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宋江一心想著詔安,當皇帝他不香嗎?其實吳用早已說出答案

2020-12-20 小李子談談歷史

歲月不饒人, 鬢影星星知否。

記得第一次看《水滸傳》的時候,特別羨慕這群梁山好漢,看著他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樣子,那是痛快又自在。可是當我再回過頭來看《水滸》的時候,卻發現不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樣了。

許多所謂的「梁山好漢」其實並非什麼好人,劫財、劫色、陷害賢良等等都幹得出來。這些「好漢」基本都出自底層,是在社會上實在混不下去了,才現在上山落草的。

說出來有點可悲,這些落草的人,目的也僅僅是為了「吃香的、喝辣的、論秤分金銀」,說白了就是為了不讓自己挨餓。雖然這些好漢們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可他們本身的能力還是不錯的。

最開始的梁山還只有宋萬、杜遷等四人,手底下也就五、六百人,他們是梁山的開荒人。隨後是晁蓋、王倫上山,再到聚義白馬寺,最終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齊聚梁山。

讓這曾經小小的山寨,變成了如今的龐然大物,並且還多次打敗宋軍,可見宋江等人還是有些真功夫的。

可既然如此,宋江當初為何不與宋軍抗爭到底,自己坐上那皇位呢?這樣不但自己能掌握無上的權利,自己手下的兄弟也不會因為徵討方臘而損失慘重了。但聰明的宋江卻偏偏要選擇投降,堅持詔安,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其中的原因小李子不說,大家也都知道一些,原因有許多,而最重要的,就是以梁山的實力,宋江根本沒有實力坐上那個皇位!

梁山上的軍隊總共加起來才不過10萬餘人,從地方武裝上來看,的確是人數眾多了。可是要跟宋朝這樣的龐然大物比起來,那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所以當初高俅等人帶兵來攻打梁山時,基本都是帶個十幾萬人就行了。只是高俅等人不通戰術,所以打不過罷了。

梁山不放牧、不耕作,上面的10萬大軍每天的吃喝都是一個大問題。宋江知道自己的後勤是軟肋,所以不管是祝家莊還是大名府,攻下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搶奪糧食。

如果大宋真的想解決梁山這個禍患,其實只要堅壁清野,讓梁山的補給線混亂。宋朝便可不戰而屈人之兵,更不要說當時的宋朝還有精銳的西北軍和種家將。況且,梁山只要勝不能敗,宋朝輸得起,但梁山只要輸一次,這群好漢就完了。

所以,宋江之所以堅持詔安,就是因為知道自己輸不起,而第二點是因為詔安能擺脫賊寇這頂帽子,不但能做官,還能洗白身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詔安,梁山就沒出路。從吳用的這一波分析我們就可以看出。

在吳用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這群好漢,如今都是正值壯年。而反觀十節度,年紀已大,是折騰不過我們的,他不是我們的對手。其中透露了一個最重要的信息——年輕,這也是梁山好漢反抗朝廷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梁山好漢聚義時,最年輕者是燕青,史進略長,在25歲左右;盧俊義、關勝等人一年過30;而宋江等人已經都40多歲了。大概計算一下,梁山上聚義的好漢平均年齡應該在30歲左右,相差不超過十幾歲,所以都以兄弟相稱。

想想現在梁山好漢現在都是黃金年齡,吃苦耐勞有本事,現在不怕宋軍。但是時間一長呢?到時候大家年齡都上去了,抬不動刀了,那怎麼辦?而且梁山好漢中成婚的也沒有幾人,除了那幾個人之外,其他都是光棍。

而手底下的小嘍囉又入不了宋江的眼,那梁山最後的結局就只有老的老、死 的死了。這個時候,他們連和宋朝談判的資格恐怕都沒有了!

就憑這一點,估計梁山也要接受招安!

相關焦點

  • 晁蓋打曾頭市,宋江吳用密謀害盧俊義,盧俊義實慘
    不過要是細說盧俊義上梁山的過程的話,盧俊義家破人亡被坑上梁山,錯不止在宋江和吳用,盧俊義自己也有錯。在水滸傳中,最羨慕的除了大周皇帝嫡派子孫柴進以外,就是腰纏萬貫的盧俊義了。為什麼羨慕?所以吳用此時可以說是把梁山好漢當成了烏合之眾,想要跟朝廷談判,就得有一個有財有勢有名望的人來帶頭,而盧俊義就是這不二人選。可以說盧俊義這是真正的人在家中坐 ,鍋從天上來。宋江詔安心切,早就把義氣二字拋之腦後,讓吳用設法把盧俊義弄到山上來,暗語就是不論什麼方法,只要人能上山就行。除此之外,體現宋江小人的一句話是這樣的:….宋江這是忘了梁山的頭領是晁蓋了嗎?
  • 宋江被毒死後,吳用為何自殺,為何不重新集結力量造反?
    首先要說明一下,真實歷史上的宋江不是被詔安以後毒死的,而是被北宋王朝海州知府張叔夜所擒。全切拿《水滸傳》當中宋江的結局來說明問題,在宋江被毒酒毒死以後,吳用以成為孤家寡人,有些讀者說得非常正確,北宋王朝對水泊梁山當中的英雄,他們詔安的態度完全不一樣,老趙家只要那些原朝廷造反上梁山的人物,比如說董平,呼延灼,徐寧,秦明,等影響力大的人物,因為,這樣的人朝廷還可以放心使用。而其他人,特別是那些所謂的在他們眼中看做的死黨,是絕對不能再留下的。
  • 徵方臘前,公孫勝為何離開宋江?他師父羅真人早已暗示答案
    即便如此,悲劇也沒停止,宋江、盧俊義又被毒死,吳用、花榮自縊……梁山108將,再不復昔日風光。倖存的好漢中,公孫勝的結局算是很完美了,他參與了徵遼、平定田虎、王慶的戰役,徵方臘前又選擇歸隱,後來又收喬道清、樊瑞為徒,可以說功名皆有,還得到了善終。
  • 吳用和花榮為何吊死在宋江的墳前,殉葬宋江呢?
    其實,宋江用夢的方式託夢於吳用、花榮,按照小說的角度說得過去,畢竟,曾經兄弟情深,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符合一般常情。但是,吳用和花榮為何會觸景生情,吊死在宋江的墳前,殉葬宋江呢?難道只是單純的兄弟情深和忠義之理嗎?恐怕說不過去,即使兄弟再深情,難道只能通過殉葬來表達嗎?那天下恩愛夫妻,一旦一方先逝,另一方就要殉葬才能體現夫妻情深嗎?而忠義之理更不需要如此體現吧?
  • 水滸中的軍師吳用,至死才明白一個道理:宋江根本不是梁山老大
    在梁山上,有108位好漢,每位好漢都有自己的排行,而智多星吳用在梁山排行第三,是梁山上的軍師,他常常把自己比作諸葛亮,因此它還有一個道號叫做「加亮先生」。無用的綽號很好,但是一結合了他的名字,那再好的綽號,也是適得其反。在梁山上,很多人幾乎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大老粗,只有吳用一個人是一個書生,幫助他們出謀劃策,所以受到了梁山諸多好漢的尊重。
  • 吳用四大心腹:三個想坑死宋江讓吳用上位,一個隱藏最深瞞過宋江
    吳用在梁山上的日子過得很悲催,自打宋江上了梁山,他就話語權就一天天變小。
  • 其實害慘梁山108將的人不是宋江,而是道貌岸然的這位好漢
    此外,接受朝廷詔安,莫名讓大多梁山兄弟慘死等「惡跡」已經讓眾多粉絲忍無可忍,極少數人更是宣稱要將他「胖揍一頓」。說明李雪健老師的演技非常精湛,在俘獲眾多觀眾的同時,也讓人們對宋江的形象敬意深刻。 原型小說《水滸傳》中,宋江的確為了投奔朝廷而不惜犧牲梁山利益,讓許多弟兄在徵討方臘的過程中折損。李雪健老師只不過演活了宋江而已,粉絲們過不了宋江投奔朝廷的檻,對他產生憤怒,實際上恨的是宋江。有人說,讓梁山好漢投奔朝廷的並不是宋江,而是幕後推手吳用。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 品水滸——宋江招安正確嗎
    但一提到水滸,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不是祖師爺,而是108將在宋江的帶領下,一路詔安走來僅剩27將,加之宋江、盧俊義日後也被毒酒加害,吳用、花榮殉情自縊,結局未免悽慘。難怪很多人把水滸看成一出眾好漢的悲劇,進而認為詔安大計不但枉送了兄弟性命,最終宋江自己也是死於非命、南柯一夢。對詔安策略的非議,一直是民間的主流觀點。也許是因為沒有仔細研讀,也許是因為受電視劇的誤導。
  • 智多星吳用的結局:與宋江分道揚鑣,從梁山軍師變成經略判官
    他竭盡全力扶持宋江,攻城略地、壯大勢力,是梁山的頭號智囊。大聚義時,吳用的排名高居第三位。在程善之所著《殘水滸》中,吳用成了最陰險狡詐之人。他早期輔佐宋江,壞事做盡,後期又背叛宋江,搖身一變,成了經略府判官。根據書中的描述,吳用早年跟隨晁蓋入夥梁山後,也在恢復柴氏江山的盟書上籤下了姓名。但是,自從宋江上山後,梁山日益興旺,宋江萌生了獨霸梁山的念頭,吳用也有了保住軍師地位的心思。
  • 宋江編造九天玄女故事,魯智深和武松不信,吳用和公孫勝信了嗎?
    越不識字的越好忽悠,宋江正是認清了這一點,才編造出了類似魚腹丹書篝火狐鳴的「九天玄女天書」,這擺明了是要證明自己「君權神授」,他敢笑黃巢不丈夫,就是自信能比黃巢做得更徹底——黃巢半途而廢,宋朝江山歸他這個姓宋的,那才是他的終極目標。宋江的忠義是信不得的,這一點看過水滸原著的都知道。
  • 不是宋江吳用,他看似忠義實乃真小人
    梁山108位好漢,個個忠肝義膽,勇猛無敵,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恐怕不見得,那麼水滸中最虛偽的人是誰?不是宋江吳用,他看似忠義實乃真小人。  身為梁山好漢的頭領,宋江此人在《水滸傳》中的表現可謂是十分搶眼,然而其性格矛盾也相當多,他疏財仗義,孝親敬友,高義薄雲。他待人有道:對老太公十分孝敬,對朋友又仁義,對國家則還忠誠。性格上敦厚且溫柔,同時又十分符合當時朝廷的正統思想。
  • 和宋江相比,他輸在哪裡
    《水滸傳》中,要說梁山之主的資格人選,毫無疑問,只有三個人:晁蓋、宋江和盧俊義。晁蓋和宋江的分析, 我們聽聞較多,這裡不做贅述,今天主要分析:盧俊義為何做不了梁山之主?和宋江相比,他輸在哪裡?原因一:盧俊義和宋江在江湖上都有一定名望,但很明顯,宋江在江湖上的聲望遠遠蓋過盧俊義。
  • 宋江要除掉扈三娘,吳用朱武花榮顧慮重重,一位長者勃然大怒
    說起宋江與扈三娘的關係,大致上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手。當時,宋江率部攻打祝家莊。按照同盟協議,扈家莊應該出兵協助祝家莊。因此,扈三娘率部趕來支援。在雙方的較量中,扈三娘生擒了矮腳虎王英,自己也被豹子頭林衝抓獲。按理說,宋江應該用扈三娘來交換王英。不過,宋江的舉動卻出人意料。
  • 反對招安的梁山好漢為什麼無法阻止宋江推行詔安計劃?
    大家應該都了解過《水滸傳》,在《水滸傳》中宋江極力推行詔安的計劃,這也導致了梁山的悲劇結局。而偌大的梁山,有著一百零八將的梁山,難道就沒有反對詔安的嗎?怎麼可能!肯定有啊!
  • 水滸傳:佳節遇重陽,三兄弟夜宴上攪局,智多星吳用翻臉
    這人似秀才打扮,給人感覺沉穩,按座次算,他排行第三,在水泊梁山擔任軍師一職,名喚作"吳用"。"軍師哥哥,怎麼愁眉不展,是不是有心事?"一個粗壯的黑大漢,走上前來,開口問他,"今兒個是大伙兒高興的日子,為何如此消沉?"吳用馬上笑道:"鐵牛,休要多想。良辰美景,今日眾位兄弟賞菊飲酒,我怎麼會不高興呢?
  • 浪子燕青的重大轉變:與宋江吳用鬥智鬥勇,改變盧俊義命運
    他形貌俱佳、風流倜儻,身手敏捷、武藝高強,聰明機巧,伶俐多變,諸行百藝無不精通,對盧俊義忠心耿耿。大聚義時,燕青排在三十六天罡的最後一位,居步軍頭領第六。在程善之所著《殘水滸》中,燕青不僅是盧俊義的心腹,還是幫助盧俊義重樹信心、組建軍官團、與宋江、吳用鬥智鬥勇、最終結局圓滿的關鍵人物。
  • 朱武的才華遠勝吳用,卻不被宋江重用,只因犯了職場大忌
    原標題:朱武的才華遠勝吳用,卻不被宋江重用,只因犯了職場大忌在梁山,有兩位智囊型的人才,一是智多星吳用,二是神機軍師朱武。
  • 宋江請盧俊義上山的真實意圖,梁山恐怕只有吳用能夠看出來
    不少讀者在讀《水滸傳》到盧俊義上山一節,都很是疑惑,宋江究竟為什麼要讓盧俊義上山來,難道真的是因為盧俊義名氣大,可以擴大梁山的影響力,或者想壯大梁山實力嗎。但是盧俊義呢,盧俊義上山的時候梁山並沒有出現危機,或者說表面上並沒有出現危機,那宋江為什麼要坑害盧俊義,把他騙上梁山呢?宋江想要讓盧俊義上山的時候,正是晁蓋剛剛死亡的時候,宋江請來了北京大名府在城龍華寺法主大圓和尚來給晁蓋做道場。閒聊中,大圓和尚提到了盧俊義,宋江猛省,他心裡究竟在想什麼?
  • 《水滸傳》中,宋江跟晁蓋關係又不熟,為何要冒險私放晁天王?
    何濤興衝衝地帶人立馬趕往鄆城,想著這案子總算能結了,誰曾想他所遇到的第一個官吏,竟會是宋江。看過《水滸傳》的小夥伴們一定不會陌生,當宋江聽到來人要抓晁天王之後,他就趕緊找藉口跑路,到晁蓋那邊通風報信去了,這種仗義的行為也讓許多人對之交口稱讚,看看人家公明哥哥,真不愧是及時雨呀,真仗義!
  • 盧俊義為何能坐梁山第二把交椅?
    宋江慕其名,為壯大梁山聲勢,欲將其誆上山寨。軍師吳用與李逵便假扮算命先生與啞童子,前往盧府為其算命。聞其生於「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時」,吳用大驚失色,言其「不出百日之內,必有血光之災:家私不能保守,死於刀劍之下」,勸其前往東南千裡之外避災,並在牆上題下「蘆花叢裡一扁舟,俊傑黃昏獨自遊。義士手提三尺劍,反時須斬逆臣頭。」的藏頭反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