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招安的梁山好漢為什麼無法阻止宋江推行詔安計劃?

2020-12-19 騰訊網

大家應該都了解過《水滸傳》,在《水滸傳》中宋江極力推行詔安的計劃,這也導致了梁山的悲劇結局。而偌大的梁山,有著一百零八將的梁山,難道就沒有反對詔安的嗎?怎麼可能!肯定有啊!

我們長評價水滸中的各位好漢,但對於梁山大頭領宋江我們卻時常貶低,原因是他捨棄兄弟性命在朝廷換了自己的官職,讓兄弟為了自己的愚忠損失慘重。那詔安是否正確?

根據小說,我們可以得知事實有人反對的。但反對詔安的人為什麼就不能阻止宋江執行詔安呢?梁山上有多少老大是真的反對詔安?其實真正反對招聘的,可以說是屈指可數,所以少數服從多數,而且草頭班子的陣營又不相同,各懷自己的小心思,自然不能阻止。

而反對詔安,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不詔,他們有何出路?留給梁山的路並不多,無非殺上京城,或是投降朝廷。不然還有他法?無他。而其次反對詔安的人最大的問題是根本不是想要怎麼樣,怎麼樣。他們的抗拒只是一種發自心裡的抗拒情緒而已,毫無他想。

不招保安,涼山的出路在哪裡?這是一個根本問題,也無解。歡迎評論區留言,發表你對於這件事的看法,期待你的關注。

相關焦點

  • 梁山好漢中共有多少人反對招安?只有三人,接受招安才是大勢所趨
    小時候看《水滸傳》,總為梁山好漢的結局感到痛惜,並且十分討厭宋江,認為他執意招安,才讓梁山好漢們死的死,亡的亡,實在是太憋屈了。那時我總想,若是好漢們沒有接受招安,一直在梁山上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該是多麼美好啊!長大後再讀《水滸傳》,才明白接受招安是梁山好漢們必然的結局,不招不行。
  • 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108好漢的結局會怎樣?只會有一種下場
    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108好漢的結局會怎樣?
  • 朝廷欲招安梁山好漢,期間損兵折將,為何到第三次才成功?
    接受朝廷的招安一直都是宋江一個最大的心願,這也是梁山好漢不可避免的一個最終宿命,但是想要將這一伙人完全詔安,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 少數派很難當老大:梁山上真正反對招安的頭領共有多少?
    眾所周知,招安是古典名著《水滸傳》最具爭議的話題,也是主角宋江最招人黑的地方。有些人更是認為詔安違背了梁山的利益,遭到多數頭領的反對。那麼梁山上真正反對招安的頭領共有多少呢?
  • 梁山很多人反對招安,為啥不反抗或不走呢?原因是宋江有「法寶」
    《水滸傳》裡確確實實寫了反招安的鬥爭。在梁山好漢中公開站出來反對招安的,以李逵最堅決,其次有魯智深、史進、阮氏三雄、穆弘、劉唐、石秀、戴宗、李俊、張橫、張順等。武松、燕青經歷了從主張招安到反對招安的轉變。吳用則是一個夾於"受招安"與"反招安"之間的複雜人物。
  • 品水滸——宋江招安正確嗎
    因為真實,所以108將裡很多好漢日後都被演繹成行業祖師爺,被人們口口相傳。但一提到水滸,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不是祖師爺,而是108將在宋江的帶領下,一路詔安走來僅剩27將,加之宋江、盧俊義日後也被毒酒加害,吳用、花榮殉情自縊,結局未免悽慘。難怪很多人把水滸看成一出眾好漢的悲劇,進而認為詔安大計不但枉送了兄弟性命,最終宋江自己也是死於非命、南柯一夢。對詔安策略的非議,一直是民間的主流觀點。
  • 梁山有多少人反對招安,只有3個人,招安才是眾人想要的
    這3人中,李逵的想法最簡單,就是他不想招安,而是想讓宋江造反,推翻朝廷,然後讓宋江當皇帝,他們做朝中大官,可以瀟灑快活一輩子,雖然不切實際,但憨憨李逵就是這樣想。而武松和魯智深兩人看法一致,就是朝廷奸佞當道,他們不想同流合汙,所以不願加入朝廷隊伍。關鍵時刻,除了這3人外,其他好漢都沒坑聲,說明他們支持,至少不反對招安。
  • 水滸中的軍師吳用,至死才明白一個道理:宋江根本不是梁山老大
    在梁山上,有108位好漢,每位好漢都有自己的排行,而智多星吳用在梁山排行第三,是梁山上的軍師,他常常把自己比作諸葛亮,因此它還有一個道號叫做「加亮先生」。無用的綽號很好,但是一結合了他的名字,那再好的綽號,也是適得其反。在梁山上,很多人幾乎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大老粗,只有吳用一個人是一個書生,幫助他們出謀劃策,所以受到了梁山諸多好漢的尊重。
  • 其實害慘梁山108將的人不是宋江,而是道貌岸然的這位好漢
    說明李雪健老師的演技非常精湛,在俘獲眾多觀眾的同時,也讓人們對宋江的形象敬意深刻。 原型小說《水滸傳》中,宋江的確為了投奔朝廷而不惜犧牲梁山利益,讓許多弟兄在徵討方臘的過程中折損。李雪健老師只不過演活了宋江而已,粉絲們過不了宋江投奔朝廷的檻,對他產生憤怒,實際上恨的是宋江。有人說,讓梁山好漢投奔朝廷的並不是宋江,而是幕後推手吳用。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 武松李逵拒絕招安,宋江是如何促成招安的?心理學家揭示其中奧秘
    在梁山上,宋江主張招安,但是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甚至連他的親信之人李逵都敢出言反駁。可見,招安在梁山上是不得人心的。那麼,是什麼原因促成了最後招安成功的呢?反對招安的眾人在梁山108好漢排位之後,確立了尊卑高下,又遇上了重陽節。於是梁山喜氣洋洋的慶賀,在酒宴上,宋江寫下了一首《滿江紅》,讓鐵叫子樂和演唱,最後一句「望天王降詔早招安」!眾人聽了這句話之後,哪能不知道宋江的心思。
  • 梁山元老劉唐的悲哀:堅決反對招安,最後得知晁蓋遇害真相
    此時,宋江又想出了一個昏招,派遣段景住和皇甫端前往金國,企圖投靠金國,此舉令大部分梁山好漢憤怒不已,大刀關勝在眾目睽睽之下砍死了段景住,令宋江顏面盡失。為了挽回段景住事件對自己造成的巨大影響,宋江又想出了聯絡太師蔡京、請求朝廷招安的主意。在宋江的授意下,鐵叫子樂和前往京城,成功與蔡京見面。蔡京看完宋江的親筆信後,答應了宋江的要求,樂和隨即將蔡京的表態寫信告訴宋江和吳用。
  • 為何宋江一心想著詔安,當皇帝他不香嗎?其實吳用早已說出答案
    可既然如此,宋江當初為何不與宋軍抗爭到底,自己坐上那皇位呢?這樣不但自己能掌握無上的權利,自己手下的兄弟也不會因為徵討方臘而損失慘重了。但聰明的宋江卻偏偏要選擇投降,堅持詔安,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所以,宋江之所以堅持詔安,就是因為知道自己輸不起,而第二點是因為詔安能擺脫賊寇這頂帽子,不但能做官,還能洗白身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詔安,梁山就沒出路。從吳用的這一波分析我們就可以看出。在吳用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這群好漢,如今都是正值壯年。
  • 如果水滸傳中晁蓋不攻打曾頭市而死,梁山好漢最後一個也剩不下
    晁蓋為了報答宋江的救命之恩,多次勸宋江落草梁山,可宋江執意不肯,直到宋江因題反詩被判死刑,眾梁山好漢合力救出,這才同意落草梁山。在宋江趕路的途中,有多位好漢因為宋江的名聲而投奔梁山,梁山泊這才逐漸壯大。
  • 水泊梁山的招安與扼腕結局
    無論是老版水滸還是新版水滸,在銀幕上梁山上的人都是英雄好漢,嫉惡如仇,在梁山招安的時候,他們對於招安的態度也是大相逕庭。 但是原書卻遠不是那回事。 拋開水滸的神鬼怪談(比如108顆天罡地煞星聚會,九天玄女,呼風喚雨等等),僅僅看梁山聚義,原書對於聚義好漢們所描寫的是忠良的遭他人陷害,本分的被強盜誆騙,兇惡的能殺人放火,無賴的靠大樹乘涼,108人中英雄好漢沒幾個,無賴土匪倒不少,功夫好的沒幾個,充數平平的倒很多,「少不讀水滸」還是很有道理的。
  • 害慘梁山108將的人,不是宋江,而是這位道貌岸然的梁山好漢
    李雪健老師演完《水滸傳》後,妻子打電話讓他暫時不要回家,因為他在水滸中演的宋江,放走高俅,氣著林衝吐血,以及執意招安,導致大多梁山兄弟慘死等「惡跡」,讓水滸粉絲看的是義憤填膺,不少極端粉絲還有揍他的衝動,所以妻子出於擔心,勸說李雪健老師暫時不要回鄉。
  • 水滸中死的最冤人,他的死只是宋江為了證明梁山實力,為招安鋪路
    宋江從上梁山開始,內心裡就不想當土匪,所以他想盡辦法想改變梁山好漢們的命運,把他們帶回到正道中,他想到的最好方法就是接受朝廷招安。為了招安一事,宋江做足了功夫,比如極盡討好朝廷高官,不惜用重金賄賂他們,請他們在皇帝面前為自己美言幾句,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江是不想得罪任何一個朝廷官員的,因為這樣極有可能破壞掉自己的計劃,但是,他卻殺了朝廷高官高俅的弟弟高廉,雖然是為救柴進而殺的人,但這終究會影響到他的整體計劃。宋江為何會殺高廉呢?
  • 宋江用70多個好漢性命,換來的楚州安撫使,這個官到底有多大
    當然,在水泊梁山好漢當中,宋江是領頭人,而宋江的外號也有很多,例如「及時雨、」「呼保義」,不過其他的梁山好漢就只有一個綽號,這也為宋江引來了爭議。不僅如此,在宋江身上的爭議似乎從來沒斷過,很多人更是認為,宋江接受招安的行為,使他成為了叛徒。宋江從踏上梁山之路起,就一直渴望被詔安其實宋江在晁蓋去世之後,就成為了梁山好漢的領頭人。
  • 水滸中最「心機」3人:反對招安,處處和宋江作對,最後得以善終
    ▲宋江劇照  一切悲劇的幕後黑手  在《水滸傳》中各個好漢都是頂天立地的漢子,其中最陰險的人當屬宋江了,宋江將108個好漢結為兄弟,但是在相處的過程中卻天天算計著兄弟的性命  在宋江帶領的兄弟中,很多人明顯已經看出起義的最終結果,但是卻很少有人敢說出來。在這些人中,有三個人面對招安計劃持反對意見。他們就是阮小七、公孫勝、武松。
  • 梁山好漢 文武雙全浪子燕青
    宋江一心想要接受朝廷招安,因盧俊義早就名聲在外,所以和吳用設計賺盧俊義上山,吳用便在盧俊義家中提藏頭反詩。盧府管家李固乃是奸詐小人,早就對盧娘子心懷不軌, 又長期覬覦盧府財富。當李固看見屋中的藏頭反詩偷偷地報與官府,盧俊義被官兵抓走後,李固趁機霸佔了全部財產,連哄帶騙將盧娘子騙到手。
  • 水滸中宋江被賜毒酒,三位梁山好漢手握重兵,為何無人替他報仇?
    《水滸傳》中,宋江帶著和107位好漢聚義梁山,歃血為盟,結為兄弟,看上去恨不得穿一條褲子。在招安之前,確實如此,梁山攻城拔寨時一旦有好漢被對手活捉生擒,宋江的第一反應都是救人。仗能不能打贏先別說,必須先把自己兄弟救回來。 徵討方臘之後,梁山好漢十損七八,活下來的那些人裡面,有三位好漢手握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