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黑黑原創,請勿轉載抄襲,侵權必究】
古代的封建制度深入人心,他們的婚姻更是有著難言的悲哀,特別是身為女兒身,她們的婚姻基本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部分女子在出嫁前,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嫁的丈夫長相,沒有任何了解,成為了一個工具。
男子娶妻在很早以前就規定了各種各樣的禮數。想娶妻要下聘要問名,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古代女性大多不稱其全名,只叫其姓氏,因為女性的名字在古代是十分私密的,只有在男方下完聘禮以後,才能得知女方名字。並且古代男女結婚首先要遵循的條件便是同姓不婚,而且要遵循一夫一妻制度,嚴格來說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子只能有一個,為正式。古代雖然可以納妾,但可不代表所有人都能納妾,平民基本與納妾無緣。而同性不婚便是相同姓氏男女不能結婚,與異姓結婚,是為了通過兩家聯姻加強與異姓貴族的聯繫,鞏固家族勢力。並且在古代同姓不婚與現代意義上的禁止近親結婚不同,不可一視同仁,古代社會重視血緣,所以男女雙方雖為異姓,但實為近親。
說完古代怎麼結婚便再來說說他們是怎麼離婚的,古代對於女子要求較嚴,提出了種種要求,最後總結成七條,但凡女性違反,便可以一紙休書休了她。被稱「七去」,即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惡疾去、多言去、盜竊去。第一條指不伺候公婆不守孝道,第二條指沒有為家族留後,第三條指淫亂,不能做出不守婦道的事情,第四條是嚼舌根,第五條是妒忌,第六條是盜竊,第七條是惡疾。雖說對女子要求很苛刻,但與七去原則相對應的還有三不去,這是保護女子權益的三條權益。首先是沒有歸處不能休,這裡指女子娘家沒人,所以無處可去了,是不能休的。第二條便是陪著丈夫守孝,守孝經過三年,也不能被休。最後一條十分人性化,指男人在貧賤的時候娶了你,若是將來大富大貴也不能休妻,這便是我們熟知的糟糠之妻不可棄。
最有意思的便是男女之間結婚女子前一天才會對於洞房花燭夜之事有所了解了,所以,很多女子在洞房花燭夜之前對於男女之事都是一無所知。女方家裡為了避免女子在洞房花燭夜尷尬,父母在女子出嫁之前會塞給她們一本書,讓她們提前了解男女之事,以免大婚之時夫妻鬧得不愉快。後世還有人專門針對這些內容編纂出了一本詳解的書,叫做《素女經》。到了明代後期,許多人參照《素女經》寫出了更多的作品,周星馳飾演的唐伯虎角色深入人心,我們熟知的明朝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也創作過相關的一幅畫,這些畫在明朝中後期備受歡迎。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推翻了這種做法,明朝時期的那些男女之畫被全部銷毀,禁止出現,後世流傳下來的所剩無幾。到了現在,時代開放,女子出嫁之前父母也不需要再傳授《素女經》了。古代的婚姻法,雖然沒有成文,但是大多按照這個嚴格執行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也不同。這種婚姻制度你們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