日本對朝鮮半島造成的侵略罪行道歉)
「臺詞
日本遊客:我想跟你們韓國人說對不起,請務必原諒以前日本犯下的錯誤。
孔允熙:她讓我們原諒以前日本犯下的錯。
崔賢:啊,我很喜歡納豆。
孔允熙:……雖然不能忘記以前的疼痛,但我們一起變得越來越好才是最重要的。」

從這場戲中來看,崔賢並不懂日語,需要孔允熙來做翻譯。但這只是表象,在夜晚崔賢和孔允熙回家的路上,崔賢用日語接電話交談,說明他會日語,但恰恰是這種文化的互通與歷史仇恨的交融,讓他選擇了沉默與隔閡。

可即便如此,他還是用「我很喜歡納豆」這樣一種回答替代了對戰爭創傷的討論,民族的傷疤不需要一次次殘忍的揭開,只需要銘記,然後用彼此的融合的生活來撫慰歷史的陣痛。

導演用了大量的支線來表達幻覺帶來的衝突,比如那個算命的老先生,原來早已在六年前去世,比如他記憶中的石橋和河流並不存在於慶州。

這一切都是戲劇中的對比,幻覺的起因是對記憶的追溯和尋覓,亦是對自我身份認同所作出的一系列努力之後的結果,它們無比真實,真實的讓人心傷。


4.0 回歸

<圖片15>

(清晨,崔賢收到中國妻子的SNS留言)

結束了一天的行程,次日黎明時分,崔賢收到了妻子的留言,SNS那一端的妻子用抱歉的口吻表達了對他的愛與思念。這時的崔賢從所有的追憶之中慢慢清醒,因為那一端是他的生活與歸宿。

<圖片16>

(崔賢離開了孔允熙的家,獨自踏上歸途)

妻子在留言中唱起了中國的一首老歌《茉莉花》,沒有任何伴奏,原聲就像是清晨的風,純粹簡單。



(影片的結尾是現實與回憶的交融,以及那張春宮圖)

關於結局,這是一種對思考本身的詮釋,即理想主義和現實並存。
崔賢並沒有成為一個妄想之人,他所追尋的多少是存在的,他所遇見的多少是真實的,所以當孔允熙替代了記憶中已經模糊掉的茶屋老闆進來的時候,他在記憶之中終於如釋負重般地笑了。

<圖片18>


《慶州》這部電影不同於任何一部文藝片,它充滿詼諧的尷尬、平凡的沉重、悲痛的希望,它平靜如水,卻又能暗潮湧動,它可以關乎民族國家,又能刻畫樸素生活。

其實這一切就如同崔賢所說的「感覺就像屎一樣」。所有的追尋和思考,所有的研究和定義都不再重要,因為它們本身就不存在意義,反觀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生活,那也許才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它們就像是慶州的那些陵墓一樣,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和它們一同組成了當下,也昭示了未來。

相關焦點

  • 《慶州》發乎於情而止於理
     固定機位、「慢」、結構,所以很多人看完《慶州》後喜歡和洪常秀的作品作比較。洪常秀擅長利用結構和細節製造小驚喜,從而達到補充敘事的效果,犀利的情感表達也是洪常秀的拿手好戲。反觀本片,張律在結構和情感上顯得沒有洪常秀玩得老練。但是《慶州》依然不失為一部好作品。在商業化和模式化泛濫的韓影叢林中,《慶州》散發著自己獨特的韻味。  《慶州》到底想表達什麼?
  • 《慶州》生活有時候比電影更電影|慶州映後
    觀眾2:導演你好,《慶州》這部片子,過去的幾年在不同的心境下都看過。就是試圖找到我生活當中的相似處,以此得到一種釋懷。今天是我非常開心的一天,但我看過這部電影之後卻是感到最悲傷的時候。這部片子從男主角的逃避到女主角的自救,還有其他人物在各個方面的不得已。我看到這部電影沒有一個人是幸福的。
  • 觀影丨慶州,慶州,舊愛不再來
    小成本、漂亮明星出演,高清數碼攝像機,變焦鏡頭,紀錄片一樣的視角,尋常日子與普通街景,文藝青年二三事,男女之間欲說還休的曖昧,在百無聊賴當中尋找有聊,輕輕地揭示一些生活的本質。這是韓國導演洪尚秀的鮮明特色,一般人無法模仿。而在韓國的中國籍的導演張律(該導演的其他作品網上已有),用同樣的模板,拍出別樣的味道,一絲禪味,一絲宿命,摻雜在男女關係裡成為鉚釘。《慶州》的味道值得一再估摸。
  • 《慶州》生活可以玩出新花樣
    小成本、漂亮明星出演,高清數碼攝像機,變焦鏡頭,紀錄片一樣的視角,尋常日子與普通街景,文藝青年,男女之間欲說還休的曖昧,在百無聊賴當中尋找有聊,輕輕地揭示一些生活的本質。這是韓國導演洪尚秀的鮮明特色,一般人無法模仿。而中國籍的導演張律,用同樣的模板,拍出別樣的味道,一絲禪味,一絲宿命,摻雜在男女關係裡成為鉚釘。《慶州》的味道值得一再估摸。
  • 《慶州》:茶的滋味
    電影由7年前慶州茶館的一幅春宮圖引起。樸海日飾演的男主崔賢難忘舊情又回到茶館尋找7年前的回憶,茶館裡女老闆允熙奉上了寺廟老師傅送來的黃茶,慶州的隱秘故事不疾不徐展開。電影裡很多情節和行為幽默有趣,卻又全片一股憂鬱揮之不去。男主是北大教授,回韓國參加摯友的葬禮,死因不詳。
  • 《慶州》想一個人去慶州喝喝茶
    一個人背著包到慶州,忘掉妻子。從只是幹聞香菸過過癮,到後來兩支香菸一起抽被嗆到。詢問石橋。大大的墳包。被牆紙遮蔽的春畫重見天日,男主噗嗤地笑出來。黃茶與普洱。去世六年的算命老先生。女主背靠著男主,為了男主360度環拍院子不拍到自己。雨後天晴明亮的光照進來。豐子愷《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KTV裡女主唱的《茶杯》。男主清早起來走向床邊望向窗外的墳包,耳機裡中國姑娘給他唱《茉莉花》。
  • 《慶州》慶州
    情感、死亡、欲望是導演著重討論的主題,男主由朋友之死,為了懷念七年前的情義去往慶州,執著地找尋那幅春宮圖,之後與茶館女主展開的微妙的曖昧,而中間夾雜著母女之死、女主前夫之死、算命老先生、目睹三人車禍之死,都是為把氛圍壓抑到幾乎無法喘息,從而把情感需求徹底地、不加修飾地釋放了出來。
  • 《慶州》書生氣
    男主的前女友(只好這麼命名)的丈夫居然從首爾大老遠追殺到慶州要趕他走。甚至學者甲喝醉了那一段胡扯……這些小小的好笑仔細想其實也不怎麼好笑,但很自然,很可愛。很喜歡這種悶片。這一部算是韓國電影裡難得不功利也不暴發戶的一部了。可以存在記憶裡很久。相同的感覺還有一部電影,林秀晶和玄彬主演的《愛,不愛》。那部電影的色彩是黑色、棗紅色、藏藍色。而這部是白與米色跟卡其。
  • 《慶州》慶州處處見墳冢,抑鬱男主告別昔日春情基情
    離開慶州多年,熟悉的場景已不再,約過的妹紙,如自己一般,婚姻裡各種不舍和不適。約過的妹紙對男主很是刻意的保持距離和冷漠,但是最後仍忍不住告訴他:為他懷過孕墮過胎,自己至今無法懷孕,前世之因後世之果…分離後才簡訊告訴他:老公很提防,她珍惜自己現在婚姻,不得不走。言辭間濃濃的不舍,如果用兩個字來總結就是:愛過,三個字總結就是:深愛過!男主婚姻出問題,妻子語音簡訊或者電話裡說了:老吵架!
  • 《慶州》在文化裡反覆求證
    他們的尋古旅行之地是韓國慶州。慶州是古代新羅國都城金城所在地。至今依舊有許多古蹟保留,也因此成為韓國的旅遊熱地。比較有名的是,古代鄉村遺蹟,古墳堆,佛國寺,石窟庵等。其中古代鄉村遺蹟是古代鄉村生活的活化石,曾經儒家文化下的鄉賢士紳鄉村自治生活場景在那裡還可尋得一二。這是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古蹟上隨處可見的漢字,儒家經義等,或許闃見一點東亞歷史在時間深厚皮肉下的肌理吧。
  • 韓國的古都:認識慶州(一)
    慶州位置現在,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慶州的遺蹟先介紹一下慶州的博物館。慶州博物館成立於1945年,位於慶州王宮「月城」的旁邊,現今有新羅歷史館,新羅美術館,月池館,室外展示四個常規展覽,另外還會定期舉行特別展覽等文化活動。
  • 《慶州》喝完茶後
    慶州是古代新羅王國首都金城所在地,感覺上和西安有點像,當然兩個小山包組成的王陵跟西安的各種陵墓沒法比。到了慶州之後,崔賢似乎也進入了一種舒緩的節奏,有點隨遇而安。或許是喝茶給予的平靜吧。茶館女主人在丈夫去世後酗酒了一段時間,也是在寺院大師的指點下開始喝茶,後來又經營起了茶館。種滿綠植的庭院中,小小的魚池和正在晾曬的黃茶,木門和石子路,一切靜謐而美好。
  • 《慶州》:一鉤新月天如水
    慶州,曾古代新羅王國都城所在地,如今韓國主要的旅遊城市。而在朝鮮族導演張律的鏡頭下,那個從中國前來韓國教授崔賢短暫的慶州之行卻並不是為了觀光遊覽。電影《慶州》裡的千頭萬緒,皆由一幅茶館的春宮圖而起。七年前和好友在此地茶館小坐閒聊,突然瞥見牆上畫著的野合男女。正在指指點點,恰逢女店主端茶送水。此情此景嵌入腦海,久久不去。當彼時共同品茗的友人駕鶴而去,重訪慶州便成了崔賢最大的願望。
  • 你沒見過的韓國 - 慶州
    說實話看第一集的時候覺得特別累,因為裡面各種大媽扯著嗓子喊,一下子好像回到了許多許多年前媽媽愛看的《澡堂家的男人們》那種特別生活,特別柴米油鹽的電視劇。但是很快,就完全被這個非典型韓劇深深地迷住了。青春時代裡的多慮少年們的細膩心思,在編劇剝洋蔥般的劇集進程下一點點變得明朗。據說這個電視劇捧紅了柳俊烈,也就是金正煥的扮演者。
  • 我看《慶州》
    《慶州》是他從中國移民到韓國之後拍攝的第一部劇情片。2小時35分鐘。很長。淡淡的劇情裡,暗藏了玄機、深情、無奈或者克制。感情糾葛三人行,在古墓上各懷心事。曖昧掙扎,又有本能的拒絕。前有豐子愷的畫作,「一鉤新月天如水」;後又出現了春宮圖,這是主人公苦苦尋覓的畫作。可關於它,主人公只記得與友人們的輕笑。街頭的算命攤位兩次出現,無足輕重,卻撲朔迷離。
  • 《慶州》自
    電影《慶州》講述了會韓國參加朋友葬禮的北大教授,回到七年前去過的慶州追溯過往,放鬆因婚姻矛盾帶來的壞心情。在導演自己的世界裡,這部電影是好的,導演也的確有能夠處理好電影的才華。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它不是那麼好懂。電影的主題放在婚姻上,有很多美好進入婚姻就如同陵墓,甚至有很多人葬送生命。去世的朋友這個部分還比較好理解,外人看來美好的婚姻突然跌入谷底。
  • 《慶州》淡如水
    崔賢在這次回慶州的一路上,不斷地在和自己的未來,過去打聲招呼,或是久別的問候。從故友的葬禮上到茶館的老闆娘,面對兄長質疑與死者的時候,他的眼神裡沒有絲毫迴響。在糾結牆上的春宮圖時,那股子讀書人的倔勁兒倒是又上來了。在送茹靜去車站的路上,導演似乎是故意埋了個這麼不大不小的伏筆,看到最後,實已達到四兩千斤之力。
  • 《慶州》以茶代酒,飲一杯無?
    那位「眼神像一口深井」的女人怎麼看怎麼不像會背叛丈夫的人,那對母女母親雖然謹慎提防也更不像是會攜女兒一起赴死的人,那個算命老頭明白地現身在眼前還為前女友算過命竟然已辭世數載,這個茶館女人如此清寡謙和竟然曾經酗酒度日。我想這些問題都是男人在女人家客廳輾轉難眠逐一想過的。
  • 《慶州》附一篇導演張律專訪,如果不做做白日夢怎麼在這個讓人窒息的世上生存
    看了採訪,原來與好友在慶州茶館喝茶,有一幅春畫,7年後參加好友葬禮,故地重遊慶州,去茶館尋訪春畫,是導演自己真實經歷!酒、茶、墓地、春畫混搭的意境就是本片的基調。從這個出發點,導演可能就不想把整個故事真相交給觀眾,就是在一些故事的片段裡體會一種禪意。「白日夢」是導演的關注點,最近他的興趣就在夢與現實之間,他去年另一個紀錄片《風景》裡,也問採訪對象他們在韓國做過最奇怪的夢是什麼。。。
  • 《慶州》電影劇本
    他的死是自己做出的選擇。-------高僧都會自行決定涅盤的日子。------崔老師,您應該也知道吧?一旦定下死的日子,雖然身體還活著,但在精神層面上,會把俗世間的情慾斷得一乾二淨。崔老師,您理解吧?--------崔老師,您會理解的吧。崔賢:嫂子,能讓我看下你的手嗎?昌熙妻子緩慢把手伸出來。崔賢把手壓在她的手上,凝視著她。崔賢:這段時間,您一定很累吧?此時,鏡頭全部移到崔賢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