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愁》:余光中,鄉愁是遠眺,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
《鄉愁》:余光中,鄉愁是遠眺,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連接臺海最有名的詩,就是余光中的詩《鄉愁》,每到佳節倍思親,總會有人提起這首詩,簡單,直接,卻觸動了我們的心弦,那就是思念,深入骨髓的思念,我在臺灣,母親在大陸,這份思念,輕輕一碰,就淚如泉湧
-
余光中:除了鄉愁,我還有咪咪這樣的姑娘
余光中在散文《四月,在古戰場》寫臺灣的相見:「一朵瘦瘦的水仙,嫋娜飄逸,羞赧而閃爍,蒼白而瘦弱,抵抗著令人早熟的肺病,夢想著文學與愛情,無依無助,孤注一擲地向我走來。」 一個是臺大的高材生,一個是休學的女高中生。一個書生氣,一個瘦弱。兩人常常寫信,見面。 聊音樂,繪畫,文學,一起騎腳踏車去踏青。
-
記余光中:鄉愁之外(舊文)
一首《鄉愁》讓無數內地讀者認識了余光中,「鄉愁詩人」的符號也遮蔽了余光中。那麼,在《鄉愁》之外,他是什麼模樣?82歲的他尚能飯否?寫作、翻譯、教書、自駕遊,抽空還做簡訊大賽評委。「私德有如內衣,髒不髒自己知道。聲名有如外套,美不美他人評定。」不用手機的余光中編的這條簡訊,也許可以讓我們循此去了解這位詩翁的另一面。
-
鄉愁、抒情的余光中,也是激烈、矛盾的余光中,有感於余光中改他翻譯的《梵谷傳》 ‖ 紀念
這些年我們熱衷於「打造」,我不知道這種文化的「自信」能不能「打造」出來。(一笑)原標題:紀念|鄉愁、抒情的余光中,也是激烈、矛盾的余光中臺灣著名詩人、《鄉愁》作者余光中今日(12月14日)病逝,享年90歲。
-
【娜一聲】余光中 《鄉愁》
,傷感的情緒下在我的【荔枝FM】電臺朗讀了這首《鄉愁》。2012年4月,84歲的余光中先生受聘為北京大學「駐校詩人」。余光中先生的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作品細膩而柔綿。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讚中國為「最美最母親的國度」。【臺灣海峽~1】
-
臺灣學者呂正惠講述「你不知道的余光中」
海峽那頭是怎麼樣我們不知道,但這則消息已經刷遍了海峽這頭的朋友圈。包括《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紛紛在第一時間以「巨匠隕落」、「鄉愁遠去」等字眼對這位寫出了《鄉愁》的著名詩人表示哀悼。我們知道余光中當然是因為他的「鄉愁」。
-
余光中今日去世|說了60多年四川話的他留下一世的鄉愁
他曾被梁實秋稱為「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在現代詩、現代散文、翻譯、評論等文學領域都有涉獵,大學時期就讀臺灣大學的他,還沒畢業就在文學刊物上投稿詩作,並出版詩集處女作《舟子的悲歌》。
-
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享年89歲,代表作《鄉愁》又一個中國符號在臺灣消失!!
黃尚志表示,對於余光中教授的殞落,高雄醫院方面深表不舍,院方將盡力協助家屬處理相關事宜,希望一切過程順利。臺灣文學家、著名詩人余光中享年89歲,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代表作《鄉愁》被全球華人傳頌。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 LOWA )藝術碩士。
-
「他們在島嶼寫作——臺灣文學電影展」在滬舉行
五位才華橫溢的導演將以電影的敘事手法與紀實的影像風格,詮釋余光中、林海音等臺灣地區文學大師的藝術人生,重溫熾烈的文學年代。 《尋找背海的人》 尋找文學記憶 「他們在島嶼寫作——臺灣文學電影展」將放映《兩地》、《化城再來人》、《逍遙遊》、《如霧起時》、《朝向一首詩的完成》、《尋找背海的人》等六部「文學大師系列電影」,呈現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楊牧等臺灣地區文壇傳奇人物的創作經歷與人生故事。
-
余光中:不止鄉愁,我寫的雨更動人
我的中學時代在四川的鄉下度過,正是抗戰,儘管貧於物質,卻富於自然,裕於時光,稚小的我乃得以親近山水,且涵泳中國的文學。所以每次憶起童年,我都心存感慰。」余光中先生的童年在南京和四川度過,在玄武湖旁、嘉陵江邊長大,雖然時局動蕩,物質貧乏,詩人卻得以與自然親近,與文學交心,與「雨」邂逅。對童年美好時光的追憶都是在雨聲伴奏下的娓娓述說中完成的。
-
【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余光中「歌詩」現象論
演唱會上,楊弦前半場演唱了余光中英文詩IF THERE』S A WAR RAGES AFAR,後半場安排了8首譜自余光中《白玉苦瓜》詩集中詩作的創作民歌,分別是《鄉愁四韻》、《民歌》、《江湖上》、《鄉愁》、《民歌手》、《白霏霏》、《搖搖民謠》、《小小天問》(羅曼菲伴舞),余光中參加了這場盛會。
-
「鄉愁不是他的全部」|余光中夫人範我存講述先生成都情緣
▲2005年2月23日,成都市武侯祠,前來參加「千秋蜀漢風·武侯海峽詩歌楹聯會」的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和夫人範我存翻看余光中老人舊照片,無論他走到世界哪裡,總有一個單薄的身影和他並肩而站,永遠追隨陪伴他一生的作品很多,真正要了解餘先生以及他對文學的看法、對人生的看法,確實就是要透過他寫的書。「他寫了上千首詩,《鄉愁》只是其中之一,不能代表他的全部,所以請大家多讀其他的詩,他在天之靈一定會非常高興。」這是範我存,也是最了解余光中的人對成都讀者捎來的話。
-
【悼念】著名詩人余光中病逝,重溫代表作《鄉愁》朗誦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著名詩人、《鄉愁》作者余光中昨日(12月14日)病逝,享年九十。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母鄉江蘇常州,1928年年10月21日生於南京,抗戰時期在重慶讀中學。先在南京大學與廈門大學就讀,後在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1959年獲愛奧華大學文藝碩士。曾任臺北師大、政大外文系教授,1974年至1985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任教。
-
余光中仙逝:那母親的芬芳,是鄉土的芬芳
《他們在島嶼寫作Ⅰ:文學大師系列電影》:余光中文 | 河 西2017年12月14日,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在高雄醫院過世,終年90歲。余光中最著名的作品莫過於那首《鄉愁》。回憶起多年前創作《鄉愁》時的情景,余光中說:「隨著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
-
余光中 丨 逍遙遊於天地間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在看到余光中先生因腦中風過世的新聞時,莉婭腦海中一閃而過的,並不是他的相貌。反而是這首全球華人幾乎人人都能誦讀的一首現代詩。余光中先生的一生幾乎並沒有留下太多的官方影像。
-
文壇「璀璨五彩筆」余光中去世 享年90歲
受到文壇大師梁實秋稱讚「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的余光中,在現代詩、現代散文、翻譯、評論等文學領域都有涉獵,大學時期就讀外文系的他,還沒畢業就在文學刊物上投稿詩作,受到梁實秋賞識後出版詩集處女作《舟子的悲歌》;畢業後,更與覃子豪、鍾鼎文、鄧禹平等當時文壇上活躍的青年詩人們,共同創立藍星詩社,《藍星》周刊也成為文壇一本非常有影響力的著作。
-
余光中: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余光中《鄉愁》余光中充滿深情的話語,令海內外多少華夏兒女感慨唏噓。一次演講時,一位學生曾向余光中問道:「在您的《鄉愁》中,只寫了小時候、長後、後來、現在四個時間段,卻沒有寫將來,如果請您續寫,那麼您將怎樣寫呢?」余光中笑答道:「將來啊,鄉愁是一座長長的橋,我來這頭,你那頭。」 「其實,鄉愁永遠是一條不歸路」。
-
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余光中
所以我很尊敬他。前年,我去臺灣旅行,余光中還親自開車接我,帶我四處遊覽。真誠之情,至今歷歷在目。剛才,我知道了他已經去世的消息,我想起就在今年的農曆重陽節,他的生日以後,我曾打電話向他賀壽。當時範我存女士接的電話,我在電話中說,「嫂嫂,光中兄病情怎麼樣了?」嫂嫂說,「還好」。
-
《他們在島嶼寫作》碟評 臺灣文學大師的情懷
,如廣為人知的余光中、林海音,而臺灣行人文化實驗室為幕後推手,資助五個導演拍攝了六位臺灣文學大師(包括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楊牧)的紀錄片。網易娛樂3月16日報導(影評阿木/文)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中國臺灣出現了知名的作家,如廣為人知的余光中、林海音(代表作《城南舊事》。
-
余光中:一個人時要如何擺脫寂寞與空虛
1、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提到余光中,或許浮現在大家印象中最深的便是《鄉愁》,的確,他是一個將大陸視為母親、臺灣視為妻子、香港視為情人的第一位文學大師,故也稱其為鄉愁詩人。一首《鄉愁》讓我們在小學課文中認識了這位詩人余光中,那時候不懂鄉愁的滋味,慢慢長大的過程中,這首詩總是會在耳旁想起。如果把余光中僅僅稱之為鄉愁詩人,那說明我們對這位老人還不夠了解。余光中不僅是一位詩人,還是著名的散文家、評論家和翻譯家。