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所謂「飛白書」

2021-02-08 歌陶藝術工作室

點擊上方關注「歌陶藝術工作室」 一起品味藝術人生

■廣告合作:oleolee (微信) 投稿請郵件:oleolee@aliyun.com

歌陶文化傳媒 聚焦自媒體行業包裝/運營/推廣   >

1

閣下在本文最下方與我們留言互動,我們會根據月留言次數留言量而選出一位最用心的朋友,公開選出後即可雲南茶園私人限量供應的普洱七子餅一份!

>>> 本活動截止5月15日,期待你的互動留言!<<<

電視劇《清平樂》播出後,因劇中使用了大量宋人繪畫作品作為場景布置、人物形象高度還原繪畫作品中的人物原型、超強文人天團等等,受到人們廣泛關注。值得注意的是,劇中還有一個東西多次出現,大多穿插在宋仁宗與曹皇后的互動之間,那就是「飛白書」。看來宋仁宗和曹皇后都非常喜歡「飛白書」,為什麼二位都喜歡「飛白書」呢?

「飛白書」又稱「草篆」,是一種特殊的書法字體,其主要特徵是筆畫中夾雜著白絲和字勢有如飛動。這種書體據說由東漢時的書法家蔡邕創作而成,朱長文的《墨池編》和晏殊的《飛白書賦》皆有記載,大意為:漢靈帝熹平年間(公元172—177年),蔡邕奉詔作《聖皇篇》,寫成之後到鴻都門等候皇帝詔見,他在等候間隙見雜役拿著掃帚寫字,感到很有趣,回家之後多次嘗試創作而成,名之為「飛白書」。

自東漢蔡邕創作「飛白書」直至清代,史籍有記載此書體的書家約有57人,其中漢2人、三國3人、兩晉9人、南北朝8人、隋1人、唐14人,北宋12人,明1人、清7人,尤以唐和北宋最盛。唐代時期的「飛白書」主要流行於皇室和以皇室為中心的上流社會,如唐代的太宗、高宗、武則天等都是「飛白書」的行家,北宋時期的「飛白書」延續了唐代那種流行於上層社會的特點,不過在書藝上更臻完善。

說到北宋的「飛白書」,不得不提的就是宋太宗和宋仁宗,朱長文的《續書段》中認為:「飛白之法,始於蔡邕,工於羲、獻、肖子云,而大盛於二聖(宋太宗、宋仁宗)間。」也就是說「飛白書」雖是蔡邕創製,王羲之、王獻之等人建立書寫規範,但是直到宋太宗和宋仁宗時期才興盛起來,「飛白書」在北宋的興盛也的確離不開宋太宗和宋仁宗的提倡和身體力行。

宋太宗在雍熙三年(986年)才開始學習「飛白書」,這一年他已經47歲了,但是不久即創製出一軸賜宰相李昉等人,《玉海》中記載:「雍熙三年十月丙申朔,上出飛白書一軸賜宰臣李昉等。曰:『朕退朝之暇,未嘗虛度光陰,觀書之外嘗留意於真、草,近又學飛白書。此雖非帝王事業,然不猶愈於遊畋聲樂乎?』昉等頓首謝。」聖道二年(996年),宋太宗又寫「飛白書」賜臣下,《玉海》記載:「(宋太宗)出飛白書,四字佔四幅,廣袤數尺。先以一幅賜宰相呂端。」《玉海》中還記載了宋太宗「飛白書」與御書院的七軸刻石,可惜今已不存。

「飛白書」在北宋的流行,宋太宗可謂功不可沒,也多有對其「飛白書」的賞識者。南宋周必大的《太宗皇帝飛白秘閣頌》言:「奎畫一臨,萬目環視。翩翩乎龍翔而鳳翥,霏霏乎雲卷而霞舒。意欲斷而還連,勢疑飛而復止。肖形取類,曲盡萬態。窮神極變,中寓八法。自非多能填縱,疇克臻此。」雖然宋太宗習「飛白書」較晚,但從周必大的評價中可知,其作品飛動、飄逸、連綿、多變,水平應是不低的。歐陽修不僅寫過《宋太宗御書飛白》一文,而且醴陵縣登真寺失火,他專門強調此次大火致寺廟盡毀,只有宋太宗的飛白書完好無損,《歐陽文忠公集》記云:「其後登真大火,獨飛白書存」。

然而宋太宗並不是專習「飛白書」之人,而是「隸草外兼習飛白」,可見是在學習隸書和草書之餘學習的「飛白書」,能受到眾人好評實屬不易,為此他應該也付出了不少努力,朱長文的《墨池編》記載:「(宋太宗)萬機之暇,學書至於夜分……常語近臣曰『小草字學難究,飛白字勢難工,吾亦恐自此廢絕矣』」「飛白依小草書體,與隸書不同,朕好既久,遂盡其法」,由此可見宋太宗在「飛白書」上極盡功夫,可謂是北宋「飛白書」流行的開端,正如朱長文的《續書斷》中之言:「自古飛白罕有傳者,惟先帝(宋太宗)興之於已墜,永耀於將來。」

與宋太宗相比,宋仁宗在「飛白書」上的造詣可能更高一籌,歐陽修在其《歸田錄》中就滿是對宋仁宗「飛白書」的讚美,書中記載:「仁宗萬機之暇,無所玩好,惟親翰墨,而飛白尤為神妙。凡飛白以點畫象物形,而點最難工。至和(1054—1056年)中,有書待詔李唐卿撰飛白三百點以進,自謂窮盡物象,上亦頗佳之,乃特為『清浄(淨)』二字以賜之,其六點尤為奇絕,又出三百點外。」歐陽修不僅以「神妙」二字形容宋仁宗的「飛白書」,而且認為宋仁宗賜李唐卿「清浄(淨)」二字中的六點比李唐卿所寫「飛白書」中的三百點更為奇絕。《歸田錄》還記載:「明堂額御篆,以金填字,門額亦御飛白,皆皇佑中所書,神翰雄偉,勢若飛動。」歐陽修將宋仁宗的「飛白書」御書題匾以「神翰雄偉」和「勢若飛動」來形容,讚譽不可謂不高,他在路上遇到宋仁宗的「飛白書」,還專門作《宋仁宗御書飛白》一文對其大加讚賞:「治平四年夏五月,餘將赴亳,假道於汝陰,因得閱書於子履之室,而雲章爛然,輝映日月。為之正冠肅容,再拜而後敢仰視,蓋仁宗之御飛白也。」此外,晏殊也對宋仁宗的「飛白書」有過讚賞,他寫過四篇關於「飛白書」的文章,其中有三篇都是頌揚宋仁宗「飛白書」的,分別是《御飛白扇賦》《謝賜飛白書表》《御飛白書記》。歐陽修和晏殊一而再地對宋仁宗「飛白書」讚賞,可見宋仁宗「飛白書」造詣之高。

如宋太宗一樣,宋仁宗也常常將他的「飛白書」賜予臣下,《宋史·仁宗本紀》記載:「(張觀)平生書必為楷字,無一行草,仁宗飛白書『清』字賜觀,以賞其節。」「(仁宗至和七年)幸寶文閣,為飛白書,分賜從臣。」

受宋太宗和宋仁宗的影響,北宋皇室中也多有做「飛白書」之人,如宋真宗、曹皇后、趙唯吉、趙顥等。《佩文齋書畫譜》卷二十記載了宋真宗一事:「(宋真宗)一日見飛白筆,遂取試書,其體遒勁,有如夙習」,「有如夙習」之語可推測宋真宗並非經常寫「飛白書」之人,不過至少證明他寫過「飛白書」,「其體遒勁」證明他寫的還不錯。宋仁宗的第二位皇后曹皇后也擅「飛白書」,《宋史》記載慈聖光獻曹皇后:「性慈儉,重稼穡,常于禁苑種穀、親蠶,善飛帛書。」此處的「飛帛書」應該就是「飛白書」,有一種說法認為「飛帛書」是在帛上作書,不過「帛」從「白」從「巾」,是一種白色布條,與「白」相近,「飛帛書」應該就是「飛白書」。

宋仁宗和曹皇后在討論「飛白書」,《清平樂》電視劇截圖

北宋時期,也有許多文人士大夫參與到「飛白書」的創作中來,查閱史料,有郭從義、錢唯演、陸經、張觀、李唐卿、仲翼、李瑋、文同、黃伯思等人,不過他們在「飛白書」上的藝術造詣應該超不過宋太宗和宋仁宗二人。一般的士人則很少有擅「飛白書」者,似乎「飛白書」是一種天生帶有「貴族」氣息的字體,結合「飛白書」自身的特點,可能有如下幾點原因:

一是書寫速度較快。寫這種字體不能用我們常見的圓筆裹鋒的手法,而應該用散筆或是排筆,就像鴻都門的雜役用掃帚刷牆一般,這種超越法度、揮灑自如的字體,在當時以讀書進身、經營仕途的讀書人那裡就不能這麼隨意了。

二是字體較大。這種字體要寫出絲絲飛白、宛若風動之感,只有往大寫才能充分展現它的美。字體較大,而紙張有限,那麼寫這種字體就要求言簡意賅,除了皇室或少數文人士大夫有這種閒情逸緻,想必其他人很少寫這種奢侈字體。此外,由於字體較大,花費也相對偏大,除了皇室和經濟寬裕的士大夫,其他人較難承擔。

三是多用於宮殿題匾。「飛白書」字體之大決定了其適合用於宮殿題匾,前文所述對宋太宗和宋仁宗二人「飛白書」的讚美,很多都是書於宮殿題匾之上。既然用作題寫宮殿匾額,一般人是很少有這種機會的,所以也不會去練習。

「飛白書」在宋太宗和宋仁宗時期走向興盛,但是在宋以後就迅速式微,一方面可能是「飛白書」自身特點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可能是人們對書法審美的轉變。

- 七子餅 -


歌 | 陶 | 藝 | 術 

© 版權聲明

本文內容出自微信公眾號:GetaoAM,版權歸本站所有。

轉載請註明!

如有任何合作意向和疑問,請直接聯繫微信號:oleolee。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俗半禪半隨緣。  朋友們,「歌陶藝術」歡迎你哦!記得在下方點讚並關注,同時把「歌陶藝術」分享給更多朋友吧,這裡是您心靈淨化的棲息地。

> 李老師歷史視頻影像回顧 <

【 2020年公眾號三月推薦 】

關注 | 歌陶藝術工作室三月公眾號推文檢索

【 2019年公眾號部分文章推薦 】

1

閣下在本文最下方與我們留言互動,我們會根據月留言次數留言量而選出一位最用心的朋友,公開選出後即可雲南茶園私人限量供應的普洱七子餅一份!詳情見本文末端。

>>> 本活動截止5月15日,期待你的互動留言!<<<

相關焦點

  • 皇帝喜歡飛白書
    飛白書:春秋    飛白書是東漢書法家偶然蔡邕發明的一種書體,因為書寫時,毛筆筆頭沒有完全出墨,出現枯筆,使得筆畫中絲絲露白,像是枯筆所寫,具有飛動之感,故稱為飛白書。    飛白書出現以後,一度非常流行,特別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風糜一時,曹操、孫皓、王羲之、王獻之、蕭子云等等都曾寫飛白書,南朝鮑照就曾作《飛白書勢銘》一文,大讚飛白書「輕如遊霧,重似崩雲。絕鋒劍摧,驚勢箭飛」的美妙。當年,漢魏宮殿以及寺廟的題字,往往字大徑尺甚至逾丈,書寫時毛筆要含墨較少、下筆較輕,故曾廣泛採用這種飛白書。
  • 「飛白書」到底是什麼書體?專家:沒有內涵,美術字而已
    在劇中,皇后和官家討論的焦點是書法中的「飛白書」,從故事情節中我們可以知道宋仁宗趙佶是非常擅長寫「飛白書」的,皇后也在模仿宋仁宗練習飛白書,劇中也多次出現二人寫「飛白書」的鏡頭,不少觀眾看了以後發彈幕說:「不要再寫了,沒墨了,毛筆都枯了」,其實把墨汁寫完以後的枯筆,正是飛白書的特色之一。
  • 和字幣中的「飛白」,你了解嗎?
    最近電視劇《清平樂》熱播其中宋仁宗不但勤政愛民書法水平也很高超尤其擅長「飛白書」
  • 《清平樂》中,宋仁宗所寫的「飛白體」是什麼?
    仁宗朝河清海晏,名臣才子輩出,例如晏殊,範仲淹,歐陽修等,是中國古代史上著名的經濟文化盛世。唐張懷瓘《書斷》上:「飛白者, 後漢左中郎將蔡邕所作也。王隱、王愔並云:飛白變楷制也。本是宮殿題署,勢既徑丈,字宜輕微不滿,名為飛白。」 唐 李綽 《尚書故實》:「飛白書始於 蔡邕 ,在鴻門見匠人施堊箒,遂創意焉。」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中:「 梁武帝造寺,令蕭子云飛白大書『蕭』字,至今『蕭』字存焉。」清趙翼《王述庵道經毘陵停舟話舊》詩:「焚黃詔特榮先壟,飛白書應起賜樓。」
  • 和字幣中的「飛白」,你了解嗎?(留言有獎)
    最近電視劇《清平樂》熱播其中宋仁宗不但勤政愛民書法水平也很高超尤其擅長「飛白書」大文豪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記載仁宗「萬機之暇,無所玩好,惟親翰墨,而飛白尤為神妙」「飛白」是指在書法創作中筆畫中間夾雜著絲絲點點的白痕且能給人以飛動的感覺故稱其為「飛白」也叫「飛白書」這種書法筆畫中絲絲露白像枯筆所寫提到飛白其實在「和」字紀念幣中幣面襯底也配以了「飛白」設計元素
  • 古代書法高手,為何都愛「飛白」筆法?
    「字中之布白」 即如古人所謂的結體,我們現在稱之為「結體內空白造型」;「逐字之布白」是指字與字之間即結體間的空白造型;「行間之布白」可以稱為「行間空白造型」。笪重光更是提出了布白的方法:「匡廓之白,手布均齊;散亂之白,眼布勻稱。」「精美出於揮毫,巧妙在於布白,體度之變化由此而分。」也即是空白造型的原則與方法。
  • 對聯例話(48):對聯中的飛白聯與無情對
    一、對聯中的「飛白聯」「飛白」本是一種書法技巧,即在書法創作中筆畫裡夾雜著絲絲點點的白痕,好似枯筆所寫,而能給人以飛動之感。在對聯創作中,「飛白」也被借用做一種修辭手段時有運用。對聯創作中的「飛白」,就是明知聯語中某一字詞有錯,卻將錯就錯,而故意仿效和運用,藉以達到戲謔、滑稽、增趣的目的。
  • 長城共享丨虛室生白 唯道集虛——聶軍堂書作
    聶軍堂認為真正的書法是要作為一種「大道」存在的,這「大道」是一種文化形態,一個文化概念。文是書法之魂,那核心在於對中國文化的把握。聶軍堂自幼愛好書法,少時自修,先臨歐、顏、柳趙、蘇黃、米蔡。二王宋徽宗瘦金體,後師從著名國禮書法家孫德龍,中國著名畫梅大師高清濤,兩位大師的親自指教,並收為大弟子。
  • 飛秒雷射輔助的白內障手術——只為遇見更好的未來 數字導航無刀飛白英雄匯
    陽春三月,魔都上海,各路英雄齊聚,江山多嬌,飛白才人,獨領眼界風騷。近期,一場齊聚飛白英雄的江湖論劍,一場眼科學術界的視聽盛宴,如同別開生面的武林大會,在上海完美開啟。本次飛白英雄匯由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盧奕教授主持,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院趙雲娥教授、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蔣永祥教授、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邵彥教授帶著引以為傲的「飛白刀」應用體會與精彩視頻與參會同道進行心得分享,大家受益匪淺。
  • 星視現薦書五:蟲子書
    而他的書大都也相當的奇怪——比如他的《蟲子書》或《蝸牛慢吞吞》,後者耗時三年,而全書卻並沒有過多的說明文字,只是在每頁紙裡,都印著朱贏椿家裡一隻蝸牛的爬行軌跡——他希望藉此提醒讀者注意眼前和腳下的慢生活,去感受那種「蝸牛的優雅。」有意思吧?
  • 【文化觀察】為什麼禮品書是一種沒文化的禮物
    一、裝幀豪華、包裝精美的禮品書,難掩蓋注水的內容所謂禮品書,並不單純指用來饋贈親朋的書。雖然不否認有部分禮品書能夠在重視包裝之餘,把內容也做得紮實、細緻,但更多的則是靠噱頭,推出所謂的大字本、完整本、影印本,其本身內容還是以前那些。尤其是以名著或者古代典籍為內容的禮品書,大多已經成為不需要支付版稅的公版書,編輯成本很低,出版的門檻也很低。
  • 臺灣百位書法篆刻家漢字文化藝術節展現非凡活力
    9月中旬前後登場的漢字文化藝術節,可謂精銳盡出,臺灣最知名的百位書法家、篆刻家共襄盛舉,紛紛向大眾展現書篆藝術的豐富與精彩。蕭世瓊,《仁者無敵》,書法中堂,140×70cm,2020年。圖片提供/長歌藝術傳播如何讓書法篆刻藝術貼近時代、表現時代,進而走向人群、走入生活,這是眾多書篆藝術家努力的方向。
  • 【乾貨教程】教你怎麼做出有逼格的《後浪》手寫書法飛白體
    相信看過《後浪》這部短片的小夥伴們,有沒有被短片中的書法飛白效果的手寫體所深深吸引到呢?今天,小嘿就特別邀請到了我的一位好朋友Dave,為大家實打實的奉獻上一堂製作類似書法飛白字體的方法,實用指數五星,視頻全程無廢話,也算是給一直支持嘿設計的老鐵門爭取到的一個福利了哦!
  • 黃庭堅論書,著力打通詩文書畫界限,獨抒己見!
    黃庭堅論書,著力打通詩文書畫界限,為世人矚目。黃庭堅書法重「韻勝」與「不俗」,其實他在論詩文繪畫上亦是如此。他稱「書畫當以韻為主」(《題北齊校書圖後》)、「凡書畫當觀韻……此與文章同一關紐」(《題摹燕郭尚父圖》》)。
  • 從《智慧書》論到中國文化大啟蒙
    》論到中國文化大啟蒙辜正坤葛拉西安的《智慧書》裡確實有智慧,但從本質上來看,這只是一種典型的西方式的邪惡的智慧,如果不適當地以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加以規範,它有可能讓邪惡者變得更加聰明,讓聰明者變得更加邪惡。
  • 臺靜農:被遺忘的「臺灣第一書家」
    所謂「以詩言志」,臺靜農的志氣便在這些詩句與書法之中了。臺靜農《七言聯<慄裡奚童>》69.5×11.5cm×2 水墨紙本,蔣勳收藏上聯是清代詩人樊樊山的句子,下聯取自龔定庵的詩句。楷體裡夾著行書筆意,許多波磔去來自漢隸摩崖。
  • (圖書推薦)2017「世界最美的書」《蟲子書》
    2017「世界最美的書」評選近日在德國萊比錫揭曉,其中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中國最美的書」評委會選送的兩部作品《蟲子書》和《冷冰川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