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聶隱娘,中國古代小說中還有哪些女俠?

2021-02-08 晶報


由侯孝賢導演的電影《刺客聶隱娘》早前助侯導奪得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近日公映也備受矚目。


電影中來自唐傳奇的女俠聶隱娘「白日刺其人於都市,人莫能見」,讓人心生好奇:女俠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除了聶隱娘,中國古代武俠文學中還有哪些女俠?讓我們一起見識一下各朝各代的女俠們吧

【春秋戰國】

亂世出英雄,女俠亦出世

女俠代表:越處女

中國俠及俠文學源遠流長,《韓非子》語: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司馬遷《史記》中的《遊俠列傳》和《刺客列傳》開俠文學先河,刺客始激蕩歷史,影響後來女俠及女俠文學,「女俠」一詞最早見於宋劉斧《翰府名談》。

女俠第一人非戰國越女莫屬,也稱越處女(《劍俠傳》和《卅三劍客圖》中亦稱趙處女),金庸據此寫了《越女劍》。《吳越春秋》中,說越國有位處女擅使劍,越王派人去請她,越女路上與一位猿猴變的袁公比劍,後打得袁公變為白猿上樹跑了。越女對越王說,使劍要看上去像處女,一受攻擊便如受威脅的猛虎般迅速反應,還說了後發先至、全神貫注、出敵不意等原則,將「一人當百,百人當萬」,後越女「習之教軍士,當世莫勝越女之劍。」

越女與白猿比劍,後人訛傳為學劍於白猿,成為詩文典故,杜牧有詩:授圖黃石老,學劍白猿翁。《越女劍》中,越女阿青劍法亦從白猿處學來。


【魏晉南北朝】

遊俠文學先河開,女俠多從志怪來

女俠代表:李寄、比丘尼

秦漢時期俠士形象盪氣迴腸,《史記》中荊軻、朱家、劇孟和郭解,行俠仗義,女俠倒是不多,女扮男裝、代父行軍的花木蘭算一個——她身上的勇氣和孝順是後來女俠標配。

魏晉時期女俠主要見於《搜神記》、《搜神後記》等志怪。自古英雄出少年,來自《搜神記》的李寄斬蛇為女俠標誌事件。東越閩中有座庸嶺,山上有大蛇「長七八丈大十餘圍」,鄉親每年送去童女祭祀,輪到將樂縣李誕,他家有六女,最小女名寄,要去父母不應,李寄就偷偷去,並求得好劍和咬蛇狗,李寄殺蛇過程聰明而勇敢:「將數石米餈,用蜜麥少灌之,以置穴口」,誘蛇出洞,在蛇吃餈粑的時候,放狗咬蛇,拿刀刺蛇,「蛇因踴出,至庭而死。」

《搜神後記》中《比丘尼》算是尼姑類女俠濫觴,說晉大司馬桓溫想奪權,後一尼姑來投奔他,尼姑每次洗澡用時不短,溫懷疑就偷窺,「見尼裸身揮刀,破腹出髒,斷截身首,支分臠切。」溫既奇怪又害怕,問尼姑,尼姑說:「你若想欺君奪權,下場就是身首異處,破腹掏心。」溫因此不敢胡作非為,終身為臣子,「尼後辭去,不知所在。」

現身說法警示桓溫不可犯上作亂,既符忠君思想,又有避免黎民亂世受苦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風範。事成身退,比丘尼為第一個功成隱居女俠。


【隋唐】

武、俠、盜始結合,為愛私奔和功成隱居成標配

女俠代表:聶隱娘、車中女子、紉針女、賈人妻、荊十三娘、紅線、紅拂、板橋三娘子、謝小娥

隋唐時期名氣最著女俠即聶隱娘,在金庸注釋過的任渭長《卅三劍客圖》共有唐六位女俠,除聶隱娘,還有車中女子、紉針女、賈人妻、荊十三娘和紅線。

車中女子出自晚唐名字籍裡不詳的皇甫氏《原化記》,是一個女俠盜,自此女俠始與大盜聯繫:唐開元間,有吳郡人進京趕考。路遇兩位小夥子,小夥子假裝認識他,帶他到酒店吃飯。後一馬車來,捲簾見一女子,「年可十七八,容色甚佳。花梳滿髻,衣則絝素」,還帶著十幾個後生,問吳郡人有啥特長,他就飛簷走壁了幾步。女子說這厲害,並讓同坐後生各自獻技,「有於壁上行者,亦有手撮椽子行者,輕捷之戲,各呈數般,狀如飛鳥。」小夥子一看嚇得不知所措。後吳郡人的馬被小夥借走,次日宮廷發生竊案,官兵只抓到吳郡人的馬,就把他關到很深的地牢裡,後「忽見一物如鳥飛下,覺至身邊」,正是車中女子,把他救出。——這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女飛賊盜亦有道,不傷無辜。

紉針女見於唐康駢《劇談錄》:京城有個土豪潘將軍住光德坊,常坐船去做生意,路上對一乞討僧很好,僧人就送他一串玉念珠,說不光保他發財,還能升官。後果然。土豪潘將軍就把念珠藏起來,後某天突然丟了,就和他朋友京兆府停解所由王超說,王超暗暗訪問,見一個「三鬟女子,可年十七八。衣裝襤褸,穿木屐,於道側槐樹下。值軍中少年蹴踘,接而送之,直高數丈」,覺得很懷疑並跟蹤,發現這個三鬟女子和她母親住在城北一短巷,做針線為生。王超於是盡力和她結納,聽說她母親姓王,就認少女作外甥女。少女家窮,常好幾天無米下鍋。王超常資助她們,偶爾少女卻拿出「水陸珍異」款待舅舅,如「吳中初進洞庭橘」,說有人從宮中拿的,王超更懷疑,常問少女念珠事,後少女承認是她與朋友開玩笑拿走,次日叫王超到慈恩寺塔院等候,見少女「疾若飛鳥,忽於相輪上舉手示超,歘然攜珠而下」,第三天王超去找少女,已人去屋空了。——這個女俠十分可愛,身懷絕技,卻安於做針線自食其力,與友人玩笑而盜將軍極貴重之玉念珠,平日貧寒靠人救助,卻不時盜來皇宮珍饈與貢橘。

賈人妻見於唐薛用弱《集異記》:唐餘千縣慰王立,因錯被貶官。「資財蕩盡」,在佛祠乞討。有天晚歸,偶同一個美少婦同路,兩人聊天發現情投意合,就在一起了。少婦勤勞持家,一年後生一子。兩年後某天,少婦很晚回來對王立說:我身負冤讎,一直在尋找仇人,今大仇得報,要離開京城。她把所有家產房屋都送給王立,「身如飛鳥」越牆而去。後又回來,說給兒子再餵一次奶再離開,王立再看,小孩已身首異處。賈人妻後杳無音信。——這位女俠一面是賢妻良母,能幹勤勞,一面是做事決絕無情之甚:靜待仇人出現,復仇後再殺親子,果斷冷酷非常人能想。

荊十三娘出自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唐進士趙中行家於溫州,以豪俠為事」,溫州女商人荊十三娘愛慕趙,就和他一起回揚州。趙講義氣,大把用十三娘的錢,十三娘「殊不介意」。他的朋友李三十九有一個心愛相好妓女,妓女父母嫌棄他,把妓女許了給諸葛殷。李三十九默默哭泣傷心。十三娘得知後,惋惜氣憤,對李三十九郎說:「此小事,我能為郎仇之。」不久,荊氏「以囊盛妓,兼致妓之父母首,歸於李」。後來十三娘與趙一起去了浙中,「不知所止」。——荊十三娘獨立、勇敢、仗義、乾脆:是商人,經濟獨立;勇敢去愛,愛慕趙進士就在一起;仗義,為友打抱不平;做事乾脆——為友人報仇後遠走高飛。

紅線出自唐末袁郊《甘澤謠》,王小波曾改寫成小說《萬壽寺》。紅線是潞州節度使薛嵩一個侍婢,「善彈阮,又通經文」。當時節度使軍閥割據,互相鬥爭,魏博節度使田承嗣說自己有熱毒風,想遷到涼快的潞州,薛嵩因此「日夜憂悶」。紅線見主人憂愁,說可解憂。某夜紅線「梳烏蠻髻,攢金鳳釵,衣紫繡短袍,系青絲輕履。胸前佩龍文匕首,額上書太乙神名」,前往戒備森嚴的田府。當晚薛嵩一直在喝酒等消息,不久「忽聞曉角吟風,一葉墜露,驚而試問,即紅線回矣」。說拿了田承嗣床頭金合(盒)為信,報告路上「晨飈動野,斜月在林」,說了田府裡面情況。薛嵩就寫書信給田承嗣說:昨夜有個人從元帥您床頭獲一金盒子,「不敢留駐,謹卻封納。」「專使星馳,夜半方到。」田承嗣等「捧承之時,驚怛絕倒。」於是河南河北地區平安下來,「而紅線辭去。紅線拜且泣,因偽醉離席,遂亡其所在。」——《紅線傳》流傳甚廣,因她通過巧妙行動消弭了一場兵災。

王小波還根據唐杜光庭《虯髯客傳》改寫成了《紅拂夜奔》,風塵俠妓紅拂僅憑一面之緣,就與時為布衣的李靖私奔。——紅拂勇敢追求愛情,兼具智慧美麗,獨立不隨流俗,令人嚮往。

除《卅三劍客圖》這六位女俠,唐代還有板橋三娘子和謝小娥值得一提:

板橋三娘子故事出自薛漁思《河東記》:唐汴州西有板橋店,店主叫三娘子,是寡婦,無兒女親屬。家富貴,「多驢畜」。有次許州客商趙季和去東都,路宿三娘子店。晚上聽見三娘子房間有動物叫。從縫中偷看到三娘子取出一耒耜,一木牛,一木人,放在灶臺上,含一口水噴它們,只見「小人則牽牛駕耒耜,遂耕床前一席地,來去數出。」又從柜子中取出一裹蕎麥,做成燒餅給客人做點心,季和嚇得馬上告別。在屋外偷看到其他客人「食燒餅未盡,忽一時踣地,作驢鳴,須臾皆變驢矣」。季和不告訴別人,只私底下求懂此法術之人。一月後季和從東都返回,快到板橋店時,偷偷準備大小如前燒餅,吃的時候偷換了燒餅,三娘子不知情吃了自己的燒餅,「才入口,三娘子據地作驢聲,即立變為驢。」季和自己做了店主,有天趕著三娘子變的驢出門,「忽見一老人,拍手大笑曰:板橋三娘子,何得作此形骸?」老人向趙季和求情,把三娘子變回人形。

謝小娥這位女俠出自寫過《南柯太守》的唐李公佐《謝小娥傳》:「小娥姓謝氏,豫章人,八歲喪母,嫁歷陽俠士段居貞」。小娥十四歲「父與夫俱為盜所殺」,小娥逃脫後,夢見父親對她說「殺我者,車中猴,門東草。又數日,復夢其夫謂曰:殺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小娥不明白,逢人便問,後被告知「殺汝父是申蘭,殺汝夫是申春。」小娥就把申蘭申春四字寫在衣服裡,發誓殺掉二人。後小娥女扮男裝,有天碰到申蘭家請傭人,便應聘在那做了兩年多傭人,未露餡。有天下午,「蘭與春會,群賊畢至,酣飲。」等其他人走了,「春沉醉,臥於內室,蘭亦露寢於庭。小娥潛鎖春於內,抽佩刀,先斷蘭首,呼號鄰人並至。春擒於內,蘭死於外」。並且小娥對蘭、春的餘黨也「暗記其名,悉擒就戮」。報完仇後,小娥出家為尼。——女扮男裝、落水被救、字謎猜名、手刃賊首、機智鬥群賊等橋段,多為後人武俠小說模仿。


【宋元明清】

女俠除了俠義,也有忠節

女俠代表:解洵婦、聶書兒

宋元清代武俠傳奇小說進入另一個高峰,很多改寫唐小說人物戲劇,不過也難以逾越唐女俠小說的豐富詭奇,有的還加入道德教化在裡面,失色不少。

解洵婦,也是《卅三劍客圖》主角之一,出於《劍俠傳》中《解洵娶婦》:「解潛與其弟洵,素相友愛。」靖康之亂,解洵困在金人佔領區,很窮苦,後來娶了一個妾,「奩裝豐厚」,後解洵重陽想念前妻想要回去,「水宿山行,防閒營護,皆此婦力也。」解潛當時因軍功做了大官,聽弟弟說回來是妾的助力,就見弟弟娶的妾,見其「眉宇秀茹,言詞明慧」,更加敬重。後天氣熱,解潛又給弟弟蓋了新房,並送了四個妾。洵怕妾不容,欲推辭。「婦曰:正需也。」後洵喜新厭舊,妾不高興。一天兩人喝酒吵架,妾說,「汝不記昔年乞食趙魏時事乎?非我力,已為餓莩矣。一旦得志,便爾忘恩。」解洵發怒「連奮拳毆其胸。妾笑著不動」,後「翻然起,燈燭陡暗,冷風襲人有聲。四妾怖而僕。少焉,燈復明,洵已橫屍地上,喪其首。」四個新妾也不見了,解潛派三千人去抓捕,毫無所獲。

解洵婦不但是賢內助,而且能容妾,奈何丈夫忘恩負義,忍受打罵而終殺之,也算快意恩仇了。

沈起鳳《諧鐸》卷十一《青衣捕盜》中,有位女俠名叫「聶書兒」,不但功夫好生了得,還忠心護主並最後做了主人之妾,為其生子,滿滿的正能量呀:粵東某公,為河塘臬憲。有位姓聶的,被人命案誣衊。公為其昭雪,聶家獻女兒聶書兒為婢女,聶書兒不喜歡做一般女子會的家務和女紅。當時有個強盜叫賽張青劉標,「善用流星彈,一發五丸,無不奇中。」還有個大盜叫「鐵拐子朱健,善用一鐵拐,曾擊真武殿前石鼓,碎若粉。橫行綠林。」公知道,就戒備出行。一天黃昏,強盜截道,侍從懼怕。「聶書兒從容進曰:麼麼鼠輩,何敢犯大人駕?賊狗奴,識得河南聶書兒否?」強盜生氣發一彈,書兒右手接;又一彈,左手接;第三彈,牙齒咬住;第四彈,書兒仰臥馬背,以雙蓮瓣戲夾其丸。第五彈書兒用腳下夾住的丸打出對抗,「鏗然有聲,去三十步遠。」另一盜解鐵拐上前,「書兒手奪之,曲作三四,盤揉若軟綿,擲諸地」,笑著說:你娘的灶下棍棒,也拿來嚇人,笑死人。「兩盜失色。書兒即出手中丸,左右彈,兩盜盡斃」。

「俠義每多屠狗輩,由來俠女出風塵。」自晚清民國已降,隨著手槍等新式武器出現,使用冷兵器的俠客們無用武之地,武俠文學也寫不出新意。不過見義勇為、打抱不平、知恩圖報、為國為民這些俠義精神仍然為讀者所推崇。



作者|熊奇俠

編輯|鍵盤俠

相關焦點

  • 從越女到聶隱娘,古代乘風破浪的女俠,可惜體現的仍是男性意志
    中國古代的俠文化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俠客所代表的以弱抗強的精神和力量,在民間受到了極高的崇拜和敬仰。亂世中人們都渴望有大俠從天而降,拯自己於水火之中。但因為俠這一職業具有很高的危險性,且對於個人的身體素質和武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人們的印象中,俠客形象都是男性,但是隨著俠客文化的發展,逐漸出現了女俠形象。春秋戰國是一個動亂的時代,也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
  • 趣讀丨除了聶隱娘 唐代傳奇中還有哪些俠女
    她武藝高強,能飛身懸崖之上,用五寸的匕首刺擊飛鳥,無不中;能化為蠓蟲,藏在人的肚子裡;她深明大義,為仁義所感,挺身保護自己要刺殺的人……她的傳奇既光怪陸離,又驚心動魄。不然侯孝賢也不會選擇她的故事。不過,今天要說的不是聶隱娘,而是和聶隱娘一樣,來自唐代傳奇裡的那些女俠。
  • 追蹤躡跡聶隱娘 | 張怡微
    只記得有人問他,為什麼電影不索性叫《聶隱娘》,而叫《刺客聶隱娘》。導演說得很輕盈,因為《聶隱娘》已經被人註冊了。其實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在明代出現過的俠義小說專輯和小說選所列的俠義專卷中,都將聶隱娘列為「俠」,分別以「劍俠」「女俠」「義俠」參差界定,特別是以「劍俠」為核心(康韻梅語),《太平廣記》將《聶隱娘》歸於「豪俠」一類,但導演卻沒將電影命名為《豪俠聶隱娘》或者《劍俠聶隱娘》。
  • 聶隱娘的遐想_作者:邵明
    ——「唐傳奇」裡的《聶隱娘》《刺客聶隱娘》是一部古裝題材的文藝武俠電影,由侯孝賢執導,舒淇、張震、妻夫木聰、阮經天等主演。該片取材於《唐傳奇》裡的《聶隱娘》神奇故事,與《封神榜》、《聊齋志異》裡的故事有點相似。唐代有四大傳奇、五大傳奇之說,後人統稱為「唐傳奇」。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唐傳奇》評價——「敘述宛轉,文辭華豔,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唐傳奇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短篇小說趨於成熟。
  • 虛實相生:《刺客聶隱娘》對唐傳奇《聶隱娘》的改編之道
    可以說,該電影在獲得了藝術上的廣泛肯定,因此可以作為臺灣電影對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改編的研究樣本。相對於更加寫實的《紅線》,較為神異的《聶隱娘》是侯孝賢年輕時就很喜歡的一篇小說。他認為,其中故事較為複雜,想像的空間也更大。侯孝賢在改編的時候極為尊重歷史史實,這種尊重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虛實相生:侯孝賢《刺客聶隱娘》對傳奇《聶隱娘》的改編之道
    聶隱娘可以變形,化成小飛蟲鑽進人的腸中;她還會化屍術,及時將被刺者消屍滅跡;她能用紙剪成驢當坐騎,還有仙丹讓人服用免遭病患一年。聶隱娘的師傅送別她時說「吾為汝開腦後,藏匕首而無所傷。用即抽之。」這個細節電影中進行了轉換,改成將羊角刀插於髮髻之中做髮簪。
  • 侯孝賢的倔強,長鏡頭中的《刺客聶隱娘》
    觀眾大多數傾心的影片要麼有曲折的故事情節,要麼搞怪無下限,要麼就順應人們心理類似打回憶青春的牌,要麼就得在演員上下功夫,請各種小鮮肉撐場面……然而,這部電影卻講述了一個平淡的故事,取材於唐代短篇小說集《傳奇》裡的一篇,聶隱娘幼時被道姑帶走訓練成一個武功高強的女俠,接受了師命去殺掉青梅竹馬的表兄田季安,深思熟慮後聶隱娘沒有完成這個刺殺任務,最終飄然遠去。
  • 《刺客聶隱娘》穿越時空的女俠形象
    侯孝賢導演的電影《刺客聶隱娘》中,聶隱娘的故事發生在唐代中期,當時天下最強悍的割據藩鎮,是河北的魏博地區。那少年除了會磨鏡子,沒什麼出奇之處。有人考證,他寫《聶隱娘》有政治影射目的。文學作品不是科學論文。它是複雜含混的情感和心理活動的產物。小說寫成以後,讀者可以自由解讀。
  • 娛樂知乎|深扒聶隱娘:大唐第一女刺客的前世今生
    對於這位中國古典文學裡人盡皆知其名、而鮮有人曉其事跡的女性代表,人們有太多的期待和疑問,侯導會將她放入怎樣一個精雕細琢、風格另類的武俠江湖?其實,取材於唐代志怪傳奇的《聶隱娘》,原著不過寥寥千餘字,翻譯成白話文也頂多就是一篇微小說。之所以廣為流傳,因為大唐廟堂之風、江湖之義、奇詭風情盡收其間。存在於奇幻小說中的聶隱娘,是否真有其人無從考證,但她已然成為「女刺客」的一個代表符號。
  • 看《聶隱娘》,這些幽古隱秘的黑暗知識你必須知道
    影片畫面古典唯美,臺詞不多,並採用文言文對白,雖然國外觀眾在觀影時存在理解難度,但該片在坎城放映後仍然贏得外媒的普遍好評。  此前大眾並不十分熟悉的唐傳奇人物「聶隱娘」一時之間成為焦點。她的故事究竟是怎樣的?裡面又有哪些幽古隱秘的黑暗知識呢?一起來看看吧。
  • 每個導演都擁有「武俠夢」每個故事都有一個主角《刺客聶隱娘》
    《聶隱娘》在唐人小說中是相當奇幻詭異又緊貼歷史史料的一篇,它只有短短的一千多字,卻構建了唐朝錯綜複雜的政治背景,從故事的內容上看,電影對小說的改動很大,幾乎保留了幾個主要人物以及故事發生的時間點和地點,侯孝賢放棄了原著小說中故事的傳奇性,而是把重點放到了對人物關係的揣摩上。
  • 聶隱娘和她的「小時代」
    關於聶隱娘故事的出處:有說是來自裴鉶所著的三卷本《傳奇》,也說來自袁郊的《甘澤謠》,還有一種說法是選自段成式的《劍俠傳》。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劍俠傳》乃明代人偽作,餘嘉錫先生則在《四庫提要辨證》中考證該書編輯者為明代王世貞。至於另外兩個作品:《傳奇》原本已然失傳,僅有《太平廣記》收錄《聶隱娘》一文時著名該文「出自《傳奇》」。
  • 張國剛:女俠《聶隱娘》的傳奇故事是如何誕生的?
    文 | 張國剛唐人裴鉶《傳奇》中的名篇《聶隱娘》被搬上螢屏,頗受觀眾歡迎。評論者就是否符合原著褒貶不一,其實這一點並不重要。文藝作品,編導們難免匠心獨運。更何況類似以聶隱娘為主人公的劍仙小說自唐代以來就屢見不鮮,比如《黑白衛》《女仙外史》《女崑崙》。但裴鉶畢竟是這類創意的開山之祖。那麼,為什麼唐人裴鉶會創作出《聶隱娘》這樣離奇的人物和故事呢?
  • 【漲勢姿】《刺客聶隱娘》背後藏了這麼多書
    唐傳奇《聶隱娘》的原出處一、人物原型:裴鉶《傳奇》聶隱娘的原型出自唐人裴鉶所撰《傳奇》小說中的一篇,寫的是女俠聶隱娘刺殺藩鎮節度使的故事。隱娘為魏博藩鎮大將之女,幼時被一尼姑擄去教成高超劍術,身懷絕技的隱娘選擇一個磨鏡少年為夫。後被魏博主帥派去刺殺陳許節度使劉昌裔,隱娘卻轉投劉昌裔門下。
  • 欲罷不能的炫技完整版聶隱娘傳奇
    聶隱娘最早的一款海報·俠隱因此,歷史學者遭遇這樣電影的最好方式是,乾脆講述另一個故事。侯孝賢電影中的聶隱娘乃是一代孤高女俠,困於國家情義之間艱於取捨,而她要刺殺的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則是一位惆悵少年,空憶那年碧空杏雨,兩小無猜。
  • 【影評】《聶隱娘》一部「耐看」的電影
    劇本中的開場,嘉信公主白衣白驢,聶隱娘黑衣黑驢,這種強烈的比對源自中國神話中索命的「黑白無常」,這對師徒的任務就是屠殺惡人,而不念及人倫之情。不同之處是,影片中的驢沒有黑白之分,只是拴在兩人身後的樹上。驢子在古代稱為「衛」,清代尤侗根據《聶隱娘》改編的戲曲便以《黑白衛》命名,靈感來源於原小說中聶隱娘摺紙成驢的典故。
  • 在中國古代有哪些神話故事和小說?給後世留下了哪些文化遺產?
    如果我們對神話的範圍作廣義的理解,除了遠古的神話傳說之外,把歷代文人所創作的有關神、鬼、怪的故事,即志怪小說,以及傳奇小說等都包括在內,那麼數量就非常之多,優秀的作品也頗不少。二、第一部神話小說集:《搜神記》《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作者是東晉的史學家幹寶。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開創了我國古代神話小說的先河。
  • 解碼聶隱娘 編劇謝海盟:這不是一部武俠類型片
    ▲《刺客聶隱娘》編劇謝海盟一轉眼,再回歸公眾視野的謝海盟也29歲了。儘管是導演編劇團隊中年齡最小的成員,她卻笑言自己「從來不算是年輕一代人」。從小由外公朱西寧帶大,早就熟悉了「跟老頭子的相處方式」,平時的愛好也是京劇、歷史、章回小說。
  • 一部《聶隱娘》,終於為中國電影找回了大師,中國最後一部用膠片拍攝的電影
    聶隱娘身後千年,有華人導演侯孝賢費時七年,拍之成片,名《聶隱娘》。七日之後,這部電影將成為導演侯孝賢第一部在內地上映聶隱娘者,貞元中魏博大將聶鋒之女也,唐人傳奇之女俠。的影片。《悲情城市》之後,侯孝賢沉寂了二十六年,這部電影拍了七年,中國電影等了她十四年,這部電影本身就是華語電影商業時代真實的唐人傳奇
  • 除了「故宮」,還有「南京故宮」,中國的古代建築有多氣派?
    在中國有著非常多的景點,還有著很多非常有歷史的建築,這些都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長河中保留下來的,有一些能保留的非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在中國很多的文物和有著悠久歷史的景點都是國家級別的保護建築景點。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是出現了非常多的朝代領導著,每一個都是有著自己的特點,在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可以看得出哪些朝代的人都是有著很多的區別。就在中國就有著一些建築是除了「故宮」,還有「南京故宮」,中國的古代建築有多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