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學到小黃文到文學

2021-02-19 蜉蝣微日

昨天出門前手機突然飛行模式關不了了,直到今天傍晚回到學校依然關不了。

好吧……讓它再飛久一會兒思考思考機生。

剛好玩了兩天又開始變成鴕鳥狀態想埋土蹲牆角退學壓壓驚。

電話簡訊持續失聯,勿念。

給自己放了兩天小假,看了移動迷宮2,橫跨一個西安蹭了三頓飯,以及睡沙發上看了《我是路人甲》和《新娘大作戰》,看到《分手大師》睡著了。

我是一個睡沙發愛好者……

一個人住家裡的時候,那些靠抱著被子躺沙發上看著電視睡了醒醒了睡度過的無聊的假期……們。

打上面那句話的時候突然很想我的阿君。

大概今年冬天也沒辦法帶哪個小朋友去黑龍江看你了,所以……來年再鴿吧。

昨晚有人興致勃勃的微信給我傳了一些讓人沒法好好聊天的圖交流,大概類似「下一個節目大型群口交響詩朗誦」或者「兄長不如召開一個賞菊大會」之類的這種影視劇截圖。

這還不是最恐怖的事。

最恐怖的是,我居然每一張都看懂了。

Unbelievable。

現在的人越來越沒法好好聊天了。

前兩個周和某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女朋友一起吃飯,我感慨說:「啊,沒想到一上大三生活突然變得充實起來了。」然後這位可愛小少女一臉謎之壞笑的說:「哦喲?充實?哦哦哦,我懂。充實。嘻嘻。」

…………

???

Excuse me?

如果以上橋段你沒看懂,那這篇文章建議還是別看了。

我怕被你爸媽堵在校門口打。

前幾天在朋友圈分享了咪蒙女士的一篇心靈雞湯,《優雅女性一生必讀的50篇黃文》,並收穫了各路好評、裝逼和求文包。

當有人和我說「我連贊都沒敢點但是裡面推的文章一半我都看過」的時候,我真切的體會到了傳說中的以文會友。

我非常喜歡咪蒙,從第一次在《獨唱團》看到她寫的東西開始。她是一個有文化、努力上進又聰明、坐擁忠犬老公、天天曬霸道總裁系鮮肉兒子的……臭流氓。

簡直是人生楷模啊!


我相信大部分人看黃文大概都不是直奔黃文去的。

就像一般大家都是從正常的限制級電影慢慢感受,而不是一上來就看簡單粗暴小黃片一樣。

從文學到小黃文,最後再回到文學。

中篇小說我看得不多,基本是初中的時候看的,最喜歡或者說印象最深的三篇是《屋簷下的河流》、《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和《我愛比爾》。

這裡我想說的是王安憶的《我愛比爾》。

反覆看一篇文章的理由無非就是好看、喜歡和一遍沒看懂,而《我愛比爾》除了全佔之外還有第四種:當黃文看。

這是我初中最喜歡的小黃文,沒有之一。

由於年代略顯久遠,我現在甚至無法清楚的表述出來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卻一直記得一些場景。作為一篇小說,它的某些片段變成了靜態電影,安靜的存在在腦海裡緩慢延長。

比如,阿三在空蕩蕩的房間裡畫絲巾,太陽照進來,時間慵懶繾綣又漫漫。

比如,夜涼如水的深夜裡,阿三一個人玩拼詞遊戲,然後躺在冰冷的地上。是日暮酒醒人已遠,喧囂後的孤獨。

比如,阿三和比爾租的房子空空蕩蕩,地上有大大的軟軟的抱枕,阿三從窗口看向上海,燈火繁榮,車水馬龍。

比如,和比爾sex的時候,小小的阿三躲在大大的衣服或者被子裡。

一段段描寫無比具有文藝電影的質感,王家衛那種,簡直不要太迷人。

高中的時間可以無休止的揮霍,不管是每天睡二十小時還是看一整天,都毫無負罪感。

無聊這個小怪獸是個雜食動物,於是就無差別的吞噬各類雜書,無聊到最巔峰的時候還能背《觀音心經》,徒手抄《大學》和《牡丹亭》,以及博覽群黃書。

我文科班的政治老師說得好:無論什麼書只要讀了就都是有用的,哪怕是爛書,不然你怎麼知道好書好在哪裡?

當然,這句話還可以套用在很多很多方面,比如做社團啦參加活動啦談戀愛啦之類的……

後略。

身為正兒八經的黃文,大多都談不上什麼「文筆」,有「劇情」就應該感謝作者了。就像小黃片,你見過幾部小黃片的鏡頭感是帶有審美在拍的?攝像機能拿穩就不錯了。

談得上「文筆」的黃文,《婢女異聞錄》算一部。

這篇黃文還是親王馬伯庸推薦的。說到親王,真真又是一個就算正兒八經和你討論葷段子黃文你還是覺得他有思想有內涵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臭流氓。

祥瑞御免。

像《朱顏血》,要內涵沒內涵要文筆沒文筆,靠惡趣味博出位,這種寫黃文的思想要不得。

像《盛開》,完全就是披著黃文皮的言情小說好嗎!只是寫言情順便把啪啪啪細寫了而已啊!霸道總裁x傲嬌少女不要太好看啊!完全滿足了我喜歡看兩個彆扭得要死的人互虐相愛相殺的惡趣味啊!誒呀說得我好想再看一遍啦!

像《逃脫》,雖然沒文筆,劇情也是謎一樣,但是起碼設定感人啊。三個疑似全為天蠍座的控制狂霸道總裁圈養一個年上美少女這種故事,只能說我看了至少三次吧。

像《穿越之我是還珠格格》,劇情文筆通通跟媲美《小時代》電影版,但是勝在作者腦洞大啊!你想想,連香妃都是男的,五阿哥有兩個,連皇上都不放過……我就問你你想不想看!反正我是看了兩三遍……

其他的我就不多列舉了……

寫到這裡我已經感受到了自己的女神形象(……)和偶像包袱(???)在崩塌。

好啦好啦並沒有這種東西。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曾經有個很火的黃片叫《3D肉蒲團》,當時火到旅行社甚至推出了「組團去香港看《3D肉蒲團》」的中老年男士旅遊路線。

你想想,等大家四五十歲,背著老婆家人,頂著謝頂的腦袋和啤酒肚,大腹便便組團飛去香港看一部黃片,3D的,真是一場說走就走說黃就黃的旅行,是不是很他媽文藝酷炫又浪漫。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大家為找資源不惜往電腦裡狂安病毒的黃片,居然有人寫出了至少一千字的影評賞析附帶雞湯……只能說看到的時候當時年少無知的我的心情是日了狗的。

問題是他居然說得很有道理啊!

天哪,在我們追求高清無碼、組團3D的時候,已經有人從中感悟出了人生哲理看出了作者(可能根本不存在的)想給我們傳達的主題思想!你怕不怕?你怕不怕!

你在看臥槽這個妹子好胸的時候,他賞析了這個畫面的運鏡;你在想臥槽這個男主好爽的時候,他分析了這個劇情的意義;你看完整部電影回味了一下鮮嫩多汁的小肉體們的時候,他已經熬好一整鍋雞湯一口乾了!

天啦嚕,社會的進步大概就是靠這種牛逼犀利又機智還博學多才的人吧。

最後,祝大家都能成為坐擁內涵與文學素養、看個黃文都能賞析出文筆和毒雞湯的……臭流氓。

最後的最後,我還是那句話:裝逼歸裝逼,請勿舉報,沒有文包。

相關焦點

  • 紐西蘭毛利文學:從口頭傳統到英語文學
    毛利人和毛利文學是殖民化的產物  毛利文學先後經歷了從部落口頭傳統到毛利語書面寫作再到毛利英語文學的演進,文學樣式、存在形態、內涵意蘊、主題聚焦等隨著殖民進程和歷史發展不斷得到豐富。到了19世紀60年代,「當普通的(紐西蘭)當地人發現歐洲人在數量上超過了自己時,為了把他們自己與新來者區別開來,人們才開始普遍使用『毛利』一詞」。由此可見,作為概念的「毛利人」和「毛利文學」是在紐西蘭土著「與歐洲人接觸並面臨被殖民地化的情況下」才產生的。19世紀毛利人的文學活動還可見於他們創辦的毛利報刊、用毛利語撰寫的部落史以及與千禧年宗教運動有關的系列闡述。
  • 劉略昌:紐西蘭毛利文學 從口頭傳統到英語文學
    毛利人和毛利文學是殖民化的產物毛利文學先後經歷了從部落口頭傳統到毛利語書面寫作再到毛利英語文學的演進,文學樣式、存在形態、內涵意蘊、主題聚焦等隨著殖民進程和歷史發展不斷得到豐富。到了19世紀60年代,「當普通的(紐西蘭)當地人發現歐洲人在數量上超過了自己時,為了把他們自己與新來者區別開來,人們才開始普遍使用『毛利』一詞」。由此可見,作為概念的「毛利人」和「毛利文學」是在紐西蘭土著「與歐洲人接觸並面臨被殖民地化的情況下」才產生的。19世紀毛利人的文學活動還可見於他們創辦的毛利報刊、用毛利語撰寫的部落史以及與千禧年宗教運動有關的系列闡述。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學教育
    山東政法學院|李靜雯   寒潮來的這幾天禁足在家,偶然看到知乎推送的一個問題:現在的小孩子真的脆弱到連兒童文學都看不了嗎?好奇點進去,看完問題描述後不由得啞然。當一本本新課標推薦書目被打上「少兒不宜」的記號;當曹文軒、沈石溪等陪伴我們長大的兒童文學代表作家的作品部分選段被畫出紅圈圈;當驚慌失措的家長們對書架進行地毯式搜羅,「斬草除根」式地把帶有死亡、情愛等情節的文學作品統統拉進黑名單。孩子這樣就能接收到最「純粹乾淨」的文學教育了嗎?孩子的世界就真的變得絕對安全了嗎?
  • 《文學的故鄉》————對文學的真實感受!
    作為世界藝術最高級的集大成者,文學是人類的燈塔,文明的象徵!得而有幸,我生在華夏民族,根乃炎黃子孫,從天地精華到土地糧食,靠黃河承載著一代又一代的命運。所以我們的文學有紮實的命脈與底蘊!每一個國家都在掙扎與戰爭中獲得成長,文學就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蛻皮中化繭為蝶。我們有兩種形式,均為中國文學。卻有極大不同。
  • 《文學的故鄉》尋找文學的故源
    最近看了一部記錄片《文學的故鄉》,它是以故鄉為源泉,講述了當代知名作家的成長曆程,並重點分析了故鄉這個特殊成長環境,帶給了作家不盡相同的文學啟蒙。紀錄片的節目組執著於刨根問底,他們無比痴迷於作家的成長環境,試圖將這些極具偶然性的成長經歷復盤為一個方法論,以便於儘可能從邏輯上,解釋一代名家寫成傳世經典的原因。
  • 勞動論|紀念許立志:從「打工文學」到「工人文學」的可能
    本文轉載自《哈扎爾學會》,原題為《關於許立志之死的一場推理遊戲:兼論從「打工文學」到「工人文學」的可能》。作者的話暨補論:本文寫作於2015年夏天。從「竊聽」這個與己無關的故事開始,到認為這個故事值得記錄;再到面對」鮮紅「地」洇開「的事跡,放下記錄者的筆,也就是放棄了最後一絲旁觀者的態度,從此走上為階級說話的道路。
  • 《文學的故鄉》文學與故鄉
    前幾天不意看到紀錄片《文學的故鄉》的介紹,這部7集的紀錄片講述了6位作家的文學旅途與故鄉,其中就有我最喜歡的當代作家遲子建。於是我趁著周末,匆匆忙忙間把這紀錄片看了一遍,然後我悵然所失,不知道是文學離我更遠,還是故鄉離我更遠。人人生而有故鄉,而中國人對故鄉更是有一種執念,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會有「籍貫」。
  • 招募| 對話的意義:從文學到電影
    招募 | 對話的意義:從文學到電影 2020-09-07 0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20京東文學盛典麥家直播:文學是燈火,文學是呼吸
    「我總結的關鍵詞就是『燈火』和『呼吸』,這兩個關鍵詞我都是從這些作品堆裡找的,一個是《戰時燈火》的『燈火』,我覺得文學就是『燈火』。還有一個就是呼吸(《呼吸》),因為文學也是呼吸,文學是心靈的呼吸。」10月17日晚,2020京東文學盛典國際文學專場「國際之幻」直播活動中,著名作家麥家和盤託出自己的五部「心頭所好」後總結道。
  • 文學「內卷」了嗎?來自不同文學圈層的作家說:文學的天空從未像...
    作為主持人,文學評論家、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何平說:「之所以推動這樣一場包容了各圈層、各部落的文學論壇,是因為近20年來的媒體革命並沒有帶來文學的『越界』和激活,反而讓科幻文學、網絡文學、影視文學、傳統期刊文學各圈層,沉溺於自己的小圈子,『圈地自萌』,缺少對話。」文學的邊界存在嗎?很多人會覺得純文學和類型文學、網絡文學之間有邊界感。
  • 儒術與文學:漢武帝與他的文學弄臣
    當時就發現彼時的「文學」與現在理解的「文學」完全不同,又逐漸理解到「文學」與「儒術」在很多時候是同義詞,再後來發現「文學臣」也不是舞文弄墨,像寵物一樣被蓄養,反而在很多事件裡扮演著不同角色。將這些信息,與自賈誼、晁錯、董仲舒開始直到公孫弘的儒家崛起之路聯繫起來,便串起了武帝獨裁、革新的一段歷程。這是自我解讀,沒什麼科學依據,聊作民間歷史學家的胡侃。
  • 《文學的日常》日常滋養文學 文學點亮日常
    《文學的日常》是我偶然看見一個推片公眾號強推才慕名而來。抱著一些疑問,文學應該是神聖的,純潔的,不被打擾的,又怎麼拍出文學的日常呢。直到我看見這些作家,看見他們懷著堅定的目標過著平凡的日子,看見他們把日常過得詩意,活成文學的樣子。為了展現作家最放鬆的姿態,節目安排作家好友來拜訪。與好友在熟悉的地方侃侃而談,完全裸露出偉大作家的日常生活。
  • 通俗文學登不上大雅之堂?文學教授這麼說
    有人說:「金庸的武俠小說是很棒,但終歸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學。」也有人說:「金庸雖然寫的是武俠小說,但他的小說已然是嚴肅文學。」兩方人馬你來我往,都認真地大量舉例,以證實自己的觀點。但我猜,大部分爭執的人目的不在於辨析通俗文學和嚴肅文學,而是在論證「武俠小說是否值得認真去讀。」
  • 網友用自己的姓造句,鬼才文學我敬你一杯,評論區個個都是人才!
    網友用自己的姓造句,鬼才文學我敬你一杯,評論區個個都是人才!小張小張 從不慌張 小許小許 芳心暗許 …… 評論區個個都是人才 大家感受一下 用自己的姓造句 鬼才文學我敬你
  • 陳映真|從鄉土文學論爭到「鄉愁」的面紗
    八月,南亭﹙南方朔﹚發表《到處都是鐘聲》,登高望遠地為鄉土文學的發展表態支持。九月﹐王拓公開發表《擁抱健康的大地》,十月,陳映真發表《建立民族文學的風格》,對彭歌的攻擊提出駁辯,並要求立刻停止對鄉土文學誣陷和攻訐。此外,從八月到十月,文藝界如尉天驄、黃春明、齊益壽和其他許多人,都發表文章、參加座談發言,熱情、勇敢地支持了鄉土文學。
  • 《文學的故鄉》他們在文學的秘境裡遭逢故鄉
    文學的故鄉,僅僅五個字,以一種深邃延綿的語意命中了文學與故鄉的母題。但僅僅如此,不足以承載文學的母題。 用中國式傳統語境來記錄中國的文學尋根故事,這當然也是一種真實,但這種真實游離於淺表,淹沒、稀釋在現實的煙火氣息中,少了文學深邃幽遠的肌理,以及超現實的豐盈和溢出感,這種遺憾交織在紀錄片的一二三五集。
  • 從文學到影視,如何留住「好故事」
    原標題:從文學到影視,如何留住「好故事」  《活著》《紅高粱》《芳華》《白鹿原》《霸王別姬》《天下無賊》《我的前半生》《流浪地球》……這些文學作品影視化的成功案例,在斬獲高口碑、高收視率的同時,也使文學乘著影視媒介的翅膀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何有效推動文學IP多元轉化,實現文學與影視的互利共贏?
  • 《文學的日常》文學在日常 生命在雲端
    《文學的日常》是最近印象比較深刻的紀錄片。紀錄片分為五集,介紹五位作家的日常生活及某部作品的創作背景,攝影精緻,策劃精良。馬原不是大眾意義上的暢銷作家,但是現當代文學專業的學生一定不能繞開他。他被稱作中國當代文學先鋒派的開創者,與蘇童、餘華、格非、洪峰並稱為先鋒五虎將。除去專業知識的考量,馬原仍然是我非常喜歡的中國作家之一。他的風格是超前又自我的,他人難以模仿。
  • 文學之中,盲目而熱烈的感情––《文學少女》
    升入高中,便遇到了「文學少女」–天野遠子。遠子是大心葉一級到學姐,文學社社長,一個愛管閒事的吃書的「妖怪」。因為心葉看見了她吃書,她就硬把心葉拉進了文學社,為自己寫「點心」。故事,就從這個只有兩個人到社團開始了。
  • 凡爾賽文學到底是什麼意思 凡爾賽文學的定義?
    凡爾賽文學到底是什麼意思 凡爾賽文學的定義?時間:2020-11-27 22:2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凡爾賽文學到底是什麼意思 凡爾賽文學的定義? 1、凡爾賽文學,顧名思義,帶有凡爾賽氣質的文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