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重症區六層(1):凌晨一點 病房外傳來了砸門聲

2020-12-22 時尚先生

武漢新冠肺炎最為猛烈時,一支來自南京的醫療隊進駐武漢同濟醫院,開始了一場艱難的戰役。與此同時,本刊編輯陳瑋曦帶著攝影機走進重症病房,記錄下了醫生和病患並肩作戰的日日夜夜。

從今天(3 月 9 日)開始,時尚先生將聯合騰訊新聞,連續發布系列紀錄短片《武漢·重症區六層》,敬請關注。本視頻為系列第一集。

該內容為《時尚先生 Esquire》與騰訊新聞獨家合作內容,謝絕轉載

無盡的黑夜 無數的人們

2020 年 2 月 9 日晚九點,邢玲的大巴經過武漢市長江二橋的時候,河對岸大樓外牆的 LED 循環播放著「武漢加油」、「中國必勝」,她感覺有點激動。人生總得有點不平凡的經歷才作數——她這麼認為——她作為護士的那份就在前方,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 E1 區 6 層,裡面住著 44 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正由她南京鼓樓醫院的同事們照料著。

鼓樓的醫護們到達時,他們有三十個小時為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做好準備(按照常規這至少要兩天),設計醫護行走的線路、分隔出病毒無法侵襲的區域,並為第一批 44 名病人制定治療方案。時間緊迫,對於病人也是如此,他們正穿過初春午夜的雨,從賓館、方艙醫院以及其他的隔離點趕往光谷。

病人和醫護們在凌晨一點相遇:這多少暗含著危險,武漢感染的醫護已逾千名。聯絡員和護士長在病區的鐵門後最後一次核對床位——門把手被不斷轉動,敲門聲傳來,樓梯口很冷,狹小,病人們疲勞而且焦慮——護士們守在病房門口,等待護士長喊床號——門外傳來喊聲,有人倒了,護士長推開門,門前的病人一個頭擠過來,門後的病人拉住門想要進去。

病人們近些天來已經習慣了用適當的「暴力」謀取生存。困在門外的無數的患者當中,一位去了隔離點、因為沒有醫生沒有藥又回家的女士半夜四點給社區書記打電話,問他:「我高燒 39 度住不進去醫院你看怎麼辦」;一位全家確診,妻子病重,打市長區長專線打不通的先生對社區工作人員說:再不安排我們就只能去你門口坐著了;有在外地的子女給疾控和區政府打電話,幾天下來得到的回覆都是沒有床位,於是告訴對方:「已經把你們的電話錄音了,要去告你們」。但仍然沒有床位,直到現在,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1 區六層病房門的門口,終於有一些病人看到了救治的希望。

雖然這時困在樓梯口的 44 位病人(還有一位需要緊急手術的在轉運來的路上)大都重症,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僅有輕度的發熱、咳嗽、胸悶和厭食,並將在之後的一兩周裡逐漸康復。令他們恐慌的是缺乏照料和醫藥,親人的感染,以及常出現在想像中的惡化和病危。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南京的醫護們除了開藥輸液、照料起居,更艱巨的任務是在穿著看不到臉的防護,必須和病人保持距離的同時,安撫病人的心,安撫他們對疾病的恐懼,對家人的思念,對隔離中種種不理想的生活條件的怨言。

在未來的兩周裡,鼓樓醫院的醫護們將會見到想念兒子的哭泣的母親,母親去世自己病危的嘆息的兒子,不停從病房裡闖出來的老人,給每個醫生都留了電話希望他們能多關注自己病情的老人,還有躺在另一幢樓裡的 CT 機——路很遠,志願者和醫護都緊缺,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而護士邢玲,將作為第二批隊伍中的一員趕往武漢。在那裡,她第一次穿上防護服,在呼吸困難的情況下連續完成高強度的護理工作。她的夢想、責任與執著,將成為我們日後回憶與紀念這一場疫情防控戰時,看似微小但具有鮮活色彩的註腳。

聯合出品:《時尚先生 Esquire》騰訊新聞

鳴謝:南京鼓樓醫院 騰訊基金會 騰訊發展研究辦公室

醫護人員在一線奮戰,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也在源源不斷抵達。騰訊公益平臺上的「戰疫天使」公眾籌款項目,將為包括南京市鼓樓醫院在內的眾多前線醫護人員提供生活保障。同時,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還設立了戰疫人物專項基金,致敬為抗擊疫情作出特殊貢獻的人。

時尚先生也已參與到「戰疫行動」當中,致力於挖掘醫護故事,傳遞戰疫精神。

C O N T R I B U T O R S

撰文:初子靖

編輯布一

責任編輯:Neil

相關焦點

  • 《武漢-重症區六層》:28天貼身記錄援鄂醫療隊生死救援
    回家 凌晨時分,一陣急切的砸門聲衝擊著醫療隊員們,重症病房一度充滿了忙亂和恐懼晚七點,E1 區六層收到通知收 20 名病人,十二點變成 36 個,一點增加到 44 個,最後在凌晨堵在樓梯口的病人超過了 50 名,超出了病房的收治能力,當時負責的盧吉聯繫了有空床的樓層同事轉走了一部分病人。同濟光谷院區全樓層當天凌晨完成收治,共收治了 850 名病人。
  • 在武漢重症病房,她意外收到了邵逸夫醫院護士的「生日禮物」
    原本斜靠在病床上的武漢市民陶女士,站起身來,睜大眼鏡看著面前的這位聲音柔柔的「小黃人」,有些驚訝又驚喜地問「你們怎麼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這是2月16日,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8樓病區10號病房,上演的溫馨一幕。
  • 武漢重症病房,小黃人出現還給病人派「生日禮」
    原本斜靠在病床上的武漢市民陶女士,站起身來,睜大眼鏡看著面前的這位聲音柔柔的「小黃人」,有些驚訝又驚喜地問「你們怎麼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陶女士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後,一直在隔離區等待床位。2月15日下午,邵逸夫醫院正式接管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8樓病區,陶女士被緊急送往這裡。原本擔驚受怕的陶女士住進病房後,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2月16日下午四點,陳倩倩跟其他11位醫護人員穿好防護用品後,進入了重症病區。
  • 武漢封城「76天」:這部衝奧紀錄片到底怎麼樣?
    76天,是從2020年1月23日到4月8日,1100萬人口的武漢市的封城天數。在這段疫情最為嚴峻、管控最為嚴格的時期,有不少紀錄片工作者或留在或冒險前往武漢,與相關機構取得聯繫並被授權後,拍攝和記錄了封城之中和之後的武漢生活百態。有意無意的,各位創作者在同一宏大時代的背景之下,區分開了被拍攝的主體。
  • 廣東援鄂醫療隊 | 醫護人員自述:在湖北重症病房裡的戰鬥
    在武漢和荊州,一大批廣東醫護人員工作在重症病房裡,他們離危險最近,卻義無反顧衝在最前面。一篇篇從重症病房裡發出的「醫線日誌」,記錄著對患者的關愛、對親人的思念、對勝利的信心,傳遞出了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溫暖力量。
  • 武漢重症病房裡的「好消息護士」 播報治癒人數為患者「打氣」
    武漢重症病房裡的「好消息護士」 播報治癒人數為患者「打氣」 2020-02-13 22:14:10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七樓重症病房,陝西援武漢醫療隊隊員、西安中醫腦病醫院護士長劉勝妮像往常一樣走進病房,挨個給患者「打氣」。  2月2日晚,劉勝妮隨醫療隊抵達湖北武漢,醫療隊按照上級安排,正式接管武漢協和醫院西院七樓。經過紮實、嚴謹地培訓與考核,剪短頭髮的劉勝妮開始進入病房接管新冠肺炎患者。  「藥物針對疾病治療,但患者心理狀態的好壞也將影響治療依從性及疾病的轉歸。
  • 4名醫護人員講述——堅守在重症病房的日日夜夜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重症病房是火力最密集的主陣地。重症病房收治的患者都是病情最嚴重的,也是最難治療的,生與死的搏鬥每天都在上演。這裡的醫護人員也最辛苦,但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險,用行動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
  • 湘雅醫院第三批醫療隊130人出徵 接管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重症病房
    紅網時刻2月7日訊(記者 李慧 盧欣 李璐 攝影 秦樓)2月7日16點30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國家醫療隊130人乘坐G840出徵武漢,接管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重症病房。6日晚9點半,按國家衛生健康委要求,一個半小時成功組建一支由30名醫生和100名護士(其中主任醫師8名、副主任醫師12名,主治10名;副主任護師5人,主管護師33人 , 護師和護士62人;護理部副主任1人,科護士長1人,護士長5人)組成的國家醫療隊北上支援湖北,接管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重症病房。
  • ——發生在武漢抗擊疫情隔離病房內的故事
    「紅區」,抗疫醫院中重症隔離病房的別稱。這個字眼,沉甸甸地壓在人們心頭。
  • 一個中醫在武漢的新冠治療實踐:輕症可只用中藥,重症需中西結合
    離開武漢後,他希望繼續對病人隨訪,摸索出更多治療經驗,未來可以更好地面對這個未知的病毒。以下內容根據梁騰霄的口述整理:△梁騰霄在為患者診療。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親歷SARS、汶川地震,又來了武漢1月27日,我們從北京來到武漢。我們醫院來了6個醫生,13個護士,1個領隊。
  • 協和醫療隊 | 重症病房裡的為愛堅守
    協和醫療隊 | 重症病房裡的為愛堅守 2020-04-09 2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直擊隔離病房丨天目新聞紀實片《王叔在武漢:與抗疫戰士同行》在...
    2020年1月25日,首批浙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馳援武漢,浙報集團天目新聞記者王堅穎隨團出徵,已逾40天,每天天目新聞APP發布他採制的前線VLOG,已有40餘期。  記錄一幕幕勇敢  從1月26日凌晨開始,伴隨著一批又一批浙江醫療隊奔赴武漢,王叔一直跟蹤拍攝。在天目新聞App上發連續發布「武漢前線vlog」系列視頻新聞,連續報導浙江醫療隊的抗疫措施,武漢疫情,診療過程中醫患之間的相互信賴,勇敢面對病魔的全部過程,以及溫馨感動的點點滴滴。
  • 「我在重症病房,你在普通病房」,蘇州醫生夫妻同一醫院難相見
    據了解,早在1月10日,張華就已經進入五院重症負壓病房,加入了防疫一線,是抗擊疫情最早的一批醫生之一。「剛開始因為收入的病人較多,所以也是挺忙的,後來慢慢出現了確診病例,病人很快就多了起來。」據張華介紹,一般正常的夜班之後他便會休息。但後期出現確診病例後,他曾在一天之內連軸轉把10個病人轉入或者轉出重症負壓病房,最忙碌的時候幾乎24小時沒有休息過。
  • 「「最美」風採錄」餘追:重症醫學是一線的堅強後盾
    金銀潭醫院(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是武漢最早接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定點醫院。自從2019年12月29日晚,首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轉入金銀潭醫院,這裡就成了武漢乃至全國、全世界關注的焦點。而金銀潭醫院的焦點,則是專門收治重症患者的南住院樓第五、六、七層。
  • 「我在武漢」「凌晨三點半武漢街道漆黑一片 我內心卻是明亮的」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記者焦俊傑報導:「凌晨三點半的武漢街道上空無一人,漆黑一片,但我的內心卻是明亮、充滿希望的。」這是江西援助鄂醫療隊隊員、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十二病區護士長、主管護師黎雯寫在朋友圈的話,他還曬出了一張自拍照,像他的文字一樣充滿力量。
  • 歲末回望,紀錄片人和武漢的這一年
    歲末回望,紀錄片人和武漢的這一年採訪:沙丘、張勞動、糾結的茶撰文:沙丘編輯:小nine《在武漢》、《武漢·重症區六層》、《好久不見,武漢》、《被遺忘的春天》、《藍盒子》、《原地生長《武漢·重症區六層》劇照「作為一個記者,有機會報導這樣一件大事,沒經歷什麼思想鬥爭。」陳瑋曦說,他當時更多擔心的是找不到防護物資、找不到方向,去現場浪費時間和資源。
  • 等待摘下口罩的那天,看到櫻花爛漫|在救治「風暴眼」的危重病房
    她說,他們做了能做的一切……>>>U形長廊兩邊的一間間普通病房,一臺臺簡易的設備,冰冷的,甚至因為氧氣管道壓力不夠,有時會影響到呼吸機的帶動。剛進入北三區重症隔離病區時,我確實有些震驚。
  • 【戰疫最前線】專訪援金銀潭醫院一線重症專家餘追:要堅強!不要恐慌
    自從2019年12月29日晚,首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轉入金銀潭醫院,這裡就成了武漢乃至全國、全世界關注的焦點。而金銀潭醫院的焦點,則是專門收治重症患者的南住院樓第五、六、七層。「按照原先的部署,我們六樓、五樓是打阻擊戰的,就是盡力阻止患者病情惡化,不讓患者轉到七樓去,減輕重症醫學科的負擔。」
  • 武漢病房內發生了這一幕……
    在武漢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醫護人員不僅要全力救治新冠肺炎的危重症患者,同時還要對病情逐漸穩定的患者進行極細緻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病毒的信心。為此,醫護人員也是絞盡腦汁想了好多辦法。3月13日,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B棟10樓東區的護理組又想出個新辦法,主題是「吉林很美 我在等你」。據介紹,為了保證不耽誤正常工作,在交接班之前,護理組就已經完成了防護服的繪製,查幹湖的魚、長白山的雪、吉林的霧凇被醫護人員們一一穿在了身上。吉大一院神經內科重症監護室戴爽說,想把吉林最美的一面展現給患者,讓他們看到美麗的吉林,更有信心面對康復之後的生活。
  • 險情不斷一直在戰鬥…武漢隔離病房南京護士「4小時日記」
    武漢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南京鼓樓醫院已派出三批醫療隊馳援,其中第三批醫療隊接管了武漢市第一醫院兩個重症病區。昨天,記者連線了戰鬥在重症病區的醫療隊員陳慧,講述了自己戰鬥在隔離病區的故事。  帶著「包大人」進隔離病房  2月18日凌晨,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區,這是第三批援武漢抗疫醫療隊隊員陳慧第一個進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