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姜子牙》的期待,全都是因為《哪吒:魔童降世》結尾處那句「姜子牙,你可知罪?」,狠狠地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很遺憾的是,原本春節檔就上映的《姜子牙》硬生生被拖到了下半年。不過總算是收到守得雲開見月明,首映當天,不知多少人都是衝著《姜子牙》而前往電影院,從首映當天票房就突破3億,就能看得出來,有多少人期盼這部電影。
有多少人期盼著電影,就意味著,《姜子牙》有多少壓力。大部分人都是因為《哪吒》而關注《姜子牙》,因此難免會將兩者做比較,前者已經取得優異的成績,而後者剛剛踏入徵程。果不其然,因為《姜子牙》與《哪吒》的敘事風格不同,又根本沒有任何聯繫,一時間毀譽參半。其實,真正讓這部電影爭議不斷的,還是那些出人意料的轉折點,反套路的程度之深,讓所有人都沒有猜到劇情。
申公豹竟然是好的?這是所有關於封神榜題材中都不曾改變的設定,誰能想到一部以姜子牙為主題的電影中會做出如此徹底的改變。即便是在如此飯套路電影《哪吒》中,申公豹依舊是整部電影的反派,由於嫉妒與不甘而策劃了這一切。然而到了姜子牙電影當中,申公豹搖身一變,成了高大威武的正派形象,甚至為了拯救往生的小九甚至犧牲了自己的性命,難道說他是整場封神之戰中最大的臥底?
《姜子牙》講得並非封神之戰時期的事情,而是封神之後。由於《哪吒》這部電影講得是哪吒誕生之初的故事,因此先入為主,認為《姜子牙》講得不是誕生之初,也最起碼是封神進行中的事情吧,誰承想直接跳過整場戰爭,講了戰爭之後的事情。戰爭已經結束,還能講些什麼?似乎沒有人去想過答案,甚至連問題也沒有想到過。於是《姜子牙》出現了,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封神之戰。
姜子牙也有悖於傳統的形象,是一副落魄的中年大叔樣貌,讓人大跌眼鏡。原本故事中的姜子牙,年過八十,猶在渭水邊上釣魚,引起文王注意後才開始輔佐周朝伐紂,最終建立功業。處事不驚、心中自有定計等等完全是姜子牙的代名詞,現在大叔版的姜子牙,則是一位重度強迫症患者,他只是整部計劃當中的一個環節,即便走過天梯,他依舊還有一些沒有領悟的道理。
雖能想到最終的大反派是他?正如封神之戰中申公豹永遠是反派一樣,姜子牙的師尊高高再上,永遠站在正派角色的位置。直到整部電影的最後,真相才真正揭曉,原來,九尾妖狐去迷惑紂王,讓人間陷入到戰亂當中,發起封神之戰是兩人計劃好的。只要九尾幫助他開啟三界大戰,讓元始天尊可以成為救世主,那元始天尊最後就會讓狐族也登上封神榜,從此登上仙界。只是最後出現了問題,讓真相暴露。
《姜子牙》不同於《哪吒》的詼諧幽默,整篇故事偏向於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本身也並沒有什麼,可問題在於它在未上映期間就已經和《哪吒》進行捆綁,都感覺兩者風格都改極為相識,沒想到卻是天差地別。於是差評接連不斷,也實屬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