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南京鼓樓醫院已派出三批醫療隊馳援,其中第三批醫療隊接管了武漢市第一醫院兩個重症病區。昨天,記者連線了戰鬥在重症病區的醫療隊員陳慧,講述了自己戰鬥在隔離病區的故事。
帶著「包大人」進隔離病房
2月18日凌晨,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區,這是第三批援武漢抗疫醫療隊隊員陳慧第一個進艙班。
儘管已經提前和進過艙的同事請教過注意事項,但陳慧還是糾結到底要不要穿「包大人」(紙尿褲)。雖然4小時班,但往返路程要兩小時,即使提前四小時不敢喝水了,腎臟也是一直在工作,穿脫防護服和洗手消毒也要耗費大量時間,從出房間門到回來大概要九小時左右……想到這,她把放進柜子裡的「包大人」又提了出來。
陳慧是上午05:00至09:00班,每班需提前1小時15分到大廳集合。所以,她定了03:00鬧鐘,穿戴內搭小衣,將褲腳疊齊塞入襪筒內,腰腹部各一暖寶寶,左口袋酒精噴壺,右口袋靴套及N95,出發!
三個患者抽血,竟耗時1小時
04:50,陳慧到達病區,05:00接班巡視病房。
5:30,一名老年男性患者突然再次鼻流血。陳慧立即與值班醫生準備紗布浸溼稀釋腎上腺素液填塞止血。任務接踵而至,6:00,開始為所分管組患者抽血,陳慧同組的是名小同志,她主動承擔起抽血這項侵入性操作。準備好面屏,互相檢查三層防護是否完好,推車進入病房。由於戴了三層手套,加上自己的眼鏡,防護眼罩,面屏,視野也不是特別清楚,只能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及手感。
第一名患者一針見血,陳慧還暗自慶幸。等到第二名患者時,煩惱來了,因為這是一名90+歲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為他採血時非常不配合,手勁特別大。陳慧特別怕自己操作不當引起職業暴露,最後共採了四針,有少量血漬汙染了手套,立即更換第三層手套進行手消。
第三名患者就是早上鼻流血的老人家,由於缺乏營養且還有潛在出血的可能,所以血管彈性差及充盈度不夠,等到採血操作完成回到護士站時,已經07:00多。陳慧和陶護長開玩笑說:「三個患者抽血竟然用了一個小時,簡直是對我職業生涯的侮辱啊。」
危險隨時發生,心臟按壓救回老人
抽完血,陳慧開始為所有患者測量體溫,血氧,心率及按點執行的生命體徵。08:00左右大家協同為每名患者分發早餐,有雞蛋、饅頭、酸奶餐包,打開水……而危險隨時降臨:
08:45,一名無創呼吸機患者血氧下降,一度回落至65%,立即匯報醫生……
08:50,隔壁房間+17床突然如廁時眩暈……
09:10,之前鼻流血的老人家在衛生間更換衣服時突然面色蒼白,意識不清……
「搶救車,心電監護儀,輸液盤,匯報醫生,快!」喊出這幾句話後,醫護人員立即投入到搶救工作中:就地平臥,解開領口,褲腰,胸外按壓……按壓30次後,老人家意識恢復少許,隨後大家將患者一起搬運至病床上,面罩給氧,心電監護。經過大家的積極搶救,老爺子終於清醒過來了,還對我們說了「謝謝,我好一點了」。
陳慧說,這個時候心裡真是很難過,也不知道老爺子一個人在這待了多久,是不是很想他的家人。為了讓老人家感到舒適,她們重新更換了床單元,希望他儘可能的感到溫暖。
搶救結束後,李敏護長及其他老師向她豎起了大拇指。陳慧說,自己只是做了能想到的和會做的事,也沒有做什麼了不起的事。在這樣的危機時刻,所有應對就像身體本能反應一樣,爭分奪秒,果斷應對,為患者爭取時間。
回酒店吃上「早飯」,已是中午12點半
與白班人員進行最後的交班檢查後,陳慧發現自己在進行搶救時一直是二級防護,根本沒來得及顧及自己。
「這個我一定要反思,我們醫務人員安全了,患者才能安全!」此時,陳慧抬頭望向時鐘已經十點半,夜班N3組開始有序排隊回去更換汙染裝備,準備下班。
脫防護眼罩時記得要閉眼,每進行一項步驟都要手消,脫掉隔離衣,防護服,清洗消毒眼鏡,洗手洗臉,酒精清理鼻孔,耳道……完成這些步驟後戴上配備的口罩和帽子用於下班途中使用,更換了自己穿來的外套,跟著大巴車回到駐地酒店,在大廳門口用84消毒液全身噴灑。回到房間,吃上飯已經12點半了。
「有時候會又累又茫然,但是不奮力往前,又怎麼會看到目標呢?」 陳慧說,奮力奔跑的路上,雖有困難,但有更多的感動,有溫暖,有愛,讓你更加努力的擁抱這個世界。
願大家安好,願陽光灑滿每個人!
通訊員 柳輝豔 王娟 交匯點記者 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